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藏书》读后感1000字

《西藏书》读后感1000字

《西藏书》是一本由祝勇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5,页数:3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书》读后感(一):祝勇眼里的真相

迷人眼帘的桑烟缭绕在绛红色的海洋里合着诵经声轻轻的进入了西藏安静的夜晚,随着穿越旷野的风又飞越了耸立的碉楼,接着在崎岖的石壁上打了个转又被路过的丹巴汉子纳入了肺,再次出现已在嘹亮的歌声里伴着腾格尔王回响在天堂与雪山之巅....

生生不息的生命,林立的碉楼,两人合抱的杨树...看似能与至高的规则一决高下实则只为其之见证之物。灵魂始于虚无缥缈之间行至自然之中最后归至虚无缥缈。揭开面纱只有先怀有敬畏才能尝试与大自然连接。

祝勇像所有“创作者”一样是个媒介,就如手盆柯勒律治之花的天授诗人一样。简单的构句易懂的语言就勾动了任何华丽词藻都无法触及的心弦,内心深处好似有一部份在读到这些语句的时候和作者作为媒介希望输出的那个声音产生了共鸣,会心一笑,但又何以至此呢?

每个人灵魂深处是否都有个相同的那只可意会之感呢?

2019 7/6. 12:33

《西藏书》读后感(二):在阅读之中我正在行走~《西藏书•十年藏行笔记》

《西臧书•十年藏行笔记》原名《西藏•远方的上方》,本书于2010出版,2014年再版。本书作者是著名的散文家,摄影师,导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祝勇。他本人的最新作品故宫三部曲之一《故宫古物之美》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十几年前祝勇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得到进藏拍摄有关西藏纪录片的机会,于是他怀着对神秘西藏的向往。第一次踏上了西藏的圣土,在西藏10年间,他深入很多别人不曾深入了解的地方。尤其是对丹巴的深入了解和报道,并于2005将丹巴作为“中国最美古村落”推荐给国家地理杂志,于是丹巴当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村落”。

这是一本西藏影集亦是一本见闻录,更是一本渗透着作者思考的散文集。所以特别适合在睡前安静阅读,近来每天晚上睡前随手翻两页读读,愈发觉得喜欢那些行走中透着思考的文字。

本书分几个部分讲述西藏的景物、建筑、宗教、史诗等。其间穿插祝勇十年间两次进藏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可见祝勇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藏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那里独特的气候和地貌,至今还有许多地方少有人涉足。

神秘的丹巴碉楼 丹巴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在祝勇的作品中接触。由于这也是一本影集,其中便有许多丹巴碉楼的照片,这是我们在其他地方不曾看到的建筑。丹巴碉楼有呈六角形的,也有八角形的。碉楼的作用在现在已经不明显,古代可能是防御的工事,现在已经有很少藏族人进入当地的碉楼里。当祝勇和同事第一次跋山涉水来到丹巴古村落时,被那些保存完好的碉楼震撼了。但是当地很多人劝他们不要进入碉楼里面,传说碉楼里住着百年巨蟒。但祝勇和同事为了更加详细了解碉楼还是执意走了进去,他们却被里面精美的壁画惊呆了。 此外丹巴地势险峻,高寒缺氧,外来游客较少,所以村落民风淳朴。关于丹巴葬礼文中也有记载,还是保留着传统习俗。

仓央嘉措_政治的牺牲品 “在神的居所里,在法器庄严的寺庙里,在潮水般的诵经声里,仓央嘉措至死不曾丢弃的一件藏品,是一位女子一缕永不苍老的青丝” 提到西藏不能不提的是仓央嘉措,世人皆知仓央嘉措的情诗…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五世达赖的他,内心有多少痛苦和无奈。仓央嘉措故乡在西藏山南地区,年少的时候他跟着父母过着穷苦但自由的游牧生活,当被认出为五世达赖后。他被接到了布达拉宫接受万人朝拜,而夜晚他则穿梭于西藏大街小巷,饮酒谈情。仓央嘉措尊为五世达赖后,西藏政权实际上已经被两个政权掌握,这个两个政权明争暗斗。不幸的是把仓央嘉措扶持为五世达赖的政权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而他也被押解回朝廷受审。最终在途中被政敌所杀害。所以这样一位活佛,在位期间把他所有的生命都寄托在爱情中…

格萨尔王_歌唱的史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西藏也不例外。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格萨尔王的了解不多。唯一使我惊奇的是,在西藏说书人是一种古老的职业而神圣的职业,因为大部分说书人的才能来自于天授,因为梦中受到格萨尔王的嘱托,而开始终生游历西藏各地以此为业,这就变成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 “生命在天地间黯然流转,无人能够记录,也没有一种物质载体可以永恒”,因此我非常认同祝勇的观点“我们谈论的不是西藏本身,而是印象中的西藏。”

《西藏书》读后感(三):走进西藏——【西藏书】

这本【西藏书】是N年前买的。当时想着,我这种身体素质是绝无进藏的可能,于是就想买本关于西藏的书,看看也好。

选这本书时,其实对作者并不了解,只是因为书面装帧简单,干净。

书腰上写着“西藏是一座巨大的建筑,打开每一扇门,都会有不同事物尾随其后,而每一件事物背后,又会有新的门。西藏就是一个轮回的世界,我相信在西藏行走,我一定会迎面撞上另一个我。”

想必读完此书,一定会增加对西藏的了解。只是当初买了这本书,翻了几页,便久久的搁在了书架之上,一直未曾动过。已经不太记得当初弃之原因。

最近几日闲来无事,清理书架重新看到了这本书,便决定从头开始。

看完第一章后,我终于找到了当初弃书的原因。书中大量拟人拟的描写和作者内心深处的对话融作一体,而有关西藏的故事却只是穿插其中,这需要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去阅读。

书中的照片一部分是彩色,一部分却为黑白(完全无法表达西藏的美),我总在想,如果书里的照片能安插在作者描写的场景里面,而不是全部堆砌在一章的结尾,是不是会更有画面感?要知道西藏之于我们,是最遥远的存在呢。

既然是书,相信有能找到一些小趣点。

1,神秘又美丽,是西藏最好的注解。

西藏的美景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今年去了内蒙古,广袤的草原让人有种想飞奔的冲动,清沏的蓝天与如棉花糖般的白云,触手可及。而想西藏全区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与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三级”。这种地理环境,西藏的草原,雪山,蓝天白云,又会给人怎样的震撼视觉享受呢!!!

雪山

【西藏书】是从不同章节给我们展现一副藏族牧民的生活画卷。

衣食住行

牧民一生中至少产生过语言联系的人只有20多个人。而牦牛则是牧民们衣食住行,居住用的账篷,牛皮筏,藏人脚下的藏靴都来自于牦牛,甚至于在草原上找不到柴薪时,牦牛的粪便可以作为燃料,给食物提供热度。藏民的牛奶是要在天亮前挤完,以便将牛赶到草滩上去“早牧”,这样的牛才能吃到露水浸泡的鲜草,而这些鲜草不仅新鲜,解渴,而且还营养丰富。

牦牛

生与死

在藏族人眼里,女人生小孩秽气很大,容易触犯神灵,女人生产,一般都是在关拦牲畜的地方,如果是在草原上,则是在帐逢附近搭起小小的临时帐逢。小孩出生在牲畜栏,而死后却归为天食。

书中谈到藏人的天藏,宣称他为人类最绚烂的葬礼仪式,而天葬师是这仪式的执行者。

天葬师将逝者肢解,切割,连骨头都要砸碎,和成糌粑,捏成块状,再地上的血水擦试干净,将这些投给鹰食。在天葬场,用松柏枝叶点燃的青烟引来成群的鹰鹫,将这些肉块食之干净,在西藏的宗教里,他们认为这个时候,神灵也会在青烟里悄然下界,引渡迷途的生命。

说实话,我真心无法理解这一血腥的职业。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信仰护送着一具又一具曾经鲜活的生命走完最后一路。

2,西藏史诗【格萨尔王】

看到格萨尔王这章时,不禁想起前不久才看的【国家宝藏】第二季,四川博物院收藏了格萨王的唐卡总共十一幅,记录了格萨尔传奇的一生。从他降临人间到建功立业,返回天界,都有精彩的讲述。

格萨王

与其它史诗是通过故事书写记载不同的是,格萨尔王传说是通过口传传承下来。

【国家宝藏】里在讲述格萨王唐卡的前生故事时,有这样一段演绎。

女主问:你怎么会喝格萨王故事的?

男主答:在他九岁那年,作了一个梦,梦中被带到了格萨王的大账,格萨尔王命他将他的故事传唱到草原的各个角落,于是士兵刨开男子的肚子,将格萨王的传记塞到他的肚子里,等他醒来时就发现自己会唱格萨尔王了。

这和书中说到,格萨尔故事的口传艺人通过“神授”的方式获得唱史诗的能力如出一辙,很有意思。所谓“神授”(即一字不识的放牧者,因一场奇怪的梦,醒来时,成串的格萨尔王的故事就会从他的嘴里脱颖而出)

书中还说除了神授以外,还有“撰写艺人”传颂(只要为他准备好笔纸,就可以不假思索源源不断地书写其故事的;

还有“圆光”艺人传颂(所谓圆光是一种从镜子或者水里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能力。圆光艺人每次说唱时,都会拿出一枚铜镜,放在香案上,念经祈祷,然后对着铜镜开始吟唱。

不管是哪种方式传颂着,格萨尔王无疑是草原人民的心中神和惩恶扬善英雄。)

真让人看了啧啧称奇。几百年来,西藏不论是风光,风俗习惯,文化信仰还是史诗传说都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都让人趋之若鹜。

书中作者找到了会吟唱格萨尔王的阿尼,通过他的吟唱,让格萨尔王的神话般的故事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想来,这应该是全书中最有意思的章节。

推荐指数:三颗星(如国家地理杂志似的写作风格,还是有点不太适合快餐风味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