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的读后感大全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的读后感大全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是一本由荣新江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读后感(一):有规范,有创见,才是学术

常常听一些人谈起某个人,如何如何了不起。但是,细读其作品,发现不过是贩卖西方的一些陈词滥调,并无创见,思想极度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学术良心,也就是说没道德。不下力气搞真实学问,只想炒冷饭。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的不光是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正的创见。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读后感(二):瑕瑜互见

本书系统讲述了史料的收集整理、当今中外研究成果的查阅、常见论文的写作、论文的翻译,此点难能可贵。但是作者在书中明显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举实例大多属于唐史或敦煌学研究,其它方向相关史料和学术刊物的列举明显力不从心,该书称“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有夸大之嫌。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读后感(三):治史学的入门导论

最开始是读了孙英刚的《神文时代》,然后才读到荣新江老师的这本书,荣老师是孙英刚的硕导,而立之年就是北大历史研究方面独当一面的台柱,不过其研究方向在敦煌粟特等方向,所以这本书也是我读的第一本他的著作。

全书体例鲜明,从阅读目录,到帛书竹简甲骨文等材料的使用,再到硕士博士论文的框架注释,书评与期刊论文的写作,以及数据库方面都充实简洁,深入浅出,尤其是结合了大量其科研生涯中的现实案例,读起来很接地气,感觉就是自己的老师在给自己上课一般,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读后感(四):很好的工具書

當當很給力,昨晚下單,今天下午送到,剛剛看完。

我不是研究歷史的,但也覺得這本書確是文史類研究生皆應備一本的工具書。

內容是三大塊,第一部份(前九講)談各種文獻材料,第二部份(十、十一、十二講)談論文的寫法,第三部份(最後三講)談論文寫作的學術規範。

前後兩部份比較正常,但貴在新和實用。中間一部份最有意思,談論文的寫法沒有泛泛而論,而是有針對性地談出很多要點,還舉了很多實例。印象最深刻的是學術史的梳理方法和書評的寫法。

另外,因為是上課的講義,所以有些話講得很有意思:

我主張不要用“試論”、“述論”一些字眼在論文題目中。要論就論到底,雖然學無止境,一般情況下你可能覺得已經論據掌握得十分充分了,但那也不一定就能論到底。但是否有這樣的決心和功夫,還是只是淺嘗而止,是不一樣的情形。所以我覺得不應當只是“試論”,如果只是“試論”,那就暫且不要發表,等研究透徹了再來發表。(P186)

應當注意的一點是,紀念文集的文章題目最好不要有“墓志”之類的字樣,最好不用專門討論這類資料的論文來祝壽。……只有在寫追悼文集的時候,才可以使用這類材料作爲主題。(P213)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读后感(五):杂评

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史料来源的介绍,虽然历史学强调以事实说话,但在开篇就罗列一大堆书目和文献学的概念容易让新手畏难、同时也比较枯燥。第二部分是写作指南,分别说明在写作不同的体裁,如硕博论文、期刊论文、札记等的要求和如何构思、收集史料和动笔。遗憾写的大多比较笼统概括,例如哪篇论文写得好、哪种方式妙等,其实新生最需要的应该是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步骤阐述,我个人觉得是过于简略了,这点可以参考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第三部分是具体琐碎的格式要求,注释的标法,和第一部分一样可以跳着看,记下说了那些内容,实际写作有需要的时候再来查,这样反而记得深刻。总之,这本书的性质偏重于手册,即找对于用,中间具体写作的指导其实是比较欠缺的,而且视野局限在中国古代史中,虽然专人有专长,但本科生应该扩展一下视野,尤其是历史学研究当前史料过多前人又做出了相当多的成果的情况下,应该多去了解一些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让我们找到新颖的切入角度,这样也比较好写文章,推荐最近复旦做的学术写作指导通识课(应该是这个名字),涵盖各个学科,而且都是文章,看着也比较舒服。

接下来准备看哈佛的A student's guide to writing in east asian studies,看一下孕育现代学术的西方是怎么教学生写论文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