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的读后感大全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的读后感大全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是一本由绿妖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5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读后感(一):解决“三农”问题的他山之石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2016年1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近18分以“三农”为主题的1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联系第13次聚焦三农。由此可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读后感(二):看完更困惑

我挺想给我外公读这本书的,他是能指着一头猪说它好俊俏啊的农民,我认识的第一个种香菇垄断了当地菜市场的,种菜也种地的农民,作者这么纪实我也是没想到,一笔笔帐这么算,数字摆在那里。我傻眼了,想说我看了这些能干吗?学着怎么种地?两边政策都不一样,但是现在大陆真的是在走台湾走过的路,从土地由零化整,土地污染导致大家对生产源头更加重视这些事情来看,我很期待未来大陆的走向。

看到那些农民那些人,我很感慨,他们很聪明,又务实,只要给予帮助,就能做好事情,和我认识的很多农民一样。我也很羡慕那些机构,民间组织,想说国内为什么没有,能不能做起来。一句不该说的话是,政府好像不喜欢民间组织,是担心他们在一步步实现自主独立之后,发现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进一步想拥有更多话语权么?

别的不说,想想大陆工会是多么挂名的组织就知道了。

最值得思考的是后面一章,对于农会的思考,我确实也对民主的想象太幼稚了,没有想到社会可以是吵吵闹闹,各种声音的,妄想这从此更不困惑,更清晰明了的过日子了,真是太幼稚了。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读后感(三):闪亮的人

作者绿妖亲自到台湾农村去考察农业状况,以亲身经历、体验呈现出台湾农业百态。从果蔬开始,了解农民如何在土地上耕种,如何选择耕种品种,如何通过经验和技术来孕育土地上的宝贝;又展现了台湾的休闲农业现状,现在的农民生活日常以及青年归乡的农民。在介绍了果蔬的多样后,绿妖从一粒米切入,关注稻米和稻农现状,揭示农业背后的无奈,进而讨论现代社会的农业问题,揭露官方农业组织弊端,探谈现代农业组织新形式。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一章中所提到的台湾农业社会中所涌现出来的为农民利益奔走的团体或者个人。过去有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先生,现在有“白米炸弹客”杨儒门。前者建立了农复会,通过农复会针对农村成年男性、妇女、青少年设置了农事小组、家政和四健会,为农业做出巨大贡献;后者敢为农民发声,进而建立248集会,为农民建立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组织。还有在废墟中倔强生长的猴硐生态教育园区,为寻找有机食物而成立的主妇联盟…… 这些小团体孕育着爱和希望,为台湾农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绿妖这本书写了台湾农业的传统东方之美,也写了依旧在成长的民主精神。美好是需要人付出精力、花费时间来维护的。

值得看的一本书。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读后感(四):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因为喜欢五月天,因为喜欢海边的感觉,因为对自由的向往,所以很想了解台湾,想知道海峡对面的他们是怎样过生活。绿妖的这本书展示了台湾农业发展的多个面,从果农、菜农,米农到社会组织,从供应端到销售端。台湾农业走到今天,是农民、消费者和政府三方博弈的过程,然而直至今天台湾农民仍不认为自己的政策是完善。

书中印象深处,一是垃圾分类,二是对民主的解释。原来我们认为的高素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台湾的垃圾分类也是经过很多时间的努力和政策规范。这样印证了书中对民主的解释,民主并不是民众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经过反复的教育,反复的磋商,民主来自民间,而后服务民间。民主不是从上而下的强力主导,也是自上而下的反映,而是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虽然这样的过程漫长了一点,虽然民主的过程中也会犯错,但我们不能因此因噎废食,不要民主。

民主是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大家的耐心,不要因为看不到远方而裹足不前。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读后感(五):翻翻这本书,了解下台湾农民

提到台湾农民,浮现在你脑海里的会是什么画面?蓝天白云下,背景是无垠的太平洋,一位黑里透红的农民,卷着裤管站在田地里,手上拿着五颜六色的有机果蔬,脸上是灿烂的笑容……也许对于大多数人,不仅不会知道台湾农民有怎样的生存状态,连大陆农民也不太清楚吧。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多少了解一下台湾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岛上的农业状况。这是作者绿妖通过实地走访台湾六十多位农民、十多个农业组织和政府当局,对当地农业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是对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台湾农民的真实写照。

不剧透细节,感兴趣的可以去翻书,只说几点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1、以往以为台湾农业的机器化程度可能比大陆高,但被书里引用的数据推翻了这个看法。其实两地在这方面差不多,差距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的自主意识。就像封皮上说的,如果农民不是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或者生活态度......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做农吧。毕竟,缺少年轻人的行业,是没有前途的。

2、不管是哪个行业,都不能等着靠政策解决根本问题。上层政策总有考虑不周之处,美好的初衷,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依靠市场化的力量,引入更多的思路,有自上而下的,有自下而上的,也有旁敲侧击的,或许能让通路更顺畅吧。

3、有个台湾特色是农会。通过农会,把当地农民聚集在一起。向下,组织农民学习,研究怎么改进耕种方法。向上,跟当局谈判,集体维权,争取政策和补助。对外,跟大盘商争利,跟连锁超市争利。对内,在农会设立信用部,对会员发放贷款,用于购置农机具和生产资料。总之,农会在台湾农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台湾政客当众上演全武行的视频,我们都看过,经常发生。“民主”政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选举。有选举,就难免有贿选,这个不好消灭。农会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正常作用,因为网罗了当地的众多乡民,对选举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选举期,农会就变成了桩脚,成了双刃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