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读后感精选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读后感精选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是一本由(宋)张择端 / 曾孜荣 编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1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精选点评:

●選擇解說的局部更多些,介紹的更詳細些就更好了。一些有趣的知識點和局部: ・便面:路遇認識的人,不方便打招呼而以扇遮面的一種禮儀。 ・「寸馬豆人」 ・全幅畫有 814 人,另一說 1695 人。 ・牙人 ・賣酒的店分有官定釀酒權的「正店」和只可零售的「腳店」。 ・「香醪」 ・花形酒注 ・糉子摊

●看完之后更觉得《清明上河图密码》好看!

●通过清明上河图,游汴京,可以反复读~

●比故宫那个展实用多了,讲得清楚、明白、细致!~

●比较详细的解析,不错

●从宁静的清晨郊外开始,这本书带我们在北宋都城汴京中徜徉一天,身临其境地感受九百多年前的市井生活,感受画中的热闹与繁华、冲突与危机。

●很漂亮的一本书,大开本,图文结合,文字描写很棒呢,很有意境,搭配图片一一详解,很用心,图片印刷质量也特别好,清晰细腻,很舒服,希望还可以有更多介绍中国古典艺术的书,期待!

●绘本04

●解说还不错,编著者认识。

●清明上河图是绘本化之后最有故事性的,小时候就捧着课本贴上去看里面的人们都在干嘛,没想到长大后有机会读到这样的书。清明上河图颇有桑贝的意味,不对,应该反过来,桑贝颇有张择端的意味。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读后感(一):你和中国画之间,或许就差这样一本书

随着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引导孩子多接触中国自己的文化艺术。可带孩子去看展览,大部分情况都是“排队几小时,看画几分钟”,挤到画卷跟前不知道该从哪看起。

“中国名画绘本”系列是为家长解决“中国画该怎么看”“看后怎么进行知识延伸”这两大问题而创作的。

编著者曾孜荣老师是一位资深艺术推广人,他以绘本的形式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语言,将陈列在博物馆里传世名画以亲切有趣的方式带到孩子面前。

每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画的是什么”为主,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人物、情节、景致看懂画中故事;第二部分为画作分析与延伸阅读,丰富家长的知识储备,为亲子共读提供尽可能详实的背景资料。

让我们以“中国名画绘本”系列中《汴京的一天》为例,看看家长该怎样使用这套书,来引导孩子欣赏中国画吧!

《汴京的一天》展示

像读绘本一样看懂画中故事

《汴京的一天》讲的是“中国第一长卷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故事。这幅长近5.3米的画卷中有上百个人物,数十个场景,精彩纷呈又眼花缭乱。第一眼先从哪看起呢?

《清明上河图》全貌

这里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基础知识——中国长卷画是从右向左画的,因此欣赏时也要相应地从右向左看,在时间的推移中体会情节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界,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画卷第一部分:汴京郊外

初春的清晨薄雾未散,树林掩映着低矮的茅屋。一支运货的骡队走上田野小路。

农田初绿,阡陌纵横。一匹马在路上嘶鸣狂奔,孩子跌跌撞撞地扑向大人。赶路的人、骑马的人、坐轿的人,慢慢在此汇聚。

画卷第二部分:汴河两岸

波光粼粼的汴河上,漕船、客船、货船往来如织,穿红衣服的孩子正凭窗远眺;河岸两侧,茶水店、包子铺、小饭馆鳞次栉比。

雄伟的虹桥上,文官的轿子与武官的高头大马互不相让;桥下有人爬上船顶,有人抛下绳索,一件惊险的意外正在发生!

画卷第三部分:繁华街市

汴河北去,异邦商队穿过巍峨的城门。税务所里算盘噼啪作响,惊得货主张大了嘴巴。

汴京城内好不热闹!爸爸肩头的小宝宝、独坐苦读的文人、听说书的僧侣,以及问路的旅人、问医的妈妈、问命的书生,将和这座城市一起迎接怎样的命运?

画卷的三个部分像绘本的三段式结构一样,撑起一个暗藏玄机的故事——明线表现汴梁城的热闹与繁华,暗线则悄悄暴露着危机与冲突,比如疏于守备的城门、关于苛捐杂税的争吵等,无不暗示着国家的种种隐患。

孩子可以从这些细节中发现、提问,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

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学习画外知识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伟大的风俗画卷,画满了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开封的市井百态,展现出九百多年前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些信息对于孩子来说过于宏大,我们可以换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让孩子觉得历史也可以很有趣。

宋朝也有外卖小哥?——认识职业

《清明上河图》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很多人的职业放在现代也非常抢手,比如功夫了得、一手能端两碗饭的外卖小哥,或者手艺精湛、能剪发又能修面的理发师。

书里有一个为孩子设计的互动游戏:想象自己置身于汴京的大街小巷,路遇有趣的人物,你能把这些身份不同、职业各异的人全都找出来吗?

想长租,住民宿——认识建筑

京城中央商圈有一家“久住王员外家”,如名所示,这里是供人长期租住的民宿。一位读书人恐怕误了考试在这复习,墙上挂着一幅书法,桌子上陈设着文房用具。他租的还是一间高级客房呢,附带独立的卫生间,木制马桶也清晰可见。

宋代就有广告灯箱了,你信不信?插着“彩楼欢门”的气派酒楼前,围栏里有三盏地灯,三面都写着字,以保证从任何方向过来的顾客都能看到。中间那盏写着“香醪”,就是夸自家的美酒香醇。

擦身而过却假装没看见——认识礼仪

不知你注意到这一幕了吗?十字路口,骑马的主人认出了迎面走来一位熟人,那人却举起扇子遮住了自己的脸,装作没看见。

在宋代,这其实是一种礼仪——路遇认识的人,如果有急事或别的原因不愿意打招呼,就用扇子遮面而过,对方一般不会介意,反而认为这是礼貌之举。

改编自《洛神赋图》的《洛水寻仙》一书也采用了相同的模式,正文讲述才子曹植与洛水女神相遇、相知,最终人神永别的传说;后文“了解中国画”板块介绍画家顾恺之,“描一描”小游戏让孩子亲手感受他独特的“春蚕吐丝描”画法。

希望家长通过这套书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艺术启蒙者,更希望孩子通过这套书发现中国画中的趣味和美好。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读后感(二):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如果被问到“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中国画”,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清明上河图》。

至于这幅名画里到底画了些什么,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答得上来了。是啊,很多人都没有仔细看过《清明上河图》,即使有机会看,也不知道从哪儿看起,更看不出门道。

其实,中国画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懂。

第一步:看景

《清明上河图》被称为“中国第一长卷画”,描绘了清明节气时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开封城的市井百态,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画卷纵 25 厘米,横 529 厘米,细节之丰富,人物之繁多,真有点儿让人眼花缭乱。

别怕,我们可以从大的场景看起,先对整幅画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中国长卷画常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长长的画卷上其实描绘了不同时间、地点的多个场景,并且按时间顺序从左至右展开。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画了哪些场景呢?

《汴京的一天》已经贴心地为我们把画中场景逐一分割出来,每个对页都呈现了一个单独的场景。看书的过程就像逛街一样,一段一段走下去,便游览了汴京城内外,也就看全了《清明上河图》。

翻到书后的长图索引页,我们能对书中场景更一目了然。

从画卷最左端开始,《清明上河图》一共描绘了十七个场景:郊外小路、林中茅屋、人群汇聚、漕运码头、漕船卸货、纤夫与船工、虹桥险情、桥边酒楼、汴河北去、沿河街景、官署衙门、城前桥头、城门内外、孙羊正店、王员外家、十字路口、四眼井边。

从第十三个场景“城门内外”开始,我们才进入汴京城内,而对城外汴河及岸边景物的描绘占了整幅画多一半的幅面。即便如此,汴京城内的繁华街景还是吸引了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市井生活的精华都汇聚于此了。

第二步:看物

了解了《清明上河图》大体画了哪些场景之后,我们就可以看看张择端重点描绘的景物了。

相比热闹的城里,画卷最左端的郊外显得空旷而冷清。不过,一些人还是成功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赶路的人、骑马的人、坐轿的人,慢慢汇聚到城外的码头附近。

一匹马不知怎么受了惊,在路上嘶鸣狂奔。三个人拼命追赶,想把马牵住。

一个孩子吓坏了,跌跌撞撞地扑向大人怀里。

人们听到喧闹声,都扭头张望,两头休息的耕牛也抬起了头。”

——摘自《汴京的一天》

汴京的一天 内文

张择端用这个小小的场景点题“清明”——杨柳杂花装饰轿顶,也让画面从宁静的远郊转到了气氛活跃的近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汴京的一天》也只用简洁的文字描述画面,几个短句成功地营造出画面的动感。

汴河中的大小船只也是张择端重点描绘的景物。我们看到了运粮的“漕船”、“卸完了货物,船帮高高地浮出水面”的货船、船舱里坐着“妈妈和穿红衣的孩子”的客船,以及辛苦卸货的搬运工、奋力拉纤的纤夫、齐力摇橹的船工,还有在自家小船上洗衣服的女子。

汴京的一天 内文

看《汴京的一天》时你不会错过这些画面,因为文字引领着我们的视线在画中穿行,却又点到即止,让我们在可以每处画面安静地欣赏、品味。

第三步:看人

人物是比景物更突显细节的内容。《清明上河图》中具体有多少人呢?

“最早有学者说550人,后来又有研究者数出 814人,再后来越数越多,连带隐隐约约的身影,甚至有专家数出了1695人!这些人物在画面中还不到 1 厘米,所谓“寸马豆人”,但是人物的表情、肢体动作、服饰都画得细致入微,越细看越惊喜。

不管重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了不起的地方。”

——摘自《汴京的一天》

关注于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大胡子的说书人,体现了北宋满足市民阶层的娱乐业的发展;可以看到画中许多人上衣背后正中有一条接缝,这是因为当时的纺织机还无法织出宽门幅、能做出整件衣服的布匹;可以看到一个路遇熟人却用扇子遮住脸的人,这可是一种礼貌的举止呢!

我们还可以看到相谈甚欢的僧人和文人、袖子长长的牙人、端着饭菜送外卖的饭馆伙计……

送外卖的饭馆伙计

遇到熟人,赶紧用扇子遮住脸!我们还能在这个十字路口看到僧人、文人、牙人等各种职业的人

这些人物细节让我们可以一瞥北宋的社会风貌。不过,看画时我们虽然能看出人们多样的服饰、举止,却不太了解他们的身份、职业。

《汴京的一天》用绘本的形式、讲故事的方式把《清明上河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在巧妙的图画分割和简练的文字辅助下,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一点一点地走近《清明上河图》,看懂《清明上河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已经比身边朋友更了解《清明上河图》了!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读后感(三):看懂中国画,你需要这样一套书

随着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艺术启蒙。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多接触中国自己的文化艺术,经常带孩子去看展览,可大部分情况都是“排队几小时,看画几分钟”,挤到画卷跟前不知道该从哪看起。

更有不少大人困惑,自己不会画画也不了解这项艺术,看上去中国画无非是山水、花鸟、人物,该怎么给孩子介绍其中的内涵呢?

“中国名画绘本”系列是为家长解决“中国画该怎么看”“看后怎么进行知识延伸”这两大问题而创作的。

编著者曾孜荣老师是一位资深艺术推广人,他以绘本的形式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语言,将陈列在博物馆里传世名画以亲切有趣的方式带到孩子面前。

每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画的是什么”为主,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人物、情节、景致看懂画中故事;第二部分为画作分析与延伸阅读,丰富家长的知识储备,为亲子共读提供有趣的背景资料。

让我们以“中国名画绘本”系列中《汴京的一天》为例,看看该怎样使用这套书,来引导孩子欣赏中国画!

像读绘本一样看懂画中故事

《汴京的一天》讲的是“中国第一长卷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故事。这幅长近5.3米的画卷中有上百个人物,数十个场景,精彩纷呈又眼花缭乱。第一眼先从哪看起呢?

《清明上河图》全貌

这里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基础知识——中国长卷画是从右向左画的,因此欣赏时也要相应地从右向左看,在时间的推移中体会情节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界,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画卷第一部分:汴京郊外

初春的清晨薄雾未散,树林掩映着低矮的茅屋。

一支运货的骡队走上田野小路。

农田初绿,阡陌纵横。一匹马在路上嘶鸣狂奔,孩子跌跌撞撞地扑向大人。

赶路的人、骑马的人、坐轿的人,慢慢在此汇聚。

画卷第二部分:汴河两岸

波光粼粼的汴河上,漕船、客船、货船往来如织,穿红衣服的孩子正凭窗远眺;

河岸两侧,茶水店、包子铺、小饭馆鳞次栉比。

雄伟的虹桥上,文官的轿子与武官的高头大马互不相让;

桥下有人爬上船顶,有人抛下绳索,一件惊险的意外正在发生!

画卷第三部分:繁华街市

汴河北去,异邦商队穿过巍峨的城门。

税务所里算盘噼啪作响,惊得货主张大了嘴巴。

汴京城内好不热闹!爸爸肩头的小宝宝、独坐苦读的文人、听说书的僧侣,

以及问路的旅人、问医的妈妈、问命的书生,将和这座城市一起迎接怎样的命运?

画卷的三个部分像绘本的三段式结构一样,撑起一个暗藏玄机的故事——明线表现汴梁城的热闹与繁华,暗线则悄悄暴露着危机与冲突,比如疏于守备的城门、关于苛捐杂税的争吵等,无不暗示着国家的种种隐患。

孩子可以从这些细节中发现、提问,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

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学习画外知识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伟大的风俗画卷,画满了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开封的市井百态,展现出九百多年前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些信息对于孩子来说过于宏大,我们可以换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让孩子觉得历史也可以很有趣。

宋朝也有外卖小哥?——认识职业

《清明上河图》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很多人的职业放在现代也非常抢手,比如功夫了得、一手能端两碗饭的外卖小哥,或者手艺精湛、能剪发又能修面的理发师。

书里有一个为孩子设计的互动游戏:想象自己置身于汴京的大街小巷,路遇有趣的人物,你能把这些身份不同、职业各异的人全都找出来吗?

想长租,住民宿——认识建筑

汴京城中央商圈有一家“久住王员外家”,如名所示,这里是供人长期租住的民宿。一位读书人恐怕误了考试在这复习,墙上挂着一幅书法,桌子上陈设着文房用具。他租的还是一间高级客房呢,附带独立的卫生间,木制马桶也清晰可见。

宋代就有广告灯箱了,你信不信?插着“彩楼欢门”的气派酒楼前,围栏里有三盏地灯,三面都写着字,以保证从任何方向过来的顾客都能看到。中间那盏写着“香醪”,就是夸自家的美酒香醇。

擦身而过却假装没看见——认识礼仪

不知你注意到这一幕了吗?十字路口,骑马的主人认出了迎面走来一位熟人,那人却举起扇子遮住了自己的脸,装作没看见。

在宋代,这其实是一种礼仪——路遇认识的人,如果有急事或别的原因不愿意打招呼,就用扇子遮面而过,对方一般不会介意,反而认为这是礼貌之举。

希望家长通过这套书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艺术启蒙者,更希望孩子通过这套书发现中国画中的趣味和美好。

会讲故事的中国画_腾讯视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