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山水读后感锦集

山水读后感锦集

《山水》是一本由冯至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水》读后感(一):山水有情,人生可悟

山水构成了我们难以磨灭的印象,相比山水之外,平原陆地的意象更加深刻得多。观山水映衬着人心,人心赋予山水意义。文学家笔下的山水则又比我们的感受还要深刻镌永得多。 冯至先生《山水》散文集,把许多有意义和至情至性的山水连接起来,使它们有了自己的语言和表达式,表达的背后又透露着人性的力量。 《蒙古的歌》里,从蒙古的地理人文和人群特征说开去,延展到跨越语言的民族歌曲上。作为筵席上助兴的歌曲,蒙古歌来得突然,而它那做买卖人心底的调子无疑太过灰暗,作者细究之下竟是悲哀于马死的歌,“妙龄女子哭它像是哭她的爱人”,作者写道。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是特别的一篇,写的是一件幽隐的事。关于生命的无趣,不仅是艺术家们无法加以表达的,而且是被他们所深深误解了的。那些他们眼中的天使,实际的情形是,也许未染俗事的心头充斥的只有孤独罢了。尽管我不完全赞同,但对作者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实而已。 《山村的墓碣》提到作者对村人墓志铭文里対生命寄托的思考。人们一生到㡳最关注什么?他们怎样度过了一生?因墓碑的永恒,也永恒地提醒人们想起、思考它。 《山水》抒情化的笔融游戈于人的精神和物质之间,并建立联系。山水有情,人亦有情;山水至情至性,而人亦至情至性。

《山水》读后感(二):山水, 是放纵,是情怀,是独一无二的意境!

《醉翁亭记》中有句话是这样讲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翻译过来就是醉翁的关注点不在酒上,而在于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而这句话放在冯至身上就化作了《山水》这部散文作品,读过字字句句,犹如享用了一顿饕餮盛宴,余味无穷。《山水》让我们珍视自然的重要性,开始倍加珍惜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C君的来访#中,C君的到访勾起了两人青年的回忆,对酒当歌之时,两个人感慨着彼此的变化,感慨着青春年少的无奈和拘束,感慨着逝去的年华。回顾今日,两个人的见面是多年后的计划重逢,两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又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他们心里清楚,是时间变了,是岁月变了,不变的是那藏在心底里的青葱年华。

在#两句诗#里,冯至分享了个人对于阅读的一些看法,分享了自己钟爱的两句诗,让我们明白了在他心底的那份心境。夹带着一本书,去山里散步,散步而夹着一本书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天然的矛盾。去山水中间是一种放松,带着书去山水之间是一种从内而外的释然,在山水之间,在阅读之间,两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一个自然荒废的村庄,无人踏入,无人问及,周围都是一片荒芜的景色,但一切在扭转之间又存在了新生的可能性。历经波折找到的水源,山坡上一望无际的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

《山水》中每一篇文字都彰显了无穷的力量,作者无时无刻不再凸显着对于宇宙真理和万物之美好的一份向往之情。综合来讲《山水》以自然山水与人,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托,凸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个关系,个人与宇宙之间的一个关系对等情况,让我们明白短暂与永恒的意义所在。

《山水》读后感(三):冯至在山水中涤荡灵魂,舒缓愤怒的情绪

如果说在《伍子胥》一书中我找不到冯至的灵魂摆渡人,那《山水》这本书便是直接给了我答案,恰好此书后记是1946年冬天,在《伍子胥》出版之后。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游访祖国各地,留下无数精美的诗篇,自然的美景对于任何一位诗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自然的无形浸润下,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抛诸脑后,就静静的感受自然的魅力即可。夏日到来,燥热不已,若去到山林瀑布间,淋淋清泉的凉水,即便生活中有再多烦恼也不及这几滴凉水的作用,整个人都是自然的,哪还有什么社会的纷扰。即便是冯至在颠沛流离中,又怎能忽视眼前的云南昆明独一无二的气候与风光呢?

在这十几篇中,写作的地点也是十分多样,国内国外都有,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读书人大抵上都是如此。求学时周游各国,然后因战乱开始“周游全国”,时间地点的变化他的心情也不断在变化,直到在昆明开始沉静作品上开始有了新的突破。从《C君的来访》到《罗加诺的乡村》这七篇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他在迷茫,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他在不断抽烟喝酒,想象着蒙古的故事,唱着悲哀的歌曲,悲哀着人生的意义;更悲哀的是世界人民彼时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在西伯利亚,在柏林见到的争斗、苦难不断触动着诗人的内心。“如今那幅死面具早已失落,而它的复制却传遍了许多欧洲的城市。带着无边的微笑好像在向我们谈讲着死亡的三味。”

回来到了吴淞和海岱山是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夹着书去森林中散步,读着贾岛的名句“独行潭底影,树息树边身”。他的心情似乎好了很多,即便是妻子在赣江路途中病了许久,他也依然能够被赣江两岸的景色所吸引,感受山水间的清净。当然活跃的鱼儿不断嬉戏又是生活的乐趣,他那自幼生长在海边的妻子也被欢蹦乱跳的鱼儿在心情上治愈许多。

靠近热带地区的昆明有着罕见的四季分明的气象,更重要的是它许多未被打扰的土地,可曾记得伍子胥遇到的那位短发青年,即便是在林泽间依然认为那是片刻栖息之地。可昆明不同,在这里的山中,冯至呆了两年竟可以和一位世代生长在这里的老翁不说一句话;他随意钻进的森林,都有着人类历史演变千年的印记,即便是少量人途经,也没有大肆破坏这里的安宁。山谷、溪流、水源等等都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他可以尽情感受自然在此处伸展,不必担心任何打扰,雨季中他期盼着树木尽可能得到更多滋养,而他也是在同这些参天大树一起接受着大自然的洗涤。

他感受到“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对待那些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着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近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山水》读后感(四):《山水》:一程山水一年华

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冯至

刚读完冯至先生的《伍子胥》,又翻开他著的散文集《山水》,再次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其中一篇《在赣江上》写的是作者与家人乘船远行,为了安全,夜间选择停泊码头休息,却碰见打鱼人,喜欢安静的作者本来觉得有些吵闹,但是驻足看到这些忙碌的打鱼人,却顿感人间烟火气。很多时候,触动人心的往往就是一句暖心的话语,一首用心演唱的歌曲,一幅为生活打拼的画面,听到后,看到后,一辈子无法忘怀。

还有一篇《一棵老树》,看似讲述的生死,实则讲述的是人的执念。一位给主人养了几十年水牛的老人,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突然有一天老水牛死了,小水牛也死了,主人因为伤心不想再养水牛,这个老人失业了,他只能回到老家,然而,在外面漂泊几十年的他对老家已经失去了亲切感,回家不久就去逝了。很多人可能不懂,为何对自己的家会失去亲切感?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在外面漂久了,有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能带给自己安逸和幸福,一旦这样的生活被打破,就会不适应,甚至无法融入新的生活,这也是很多专家说,老人就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生活吧,因为那是他一辈子养成的习惯。就如一棵老树,给他移植到另外一个地方,肯定会出现状况。

这本书的开篇,冯至先生写道:“走过许多地方,自己留下的纪念却是疏疏落落的几篇散文。或无心,或有意,在一些地方停留下来,停留的时间不管是长到几年或是短到几分钟,可是我一离开它们,它们便一粒种子似的种在我的身内了。”我也有同感,记得有一次出门,我独自坐在大巴上,周围是陌生的乘客,我带上耳机,闭上眼睛,一首音乐便想起了,如今我还清晰记得那首歌,刀郎的《谢谢你》,当“谢谢你,你搂着我的伤痛抱着我受伤的心,在迷乱城市中从来不曾说放弃,你牵着我的手走进明天的风雨,不管前路崎岖你纵然坚定。”响起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这首歌我听过很多遍,但是唯独那次,在那种情境下,我破防了。

冯至先生说:“这小册子里所写的,都不是所谓的名胜。”那些名胜有太多的人去写了,气势磅礴,如入仙境。再读作者笔下的这些山水,没有巍峨奇峻,却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寥寥数笔,山水鸟虫,一副清丽俊秀的山水图便跃于眼前。看着作者笔下清秀的景色,我猜想冯至先生必然有安静的内心,所以,笔下的山水才会染上了作者的情绪,脱离名利的束缚,展现最真实的状态,清新、洒脱、纯粹、真实。

冯至先生说:“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之所以,很多名胜古迹已经不被人们看好,是因为现代人为它修建了太多的新元素,如索道,如栈道,如休息室,走近这些名山大川,完全没有了新奇感。冯至先生不喜欢去这些人流密集,又失去原汁原味的山水,他更喜欢那些没有被人类改造过的山水,他喜欢那里的原始味道,他喜欢那里杂草丛生,每次走进这样的山水,他似乎就走进了古人,走进了这世上最值得记录的山水。我也喜欢这样的山水,也希望在这样的山水中感悟历史的沉淀。

冯至先生说:“写山水也是以前的事情了,后来很少写关于山水这类文字,因为目睹的都是一种黑暗,所以改写杂文,一吐心中的愤懑。”不过,冯至先生依然怀念写山水的日子,那是作者看到的光,即便是写杂文,也全部依赖这些光,才使作者不断成长,学会忍耐。

冯至先生的《山水》最初由重庆国民图书馆出版。出版时,由于疏忽而漏印了它的跋文。当时收入的散文只有9篇。1947年5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再次出版冯至先生的《山水》散文集,经冯至先生提议,加进去3篇,总共12篇散文,并且将初版时漏印的跋文,重新编写后附在了后面,作为后记。这次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水》就是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为蓝本,进行的再版印刷发行。

读过《山水》之后,让我想起白落梅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里的一句话。“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 。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许多人,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赏一湖春水,从一座城到一个镇。一路风尘,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可匆忙之间又忘了来路,不知归程。

冯至先生化山水禅心,入人间烟火。正是:俯瞰烟火人间,品静好人生,盼现世安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