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植田正治小传记读后感100字

植田正治小传记读后感100字

《植田正治小传记》是一本由[日]植田正治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植田正治小传记》读后感(一):一起看书|《小传记》

相机就像复印机,如实记录下快门按下瞬间的取景框里的一方天地。

底片则是一小块二维平面的化石,凝固着光线与时间,每一次冲洗都是一次新生。

那么,摄影是创作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摄影是基于存在于彼处的事物的创作。

在彩色摄影出现之前,人们用颜料给黑白照片上色,人为地复刻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我们已经习惯了色彩的存在,没有色彩,就像失去了人类特有的鲜明的气味。

彩色相机的出现,让我们即使面对着寂静无声的相片,也如被风吹动的涟漪一样,泛起阵阵回忆。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很特别,日本国宝级摄影师植田正治选取了170张方方正正的黑白照片,穿插着随笔,为我们展现一个逝去的时代的《小传记》。

与其他摄影师不同,植田几乎不用黑白照片表现动感,他的照片更像是一块琥珀,静止,却鲜活,轻描淡写,又有着非常模糊的空间感,让人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流逝。

植田的照片黑白对比十分强烈,可以说是非黑即白,但这种对比却不刺眼。即使他拍的是夏日,却仍像是雪后的世界,天地万物格外纯粹,格外柔和,清澄无际。

尽管植田不曾拿起画笔,他依旧是一名创作者,他用绘画的方式摄影,创造了一个只属于摄影的世界。

《植田正治小传记》读后感(二):始于人像,终于人像

译这本书时正好是在深冬,虽然书中不少照片都是短袖遮阳帽,但我还是屡屡误把沙丘当成了雪堆。

不过,这误解或许也不全在我,植田老师总是在冬天“踩雷”的那些有趣记录(在大冷天拍过照的朋友都懂的)应该也占一小部分吧w

还有一点,就是拒绝激烈丑陋的沉稳风格,也会给人身临冬日的感受。不过不是严寒冷酷,而是像冬日的暖阳,透着不绝的温情。

这种温情来自于对具体的“人”的关怀,也正如植田老师所说,是他“始于人像摄影,终于人像摄影”的初衷。在他的《小传记》中,也收录了不少风景照,但是最触动心灵的的确还是人像。

在我这个非摄影专业的外行看来,植田老师作品中的人像往往安静得如同无机物,但同时又带着十分含蓄的灵动。比如在他常用的“儿童”主题之中,展现童稚的方式并不是“成人想象下的天真烂漫”,他镜头里的儿童往往显得稳重、安静,没什么“跃动感”,但是又不呆板,显出一定的松弛自然。这种自然的平衡其实很难找,太多人给儿童塞了过量的“自我诠释”,导致我们在看一幅儿童人像作品时,能看到悲痛、甜蜜、愤怒、喜悦,很多复杂的东西,但都很少有植田老师镜头下的自然和平静。

《群童》

《少女们》

孩子们在沙丘上站成一排拍纪念照

我始终认为,回归被摄者本身的模样,对于摄影师来说是至难的功课。如想做到,应该首先看看植田正治。

最后,我这个业余者,能得到机会为同样自称“业余者”的植田老师译这本《小传记》,真的非常快乐。

ps:最后的最后,感谢为本书翻译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答疑解惑顾问工作的专业人士,方老师。他也是第二个摸到样书的人。为表感谢,本书译者用稿费送了他一副LUBITEL双反,机子没多贵,钱全拿去买胶卷了。结果书到手了烧钱的步伐还没有停下。噫吁嚱!

《植田正治小传记》读后感(三):活在当下的证明

《小传记》,作者,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

看这本书的感觉很奇妙,有点像读张爱玲的《对照记》,都是照片和散文相加的格式,仿佛和友人在一起,一边翻看着老照片,一边讲述时光里的故事。 只不过张爱玲是作家,《对照记》以回忆性散文为主,照片也大多围绕着自己的个人生活,以自己和家人朋友人像为主,张爱玲是照片的主角。

《小传记》的作者,是照片的拍摄者,整部集子里面只有他自己的两张自拍照片,而且还是一张戴着面具,一张角度非常奇异,像是向着洞中俯瞰一样,感觉作者是刻意地把摄影的主角的位置让给自己的照片,而不是自己。 作者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业余摄影者,开始的时候以为是他自谦,后来才发现他是在强调他自己的作品非商业性,即使是有人付费请他拍的作品,他也坚持作品必须完全由他自己当家,每一张的构思都属于自己,这种业余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这点令我非常赞叹。 这本书中的摄影全部都是黑白之作,主体的内容是作者在1974年到1985年,在一本摄影杂志上连载的系列作品,“传记”一词在日文中,似乎级别颇高,一般人并不能够使用,作者称他自己之所以用了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拍摄的大部分是人像作品,对于被拍摄者而言,“是他们活在当下的证明。”作者愿意以摄像机的镜头为这些平凡之人,留下精彩的瞬间。

植田正治摄影个人的风格非常突出,他的成名作是一组以沙丘为背景的摆拍作品,他也不介意把摆拍作为自己的摄影手段,有时候拍群像作品的时候,他甚至会一个一个的调整拍摄对象的位置和动作,以求达到自己想要展现的构图。 所以他的作品都有一种“静感”,这个词语是我造出来的。这种静感是指画面非常干净,里面没有多余的成分,看了之后会让人心情平静,如春风轻轻吹过,如阳光淡淡洒在人的身上。

这种“静感”还指经过作者的精心构图,人物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比如作者在拍摄他的成名作沙丘系列的时候,你会发现,虽然所有的作品都是以沙丘为背景,然后再加上人物,但是作者有意地运用了比例,把人物与沙丘之间的关系设置的超出一般人视觉的正常比例,然后他就得到了一组非常别致的作品。 植田正治在自己的散文中,对照着摄影作品,和读者分享着他的摄影理念。 比如他对人像摄影的痴迷,他坚持认为,始于人像摄影,终于人像摄影,也就是说摄影会从最简单的人像摄影开始,而最终的选择也会是人像摄影,当然最后的这个人像摄影已经和开始完全不一样了。这么一句非常富有哲理性的话,颇有中国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层次感。 分享几张我自己特别有感觉的照片,有意思的是,我选取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选择人像,但是最终选出来的这几张还都是人像。

一张是这个吹喇叭的女人(128页),硕大的喇叭挡住了女人的面庞,颇有一种天地之间,只专注于这一喇叭的感觉。

还有一组是作者住院时所拍的医护人员的照片,这组照片布局都有点偏上,有些人物甚至只有半截身子,这种布局,让人有躺在床上去看的病人的视觉,这也是作者对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的记录,也正符合《小传记》的主题。

最后再分享几张其他主题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