绿林网

马斯洛论管理读后感摘抄

马斯洛论管理读后感摘抄

《马斯洛论管理》是一本由[美] 亚伯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92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0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斯洛论管理》读后感(一):劳动治愈人

劳动价值观治愈着人。这也是《马斯洛论管理》一书讨论的核心和基点。

流行“理论”中,在社会不够文明时候,家庭、学校是温室、象牙塔,培育孩子,孩子强大后,进入社会战斗。

实际上,社会不够文明时候,原生家庭、学校也不够文明,孩子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尤其是有意义的工作,增强了意义感、力量感,增强了自我,才有力量治愈在原生家庭、学校、社会受害受挫的自己。

典型的,很多在重男轻女挫败中成长的姑娘,是在参加工作几年后,终于有力量,正面很多问题和自己的人生。

有意义的客体关系治愈人,而劳动就涉及到有意义的客体关系,和主体体验。

《马斯洛论管理》读后感(二):《马斯洛论管理》——马斯洛最重要、最经久不衰的作品!

心理学大师的管理智慧

沃伦·本尼斯作序

这是马斯洛最重要、最经久不衰的作品,它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本书有些部分的内容非常天真,有些部分又极具预见性和洞察力。但文章丝毫不落窠臼,也没有诸如“有效完成某事的19条原则”之类的内容。你在这本精彩著作中将体验到一位天才的活跃思维及其精深思想,了解一位思想家如何终其一生启迪激励新理念。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引述马斯洛的观点。现在,记述他对管理和组织的开创性思想的优秀论文集,像来自上苍的礼物般适时地出版了。他在10年前教诲的价值观念和原理在今天显得更有意义。

马斯洛精辟的自我实现概念引发了工作与社会的哥白尼式革命,把我们突然推进到能够回顾管理的黑暗年代的未来年代。

比起当初提出这一思想,在今天自我指导团队、基于团队的改进和企业知识管理的年代,马斯洛关于开明经济的概念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马斯洛论管理》读后感(三):马斯洛的启示

对于马斯洛,大部分人应该只了解他最广为人知的理论,即需要层次理论。他的理论当然不止于此:

1.他宣扬追求开明管理

2.追求工职人员、领导经理、工作环境、工作目标的一系列超理想状态

3.认为管理有两个产品:经济产品 人的产品

4.自私与无私可以不是对立的

除此之外

1.领导人的两个类型和三个等级

2.怎样做正确的经理、工人、推销员

3.怎样培育正确积极的品质能力

当然同许多对马斯洛及其他一些人本管理学家认识不深刻的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有两点不妥之处:

第一,这些人本管理、强调参与、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开发开放自由而积极的工作环境、使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这些理论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正确的事,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将组织改造成一个这样的存在的方法。

当然,在当今社会,苹果、Google之类的人本主义开明管理企业的优势已经显现,而富士康那样将员工当作一个零件的企业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但马斯洛公开其理论还是在冷战时期,美国的企业都在盛行x型管理,马斯洛等一干人本管理学家的理论一出,是一场轩然大波,引起了各种非议和攻击。马斯洛本人也表示他的理论只是一种假设,其可靠性有待实践检验。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假设与实践中实现的。

第二,有人认为马斯洛的理论对人性的考虑不足,对全球化的考虑不足,其应用面无法扩大到低素质群体或专制气氛浓烈的国家。

首先在这里可以讲一下母鸡实验。

有两种母鸡品种,一种是比较优质的,体重、毛色、产蛋数量都优于另一种,其专用的饲料也是优于另一种的。现在用优质的饲料来喂养较差的另一种母鸡,三个月后会发现,这种较差的品种也会在各个维度有所提高,提高水平大致在50%左右。虽然最终不能达到优质的水平,但涨幅还是很大的。

据此可以判断,对于低素质群体,如果能用更好的管理手段和思想来管理和培养,他们的水平必然是会有进步的。

当然,这种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让他们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阻碍,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改良理论;而改革的进程必须是缓慢的——对于习惯专制管理方式的员工,以专制手段管理会比开明管理起到更好的效果,但逐渐转换管理方式可以让其习惯新的方式,最终还是能起到改革提升的效果的——这就是缓慢改革理论了。

《马斯洛论管理》读后感(四):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2007年11月26日11:46

1962年6月6日,马斯洛应安迪·凯之邀,访问了他的非线性系统公司(NLS),并参观了各个车间。为了有充分的发言权,马斯洛翻阅了一些管理书籍,包括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和麦格雷戈的《企业中人的因素》,并认为它们对他有很多启发。

那年夏天,他写了一本日记,名为《夏日随笔》,1965年10月改名为《优心态管理》后出版。马斯洛将“优心态”比作“由1000名已臻于自我实现之境的人在能遮风避雨又与世隔绝的某个小岛共同塑造出来的文化”。1965年,《优心态管理》卖掉了寥寥几册的首印后便销声匿迹。而书中所透露出的超前思想和意识,直至1998年,这本日记以《马斯洛论管理》为书名在美国重版时,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彼德·德鲁克说:“这是马斯洛最重要、最经久不衰的作品,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马斯洛挑战了一些20世纪60年代的管理大师,麦格雷戈、罗杰斯、利克特……并让他们刮目相看。德鲁克甚至认为马斯洛写这本书是为了贬低他和麦格雷戈的权威地位。马斯洛认为他们对人性的了解过于天真,良好的环境固然有助于大多数人的成长但对某些特定的少数人,可能带来恶劣的后果。例如,给予那些独裁者以自由和信赖,只会让他们任意作恶。自由和责任,会使那些被动依赖的人陷入无边的焦虑和恐惧。

马斯洛花费了很多精力来阐述“协同作用”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1941年首次提出来的,其原意是指在某种文化氛围内,合作不仅能够得到回报,并且能够使全体成员受益。马斯洛将这一观点作为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加以运用,通过他的阐释,它逐渐成了管理甚至日常用语的一部分。这是他对组织发展理论以及相关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

此外,“36项假设”也是他的管理思想的精髓。他指出,当企业员工的自主性、自尊和教育程度提高之后,包括团体决策、个人实现、组织生产力等所谓开明管理的原则将越来越重要。根据他的观察,这股潮流不仅正在美国兴起,而且终将席卷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他当时也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也即是今天,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和冷战的结束将大大加速开明的人本管理的产生。

《马斯洛论管理》[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邵冲、苏曼/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42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