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练习告别》读后感100字

《练习告别》是一本由沫沫著作,慢半拍·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练习告别》读后感(一):关于告别的事情

我已經是第二次看《練習告別》了,不對,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沒叫《練習告別》,還是同樣的內容每次都覺到自己的無力感;那種空洞的軀殼像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格外小心,那種很小心的翻頁,怕下一頁的觸動戳傷了書中某個人物的心靈一樣,時鐘在以一秒變化成一天的頻率方法計算,屏住呼吸看這每一個字在腦海中掠過,在空中盤旋的空間內讓人唏噓、感嘆、窒息;這不是電影;不是那種導演引導觀眾帶來的影響,而是讀者對它的存在而自主的延伸,是那種無限的延伸,亦是沫沫留存在書中的彩蛋。

直到看到任何言語都顯得無力,只有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只想秒鐘停頓下來,夠了,讓我練習一次,練習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無力和情緒,讓作者的蛛絲馬跡讓我找到方向和角度,別再讓我覺得到自己與這個現實告別,與這個空間脫節,居然同樣是加勒的火車,同樣是遇到黝黑皮膚眼大而有神的小女孩,卻發現自己與作者不在一個空間;不,我們都在生命里詮釋著屬於自己那一部分的浪漫,而沫沫卻像活在他們眼裡,那種深刻的活著,像活在那熱氣騰騰的車廂里不肯下車,下車就會變回那個無奈的自己,像永遠都活在書里一樣,一次一次看一次一次落淚,無法自拔,又有誰能讓時間停頓呢?

她一直在流浪,不是流浪漢那種,是經歷過什麼似的又回來把灌滿記憶深處的瓶子打碎,記憶捏成碎片散落天涯,再收拾打包自己的疼痛再出發,「面對置身事外的美麗,無望無告。」

像永遠在重復著宿命一樣,過著她被愛腐蝕過的生活,模糊不清又那麼真實而清晰的感受,這是沫沫。

《练习告别》读后感(二):好久不见,不如如见

(原载于《中国中学生报》2018年6月19日)

求学阶段,在几地辗转,每次和熟悉的人分离,我都会感到强烈的不安。有时,我会每天听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单曲循环,很多遍。

歌中唱:“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我很怀念陪伴过我的人,怀念过往的经历,也怀念那份熟悉的感觉给我带来的安全感。

时间就像个过滤器,将相处过的人层层过筛。之前的莫逆之交如今只不过是“点赞之交”,关系疏远了,也变淡了。留下来能继续有话聊的,屈指可数。

最近读了本书,《练习告别》。作者沫沫,是个“拉漂”,曾在澳洲留学,还在泰国教书。她经历丰富,同时也意味着她一直需要努力地学习如何告别。

《练习告别》,从书名即可获知它是一本关于离别的书。书中有十一个故事,十一种人生,十一次相遇,十一次离别。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沫沫旅行、旅居的时光里。

在北京,几年前有个可以陪她一起幼稚一起说梦话的姑娘,但两人分别后,至今仍未再见。

在济州岛,有个背负着奇怪宿命的韩国女孩,模样恬静,笑容灿烂。她开了一家只向女性开放的小客栈。她嗜花如命,却不愿多情。离开的时候,甚至没有告别。

在巴黎,长达两公里的地下墓穴,缺氧、昏暗,无数的头骨脚骨被整齐地排放着,偶然邂逅的德国女孩邀约她共赴寻找法国歌姬伊迪丝·琵雅芙的墓碑。二人几度走散,又再次重逢,彷如人生分分合合的缩影。她们在琵雅芙的墓前,敬重地用手机播放了一曲《爱的香颂》……

沫沫是那种外表柔柔弱弱的,但内心坚定又坚强的姑娘。她的文字干净,她用细腻又克制的叙述方式讲故事,每个故事虽无过多苦情戏,但仍让人看得揪心。书中还穿插了不少沫沫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照片,让人也能通过照片陪她神游。

沫沫在书中说,我们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爱上一些人,然后离开。有的人一直在身边,有的人终究要告别。

每一次分别要来了的时候,唯有轻轻挥挥手,点点头:嗯!再见。

在电影《后来的我们》中,相隔十年再相见的林见清和方小晓,终于能微笑着和对方说再见。同时,也与过去告别。一切都已释怀,已释然。

《好久不见》的粤语版,叫《不如不见》。歌中唱:“似等了一百年/忽已明白/即使再见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

过去的,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认真告别,道一句“珍重”,便无须纠结过往,继续跨步前行。崭新的路上,总会遇到美好的人,美妙的事。心中温存的记忆,那缕温暖,那丝幸福,那份感动,那句“爱过”,或许能成为你单调生活的点点微光,给你你追着明天不断向前奔跑的力量。

《练习告别》读后感(三):有些人终究离开,所以要好好练习告别

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原本期待的就只是想看一位作家,摄影师在旅行的道路上的所见所闻,是想要欣赏旅行路上的满目美景和人文故事。就像普通的旅行日志一样,我希望从这本书里看到远方的景象,却把不曾想,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竟是一个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动。

活了20多年,也越来越明白人的一生中会遇见一些人,也会离开一些人,有些人离开了,就忘记了。 看这本书,我刚开始觉得沫沫的语言冷漠而且疏离,我不喜欢,我一直都觉得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可是沫沫不是这样的,她在路上遇见的每一个人,她都会刻意的保持距离,让人有一种旁观者的感受。

可是当你设身处地的体验着她的经历,慢慢的进入她讲述的故事里,你会被她细心和体贴感到温暖,你会为她的细致而喜欢上这个女孩,你会因她的独立而柔软的内心而想要靠近她。她让我想起了三毛,三毛后期的几本书里写满了沧桑和陌离,可是你依旧能从她文字的细微处感受到她内心的温暖。

在我们的二十多年里,那些曾经来过又离开的人,还记得的没有几个。那些在旅途中遇见的陌生人后来更没有了联系。

可是沫沫故事,总会想起曾经存在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人,甚至会让你想起那些想念却再也无法见面的人,每当人心里想起那些记忆深处的人,难免会红了眼圈,落下眼泪,心情也随之沉重。

沫沫说,她是为了钱在工作,她不在乎即将写什么,写出来是什么,她只收好应得的钱去她想去的地方。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女孩这么冷漠而且不讨喜。可是你读沫沫写下来的,在旅途中陪伴在她身边的人和故事,那一篇不是她在用心的记录,回忆?

我们说她冷漠,可是她愿意用文字去记录那些或将遗忘的人和事,甚至分享给了我们。我们大多数人,却口口声声的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回头想起,却又连名字都不记得,甚至再次见面也不记得曾有这个人出现过。或许我也遗忘了很多人很多事,我能用脑子记起来的都是现在还有讯息的一些人,对于那些我遗忘的事情和人我感到很遗憾,是因为人离开了,就没有任何痕迹证明我的那段时光。

所幸,读沫沫的故事,多多少少会让你想起那些记忆中的回忆,让你重温那些或感动或遗憾的时光。

其实我特别佩服沫沫交友的方式。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机遇相逢了,有些人的离开却不是缘尽了,是沫沫主动丢掉了。一个终日倒垃圾的朋友,就像一个负能量的磁场,既然自己的积极向上影响不了他,便选择丢下。

我很羡慕这份果断,有着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警醒着我,做一个积极乐天的人,也要远离那些给你带来负能量的人。沫沫在路上遇见的人,交到的朋友,有因为你来了,便飞到你身边陪你吃晚饭的人,也有默契的没有为对方拍一张照片的朋友。

你可以从沫沫的文字中体会到与这些人相处的温暖与感动,这让我更没有语言去描述“朋友”这个词了。这好像并不是“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也不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沫沫描述的朋友有可能是一次次没有预约的见面,也有可能突然之间想起有个地方有个人的存在。

还有一些故事,我没有经历过,也没有遇见过。可是从沫沫的文字中,我好像亲身经历一番,一幕一幕,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甚至会忍不住想,如果我勇敢的往外走走是不是也会遇见一些不一样的人,发生着有趣的事情?

“每一次告别,都要用力挥手” 。我属于乐天派,我相信只要我珍惜现在便不会留下遗憾。可是有些人的离开不是我能控制的。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初中,当时正在上课。室内有震感,看到头上的吊扇在晃动的时候,我怕极了,牵着同桌的手就往外跑。后来我们两个在操场上裹着被子过了一宿。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们便成了患过难的朋友,相互依靠,后来在学校也形影不离。再后来,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现在她也只是我微信通讯录的一个好友,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打招呼,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人家说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才能深刻体会到“没有机会告别”的无奈与遗憾。爷爷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回家离开都会专门去爷爷奶奶家说一声,不是自己多矫情,而是自己知道在离家的地方,突然想到回家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可能,心就疼的无法呼吸。我希望我的爷爷奶奶健康长寿,我也会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更会在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慎重的说一声“再见”。

《练习告别》读后感(四):每一个不恣情的日子,都是对青春的辜负

假如给你一段路途的时间,去享受一份爱,你会觉得太过短暂。越短暂反而却越清晰、越深刻、越饱满,越令人想挽留、想把握、想珍惜。一段段路途中与男男女女一场场没有结果的邂逅,没有继续、没有下文,甚至没有告别,却刻在记忆里,恣情生长。

情短,忘却长。

本来答应沫沫随时跟她分享看她这本书时的感想,告诉她自己最喜欢哪一个故事,然而我是那种怕打搅别人耽误别人时间的人,所以除了工作需要从不主动联系别人,于是,就有了凌晨的这篇。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沫沫的第一个故事,是在北京,我最爱的城市。虽然令我爱上这座城市的那个人,我早已不爱了。然而北京我曾走过的各个角落,在我的记忆里依然清晰、色彩浓重——

大雪冰冻天气里游客稀少的故宫

永远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

明媚阳光里湖波荡漾的后海

夜晚格外鲜活的三里屯

满目浓墨重彩、鲜红艳丽的大栅栏

凌晨空无一人的遗址公园

有各种奇怪雕塑的798

北影后门忘了名字却无比美味的烧烤摊

一堵堵上俩小时的三元桥

......

如果说深圳像一个时髦洋气的少女,那北京则是一位成熟内敛的中年男子,首都的气质需要在其中浸泡久了才能觉出点儿味来。

沫沫的北京写满了悲凉,那里有她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挚友、有向她不断倾倒情绪垃圾的过客朋友;我的北京,现在依然有我的好友,曾经我叫SEVEN,她叫ELEVEN,我们就像24营业的7-11一样,24小时疯聊疯饮疯唱疯跳;我的北京,我也还欠一个承诺过却未曾实现的告别。

告别,我真的练习不了

❂恣情,是年轻的本性

因为年轻,才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年轻,才敢轻易信任轻易快乐;因为年轻,才敢喜欢时暧昧,不能自已时深爱;因为年轻,才敢恣情地爱到哭。

爱是人类最无法拒绝的诱惑,是伊甸园里的禁果、是罗密欧的毒药、是祝英台的蝶衣,是年轻的心所无法抑制的。也许,等我们人到老年,或者早一点到了中年,可能会好似看破一切不屑地说“爱算什么玩意儿”。我害怕有那么一天,因为那一天来了,说明我的心,老了。

我想沫沫的旅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爱的情愫,为这段旅途增添多一抹的亮色,尽管他们中大多数都只是短暂相交后擦肩而过。

跟“异性相吸”类似的道理,我始终觉得两个反差很大的人彼此之间更有引力。拿到这本书我一鼓作气地读完,也正是因为我觉得沫沫跟我很反差,是她个人吸引我一直读下去。

沫沫说她总是抱着怀疑的心,老张还教育她“快乐就是不怀疑”;而我就是那种轻易相信别人的傻子,对听到的一切下意识里都是相信。虽然讨厌自己这么轻易相信别人,但不得不说,这种轻信让我轻松快乐。

沫沫说她觉得男女最好的感情状态就是暧昧,暧昧时智商爆表、情商起飞,各种诗情画意;而我却做不到,我是那种要么深爱要么滚,爱这个字不轻易说,说了就是真的很爱的那种。

沫沫是那种外表柔弱内心坚定且坚强的姑娘;我是外表大尾巴狼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内心却是各种矫情。

不过,沫沫写的很多很多都让我感同身受,比如“爱到只好用哭来表达”,这也是我能像写回忆一样,记录对她这本旅行随笔的感想的原因吧。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夜已太深,顾及天亮时还要继续朝九晚九,就到此为止吧。谢谢沫沫的故事,和那么多美丽的摄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