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布拉格之夜读后感摘抄

布拉格之夜读后感摘抄

《布拉格之夜》是一本由韓晗著作,釀出版(秀威資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拉格之夜》读后感(一):總是一段值得珍惜的回憶

蜜月札記大概是一種我沒有見過的寫作題材~台灣不常有~這可能是大陸作家喜歡的一種寫法,有點像英國隨筆的味道。讀來之後,確實覺得有些回味,但美中不足的是,捷克許多城市,他們走的地方只有那麼幾個~如果能夠每個城市都走到,感覺許會更好。

《布拉格之夜》读后感(二):那些年,一起走過的路

從布拉格,到未來的旅程。

那些年,一起走過的路。

我想到了,曾經那些在南部的歲月。

一個人,從恒春走到高雄,

沒有相愛的人,只有一輛破舊的單車。

剛澤斌的聲音,在耳畔發出熟悉的聲響。

初夏的細雨,讓泥濘的道路更加艱難。

這種行走之後的記錄,尤其顯得珍貴。

當一個人敢於將這種勇氣寫下的時候,

他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

《布拉格之夜》读后感(三):闲言碎语。

最近老失眠,老健忘,老不想和人说话,老自以为是。

跨过了三字头的年龄,顽固地认为自己老了,老到不通人情世故,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候寒冷的连个表情都没有,自己想着都害怕。

喜欢在洗手间里听水声。与 Rany提到的布拉格有关,没去过那座城市,但是却知道那里有最美的查理大桥。

生生世世,蜚短流长,死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在你死之前,仍未看过值得看到的风景。

这种憾事的恐惧迫使我,今生一定要去一次布拉格。

《布拉格之夜》读后感(四):迫不急的待想说点什么

一本《布拉格之夜》,好似一册捷克人文地图在手,勾起我往昔的回忆,宛如风景。

作为一个主修德语的学生,对于这样一本书,早已充满了向往。前年在BRN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做了一年的交换生,对于捷克的点点滴滴,总是难以忘怀。

这本《布拉格之夜》,所描绘的场景,广场的喷水,起舞的鸽子,湛蓝的苍穹,俏丽的教堂,仿佛使我将当年的场景,历历在目,翻了一个遍。这样的感觉,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卡夫卡曾说,美好的思想,最终敌不过时间的过往。我愿将布拉格的美好,长留在我的记忆里。

《布拉格之夜》读后感(五):“学术超男”与女博士的“布拉格之恋”

2013-5-14 2:14:00 来源:东楚晚报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王婵媛

他,武汉大学博士,27岁时成为中国内地最年轻的地方政协常委,28岁已出版10本学术专著,在媒体圈被誉为“学术超男”;她,武汉大学博士后,娴静优雅,热情拥抱生活,颠覆了人们对“女博士”的偏见。

她长他4岁。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他对她一见钟情。2012年4月26日,在他们相识的第4个年头,注册登记,姐弟恋修成正果。

他叫韩晗,她是张萱。当“琴棋书画诗酒花”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会发生些怎样的故事?两人结婚周年纪念日后不久,韩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学术研讨会上一见钟情

跨越千里与你看同样的风景

“一切过去的种种,它的结局皆在把我推到你的身边和心边,你的一切过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边和心边。”70年前,沈从文在写给张兆和的信中这样说。2008年4月26日,韩晗与张萱初遇,再一次印证了沈先生对爱情领悟之透彻。

这天,还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一的韩晗顶替老师参加一个“博士研讨会”,因急事迟到,韩晗赶到会场后只能坐在后排。他刚一落座,一阵清脆甜美的声音从台上传来,抬眼间,韩晗见到了张萱——一位文静秀气的小女生。台上的张萱正在做学术报告,简洁流畅。坐在后排,韩晗的眼神被牢牢锁住。

报告会结束后,韩晗主动上前“搭讪”,却意外发现张萱竟然是传说中的“女博士”,而且比韩晗还大四岁。也难怪韩晗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在这之前,韩晗认为这世界上的人有三种:男人、女人和女博士。这一次,“第三种人”让他陷入恍惚。

研讨会上的一面之缘后,两人凭着短信默契交流——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武汉,不谈感情,只谈学术。对张萱了解得越多,韩晗就越是惊叹——原来,做学问只是这位女博士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古筝、钢琴、国画、游泳,张萱无不是个中高手。

直到发现自己在很忙的时候,依旧无缘无故地想起张萱时,韩晗明白:他爱上了张萱。表白的冲动在韩晗的心中升起,但理智的韩晗想到的却比爱情更远:自己还只是一个学生,如何让张萱得到幸福呢?爱情,被他藏在了心底。

2009年秋天,韩晗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他放弃了留在北京、上海的工作,甚至是赴美留学的机会,毅然回到武汉——只为与张萱看同样的风景。回到武汉的韩晗仍未向张萱表明心迹,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近乎自虐的目标:不考上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绝不对张萱表白。

自制“薛涛笺”鸿雁传情

课堂求婚许你一个“一生一世”

2010年3月6日,张萱的29岁生日。到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参加考博英语培训的韩晗,为张萱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块青田石印章,刻着“印者信也”——他希望张萱能懂得他的心思,更希望能获得一个肯定的答复。

那天,韩晗与张萱一起共进晚餐,两人之间依然是朋友间的闲聊,话题仍是学术。韩晗几次忍不住想要对张萱一吐思念之情,却总是被张萱机智地岔开了话题。

失落的韩晗想起了自己立下的那个目标:还没有考上武汉大学的博士,哪里有资格谈感情呢?

2010年初夏,韩晗终于拿到了通往爱情的入场券——武汉大学博士的入学通知书。他终于放下压力,开始思索如何与张萱谈谈爱情。

在韩晗的心中,才情俱佳的张萱就像是唐代的女诗人薛涛。他决定自制“薛涛笺”,以信传情。无论多忙,坐在台灯前,打开抽屉,拿出宣纸,韩晗的心能很快静下来。这个大男孩儿,端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把粉红色的宣纸裁成长方形,沾上点玫瑰花汁儿点缀在信纸上,情意与花汁儿一起,浸透纸背。

饱尝等待回信的煎熬,半个月后,韩晗收到一封信。韩晗迫不及待地回到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信打开,一排娟秀的字迹顿时映入眼帘,爱情来了。

2012年3月,在韩晗与张萱相识的第1314天。刚从台南回到武汉的韩晗意外地出现在了张萱的课堂上,吓了张萱一跳。当着张萱学生的面,韩晗拿出从台南带回的戒指,向张萱承诺“一生一世”。

爱情是布拉格的落日

也是一顿与你共进的晚餐

学者的生活并非不沾人间烟火,只是因为用心经营,平淡中也会多一份诗意。

2012年4月26日,韩晗与张萱在武汉领证。两俩人的蜜月选择了布拉格。

为什么是布拉格?去布拉格看一看,这是韩晗儿时就萌发的向往。“这是当时的我在身边从未见过的风景,与日常都市森林里粗糙的水泥盒子不同,精致雕琢的老建筑,盛开着五颜六色花朵的窗台,迎风而起的七彩招牌,仿佛告诉我,这是一个绝对陌生的国度。”在新书《布拉格之夜——一个作家的蜜月札记》中,韩晗解释了布拉格对于他的特别意义。

这一次,与爱人同游布拉格——在潺潺流过的伏尔塔瓦河畔看童话般的落日,在古老的查理大桥旁思考历史与人生,在黄昏下的许愿池投下硬币——爱情,让韩晗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理解。

蜜月之旅结束后,新婚的两人也要开始与柴米油盐打交道了:白天,没课、没安排的时候,两人在家各忙各的研究;中午、晚上,韩晗会和张萱一起准备餐饭;日落之后,他们会同去健身房,或者在空旷的江边携手散步。有人说,不吵架不打架就不算真爱,但这些日常夫妻中常见的桥段在韩晗与张萱的爱情中从未出现——从恋爱到婚姻,在每一个最容易起矛盾的阶段,他们都没有发生过争吵。

“我和妻子的相处方式,和很多夫妻都不大一样。”韩晗说,虽然无法保证以后永远不会发生争执,但他可以保证:自己与妻子之间不会有太大分歧——因为彼此有很多共同点,这也是他们能够走入婚姻的原因。“你如果问我,多年以后我们是否会将这一切仍然归于平淡,我想答案是一定的,因为只有平淡,才可以给对方最大的安全感。”韩晗笃定地说。

采访结束时,韩晗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出发去香港。按照他多年的习惯,过不了几天,张萱就会收到韩晗从香港寄出的小卡片,就好像他俩从未分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