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书不已读后感1000字

好书不已读后感1000字

《好书不已》是一本由简平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20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书不已》读后感(一):一本关于书的书

读这本有关书的书,我发现自己读过的书实在是太少了。作者在本书当中提到的很多国内作家我都不认识,许淇、李炜、程乃珊……惭愧惭愧。作家实在太多了,好书也实在太多了,正如书名一样,《好书不已》,穷极一生也读不全啊。所以这本书也可以视为对国内作家的推介吧。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一找自己可能感兴趣的国内作家作品读一读。 这本书是关于书的书,有关书的出版,甚至制作,以及作家生平小传、作品书评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位作者的身份也比较有趣,写过儿童作品,还担任过《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影视作品的制片人。他在书中也写道,自己爱读书也爱囤书,还爱分享书。近期就买了很多本《秋园》,分给周围人阅读。 其中《一本最豪华的书的悲喜历程》、《失之书》、《子弹库帛书》等都与书的命运有关。其中涉及到19世纪末美国人制作的装帧豪华的《鲁拜集》的多舛命运;以及我国在20世纪中期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战国帛书,然而几经波折也还是没有归国;不过费孝通与妻子合译的《甘肃土人的婚姻》在后者过世后多年竟然突然被找到并出版,这对于费老来说不啻为悼念亡妻的最圆满的方式。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地位举足轻重,书与人类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 此外作者还以简洁动人的语言书写了《巴金与萧珊》等名人小传。萧珊给予了巴金许多温暖和关怀,也给巴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很积极的影响。可见一段友情或爱情有时对于书的命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对于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也是做了很多反思。他回忆自己在去日本时发现他们的车厢阅读习惯特别好,以及英国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出版社出版了便宜又易于携带的“铁道文库”名著作品,反观我们国人在地铁上还是玩手机的比较多。个别看书的还会被人偷偷拍下作为“值得表扬的奇观”发到网上。 但是作者有一篇《一个向度的阅读》里谈到国内外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时,将沈石溪写狼的那本所谓的童书与西顿的《狼王波洛》放在一起,大谈沈作品之好。这个就很奇怪了。我特别讨厌所谓的儿童作家借童书之名来写言情小说。沈石溪、曹文轩和杨红樱是最典型的。

《好书不已》读后感(二):每一本书都有一个爱书人的故事,读者在书中的时空与作者达到契合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或许是一个喜好读书之人毕生的追求了,那么世界这么大我们去哪儿呢?不妨看看简平这本《好书不已》中给出的城市路线。

因为喜欢《鲁拜集》(12世纪波斯诗人奥玛·海亚姆的十四行诗集,1911年此书又桑格斯基制作完成的豪华版被誉为是世界出版史上最为豪华的一本书。),他讲述了书虫杨小洲去到萨瑟伦书店一寻真面目。了解之后,将其真面目介绍给国内的出版人,为后来东西方装帧艺术家开展文化合作奠定基础,未来可能我们会看到这部百年装帧好书重现市面。看到装帧艺术不免想起之前看的《造书》讲装帧,西方这个近百年的装帧艺术配上东西方装帧艺术的合作,简直就是绝绝子啊!

当你为了某一本书的故事能够去到大洋之外一览究竟,自己的资源还能帮助一本书的艺术传承,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那一本书的厚度和深度就在读者与爱书者之间产生了密切而深远的联系了。就是这种故事在生活中的稀有性,难以寻求勾起了我所有的好奇心,也激发我去了解这一个个故事的乐趣。

《好书不已》是一本读书札记,简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书事、书品、书人,合起来理解便是读书赏书过程中那些有趣的事儿。喜欢《查令十字街84号》便去现场感受那曾经书店的氛围,哪怕面前是肯德基咱也得想象出曾经书店繁荣的景象;在图书馆里翻出喜爱的与众不同的书,咱就继续寻找那种感觉。简平在亨廷顿图书馆,阅读成了一次次可以想象和幻化的体验和感受。

这种体验十分独特,他事实上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书籍本身,是设计者建设之初就为读者精心考虑让图书馆的存在是真正可以让读者阅读的。(实话,我去过很多省图书馆城市书屋之类的了,呆过最舒服的图书馆竟是一个二本工科学校的图书馆。)不论是书籍被翻阅的磨损度,还是馆内的设计一切都是为阅读和书籍服务的。那作为一个书籍爱好者,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的人,他进入这个图书馆面对的或许就是创作这些知识的伟大作家了,他的想象与幻化都是在与作家交流,这种感觉与我在这里写读后感的感觉差不多,只是他确实是进入到一个文化环境中去体悟了。

这莫过于是最美好的了,在你喜欢的书里能够接受到它特有气质的吸引,你只管沉浸其中,你脑海里出现的所有场景都是在穿越时空与作者进行交流,这不可多得的阅读体验绝将是生命中倍加珍惜和不断回顾的。每一篇札记让我体会到一本本好书、好故事不能停下的节奏,真是希望能一篇接一篇的这么翻下去呢……

《好书不已》读后感(三):见书如晤,书意人生

1912年跟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在大西洋底,二战时焚毁于战火的豪华版《鲁拜集》是12世纪波斯诗人奥玛·海亚姆的四行诗集,现在海豚出版社将与SSSZ公司合作,以1884年最为著名的版本为“书芯”,再度制作“复活”豪华版《鲁拜集》。

“今天的纸质出版既赋予书籍装帧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赋予书籍装帧艺术更大的发展空间。谢泼德也认为,网络、电子书的兴起其实对传统书籍装帧艺术具有推动作用,因为均质化的电子阅读使得人们对于纸质书的外观要求更高。”

相信很多阅读过《查令十字街84号》的朋友们,基本上都曾经立下过到原地打卡的flag,作者已先行为我们前去探访此地。现实中的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家麦当劳快餐连锁店,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于193年辗转迁址于此,1977年便已歇业。朝圣的书迷们依然可以找到街角的铜质铭牌打卡,“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旧址,因海莲·汉芙的书而名满天下。”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个特别的象征,呈现着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们对于文化的向往和热爱,对于书籍这一人类文明成果的尊敬和承继。查令十字街就像一枚书签,夹在了我们留着很多有关书籍的美好记忆的时光里。”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去世后,被草草埋葬,在马德里迄今都无法找到塞万提斯的坟茔,但是马德里到处都有堂吉诃德的文创和周边衍生品,雕塑、画像、书籍、纪念品等。堂吉诃德精神,有理想和信念,有善良和正义,放到现代生活里,打抱不平,却往往不堪一击。我也曾经像作者一样相信善良、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可理想与现实相互碰撞的瞬间,总是支离破碎。

美国“铁路大王”亨廷顿于1919年创办了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花园式图书馆,拥有六百余万册珍稀藏书、书信、手稿的亨廷顿图书馆,里面还有美术馆和植物园,中国园。但愿有生之年,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亨廷顿图书馆的奇幻之处。

纳博科夫认为,只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人的阅读境界也随着提高。学生时期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填鸭式地阅读《围城》,颇感枯燥乏味,年少不知愁滋味。想当年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还特地为我们播放电视剧版本的《围城》。今年春天时,再次重读《围城》,才觉得这部钱钟书反复修改多次的经典之作,对人性与婚姻人生,批判得入木三分,鞭辟入里,不愧为经典之作。同时还感受到他的钱式幽默,舌璨莲花,隽思妙语。

本书作者简平说人与书俱老,其实我觉得有些经典的书籍永远长生不老,生生不息。

恰如塞缪尔·约翰逊所言,人们对一个作家的评价,需要100年才能达成一致。你必须先等他的那些有影响力的朋友都死了,然后再等他的追随者都死了,才能对他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作者简平以他专业而独特的视角,结合他的人生履历和与阅读经历,以散文体的形式书写书评、书话集。阅读过程中,我们能了解到诸多经典书籍、作者、作品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也能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进入他所营造的文学世界,隔空与他共同朝圣所爱书籍的目的地。感受作者丰沛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书籍的流水情长与书籍的神奇魅力。

但愿有一天,我也能到梅利霍沃庄园,拜谒契诃夫纪念馆,寻找契诃夫种下的玫瑰与樱桃等植物,点亮我生命中富有意义的闪光里程。

好书犹如灯塔,照亮我们的人生旅程。

简平:我想象着当灯塔在黑夜中射出悠长的光束时,该是怎样的明亮而温暖,让人即使独处天涯海角,也不会孤寂,不会迷失,不会止步。

《好书不已》读后感(四):脚步无法去往的地方,文学可以带我们抵达

《好书不已》的开篇提到了美国作家海莲·汉芙那本著名的《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的风靡让这个地方成为了无数爱书人心中的圣地。

恰如作者简平所说,“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个特别的象征,呈现着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们对于文化的向往和热爱,对于书籍这一人类文明成果的尊敬和承继。”

和很多读者一样,简平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也曾去往英国伦敦寻找真实的查令十字街84号,并且真的找到了。

不过对我们大多数读者而言,想必没有机会特意去进行一场这样的旅行。但这不成问题,因为脚步无法去往的地方,文学可以带我们抵达。

这一点不仅存在于《查令十字街84号》,同时还存在于任何一本书中,这正是阅读的奇妙之处。恰如伍尔夫在她的读书笔记中说“阅读是为了把交流扩大到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

《好书不已》完美地践行了这一点。作者简平在这本文化随笔中,对自己曾读过的书侃侃而谈,其中既包括我们国内的作家和作品,也包括域外的作家和作品;既包括我们熟悉的作家,也提及了很多我们相对陌生的作家。

华语作家和作品是本书的一大核心,书中提及了巴金、夏衍、李劼人、王云五等文人们,借助讲述他们的经历和作品来重新激发当下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一个名字——程乃珊,因为这是一个被许多读者所遗忘的名字。

简平在讲述程乃珊的故事时说,程乃珊和她笔下的“上海书写”俨然成为上海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程乃珊借“蓝屋”来讲述堕落与扭曲的故事,人性被金钱、地位和荣誉所异化,生而为人的价值被抹杀,物质越是丰富,精神就越是贫乏。

程乃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下了这些故事,这些故事穿越时间河流,依旧可以给我们当下带来启迪,这也正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位作家的原因。

对乡村文学的关注是《好书不已》最大的亮点之一,作者自己就曾写过一本农村题材的报告文学《权力清单:三十六条》,在创作的过程中,他真正贴近了农村的脉搏,而不是陷入城市对农村的臆测。

简平在书中强调,“关心社会的变革,发现当下中国最基础层面的内在机理,如蝴蝶扇动翅膀般牵系起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应当是作家的责任。”

全球化的浪潮对传统农村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回不去的故乡”成为了无数人心头的隐痛。

文学在这个时候再次成为了承载“日益远去的那方土地”的载体,借助文学,我们或许还有机会重新抵达记忆中的故乡。

这也正是乡村文学的魅力之一,当人们为了生计奔走之后,乡村文学有机会为我们保留心中的一片净土,弥补我们内心对故乡的想象。

全球化和现代性冲击的不单单是传统乡村,还包括我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当网络还没兴起之前,书信一直是人们远程交流的主要方式,我们后人也可以借助书信来了解过去的故事,歌德称之为“生命的即时呼吸”。

但网络兴起之后,书信逐渐被微信取代,聊天记录埋葬了家书万金,简平在《好书不已》中感叹,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很容易就能做到一键删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过去好像也被删除了,真实感被削弱了。这是现代性的代价。

上面一直在说文学“交流”的价值,但事实上,文学的价值绝不止于此。文学可以反映现实,同时也可以反思现实。

《好书不已》中提到了美国记者塔那西斯·科茨的《在世界与我之间》一书。书中提及了美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黑人被白人警察在所谓的“执法”中无辜杀害的案例,警察因为白人身份总是可以逃脱制裁。

塔那西斯借这本书来探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这一顽疾深深根植于美国社会乃至于法律体系之中,黑人因此面临的恐惧无处不在。

塔那西斯写下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试图撼动这一不合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可以不必再承受他受过的苦难,他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拥有平等的权利。

简平在文章的结尾呼应了塔那西斯的诉求,他说,“一个好的社会必须让人民免于恐惧,而不是无视或藐视恐惧。”

这是《好书不已》中体现文学反思现实的一个例子,另一个精彩的例子则体现在书中《不知死,焉知生》一章。

“不知生,焉知死”出自孔子,汉代马融将此解读为,死事难明,语之无意,所以孔子不回答。

但是简平在这一章中强调,“不知死,焉知生”,意思是说只有理解并懂得死,才能更懂得生。

这并非是简平刻意与孔夫子唱反调,而是对我们当下的一些社会现实有感而发。

简平在论述“不知死,焉知生”这一话题时,提及了很多现实案例,青少年自杀,未成年人攻击、殴打乃至于杀死流浪汉……

简平认为,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不能不让我们反思生命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正是因为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因此出现了上述不珍视生命,甚至践踏生命的案例。

正因如此,书中才会强调,“不知死,焉知生”,了解死亡的根本目的是学习生命,学习幸福和勇敢。

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得到证实,最经典的莫过于《挪威的森林》中那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内的众多文学作品都试图引起读者对于死亡,对于生命,对于生与死的反思,生命的意义也正是在反思中显现的,这是每个人穷极一生的课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