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炊烟食客读后感摘抄

炊烟食客读后感摘抄

《炊烟食客》是一本由黄磊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炊烟食客》读后感(一):炊烟袅袅,乡愁点点

这是一本关于美食,关于味道,关于记忆……的书,一篇篇文章,一道道食物,一段段回忆……令人不禁想起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以及各种关于美食的美好回忆。一道菜,一座城,关于江南的味道与传统,人文与习俗,通过这本书带你用新的视角去感受梦里江南……从文人墨客,到名著古籍,与这些美食的羁绊,不禁令人感慨作者的博学与专研,也令这些美食更具历史感,文化感,引起读者的互动与共鸣,爱了爱了……

《炊烟食客》读后感(二):炊烟食客:舌尖上的思念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是家的记忆,也是食物最温暖的的味道。民以食为天,对家乡的记忆便也是对味道的记忆。《炊烟食客》这本书便是作者用食物描述了他心中的家乡的记忆。 初看这本书,以为是一本教人做菜的书,二看这本书,发现这是作者在食物中品世情,抒写离乡的情思,寄托自己的乡愁。回望故乡,如同三月梦回小桥流水,炊烟人家。 有一种味道,是时间冲不淡,记忆抹不去,距离拉不远的,那便是自己家乡的味道。家乡的美食,是让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记住故乡的一份深刻记忆。美食也是每一个城市独特的名片记忆和传承的底蕴,也是家的味道。深处江南小镇,我们这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最有名的怕是要数赣南脐橙和崇义齐云山南酸枣糕。 赣南脐橙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以前在秦皇岛上学的时候,物流还没有那么发达,都苦苦寻找赣南脐橙,每次从超市买回来又贵又不好吃,口感特别差,感觉和在家里吃差天远。但是只要看到赣南两个字都格外亲切,好不好吃另说。虽然我们崇义的酸枣糕超市都有卖,但是最喜欢吃的还是私人做的,每年妈妈都会亲手制作酸枣糕,过年回家,不管去哪里都能带过去。闲暇时光来一点,酸甜可口,特别开胃。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变的家乡的味道总能被食物记忆和传递。家乡的味道能让天各一方的家人穿越时空相聚在一起。 走过千山万水,看遍斑斓景象,始终割舍不下的,是一份“家乡食”,漂洋过海,时光流转,一口“家乡味”仍会勾勒起对家乡的思念。 对于家的记忆,被写在劳作的农田,微凉的秋风,灿烂的烟花里,也写在一道道食物当中,它像手掌纹一样被我们紧握。日月轮转,再揉眼时,风景变了,味道还在,故乡的风味因美食而得以延续。

《炊烟食客》读后感(三):美食治愈人心,可抵岁月漫长~

前两天,我又重刷了《小森林》,这部电影真的太治愈内心了,但我虽然向往市子远离喧嚣的生活,可我却还是不能够甘于平淡,也无法忍受没有空调的暴晒夏天。不过我还是热爱市子对于美食的态度,就算是一片菜叶也要精心护理。

如市子这般沉心于家乡小镇的“隐士”也好,像我这样醉心于一粥一饭的吃货也罢,果然啊,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对于食物来说,都会有种莫名的厚爱。毕竟食物,可能是包含着各种情感在里头的。

比如汪曾祺的高邮咸鸭蛋、张岱的酥油泡螺、周作人的桂花球等等,都是将思乡之情、喜爱之情注入到食物中,黄磊也是一位会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寄托在食物滋味上的作家。

他的散文集《炊烟食客》是寄味乡情的作品,全是5个篇章,以、素食雅心、田园霁月、江南盛宴等为名,展开从食之味道、食之情感、食之意境等等角度描写,写尽食物的味美和做为人间食客的诗意。有书友说读这本书,就好似在读一整个江南食谱,有江南菱角的灵气,也有江南烟雨的寂寥。

他笔下的菱角,犹如祖母手腕的白玉;他吃过的毛豆腐,确实轻若姑苏评弹;更有“未见叫花鸡,却闻其香”的叫花鸡,让人不免会馋虫直叫唤。如果只有这般却不会让人想要读完,有趣的是他把红楼女子一一带出来了,让人看着就由慰贴。

我也想走遍江南安静广袤的土地,去听听那些流水潺潺、看看那些烟雨朦胧,最主要是吃吃那些香气四溢的食物,体会一次当做人间食客的诗意生活。

《炊烟食客》读后感(四):就是这味道,没错

有食物,对于文人而言,意味的除了饥饿,还有缺乏灵感。在美味的加持下,文人可以写出优美的篇章,把一道道看似普通的菜肴化作了东西南北交汇的文化。 这一天早上,太阳升得很快。晨曦中阅读黄磊著《炊烟食客》,感受着故乡与心灵的碰撞。尽管不是每篇文字都能让人神清气爽,但至少有一两道菜与你童年的记忆相关联——或酸或甜、或苦或辣的滋味由远而近、由轻而重地让人欲罢不能。

有色、有香、有味,是我们评价一道菜肴的基本要素。色无须五彩斑斓,香无须出鼻入口,味无须清淡浓郁,只须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哪怕是菜根,也能嚼出幸福感。与其说黄磊带给读者的菜肴是色香味俱全,不如说他的文字很柔软、很亲和,他知道你此时此刻最向往的感觉是什么,然后以平中见奇的叙述让你感觉他是最懂你的,懂你的脾胃,懂你的心境。 黄磊讲,家的记忆、故乡的牵挂往往与吃有关,毕竟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在绝大多数构成了从早至晚的生活轨迹。由此可见,吃,不仅是生理所需,也是文化所系。 或许读者想从《炊烟食客》找寻一道美味的制作方法,结果无疑是失望的。作为食客,基本要求并不是会挑选食材、掌握烹饪技巧,而是通过“最终产品”去想象它的前世今生。即使咬文嚼字,将一系列相关的、不相关的文字罗列出来,也会让读者觉得并不是在果腹,而是在享受。

《炊烟食客》读后感(五):美食,人间真味

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更是对美食痴迷,留下了数不清的诗词和故事: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在众多的美食中,江南美食的独特风味,一直让众多吃货念念不忘。著名作家黄磊,在新书《炊烟食客》中将江南美食一一道来,以食物寄乡情,带我们体味三餐四季,人间真味。

《炊烟食客》分为五个部分,一次是素食雅心、田园霁月、江南盛宴、点于匠心、巷弄风情,涵盖地道江南美食,描述江南的风味。

当然,书中不单讲述美食,还讲述美食背后的记忆和人间的冷暖。

霉干菜,也叫乌干菜,梅干菜,最常用的原料是新鲜的雪里蕻,然后经过日晒、蒸煮、闷润、腌制、揉搓等几乎江南所有制作咸货的方式,最终成就的独特美味,犹如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成餐桌上的那道美味。

绿豆糕,并非江南独有,北方的很多城市都有,但江南的绿豆糕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北方绿豆糕的粗犷相比,南方的绿豆糕更细腻、精巧、富有诗意。花样更是繁多,各种各样的茶点模具,形形色色的图案,让人忍不住拿起来观赏,不舍得下口。

林语堂曾说:“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梁实秋也说:“我想一般人都会同意,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是最好吃的。”

人间真味最是家乡味。黄磊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都写进了《炊烟食客》,娓娓道来的食物故事,细品之下回味无穷。品美食,亦是品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