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读后感摘抄

《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读后感摘抄

《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是一本由Howard S.Becker / Pamela Richard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读后感(一):时而愤怒,时而惊恐——学术之路

这算是第二本关于学习和学术方面的书,庆幸最近读的这两本都是外国人写的,完全不像想象中的教科书那样枯燥,更多的是研究思想、学术理念的传播。

对于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整理如下:

1.写作之前就要认识到自己写的是“初稿”,不要企图一次写出完美的稿子。

2.找到一个合适的小圈子,互相讨论论文的初稿。

3.批判性地看待别人的意见以及杂志社编辑的反馈意见,反思到底是自己的研究观点问题还是表述不清导致的理解问题。

现在的社会科学研究比原来更难了,因为很难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成果是在前人的研究上修修补补,研究者们写的论文越来越晦涩,因为大家觉得这样更能显示自己知识渊博,研究深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写论文就是“不说人话”,所谓的小题大做就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作者非常反对这种做法。

看这本书有很多地方感同身受,尤其是在《风险》这一章,当论文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依然进展不大的时候,自己就会在深夜入睡之前开始纠结,时而愤怒时而惊恐,但是无法动摇“我是骗子”这一自我判定。我现在常常感觉自己的学术能力确实很低,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自己眼高手低,就算看了很多书依然没有很大提高。能够在一本书中看到别人可以用文字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法时,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还有久违了的酣畅。

很喜欢这本书,为我找到了学术病症。

《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读后感(二):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

1、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于论文成稿中不断修改这一行为的看法,之前听研二师姐说一篇论文修改7-8遍不算多的,我当时反应类似于:真的需要改这么多遍吗?好烦啊,真的有必要吗?

2、没什么大不了的,做就是了

总而言之,本书不算方法论类的书籍,但是为将来要写作(或者是文章或者是anything else)的人群减轻了一些思想负担,或者说如同作者说的纠正了一些”错误根源“。总结成一句简单的道理好像不过只是“have a try”, 但实际上是

《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读后感(三):书摘与混乱笔记

我经常向这些未来可能成为下一个柯南·道尔的人们建议,他们只需渐渐单单把最后这段结论性的话放到最前面,告诉读者论点所指的方向,所有这些材料最终会证明什么,那就排除了所有那些需要小心翼翼的理由:“如果我把结尾放到了开头,没有人会来读我所写的其余部分。”P51关于导语

随便写……如果你按照这个指示,把自己所想到的无论什么都写下来,你会发现,你并不会有自己所担心的那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诸多选项。你可以看到,一旦你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纸面上,大部分内容智慧在很少一些主题上有轻微的变动。你的确知道自己想要说些什么,并且一旦你有了不同的版本放在面前,你可以轻易看到,这些差异是多么微小。或者,如果真的有差异的话,如今你也知道你的可选项是什么了。P53

写草稿

你需要让一个想法一实体形式呈现出来,并将它落实到纸上。一个想法被写下之后(并且没有马上被扔进废纸篓)就有些定型了,不会改变其形态,可以和随后而来的想法进行比较。当你把所有想法都写下来并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想法实际上有多么少。55

化简为最小的单位

如果你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都写下来,用最快的打字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记录下来,你就会发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你将要处理的片段正是那些你已经写下来的东西。59

从对你所写下的东西进行摘录开始入手,把每一个想法都记在一个文档卡片上,不要丢弃草稿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它们可能迟早会有用,即使你当时看不到能怎么用;你的潜意识知道一些自己并不清楚的事情。现在把卡片整理归类,把那些看上去可以放到一起的归到同一堆卡片中。60

它意味着什么?谈论它们,而不是想要远离它们。

人们对一个想要研究他们的陌生人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恰恰说明了一些情况,即他们是如何生活和如何得到组织的。63

把它写下来,一切都会不同。

让读者接受你对于解决这些麻烦的信心,你就得承认自己也有过这些麻烦,因此你并不是那个总是知道“正确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完美贯彻的完人。66

尽量使用主动语态。

对一个领域来说,内容比风格更有意义。

不要仅仅坐而论道,去做便是了。主动

作者的版本风格:

1.主动语态/被动语态。是人在做事情

2.减少用词。

3.重复。减少重复(用词等等)

4.结构/内容。

5.具体的/抽象的。不管我们的读者是谁,我们可以通过相近具体的写作让文章更加具有可读性和更难忘。当我们把冗长的短语压缩成简练的短语时,我们就让松散的观点顿时紧凑起来……指向范围越窄,观点就越具体;观点越具体,它就会变得越加清晰和精确。

但是,当我们使用具体的细节使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时,应该子系选择细节和事例。

6.隐喻。严肃的隐喻。有效的隐喻是鲜活的。它给你展示了你所读到的事物的一个新的方面,展示了那个方面是如何出现在表面上看非常不同的东西当中。(70~88)

没有人能一夜之间就学会写作;相反,学习始终贯穿于职业生涯,并来自于学术生涯中的各种经验。89

通常我是从修改句子着手的:删掉多余的词语,澄清含糊之处,充实那些简要的想法。……这样做总是会产生一些我曾经掩饰过的理论难题,因此我很快就不得不对整个分析进行重新考虑。……搁置101

当我从朋友或者枪毙了论文的编辑那里得到批评和评论意见的时候,我会假定自己没能足够清楚地阐述我的观点以预防他们的拒绝,并寻思我能做些什么,不用改变我的立场就能应对那些回绝,除非批评意见让我信服得认为自己的观点需要作出改变。这个修改和再思考的过程会一直持续,知道我再也想不出任何其他东西来处理……102

我越来越确信故事——好例子——在表达观点方面的重要性。104

后来,我觉得这些故事比理论更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我应该早就知道那个,因为我在开始写田野调查的报告时,总是从我的实地笔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和话语,并通过一定的顺讯来安排它们,接着才写关于它们的评语。104

坐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如同这个研究已经结束了一样,但是不要去看田野笔记以及有关监狱的文献,或者其他任何的文字资料。我让她写,能写多块就写多快。……通过这种方法,她就能发现如何实地对资料进行分析,因为她必须去核对原材料,看看她的想法是否正确,事实是怎样的。以此可以写出大量草稿,并作为写作的起点。107

真正的朋友,偶尔出彩的句子,坚持。

对写作的人而言,把作品弄出门是通过几个步骤实现的。1.朋友和同是的评价。2.论文导师,期刊选稿人,审稿人

把想法用理性的顺序编排起来,从而让另一个人可以看懂它们。我们需要从两个层面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一个理论或叙事来编排这些想法,描述我们想要解释的这些后果的起因和条件,并且是用逻辑上和经验上都正确的顺序来表述。逻辑上正确以为这我们没有犯下任何众所周知的推理错误,经验上正确则意味着我们描述的顺序应该是事物本质上确实具有的顺序,而且尽我们所知是这样的。最后,我们希望自己的行文可以让我们建构的顺序清晰显现,而不希望行文的不完美干扰了读者的理解。130

实际上,科学和学术的一个目标,正是把需要描绘的事物减少到可处理的量。130

面对你的写作无法完全而富有逻辑地掌控混乱这个难题,解决方案是:无论如何仍然要写,然后你会发现,当你这么做时,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在你跳进水里之前,你没法开始游泳。

我们依赖于前人。如果不使用前人的方法、结论和想法,我们没法做工作。137

一个人是无法引起科学革命的,只有是一群人。

我一直在收集这类预制的模块(各种概念),以运用于我未来的论文的写作。又是我知道自己需要某个理论成分,甚至对于去哪里能找到它都很清楚。140

警惕被文献扭曲自己。使用文献,而不要让自己为它所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