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彼得·潘与温蒂》影评精选

《彼得·潘与温蒂》影评精选

《彼得·潘与温蒂》是一部由大卫·洛维执导,亚历山大·莫洛尼 / 艾尔·安德森 / 裘德·洛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爱情 / 奇幻 / 冒险 / 歌舞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彼得·潘与温蒂》影评(一):彼得潘與溫蒂「長大也可以是一場精彩的冒險」

彼得潘與溫蒂

「長大也可以是一場精彩的冒險」

保持純潔的心,還是可以聽見Tinker Bell的聲音

《彼得·潘与温蒂》影评(二):毁经典,毁童年,毁情怀,啥都毁

2023美国奇幻片《彼得·潘与温蒂》,根据1953迪士尼动画片《小飞侠》改编,豆瓣评分4.7,IMDb评分4.2。

演员选角全片塌方,小飞侠没有灵气,演技稚嫩,小叮当丑哭,和动画片的灵气相距甚远。温蒂还凑合,但也没有亮点。我相信本片口碑崩塌,选角失败是最大因素。

动画片中小叮当(奇妙仙子)非常可爱,古灵精怪,尤其是爱吃醋,既搞笑又可爱。真人版去掉了这一设定,使得小叮当平淡乏味,再加上选角失败,真人版中的小叮当角色堪称灾难。

动画片中非常搞笑、非常出彩、过目不忘的滴答节奏鳄鱼在真人版中变成了没有笑点、没有亮点、过目就忘的怪兽。

动画片是歌舞片,含有多首插曲,而真人版几乎没有插曲,有几首海盗唱的歌没什么旋律,几乎是在说话,很难说是歌曲。

戴帽子是小飞侠的经典造型,动画片中小飞侠一直带着标志性的帽子,而真人版却不戴帽子,直到结尾才戴上帽子,可是真人版中小飞侠的影子却一直戴着帽子,导演是怎么想的?

小飞侠的影子在动画片中只在开头出现,先分后合。在真人版增加了影子的戏份,既有开篇的先分后合,又有影子脱离小飞侠出外找援兵。可是影子已经被缝在了小飞侠脚上,怎么会自行脱离呢,影子找援兵这个剧情与影子的设定是不符的。

动画片很短,头尾全算上才77分钟,故事很简单,而真人版电影怎么也要100分钟,所以真人版一定要扩充剧情,这是可想而知的。

本片相比于动画片,增加了岛民角色,扩展了在小岛上的剧情,增加了小飞侠失去魔力的剧情,最重要的是对虎克船长的改编,不仅虎克船长戏份大为增加,而且将虎克船长设定为小飞侠的童年伙伴,这一改编令人很意外,因为虎克船长是小飞侠故事中的标准大反派,如今反派角色被洗白成悲情角色,差点和小飞侠重修旧好,实在难以接受这一改编。

真人版的大改编还体现在完全去掉了动画片中的印第安人角色和剧情,这显然和时代变化有关。真人版增加的内容体量是可想而知的,删减了印第安剧情后的片长还要比动画片长了很多。

这些年迪斯尼热衷于将自家经典动画片全部改编为真人版,一部又一部,接二连三,有的是院线版,有的是流媒体版。即便口碑票房遭遇滑铁卢也乐此不疲,马不停蹄,没被改编为真人版的经典动画片没剩几部了。

《彼得·潘与温蒂》影评(三):迪士尼惨遭翻车!1.7亿成本巨资大作,竟是最差电影!

在经历了亏损风波之后,百年老字号的影视巨头迪士尼,最近几年非常执迷于把早年间的动画经典翻拍成真人电影。

不可否认,迪士尼早年的很多动画片确实经典度很高,不过把动画片翻拍成真人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有《爱丽丝梦游仙境》、《沉睡魔咒》、《奇幻森林》和《阿拉丁》等口碑票房双收的成功翻拍。

但也有诸如《小飞象》、《花木兰》和《木偶奇遇记》等不太成功的翻拍。

因为翻拍成真人电影不仅在制作成本上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更是承担着能否赓续经典的高风险。

看起来迪士尼似乎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在未来还将有《白雪公主》、《石中剑》和《小美人鱼》等多部真人版电影的翻拍计划,相信在雄壮的计划中,迪士尼自己的流媒体平台Disnep+是其底气所在。

在今年的4月份,迪士尼也推出了一部翻拍巨制,名为《彼得·潘与温蒂》,这部影片的改编基本是70年前的经典动画《小飞侠》。

影片《彼得·潘与温蒂》由大卫·洛维执导,亚历山大·莫洛尼、艾尔·安德森和裘德·洛主演,老牌帅哥裘德·洛不必过多介绍,倒是作为女主的艾尔·安德森很有来头,因为她的母亲正是《生化危机》系列的女主米拉·乔沃维奇。

影片基本上是在《小飞侠》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创新,不过从动画跨度到真人版本,在角色的塑造上还是很有挑战的,而挑战之余就是各种议论的声音,像是片中的小精灵和虎克船长的角色形象就饱受争议。

迪士尼的电影作品一向是老少皆宜,能够做到各个年龄层都能接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这部《彼得·潘与温蒂》发生了意外。

该片的主要演员们都是一群孩子,出演虎克船长的裘德·洛与一群孩子们过家家似的斗争,可以想象的出他内心得挣扎,这也将影片牢固的固定在低年龄段观众的范围。

106分钟的影片,为我们的讲述的是一段很不够吸引人的故事,乏味的剧情和情节的平庸,使得该片的观赏性大打折扣。

不过影片的画面特效和配乐都是一流水准,这也是迪士尼影片的一贯优势,但是背后的代价却是巨额的制作费用。

就以这部《彼得·潘与温蒂》为例,为了营造出场景的视觉震撼感,部分场景更是到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的博纳维斯塔半岛实地取景拍摄,这也致使制作费用高达1.7亿美元。

影片在美国网络上线后,口碑一路下滑,最后直接导致崩盘。很不幸,这部影片成为近些年迪士尼表现最差的一部真人翻拍电影。【END】

《彼得·潘与温蒂》影评(四):那个想着快乐的事情便能在天空中自在飞翔的梦幻气息,就这么消散于卡在一片虚空之中了

基本上,Disney +的独家电影《彼得潘与温蒂》,就是一部把迪士尼经典动画真人版系列电影的所有问题,全都再度重蹈覆辙的作品,陷在一个既想为经典故事带来时代新意,却又不敢真正放手去做的泥沼当中,只能就这么动弹不得地继续向下沉去。

说真的,如果以现在的眼光回头去看 1953 年的动画版《彼得潘》,便会发现其中确实有许多如今看起来微妙不已的情节。

举例来说,这则与拒绝长大及告别童年有关的故事,的确有许多地方都奇妙地站在一个与青春期或性成熟有关的转折点。 像是《彼得潘》电影才开始不久,剧情便特地强调了小仙子叮当的身材,甚至还以此作为故事的笑点。

此外,叮当因为彼得潘而对温蒂产生的嫉妒之情,则甚至成为了《彼得潘》剧情发展的重要关键,再加上叮当曾设计让温蒂自高空坠落,乃至于梦幻岛上的美人鱼们就像是想淹死温蒂的相关情节,则全都是一种看似天真俏皮,但其实却足以致人于死的可怕行为,因此也让人在如今看到这些桥段时,不免会心生一股仿佛自己是在看《后宫甄嬛传》的感觉⋯⋯

至于小飞侠彼得潘的设定也同样如此。 《彼得潘》中,虽然彼得潘明显喜欢温蒂,却也曾毫不客气地嫌她太过啰嗦,认为对方只需要听他命令就好。

而且,彼得潘在片中的个性,甚至还有点像是《木偶奇遇记》里那个一心只想纵情玩乐,最后变成驴子的坏孩子一样,最后则使《彼得潘》虽然如今看起来还是轻快欢乐,但也总在不少地方,会令人不禁于心中皱起眉头。

或许正因如此,再加上《彼得潘》对印地安人的描述曾受到批评之故,使得《彼得潘与温蒂》自然也在这些地方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调整,不仅为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恩怨赋予更复杂的起源,同时也为温蒂带来更鲜明的成长曲线,除了试图使剧情更合理及现代化外,似乎也想为这则故事增添更加严肃,甚至是带着点黑暗色彩的成熟调性。

只是,虽然你确实能从《彼得潘与温蒂》里看到这些东西,但那些部分却也仅停留在理性上的认知,而无法从感性方面真正获得你的共鸣。

《彼得潘与温蒂》那些现代化的尝试,其实就与先前的《仙履奇缘》、《阿拉丁》和《木偶奇遇记》等真人版电影的问题相差无几,全部由于无法真正放手调整原版剧情,导致内容变得不上不下,在故事主题的逻辑方面,也往往显得自相矛盾。

这样的状况,使这些作品既难以满足热爱原版的人,就连对希望能看到时代新意的观众来说,也往往只能败兴而归。 相较之下,反倒是以反派作为主角,用全新角度来切入故事的《黑魔女》与《魔女库伊拉》等片,则明显要来得有趣许多。

就连在角色刻画上的尝试,《彼得潘与温蒂》的表现也只停留于表面阶段,总给人一种左右摇摆,就像编导也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

举例来说,像是在原版动画中最不具杀伤力的温蒂,便在片中变成了许多时刻根本就是一个讨厌鬼的角色,至于后面的成长变化,也在受限于原著情节之下,并未展现出任何足以说服观众的过程,最后也只让人觉得与其只做出这种半桶水的调整,还不如根本改都不改,至少还会让这些《彼得潘与温蒂》角色显得比较一致,个性也更鲜明一些。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使《彼得潘与温蒂》的全片调性总显得不太一致,往往会在剧情看似要带来一点黑暗色彩时,便急着变回欢快活泼的调性,至于剧情正要切入比较严肃的角色刻划时,则会赶紧补上几句搞笑台词,又这么给缩了回去,让观众根本难以适从,不知道这部片到底想往怎样的方向走去。

平心而论,其实《彼得潘与温蒂》并非迪士尼动画真人版电影中最糟的一部,像是修改原版角色种族与性别的安排,也并非什么真正的缺点。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正如以上所说,是那种什么只做一点,一心想四面讨好,最后却只落得里外不是人的的创作困境。

许多时候,想要在经典故事里置入一些时代观念的演变,确实需要步步为营,对于大众来说也会比较受用。 只是,在老旧与现代观点间进退失据,让电影本身变得仿佛双头马车,使观众只能饱受颠簸所苦,则又是另外的一回事。

没错,或许《彼得潘与温蒂》不是最糟的,但它确确实实,最后也只沦为了「又一部」令人失望的迪士尼动画真人版电影,让那个想着快乐的事情便能在天空中自在飞翔的梦幻气息,就这么消散于卡在中间,难有任何归属的一片虚空之中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