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邵祖平文集》读后感摘抄

《邵祖平文集》读后感摘抄

《邵祖平文集》是一本由邵祖平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页数:20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邵祖平文集》读后感(一):西山記遊

時不時會把夏承燾先生的日記翻出來讀幾頁。近世以來最愛的日記便是此作了。記游。述學。抒懷。訪舊。筆墨晶瑩而蒼秀。每一開卷便覺欣然。其中時時記敘友朋往來之樂。某一時段裏“潭秋”是經常出現的名字。

查夏公的日記。最早的紀錄似在民十八年十二月廿六日那一條:“發杭州浙江大學工學院邵潭秋掛號信。由陳瑜轉。今晨於《學衡雜誌》見其詩文及《無盡藏室詩話》甚好。叔岳謂在南京附中同事。年三十許。曾從陳伯嚴學詩。”此後兩公漸成密友。甚至夏公轉赴之江大學任教。邵公亦出大力。

到民廿年的一月十九日。夏承燾致謝玉岑的信札裏。兩人的關係已非常親密:“弟已於九日風雪中挈內子來杭。住之江校中。昨在潭秋家見懸大作長聯。並及賤名。且贊且感。弟常語潭秋‘玉岑風神拔俗。而溫溫如處子。接其人勝讀其書。辭筆之工。不足以盡玉岑’。潭秋輒穆然意遠。讀大聯乃知二賢相慕。各在寤寐。何時合併。使賤子一聆天風海水耶。明後日擬與潭兄作超山探梅之行。入春湖游漸勝。惠然命駕。不盡翹企。”

對我來說。則要好些年以後才知道這就是邵祖平先生的字。而他的詩文著述。坊間似甚稀見。某年往川西行游。在一小城書店裏買過一冊《詞心箋評》。也算難得的際遇。也知道他有《培風樓詩》傳世。卻也未能覓得。

近來方才買回一冊《邵祖平文集》。是鳳凰出版社在“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八輯裏之一種。價格略貴。然値斯世而此冷僻書能印行。亦算是難得。其餘的倒也不必過多計較。

幾日來時時翻讀。先說微瑕。所錄詩文時有脫漏。行文間便留著一字兩字的空白。不知是有異體字排版不便。還是單純的漏印。有些地方結合上下文還可自行補上。有些地方卻也只能徒呼奈何。若能再版。希望出版社能及時填補完整。則可無憾矣。

此書主要收錄邵公單篇著述。詩文序跋。多與詩詞關聯。最大的驚喜卻是記游詩文甚夥。攬勝山水間。心胸得浩然。讀此類文字亦頗有臥遊之趣矣。

今日讀其游記《匡廬與北平》一篇。亂世中遊故都西山。亦是一緣:“民國十五年。五月七日。予婚贅北平郭寓新婚後一日。效新俗為蜜月旅行。偕婦南音旅居西山西山飯店者七日。是時張馮交惡。奉天飛機日至北平擲彈。近郭西山等處。皆布哨置兵。飯店為奧國籍母女所有。自備汽車。通行無阻。予等得假其車遊覽碧雲寺等處。

奧女略解華言。善憨笑。輒導予夫婦乘肩輿游山。是時西山飯店。蓋僅有予二人為旅客也。一日。天大風。已約奧女游山。不欲失信於彼。竟盡一日之力遍歷西山八大處。竹箯迎風。吹人欲墮。

某寺有竹數莖。某寺有玉蘭花如盞大。某寺有大鐘一懸。都不省憶其名。惟秘魔崖石色青黝。有類廬山之青玉峽。尚依稀記其名耳。店垣四周。廣植卉木。是時有茶蘼二株。紫藤一架。香風盈溢。中人欲醉。奧女琴聲時作。悠揚韻耳。居此七日。幾疑晨肇之人山。不復識舊京城內有兵塵十丈矣。

此行有雜詩六首紀事。記其四首如次。其一:夾衣熨適看花天。日色桃英帶醉妍。捲起車簾雙燕過。西山翠軟玉人肩。

其二:紫絨裀暖錦衾香。鵲語鶯聲報曉方。頮面盤承花露底。游絲窗下理新妝。

其三:曉亭風露似江南。花草精神與細諳。小朵泥人教攀折。滿鬟紅雨落毿毿。

其四:低催欠不怨風翰。罵座移床合俗難。我有輪囷二千尺。憑卿檃括入時看。”

讀此風致翩翩之文。恰好想起札記冊上鈔錄有黃秋岳《花隨人聖庵摭憶》中的一段西山遊記。和邵公所作相較。正好作個互文。

《邵祖平文集》读后感(二):山水淸音

邵祖平先生一九四五年在重慶作《詩與山水遊》一文。梳理山水詩之沿革。理既清通。語復清妙。誦讀一過。如身在巴山蜀水間。或幽巖訪翠。或輕舟漫遊。心眼俱怡。意興飛越也。我素來愛登山臨水。亦愛山水詩文。如此文則二美並舉矣。

邵公之文。溯其源。析其綱。張其翼。頗見旺相。其溯源曰“迄至魏晉間。玄風大暢。士樂放曠。官厭徇務。嵇康嘗採藥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阮籍《詠懷》詩。嘗言游大梁。登於黃華巔。於是流風所被。尚玄之名土。乃與尚游之詩人。漸漸接鄰。左思《招隱》詩云:‘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郭璞《遊仙詩》云:‘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裡。’左。郭所詠如是。山水已具聲文形文之妙。只待詩人之情文湊拍。便成絕唱。故知山水詩之誕生。絕非易事。亦不許苟作。”

按。予意此節略有微瑕。在忘卻魏武之《觀滄海》一章。此亦可謂早期之山水詩。見開闊之景。抒王者之懷。意在言外。勢極雄沈。尤稱難得。

“晉人崇盛忘機之談。山水可為忘機之助。故賢如山簡。在襄陽每為習池之游。勳如謝安。在東山有絲竹之娛。逸如王羲之。在山陰有蘭亭之集。或賦詩。或不賦詩。均在有意無意之間。蓋山水游不過為清談之餘興。詩篇抑又在其次也。”

此後又列出山水詩之四綱:“今僅就山水詩之本身。姑列情。理。聲。色四綱。⋯⋯游山以情趣為第一。情趣濃者。蠟屐不憚艱遠。不計意外。⋯⋯蓋謂情感往復胸中。往往病己。不如以哲理遺之。則不懼其來復而存留。此後當如莊子所謂乘日之車。而游於襄城之野。曠蕩夷猶。猶虛舟可超越也。其他如‘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亦引用《莊》《易》。皆清談家所宗也。山水詩家所取之理如是。是第二綱也。

“山水。天地間有色有聲而自然流峙之物也。六朝文字重聲色。而山水詩托始於六朝時之劉宋。可謂遇之矣。⋯⋯故知山水者。挺形蘊音。實為天地間形文聲文之妙造。事繪畫者。入山不得不圖貌寫形。究音樂者。入山亦可得聆石泉林烏。松風竹露之幽奏。而作詩歌者。挾高情而往。二者皆為其用。所謂謝康樂模山範水。王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姜白石有鏤月裁雲之巧思。敲金戛玉之妙音者。皆指游山水之詩而言也。⋯⋯寫難狀之景。莫過山水。含不盡之意。貴在游者。身境則親歷之境。當任視聽二官為先。意境則想象之境。當在此山此水之外。或更在此宇宙之外也。此第三四綱也。”

讀畢此文。復憶蕭馳先生所著《詩與它的山河》一種。堪稱真正的大作。伴我數月漫讀生活。甚至某年盛夏遠游青海也不嫌行李超重不忘帶它在途中。用山河廣大來驗證書中的文章境界。真是暢快無比。

“蕭馳先生這一卷《詩與它的山河》居然就一章章地翻讀到末尾了。仿佛駕一葉翩舟。飽看兩岸山色。或江花紅勝火。或山亭夏日長。或山山黃葉飛。或江行遇初雪。真是奇妙的航程。蕭先生的書講到白樂天便結束。亦是中古時代的終結。接下來不知道還有續篇否。頗令人期待。”

“書是好書。進入卻並不容易。就我有限的閱讀面而言。竟沒有辦法給他歸類。古典詩學與美學。中古山水詩歌流派史。詩意賞析。訪古游記。地理地質考察。生態文學。好像都有。而且又有相當密集的西人論著徵引。正像說似一物即不中。

或者正如作者所言。此書正是從這些豐富迷人的多個角度來探討中古時代詩文中山水美學的逐漸生成。寫到這裏突然又想起德國漢學家顧彬先生的大作《空山》。是從《詩》《騷》開始討論中國文人的自然觀。雖然他用了更廣闊的自然觀而並未局限在山水美感之中。將此視為前編。並列而讀。也蠻有意思。

由此又想到我所喜好的山水詩文。多在宋元之後。嘗有札記曰:“宋人詞體為冠。尤以白石草窗諸子。尤善詞前小序。且多登山臨水語。清麗秀雅。開明人山水記游之作。元人隱秀。山水之觀念我最愛倪雲林的逸筆草草大段留白。這可稱為簡略或抽象的山水。無非一亭一岸。兩樹蕭然。而高空遠山則淡為一痕。如斯簡筆空前絕後。入明後。當首重徐霞客的游記。他是第一個把行走本身也當作欣賞的藝術家。山水行程便是目的。一般明季山人雅士。遠遠不及。而後世風頹靡。士子避禍而耽於游樂。若文徵明李流芳李日華諸子。未必行游天下。即便局於江南一隅。亦把詩書畫與水氣氤氳的江南融成一片。臥游冊子的美學遂徐徐展開。明清之際遺民盛行。殘山剩水亦系故國喬木之思。境界最高當然是張岱張宗子的《夢憶》《夢尋》。水墨蓊鬱中彌漫悲涼的意味。”

《邵祖平文集》读后感(三):西山記遊 全

時不時會把夏承燾先生的日記翻出來讀幾頁。近世以來最愛的日記便是此作了。記游。述學。抒懷。訪舊。筆墨晶瑩而蒼秀。每一開卷便覺欣然。其中時時記敘友朋往來之樂。某一時段裏“潭秋”是經常出現的名字。

查夏公的日記。最早的紀錄似在民十八年十二月廿六日那一條:“發杭州浙江大學工學院邵潭秋掛號信。由陳瑜轉。今晨於《學衡雜誌》見其詩文及《無盡藏室詩話》甚好。叔岳謂在南京附中同事。年三十許。曾從陳伯嚴學詩。”此後兩公漸成密友。甚至夏公轉赴之江大學任教。邵公亦出大力。

到民廿年的一月十九日。夏承燾致謝玉岑的信札裏。兩人的關係已非常親密:“弟已於九日風雪中挈內子來杭。住之江校中。昨在潭秋家見懸大作長聯。並及賤名。且贊且感。弟常語潭秋‘玉岑風神拔俗。而溫溫如處子。接其人勝讀其書。辭筆之工。不足以盡玉岑’。潭秋輒穆然意遠。讀大聯乃知二賢相慕。各在寤寐。何時合併。使賤子一聆天風海水耶。明後日擬與潭兄作超山探梅之行。入春湖游漸勝。惠然命駕。不盡翹企。”

對我來說。則要好些年以後才知道這就是邵祖平先生的字。而他的詩文著述。坊間似甚稀見。某年往川西行游。在一小城書店裏買過一冊《詞心箋評》。也算難得的際遇。也知道他有《培風樓詩》傳世。卻也未能覓得。

近來方才買回一冊《邵祖平文集》。是鳳凰出版社在“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八輯裏之一種。價格略貴。然値斯世而此冷僻書能印行。亦算是難得。其餘的倒也不必過多計較。

幾日來時時翻讀。先說微瑕。所錄詩文時有脫漏。行文間便留著一字兩字的空白。不知是有異體字排版不便。還是單純的漏印。有些地方結合上下文還可自行補上。有些地方卻也只能徒呼奈何。若能再版。希望出版社能及時填補完整。則可無憾矣。

此書主要收錄邵公單篇著述。詩文序跋。多與詩詞關聯。最大的驚喜卻是記游詩文甚夥。攬勝山水間。心胸得浩然。讀此類文字亦頗有臥遊之趣矣。

今日讀其游記《匡廬與北平》一篇。亂世中遊故都西山。亦是一緣:“民國十五年。五月七日。予婚贅北平郭寓新婚後一日。效新俗為蜜月旅行。偕婦南音旅居西山西山飯店者七日。是時張馮交惡。奉天飛機日至北平擲彈。近郭西山等處。皆布哨置兵。飯店為奧國籍母女所有。自備汽車。通行無阻。予等得假其車遊覽碧雲寺等處。

奧女略解華言。善憨笑。輒導予夫婦乘肩輿游山。是時西山飯店。蓋僅有予二人為旅客也。一日。天大風。已約奧女游山。不欲失信於彼。竟盡一日之力遍歷西山八大處。竹箯迎風。吹人欲墮。

某寺有竹數莖。某寺有玉蘭花如盞大。某寺有大鐘一懸。都不省憶其名。惟秘魔崖石色青黝。有類廬山之青玉峽。尚依稀記其名耳。店垣四周。廣植卉木。是時有茶蘼二株。紫藤一架。香風盈溢。中人欲醉。奧女琴聲時作。悠揚韻耳。居此七日。幾疑晨肇之人山。不復識舊京城內有兵塵十丈矣。

此行有雜詩六首紀事。記其四首如次。其一:夾衣熨適看花天。日色桃英帶醉妍。捲起車簾雙燕過。西山翠軟玉人肩。

其二:紫絨裀暖錦衾香。鵲語鶯聲報曉方。頮面盤承花露底。游絲窗下理新妝。

其三:曉亭風露似江南。花草精神與細諳。小朵泥人教攀折。滿鬟紅雨落毿毿。

其四:低催欠不怨風翰。罵座移床合俗難。我有輪囷二千尺。憑卿檃括入時看。”

讀此風致翩翩之文。恰好想起札記冊上鈔錄有黃秋岳《花隨人聖庵摭憶》中的一段西山遊記。和邵公所作相較。正好作個互文:

“⋯⋯山有大覺寺。在万花中。其侧四宜堂。玉兰二株。頎然特盛。甲于北方。⋯⋯四宜堂夜坐一律。則頗愜心。诗云:花光满院夕难阴。唯有松杉殘转法音。浮世暗怜泉响急。古怀长指月痕深。千春瞥过聊敷榻。八院孤存又布金。可待汀茫呼傅叟。结茅同入董公林。⋯⋯

乙丑冬归里。碧棲极喜此诗。尤叹花光句為絕妙。实则亦只拾眼前胜景。但非亲历者不知耳⋯⋯辛未清明決再游。黎明。大风。驱车犯尘埃而行。⋯⋯

至山麓。风已稍戢。亟入寺。则玉蘭怒开。玉色亭立。有倚天照海之慨。方丈供素食甚嘉。遂觅輿穿杏丛出入涧坂。抵金仙庵。庵殊荒寂。古松三五。背岩而立。泉水淙淙有声,徘徊久之。告輿夫曰:‘詣消债寺。’輿夫仰面指前峰。曰在是。不四里。至矣。

乃行。甫里许。绝谷崩崖。蹊路几断。樵徑不盈尺。不得已。步行。陟降百十次。披榛莽。数息。始登鹫峰。又不得已越墙入。

寺新归吾友林斐成。榜曰鷲峰山庄。楼台耸峙。高扼勝地。而下极幽窈。絕壁如斧削。松柏倒掛。藤蔓穿护。阴乎不见日。崖著三五杏花。萧森中有逸致。地高风峭。不久留。”

秋岳閩人。而頗能賞京華山川風雲。所見既深。落筆亦多感慨。遂自有風華。尤為他著所不及者。時時加以自身之感悟。飄零宛轉。境界自成。如某條云:

“因記二十年臘月。祭任公於快雪堂畢。余獨自北海子冰上。徐步直出瀛台。天已垂暮。冱寒沈陰。踽踽然。遠望西山。近眺瓊島。百感上心。有柬印昆詩。所謂‘不雪西山亦黯然’。所謂‘憂生我正涉冰川’。皆紀實也。南中更歲。但有苦雨。呵手記此。誦彊村高陽台‘虛堂冰雪凌兢甚。怕過時春不歸來。最無聊。照取吳霜。婪尾深杯’真有愁深酒淺之嘆。”說是情思搖曳。風致娟然絕不為過。

秋岳另有《大覺寺杏林》一詩云:“舊京無夢不成塵。百里還尋浩浩春。絕艷似憐前度意。繁枝猶待後遊人。山含午氣千塍靜。風墜高花一晌親。欲上秀峰望山北。弱毫慚見壁碑新。”

此章頗得贊譽。吳雨僧嘗釋頸聯:“‘絕艷’指少數特殊天才。多情多感。而性皆保守。懷古篤舊。故特對前度之客留情。‘繁枝’則是多數普通庸俗之人。但知隨時順勢。求生謀利。國家社會文化道德雖經千變萬化。彼皆毫無顧戀。準備在新時代新習俗中。祈求滔滔過往之千百遊客觀眾之來折取施恩而已。”

吳公此言。也許有過度求深之處。然此聯之佳。是寫出一種時空綿延無盡之感。以及在此無盡中靈心善感之詩人引發出的慨嘆。此慨嘆涵括個人身世與歷史興亡。在茫茫無邊際時空之海中。益顯得一己之渺小。

想來吳公賞此詩乃是因為陳寅恪先生的緣故。陳先生愛此詩亦愛此書更惜其人。一九四七年春。作《丁亥春日閱花隨人聖庵筆記深賞其游暘台山看杏花詩因題一律》:當年聞禍費疑猜。今日開編惜此才。世亂佳人還作賊。劫終殘帙幸余灰。荒山久絕前游盛。斷句猶牽後死哀。見說暘台花又發。詩魂應悔不多來。

其實看寒柳堂詩。七律中襲秋岳此聯者似不在少數。略錄如下。一九三五年。《吳氏園海棠二首其二》前兩聯為:無風無雨送殘春。一角園林獨愴神。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

一九四五年二月。《乙酉春病目不能出戶室中案頭有瓶供海棠折枝忽憶舊居燕郊清華園寓廬手植海棠感賦》:今年病榻已無春。獨對繁枝一愴神。世上欲枯流涙眼。天涯寧有惜花人。雨過錦里愁泥重。酒醒黃州訝雪新。萬里舊京何處所。青陽如海隔兵塵。

一九四八年二月。有《戊子三月二十五日清華寓園海棠下作》。前兩聯為:北歸默默向誰陳。一角園林獨愴神。尋夢難忘前度事。種花留與後來人。

一九四八年。有《己丑送春》。前兩聯為:無風無雨送殘春。一角園林獨愴神。燭照已非前夕影。枝空猶想去年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