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游牧者的抉择经典读后感有感

《游牧者的抉择》是一本由王明珂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牧者的抉择》读后感(一):刷了一下认知

《游牧者的抉择》豆瓣8.7。其实这本书已经多次自动推荐给我了,但一直都没静下心来看。这次拿来看,也是因为没别的书了。看完还挺好的,有这么几个认知上的改变。

第一,游牧文明并不是比农耕文明更原始的文明。它的出现比农耕更完,因为资源的贫瘠,使得游牧这种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这也是为啥游牧民族不养猪的原因,因为猪对土地产出的消耗很大,是一种实际上和人抢饭吃的物种。

第二,游牧民族的游散性,与游牧帝国的集权性是一对冲突的事。游牧帝国的王权在进行对外劫掠的过程中,会严重破坏游牧的季节性,所以游牧帝国本身内部也经常发动叛乱。并且游牧军队的高机动性,是一种临时包装起来的假象。他们在大规模迁徙的过程中,行动极其迟缓。并且远非战无不胜,往往辎重损失惨重。

第三,汉帝国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关系很微妙。因为游牧帝国需要定期劫掠。这种劫掠并非道德水准不及中原,而是生活必需品,不抢就饿死了。所以这就造成了这种微妙的关系。当中原帝国强大起来后,游牧帝国才可以劫掠到更丰富的资产,进而逐级封赏维持帝国。所以当中原地区分崩离析时,游牧帝国也维持不下去。并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讲的中原富庶了,就会被游牧民族惦记上。

《游牧者的抉择》读后感(二):游牧者的抉择

在主流文化话语中,对游牧民族有各种误解,有浪漫化,有野蛮化,以及其他种种。那是因为目前世界上的主流文化皆源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因而种种想象其实都是站在农耕本位的角度而做出的。

问题在于,如果跳出农耕文明的视角,从游牧文明的角度来看它自身,这样的游牧文明又呈现出一种怎样的面貌呢?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在《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中,着重考察了相当于中原汉代时期的多个北方游牧部落。他指出,游牧部落看似洒脱的逐水草而居,其实背后有着精巧复杂的社会设计,有它自身的逻辑所在。

王明珂指出,游牧部落来去无踪,是因为他们的财产也即牲畜具有自如行动的能力,因而不必像农耕民族一样固着于特定的土地。另一方面,游牧的特性注定了他们不适合稳固不变的权力结构,而是更适合松散的结合,以便大部族下的小群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战或和、迁或留的抉择。

从游牧文明的视角来研究游牧文明,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也为边疆史的研究注入新的思路。比起禁止使用“五胡乱华”,打破农耕本位才更加体现出对游牧民族的尊重,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与现时代的游民文明。王明珂与大量牧民的友谊即是最好的证明。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王明珂/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6-30

子扉我 2018年夏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上海季风书园微信2018年8月28日

《游牧者的抉择》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起先是因为学习游牧生活的行军蚁进而对人类的游牧生活产生了兴趣。

1. 游牧是一种晚近(春秋战国?)形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适应气候干燥化,开发新的生存环境的结果。

2. 牧人不吃他们养的动物,主要吃乳制品,肉食来自狩猎。

3. 逐水草而居使其社会分散而平等自主:可以轻易逃离被统治(不像农人无法离开土地,只能乖乖交税服役),需要随时根据天气做出移动的决定,可以加入别部落(留在蒙古草原的匈奴在鲜卑强大之后也开始自称鲜卑)。

4. 通过统计汉史中与游牧民族交战俘获的战利品来推测游牧者所养的动物的种类和比例。

5. 由于游牧者的出现,由于游牧生产的高风险:1)容易因为天灾而损失大量动物,2)动物不能像粮食一样存储,游牧者需要时时通过劫掠(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和定居农业者的交易,应为游牧者的财产(信用)太不稳定。因此定居农业者为了守护资源,建立起了长城资源封锁线,进而建立起了统一的秦汉帝国。

6. 匈奴,西羌,鲜卑,因为地理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7. 匈奴:蒙古草原,无屏障,生态环境单一,需要定居农业者的资源(木材,粮食,铁器等等),为了与长城以南的秦汉帝国对抗,形成了强大的国家体系。但是国家统治与游牧者平等自主的生产方式相悖,因而盛衰交替,分分合合。汉朝的岁贡是匈奴统治者犒赏手下,维持其分配权力的奢侈品,对普通牧民帮助不大。

8. 西羌:青海高原河谷,现代有谷地农牧混合和高山牧牦牛者两个群体,但汉代可能尚无牦牛。每个河谷都可以自给自足,形成一个部落。不同的部落之间争夺美好的河谷,世代结仇。面对汉朝的进扰需要通过“解仇-交质-盟诅”来形成暂时的部落联盟。

9. 乌桓和鲜卑:辽西森林草原,生态环境多样。不同人群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化,农牧狩混合,并且常有部族规模的迁居,向南进入农业区或者向西进入蒙古草原。组成部落联盟以对外获取资源,但不妨碍部落一下的平等自主。与南方中原帝国的交流多,使其兼具治理游牧民族和定居农业者的能力,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入主中原,并且在清代消融了长城资源封锁线,长城内外都受其管理。

《游牧者的抉择》读后感(四):游牧政权的大作!为你解读精彩的民族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政权的前世今生,对游牧社会和游牧经济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把北方游牧社会的来龙去脉解读的相当透彻!观点立意深远,章节层次分明,论述史料扎实,尽管内容会比较偏向学术,但整体阅读体验都很流畅,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

如果你不仅爱好历史学,还对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书一定会很对你的胃口哦!

【匈奴·伟大的草原帝国】匈奴的族群组成非常广泛,包含很多不同民族的部落,我们熟知的鲜卑、蒙古也在其中,只是一开始都统称为匈奴。匈奴的强盛在于他们建立了国家组织,有官僚,有臣属,就连曾经的大汉帝国也得给他们三分颜色。另外,他们活动和经营的区域范围非常广阔,草原、森林、山区都有,这也意味着他们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物资,文明进步的比较快。

【西羌·难以团结的部落】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羌族,他们自古以来以狩猎和兼营农牧为生,河谷是他们最重要的家园,他们在谷中种麦,在山与谷之间放牧。羌族没有国家组织,为了互相争夺河谷地带的农牧资源,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周围的部落,只要有了充足的生存资源,他们更愿意呆在这个封闭的地理单元中,以松散部落的形式来生活,对争雄天下没有什么兴趣。

【乌桓与鲜卑·从融合走向强盛】乌桓和鲜卑,他们原本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森林游猎民族,一开始都属于东胡,在被匈奴冒顿单于击溃后,各自单独发展。狩猎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谷物类种植只能算是兼职,东汉利用鲜卑对付匈奴和乌桓,再加上乌桓南迁,匈奴西迁,鲜卑人把握住了这些绝佳时机,趁机占领这些地域,因此鲜卑实力越来越强。而乌桓和匈奴融合在了各民族当中,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蒙古、女真、契丹·谁才是霸主】魏晋时期,匈奴人刘渊和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前赵和后赵,虽然王业兴起很快,但是因为只会征伐,不懂治国之道,迅速走向灭亡。南北朝时期,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也在内耗中衰亡。宋元时期,契丹人的辽、女真人的金,虽然统一过中国北方,但是也难逃强大对手蒙古人的屠杀。最后,蒙古和女真也依然避免不了统治阶层的腐化,军事力量减弱,导致最终崩溃。

游牧让一个民族强盛,定居却让他们失去血性。天下间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只有相对合理的经营方式,这似乎是历史的轮回和规律。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游牧者的抉择》读后感(五):《游牧者的抉择》不只是一本历史书

这本书从书名也能够看出她是聚焦于被传统史书所忽略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展史,以匈奴、西羌、乌桓和鲜卑为研究主体,并融合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所写就的一本经典图书。 PS:本书封面图片为鄂尔多斯凤凰山汉墓壁画 画中主题:边塞无事,城里歌舞升平,乡间牛马布野。此墓墓主为边郡长官。表现了一位汉代边疆地方官员的期望。 (一)作者其人 王明珂,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生于南台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著述颇丰。 (二)草原游牧的匈奴 以匈奴的“国家体制”问题为切入点,描述了匈奴的游牧经济,书中提到游牧社会的分支性结构,游牧社会自身的移动性本来具备避灾的功能,但同时其经济本身又具有不可自足性,所以需要通过其他辅助性经济来源维持,比如掠夺和贸易,这进而促成了匈奴国家体制的建立。对于匈奴国家的建立,在对外掠夺其他经济体时确实起到更大作用,如对秦汉帝国的掠夺,可是这也使匈奴的这种国家体制不同于西羌鲜卑社会的那种部落联盟形式(可能有地缘因素),匈奴必然维持着一支常备军以适应全年的作战(书中有统计),但这也导致匈奴牧民难以按照季节韵律进行游牧,特别是冬春时节牲畜羸弱的时候,造成大面积牲畜死亡和资源损失,而且在面对汉军的进攻方面,牧民迁移中的损失往往会大于作战中的实际损失,这种战略性掠夺或是匈奴衰亡的重要原因。 (三)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 与匈奴体制不同,他们没有建立“国家”,没有像“单于”那样势力强大的领袖,甚至缺少功绩显著可流传的英雄,所以,似乎在历史上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羌人活动的河湟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起蒙古草原更加多元,因此对农牧业的影响更大。他们同样也需要辅助性经济补充,但却不能像匈奴一样在冬季对汉帝国发动攻击,一方面是因为冬季马匹羸弱,但更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当部族青壮尽出时留守妇孺会受到其他部族的攻击。因为羌人联盟始终处于一种利则合,不利则分的松散联盟体制中,他们的掠夺对象更多的是邻近河谷的其他羌人部落。 (三)学点放牧小技巧 本书除了对匈奴,西羌,鲜卑乌桓的组织架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之外,还简单提到了一些放牧小技巧。比如放绵羊的时候,最好放几只山羊,因为绵羊只爱吃青草,常固定在一个地方易造成植被破坏,加入几只山羊能使羊群移动;再比如山羊和绵羊吃草都从草株的底部切断它,而牛马吃草则齿断草株位置较高处,所以牛马吃过的草地,羊能获得草食,但若羊先吃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