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艺术史的另一半》读后感摘抄

《艺术史的另一半》读后感摘抄

《艺术史的另一半》是一本由李君棠 / 垂垂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史的另一半》读后感(一):艺术家再怎么伟大也会被人们遗忘

漫长的艺术长河之中,有那么多著名的艺术家,我随口就能说出梵高、毕加索、莫奈等等,可是仔细思索下来,我竟然不能说出半个著名的女艺术家。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让那些女艺术家如同星辰一般隐匿在了白日的太阳之下,而那些最终在艺术历史上努力留下名字的女艺术家,是怎样冲破了黑暗的迷雾来到了世人眼前?

在这本书中,我跟随“小黑人”的脚步,一步步揭开过去历史上对于女性的束缚。说来好笑,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竟然就是留下自己的自画像,不然在本书中只能用“小黑人”的形象代替。我曾经以为女艺术家之所以没有在历史上大放光彩,是因为她们被男子的光芒所覆盖,她们最终都会耽于家庭和孩子,所以很难将全部的自己奉献给纯粹的艺术。

可是,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不同的国家有着相似的悲哀困境,尤其是对于女性。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女子不能接受艺术方面的学习,除非她出身在艺术世家。那个时候的艺术画作以裸体为盛,可是女子是被允许使用人体当作自己的模特的,大部分的女性艺术家只能通过景物或者风景来展现自己。

而中国的古代女性艺术家则被分成了四类:宫掖画家、名媛画家、姬侍画家、名妓画家,在这其中名媛画家的画作最难以保存。虽然这些大家闺秀往往受过艺术的熏陶,但是闺秀的规训让她们大多难以让自己的艺术作品留存于世,她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画作在出阁前毁去,或是命令自己的仆人在自己死去后毁去所有作品。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还是有着敢于冲破世俗桎梏的女性。即便在历史上,女性往往不存在属于自己的自我身份,她们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她们依旧通过艺术创作勇敢地表达了自我。

书中描写的女艺术家其实都是幸运之人,她们因为各种机遇以及自己的努力,最终让自己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历史上,但是我始终知道,还有很多的明珠被蒙尘遗留在沙尘之中。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冲破桎梏,总有一天,星辰也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艺术史的另一半》读后感(二):借周董新作,问一句“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周杰伦新作《最伟大的作品》一出,引来YYDS的同时,也带来了一阵艺术风;我们找寻歌里的细节,点出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名字——马格利特、莫奈、梵高 ······

也许我们该多问一句,“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她们不该只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她们也是创作者,也应该被记住姓名。

其实市面上关于女性艺术家的书籍并不多,推荐这一本《艺术史的另一半》。这本书是由伦敦大学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硕士李君棠和工艺美术专业硕士、插画家垂垂共同创作的艺术史科普绘本。书中从女艺术家为主题视角讲述艺术史的同时,详细介绍了23位女性艺术家的故事。

提到有名的女艺术家,我脑子里第一浮现的就是佛里达,她那极具特色的自画像——前额一对标志性的相连的眉毛。但之前,我并不知道是”疼痛造就了佛里达“:

疼痛给了佛里达重要的创作母题,使她成为墨西哥国宝级画家,也是法国政府收藏的第一位20世纪墨西哥艺术家。但在佛里达成名之前,她只是“试水艺术创作的伟大壁画家——里维拉的妻子”。

被掩盖了声名的,又何止佛里达。擅长画墨竹的元代书画家管道升,一定不及她丈夫赵孟頫来的有名;在《元史·赵孟頫传》中,甚至没有提及管道升。我知道画出浮世绘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的葛饰北斋,却在书中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女儿、助手,极具绘画才华的葛饰应为。

这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掩盖声名的女艺术家,最终还是在历史的时光里留下了痕迹;在她们的年代,能自由地学习艺术,已是一件幸运的事。

女艺术家们对后辈的影响,是我在书中最喜欢的部分l。

拉维尼亚·丰塔纳是西欧第一位职业女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开个人工作坊、获得商业成功的女艺术家。这不仅得益于传授她绘画技巧的父亲、支持她事业的丈夫和赞助人,也因为她要追随和超越偶像——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安圭索拉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蜚声国际的女艺术家,她创作的《棋局》一画,被瓦萨里收录到了《艺苑名人录》的第二版,并评价为“除了不会说话,和真人没有区别”。

前人的勇敢开拓成为后来者们的灯塔,girls help girls。

女性,一定是艺术史上绕不开的“另一半”;也因为是女性,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正如卡萨特笔下的日常生活,卡灵顿的超现实主义儿童绘本。

《艺术史的另一半》读后感(三):发现艺术史里的女艺术家

提到伟大的艺术家,你会想到谁?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达利?毕加索?

在众多的画家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都是男艺术家?很少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其实不是没有,只是因为各种因素,被埋没了,或者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那么影响艺术家成为一代宗师的条件有哪些呢?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女艺术家呢?《艺术史的另一半》(副标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告诉你答案。

如果你认为有天赋又有创意就可以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你就错了。在不同的时代,若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则需要不同的要素,缺一不可。

在15到17世纪,若想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需要四个要素,分别是艺术训练;赞助人,也就是订购绘画的人,或者给画家提供经济支持的人;家庭支持以及行会认可,只有得到行会认证的艺术家才有订单。

那么18世纪以后,这样的状况有什么变化呢?

在19世纪,行会渐渐消失,沙龙逐渐崛起。如果想让别人看到画家的画,可以通过邀请别人来到自己的画室,前提是你有一间画室;在商业画廊展览;参加世界博览会以及参加沙龙。

20世纪以后,绘画逐渐进入现代艺术,赞助人和沙龙的概念也逐渐淡化,但是,为了生存以及宣传,画商的存在非常重要,作用类似于经纪人,能够让画家被更多人认识。

由此可见,想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绘画本身虽然很重要,但是经济上的资助以及后期的宣传,同样重要。

书中内页实拍

相比起男艺术家,女艺术家的艺术生涯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首先是艺术训练,在19世纪前,艺术学校是不收女生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想学习艺术,要么父亲或者亲戚是艺术家,要么就是贵族或者大家闺秀,可以请得起家庭教师教授学习。

其次就是家庭,在过去,女性结婚以后能否继续从事艺术创作,需要得到丈夫的同意。同时,生儿育女也是很多女艺术家要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宣传,在题材上,人们更期待女艺术家是一位淑女,而不是大胆或者激进的艺术家。因此,很多好的题材若出自女艺术家之手,很容易遭受非议,而中规中矩的题材,却难以成就伟大的作品。很多贵族或者大家闺秀,也并不想宣传自己的作品,所以在女艺术家去世后,她们便销声匿迹了。

可见,女艺术家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很多桎梏,但是,这些困难依然无法阻拦女艺术家对艺术的爱和追求,不同的时代都有女艺术家杀出重围,让人们惊叹,让后世敬仰。

书中内页实拍

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再到现代艺术,历史的长河,革命的变迁碾压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冲击中艺术家就是时代的思考者和展现者,在这其中,女艺术也在熠熠发光。

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画家。在她的笔下,让神话中的女英雄摆脱了男艺术侧重美貌的状况,她突出了女英雄的勇气和决绝。

贝尔特·莫里斯是第一位参加印象派联展的女画家,用油画画出水彩的轻盈,让画里充满了光,也充满温柔,将印象派发挥到极致。

李·克拉斯纳一生都在重塑自我艺术风格,和让市场认可以及固定风格作为标签相比,她大胆地不断摸索和突破,不断剪裁过去,站在自己的废墟上,直到创造出新的事物。

每一位隐藏在杰作后面的女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亮点和奇思妙想,不仅仅是突破那个时代放在她身上的枷锁,还突破了艺术领域,创造出让人啧啧称奇的作品。翻开《艺术史的另一半》,解锁更多不同时代的女艺术家,看她们如何让一个时代折服。

《艺术史的另一半》读后感(四):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西方主流媒体曾与知名画廊合作,邀约百万位读者评选出20世纪最伟大的200位艺术家,占据排行榜前十名的是现当代艺术家中,皆为被人熟知的男性艺术家,如毕加索、塞尚、莫奈、杜尚、马蒂斯、波洛克等人。

在大众为排名引发争议之时,有谁注意到在西方人的视角里,为什么没有一位伟大的女艺术家入榜?为什么她们被扣上了“不够伟大”的帽子?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部《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上市即占据各大媒体好书推荐榜单,而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可以直冲豆瓣艺术设计图书一周热力榜单?它将如何回答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是什么样的社会与个人生活的限制,使得她们在艺术史叙事中被遮蔽?

从传统意义上讲,由伦敦大学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硕士李君棠所著的这部《艺术史的另一半》是以女性艺术家角度出发的艺术史全年龄段科普,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展现出众多女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到古今中外女艺术家的故事。

但从现实意义上讲,这部作品不只是作者想要借由这个平台来展现出她们的才华,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女艺术家的存在,而非隐藏在丈夫背后为了家庭不得不舍弃自己理想的那些女性,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女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传统观念的禁锢下,女艺术家们该如何被定义,如何被评价。

历史上真的没有女艺术家吗?显然不是,只不过加上“伟大”一词,这个答案似乎就变成了肯定的。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认识王维或列奥纳多·达·芬奇,可能会令人惊讶,但是如果那人不知道管道升或弗里达·卡罗,大概却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艺术史“常识”中,女艺术家从未获得一席之地,即便如贝尔特·莫里索这般参加印象派联展的次数比莫奈要多得多的人,也未能被人称之为伟大的女艺术家。只因为是女性,所以女艺术家们在这场比赛中输得非常彻底。但这并不表明,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女艺术家,只不过那些超越自我和社会现实的禁锢,创造出动人心魄作品的她们,总是被世人迅速遗忘。

正因如此,本书作者李君棠希望将这部以女艺术家的角度来梳理和介绍艺术史的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用一个全新视角来回答那些只从男性艺术家角度来叙述的问题。在这本艺术科普作品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各个时代的女艺术家们是如何突破时代的禁锢以及个人生活的限制,用独特的灵魂改变艺术史的进程,提出描绘世界的新方法,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还可以通过书中生动有趣的漫画人物的解说看到许多有趣的艺术史故事。

从古罗马的老普林尼在《博物志》里记述的第一个画画的女性开始,到整个艺术史中从未缺席的女性艺术家们,她们将在这部作品中一一登场,展现女性艺术家的魅力,叙述她们在艺术发展史中创造的成就。

这将是一部打破了既定思维的艺术之书,是一部抛开传统定义的探访之书,是一部让你笑着读完的艺术史科普漫画之书,也是一部可以一次性认识23位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女艺术家之书。它将带你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重读艺术史的可能性,也将为你解开“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之谜。

《艺术史的另一半》读后感(五):你见或不见,她们就在那里,从未缺席

你喜欢看画展吗?

你有喜欢的艺术家吗?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莲花……等等,你能说出些女性画家的作品吗?

呃~,好像,真的想不起来。

是想不起来,还是不知道,抑或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为什么历史上被大家记住的女性艺术家寥寥无几呢?是她们缺少天赋么?是她们不够努力、不会展示自己?

凡是有此疑问者都需要这样一本书,一本展示曾在艺术史的长河里留下足迹的女艺术家们的书。无论艺术史的书写者如何有意淡化或忽略女艺术家,她们却从未从历史舞台上消失。正如仓央嘉措写的那样:你见或不见,她们就在那里,高举画笔,从未缺席。

这便是艺术的雏形。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分工的需要,男人逐渐走到台前,而女人因为生育、家庭一点点退居幕后,她们的艺术天赋和才能被忽略或埋没了。

在海外中国古代女性史研究系列的《内闱》和《闺塾师》等书中,作者分析了宋元明清时期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对女性生活带来的影响,她们的生活范围逐渐禁锢于内闱之中、闺阁之内。

在西方社会也是同样,女艺术家常常隐藏在男人的身后,作为他们的助手、妻儿,照顾他们的生活。辅助他们创作之余,小心翼翼地兼顾着自己的爱好。

一位艺术家若想被冠名“伟大”,首要的是有作品的流存。女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挫折颇多。

首先,在学习临摹阶段,19世纪前鲜有学校接收女学生,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艺术家是不被允许使用衤果模的。而西方对艺术的评判很多时候都取决于是否精确掌握人体。

其次,学习过程中还要小心规避流言蜚语,毕竟从学徒到大师的动辄十数年的时间里,一直混迹于男人圈,要承受周遭道德和婚嫁的压力。

即使学成,当时艺术家和工匠的地位一样,只能依靠贵族或行会的委托接单谋生。而女艺术家除非像安圭索拉那样,有一个极力像王公贵族宣传推荐自己女儿画作的父亲,或者像卡特琳娜那样,有一个准许她一起到宫廷绘画的丈夫。否则在当时的社会寸步难行。

女艺术家们就像酚酞溶液一样,看似无色,一遇到碱就会立刻变红。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李·克拉斯纳曾经被老师夸赞道“你的作品好得不像女人画的。”西方新闻标题也常常是《伟大艺术家某某某的妻子试水创作》,而不提女画家的名字。

对性别的有色眼镜一直存在。对女性艺术能力的褒贬毁誉牢牢地掌握在男性手里。明代进士杨万里也用同样的话评价过元代著名女书画家管道升。在《元史·赵孟頫传》中甚至都没有提到过他的妻子管道升。

尽管如此,古时的女性好似并不在意,只要允许她们作画,她们就很满足了。她们会为了丈夫的名声而谦虚自己的本事。东方曾把“女性不能太过张扬自己的才华”当作处事规范,西方则认为画家与淑女不能共存于一身。即便如此,女艺术家们还是凭着骨子里的热爱和追求,抓住一切机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作画。

提起弗里达·卡罗或许有人并不熟悉,但若说那个双眉连在一起,唇上长着小胡须的女人,大伙儿多半都会记起。可有几人知,自幼疾病缠身、18岁遭遇车祸,大难不死的弗里达在复健的病床上审视自己,创作了一幅幅自画像。啼笑皆非之后隐藏的是不为人知的坚强;肆无忌惮地张扬是为了遮掩无尽的悲伤。

提起浮世绘、木刻版画,无一不知葛饰北斋,无处不识《神奈川冲浪里》。可是北斋对于女儿葛饰应为绘画美丽女子的功力也是赞不绝口、甘拜下风的。在北斋六十岁以后身体状况愈下,女儿北斋应为离婚回家,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做他的助手。就像北斋应为的《吉原格子里之图》所展现的那样,女儿的本事有多少隐藏在了父亲的光芒之下呢?

其实无论是东西方,自古以来能够拿起画笔,接触艺术的女性,多半出生于艺术世家或富裕家庭。她们有些只是因为爱好,并没打算让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有些甘愿为心爱之人下厨作羹汤。所以幸或不幸,或许并非尽如世人想象……

你见或不见,她们就在那里,高举画笔,从未缺席。

艺术史的另一半

9.2

李君棠 垂垂 / 2022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