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航船》读后感精选

《夜航船》读后感精选

《夜航船》是一本由[明]张岱 / 龚明德 校勘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5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航船》读后感(一):古代的社科百科读物——《夜航船》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蕞难对付。 《夜航船》的缀辑者是明代的张岱,他是一位史学家、散文家,以小品文见长,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石匮书》和《三不朽图赞》等作品。 为什么张岱说自己是缀辑者而不是作者呢?因为《夜航船》是一本百科类普及读本,他把自己毕生吸收和归纳的社科知识编纂在一起,普及给普通的文化人。这些知识,都是他从书籍或者其他渠道积累而来的,而不是自己发明创作出来的,所以“缀辑”这个词用的非常客观和准确。 《夜航船》成书已有三百多年,包括二十卷,含一百三十余个类目,四千多段。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人物到四灵到植物,从文学到礼乐,从伦类到方术,从官品到九流……可以说包罗万象,广博精深。 我从中挑选了几小段,分享下: 我们常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卷一天文部《日 月》中有解——东隅,日出之地;桑榆,日入之地。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早晨失去了,晚上又得到”。 卷四考古部《辨疑》中的“女儿乡”,吴败越,勾践与夫人入吴,至此产女而名。今误传范蠡进西施于吴,与之通而生女,殊为可笑。 卷八文学部《书籍》中的“杀青”,古人写书,以竹为简。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先于火上炙去其汗,杀其竹青,故又名汗简。 …… 张岱在序言中说了一个段子: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睡。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澹台灭明,就是子羽,他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姓为澹台,名为灭明,自然是一个人。而尧和舜,更是三皇五帝中的两位。 这样的知识,在张岱看来,都是常识,是肤浅的事。如果连这个认知都达不到,就贻笑大方了。所以,他才说“余所记载,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所以,把这本书取名“夜航船”。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百科类书籍,放在书架上,随时取用,甚合我意。

《夜航船》读后感(二):致敬这星河般的学问,素履以往

《夜航船》这本书源自一则读书人闹的笑话。

从前,有一个僧人和读书人夜晚同乘一条船,读书人在船上高谈阔论,仿佛无所不知,僧人便缩着脚睡觉以示恭敬。

后来,僧人发现他说的话有很多破绽,便问他“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他说是两个人,僧人接着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他说是一个人。

这之后,僧人就放心地伸脚睡觉了。

为了避免再发生让僧人伸脚的这类糗事,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集天下学问,创作了《夜航船》这部古代文化常识百科全书。

全书共有20大类,125小类,4000多个条目,囊括天文地理、人伦礼乐、选举政事、诸子百家、日用宝玩、三教九流、草木花卉、飞禽走兽、鬼神怪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不知道。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在那个时代,能写出这样一本奇书的张岱真的是世间少有的妙人。

从他的自序中,我们便可窥见一斑,他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luan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yin橘虐,书蠹诗魔。

也许,只有这样爱好广泛、充满情趣的张岱才能撑得起这样一部有趣有料的重磅好书。

为了不让自己沦为让僧人伸脚的无知人,我默默地捧起这本书恶补起来,真是越看越叹服,怪不得有人说,若是只读一本书就能让自己变得博识有趣,那非《夜航船》莫属。

卷一天文部春:既有桃符、屠苏酒、椒觞等传统节日常识,也有飞英会、斗花、花裀等风雅之事;

卷五伦类部夫妇:情感故事合集,既有“剔目”这样不离不弃的故事,也有“谥康”这样珠联璧合的故事,还有“各送半臂”这样的风流糗事;

卷八文学部勤学:除了头悬梁锥刺股,还有带经而锄、圆木警枕、燃糠自照等勤学故事

这本书要怎么读呢?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本书虽然大厚厚,但可读性很强。书中条目短小精悍,如同一个个文化段子,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而且对阅读顺序毫无要求,你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随翻随读,是通勤路上的绝佳选择。

日积月累之下,你会发现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跟别人聊天时,也有了谈资,再也不用尬聊了。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库。当你绞尽脑汁找不到素材时,去翻翻这本书,也许会惊喜连连,毕竟这里面有太多的文史典故、情感故事、奇闻异事等供你选择了。

有人说,翻读《夜航船》的人,都该焚香洗手。我们爱这本书,并不只看重它多么有用,单为这星河般的学问,素履以往。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是人生至理。期待在《夜航船》与你相遇,一起畅游传统文化。

《夜航船》读后感(三):学国学不读古文难解其深意,谈文化不读《夜航船》定遇伸腿人

《夜航船》是明代人张岱所著百科奇书,今人看来,大多不以为然,因为今天的百科全书太多了,仿佛这部涵盖了大千世界、人文历史甚至神仙鬼怪的百科全书,也“不过如此”。

如果真是如此,余秋雨先生也不会特别推崇这本书,说这本书实在“太有意思了”,令自己每次眼光触碰到书架上的《夜航船》时,便会在那里停顿一会儿,耳边仿佛立即响起了“欸乃的橹声”。

那么,它到底“有意思”在哪里呢?

张岱,明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尤以小品文见长,被誉为“小品圣手”。

何谓小品文?即一种散文的文体形式,题材不限,内容短小精炼,或富含哲理智慧,或带讽刺警世之意,或抒情慨叹。

我们读古人的书籍,需得回到那个历史时期,去感受当时的环境,方能体会这些经典书籍的妙处。

《夜航船》开篇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睡。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

张岱仅仅用了寥寥数笔,便将一位“胸无点墨,却喜高谈阔论”的读书人,和一位“知识渊博,但对文化怀有敬畏之心”的僧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当时的情景仿佛立现于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张岱是浙江山阴人,明代时,江浙一带亦是商贾云集之地,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便是船。大家出门远行常会选择“夜航船”,因为在船上呆一宿第二天便能到达,不耽误事。

于是乎,“夜航船”便成为“各路文化”交相辉映的地方,若遇上“才高八斗”之人,旁人自会“畏慑,故而拳足而睡”,但若发现是个“水货”,就会笑笑然后全身放松想要“伸伸脚”了。

张岱以此告诫天下读书人,不要有点学问便自以为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从古至今,从天文到地理,从官场到民间,要学的东西可太多了!

《夜航船》确实是一部百科全书,但它与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百科全书截然不同。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搜索,便可了解宇宙万物。但是在明朝时,能够博览群书的人却很少,大部分读书人能接触到的,只有四书五经,因为这是考试必备的教科书。

张岱比一般人要幸运许多,他出生于“累世显宦之家”,据说他“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也就是说,他读过的书比许多高校图书馆所藏书的数量都多。

所以,《夜航船》可不是我们今天上网搜索一个名词解释,然后抄写下来的百科全书,它是张岱从自己读过的三万卷图书里提炼而出,然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而成。

《夜航船》中的名词解释,大多都为“小品文”,看似简简单单几十字,却将概念要义讲得清清楚楚,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很难做到如此精炼!

但这并非本书的亮点,正如余秋雨先生对它的评价“太有意思了”,是因为这些小品文多为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若能读懂背后的深意,便会会心一笑。

“落霞”篇中如此写道:“王勃《滕王阁赋》‘落霞与孤鹜齐飞。’后一士子夜泊江中,闻水中吟,此士曰:‘何不云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鬼遂绝。”

在这里,张岱并没有对“落霞”这种自然现象进行名词解释,而是讲了一个简单的“鬼怪”故事,让人一头雾水。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极有深意。

古人认为,既然要“坐夜船”,便有可能“遇”鬼。张岱告诉你,不必害怕,只需明明白白告诉他:“我不想和你玩”,他自然就走了。(为啥这么说?没看明白的,自己再品品)

近代的中国,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期,白话文运动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但也致使我们与“子乎者也”的距离越来越远。

现在,大家看国学古籍,多半是跳过古文,直接读译文,说实话,译文与原文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古人遣词造句极为讲究,其文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当下的意境以及背后的寓意。

想要体会其中的内涵,就得读古文原文,遇到不懂的字词时,再看译注,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仅能够更深刻理解经典古籍,还能提升我们的国学水平。

可是,文言文实在有种让人“望而生畏”之感,别说理解其意,能完整地读下来就很不错了。

所以我特别推荐大家先从《夜航船》读起,因为这里面全是小短文,有的十来个字,有的一百来字。都不长,很精炼且很有趣,这里面多是生活中常接触的小常识,完全没有陌生感,读古文也犹如读现代文一样丝滑,几乎没有隔膜。

我亦有余秋雨先生那样的感觉,读此书犹如与古人在夜间行走的乌篷船里谈天说地一般,耳边响起了“欸乃的橹声”。

这本书既可作为学习国学的经典书,也可作为研究文化的参考书。古代时,读书人能够了解世界的渠道极少,这本书可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其写文章提供更多的素材。

而今,它依然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我做古人智慧系列视频时,就曾从中汲取营养。

我从“造历”这一篇中读到:“黄帝迎日推筴,尧闰月成岁。舜在璇玑玉衡。”原来,早在黄帝时期,古人便开始观测天象,制定历法,造福于民。于是,我便在“古观象台”的视频中引用了该内容。

张岱前半生过得非常逍遥,看尽人世繁华,但后半生却赶上了明朝覆灭,为躲避战乱,他隐居山林,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

可惜的是,他那三万卷藏书,也被清兵烧的烧,毁的毁,所剩无几。张岱“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他感叹世事无常,便安于贫困,终日笔耕不辍,潜心著述。

康熙28年,这位经历了明清两代,阅尽世间百态的大才子与世长辞,享年93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