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写作脑科学》读后感摘抄

《写作脑科学》读后感摘抄

《写作脑科学》是一本由杨滢(@屠龙的胭脂井)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脑科学》读后感(一):作者有个小错误,但是没关系

首先我想指出,p137页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平仄错了。作者说,“这里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直”在普通话里是第二声,所以作者认为是平声;又因为律诗两句平仄相对,所以作者不顾“圆”也是第二声,而认为“圆”是仄声。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是,古今音韵有变化。所以分析古诗的时候,要注意古今音韵的变化,单纯地用普通话的声调去分析古诗的平仄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但是这只是小错误啦!作者没有完全掌握平仄规则的复杂之处对于她的观点无伤大雅,毕竟她并非中文系专业。重要的是,她还是很令人信服地论证了押韵、节奏对文章的重要性,建议写作者要注意韵律。甚至,她的这个小错误也是符合她的写作节奏的,因为例子要简单,这样更好让读者理解。只是她在此不够专业,因而把稍微复杂的例子当作了简单例子来处理。 同时,她的这个小错误也可以成为她观点的论据,因为这种错误无疑也和大脑脱不了干系。作者在这个小错误上,充分体现了:“大脑的特性是慵懒。”(p76)作者在书中举了几个例子论证:一是,英国知名神经科学家丹尼尔·沃普特的TED演讲;二是,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作者以两位权威论证了这个观点,然后举了一些日常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大脑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作者的小错误也是如此。我们当代人掌握基础的平仄规则,以普通话来分析平仄,这是简单的,大脑马上就可以学会,因为只要会普通话就可以学会,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但是掌握古代音韵,就复杂的了,现代人不懂古代的语音,所以大脑很难学会。——我是中文系出身的,但是说实话我也没学好,因为我觉得也没必要去学会,知道存在这个问题就行了。作者可能也是,她把握到了重点,所以没有继续深入了解。再说,这本书的重点是如何写作,学习古代音韵对于我们今天的写作有什么意义吗?于是,她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了个无伤大雅的小问题。 有小问题很严重吗?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指出,任何科学体系其实都是有小问题的,但是如果小问题不是那么严重,那么这个科学体系就是可以接受的。——从脑科学的角度也可以帮助理解库恩的这个观点:大脑是懒惰的。有一个还凑合的体系,而且没有大问题,那就可以继续凑合用。 好,到此我只是想以作者的小错误再次说明,大脑是懒惰的。这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观点,重要的话要不知道说多少遍。豆瓣教育学榜单第一的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开篇也是说这个观点:大脑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最后回到本书主题,如何写出好作品呢?简单说,那就是要学会针对大脑的懒惰。创作者要先克服自己大脑的懒惰(2-4章),然后再学会利用读者大脑的懒惰(5-7章),那么就可以写出好作品了。

《写作脑科学》读后感(二):重塑写作认识,找到写作秘诀

这是极为少见的一本写作书。

市面上的写作书大部分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打磨写作技巧。

而如何快速写作和宏观写作的内容凤毛麟角。

这本书就是将写作三大体系通通分析一遍的好书。

01用皮亚杰模式快速成稿

在自媒体时代,写作既要快,又要好。

而好的前提是快速出稿。

书中提供了皮亚杰模式,能够让创作者迅速写出初稿。

其基本的步骤如下:名词与场景白描、形容词、文章立意或者金句、动词及拼接完成。

通过这五大步骤,一个小白也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一篇不错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大步骤要想运用一心,仍然需要我们在平时下功夫积累。

例如,文章的立意自古以来都是有很多现成的。

创作者完全不需要每一次都冥思苦想,而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

就像勤奋学习这个话题,已经有极多的文章和立意,我们只需要在已有的文章基础上深化即可。

通过一个有效的模式,写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愉悦的事情。

02写作要遵循大脑的品味

毋庸置疑,人类的大脑喜欢一些文字的方式。

我们在写作中就要遵循大脑的“品味”。

其一,新手写出的文字要让读者支棱出来。

也就是说,文字要能够刺激到读者,绝不能过于平淡。

书中提到了一个拆解的方法:制造紧张的气氛、描述危险出现、内心的紧张、发现曙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将一个简单的生活经历转换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例如,小李正在写暑假作业。可是在写的过程中,他不慎将水倒在了作业本上。

水迹非常大,他已经在想象老师暴怒的样子。

然后,他找到了一个快速晾干的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件事本来非常简单,但是要想写得惊心动魄,就可以突出作业的重要性和危机带来的冲突。

其二,文字要有极强的代入感。

根据作者的研究,当一个人听到一个动词时,他的大脑会在里面模拟这个动作。

换句话说,一篇文章之所以不能打动人,就能文字不能让读者有极强的体验感。

这种体验感来自于作者最真挚的的一种生活经历或者创造。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人的文笔谈不上优美,却能让我们泪流满面,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要经常看自己的文字,能不能让读者有代入感。

其三,文章中要有金句。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让内心得到反馈,反馈的其中一点就是金句。

当一个人读到一句金句,哪怕这篇文章他完全不懂,也给他内心创作了满足。

所以,自媒体时代的人非常在意金句,就是因为其有着极其的满足性。

在平时的创作中,我们也要认真总结出金句。

当然,金句是为全文服务的,不是为金句而金句。

03打开思维,找到自己的写作要义

总之,这本书给我极大的震撼。

它用脑科学的知识,传递出写作的要点。

不仅仅发人深思,而且有极强的实用性。

如果你处于创作的迷茫里,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写作脑科学》读后感(三):前 言

你曾经为写作头疼吗?你曾经打开一个空白文档,盯着光标一上午不知道第一个字从哪里来吗?你曾经为命题作文绞尽脑汁,削了 10 根铅笔,揉了 50 团废纸,依然毫无头绪吗?

以上这些都是正常人的“症状”:无论是学生还是早已踏入社会的成年人,都曾在完成课堂作文或工作报告等时,为写作而苦恼。但是,这些苦恼基本上无法靠目前市面上的参考书和语文课堂来完全解决。

为什么呢?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参考书和语文课堂的教学集中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文字写好、修改好?”写作的参考书和语文课堂无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如何迅速写出一篇文章?即很快地找到角度,很快地形成段落,很快地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

2.如何使得故事引人入胜?

这两个问题可以分别定义成“快速写作”和“宏观写作”。

其实在我看来,写作训练本质上包含三个方面的技巧:快速写作、宏观写作和微观写作。简单说,快速写作是指写得快;宏观写作是指有观点有故事;微观写作是指文字运用能力,比如善用修辞、文法精致。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作文书和语文课堂教的是微观写作,而快速写作与宏观写作几乎从来无人提及,所以不论看多少书,很多人的写作还是有问题:我根本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来构建故事架构,不知道如何快速成文,光修改文字又有什么用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文章,又怎么能把文章修改好呢?要知道,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是首先得写出来一篇文章啊!

那么,为什么一直无人来教快速写作与宏观写作呢?因为快速写作与宏观写作,实际上是和语文基本无关的东西。语文,顾名思义,本质上是教语言和文学的,也就是一句话写得是否通畅,是否精巧,是否贴切,是否引经据典。语文,并不涉及“内容创作”。

内容创作的本质是探查人心:人需要什么故事?故事该怎么编排?起承转合如何把握节奏?段落安排如何实现闭环?还有才子佳人、英雄好汉、幽默丑角如何穿梭出场?此处到底是要抒发感情、升华主题,还是要插科打诨、一笔略过?这些内容创作方面的东西涉及的都是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范畴。遗憾的是,过去的几千年没有脑电、眼动和磁共振等一系列脑成像的研究方法,因此“探查人心”的技巧就像讳莫如深的“黑魔法”:似乎有人能够习得,而其他人始终无门可入。

当一件事情可以测量之后,就会产生理论的体系,就会逐地从“技艺和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与实验”。例如,曾经的医学是技艺和经验主义,但在有了现代的检测和诊疗体系之后,医学就变成了科学与实验;曾经的精工也是技艺和经验主义,但在有了现代的精密制造之后,精工就变成了大规模的生产。内容创作也是如此,当不了解读者的心理时,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它。而当知道了大脑吸收故事和理论的规律时,我们利用这些规律进行反向工程,就可以产生内容创作的科学。

这种“反向工程”就是“黑客”技术。在很多人的思维里,“黑客”是一个略微贬义的词:掌握电脑编程的人,通过解密别人的程序来盗取信息——这样的人就叫黑客。但其实“黑客”来源于英文 hack,它可以与“盗取”无关,也可以与“编程”无关。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当了解了一件事的规律之后,反向利用这个规律,创造新的产品。

内容创作也是在创造产品,甚至不仅仅是创造一个产品,而是创造无数产品:当拥有了一个绝妙的故事时,我们就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因此,我写这本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教授写作,更在于教授内容创作。中国的内容创作产业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而未来的几十年,内容创作这个领域将衍生出无数的工作机会,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来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2018 年,我和老公去英国旅行,因为我一直特别喜欢帕丁顿熊的故事,所以我们直接去了帕丁顿火车站的专卖店。

去了帕丁顿火车站之后,有两件事情让我惊呆了:帕丁顿火车站的狭小与陈旧,还有帕丁顿熊的昂贵。原来帕丁顿火车站只是一个普通的火车站,比北京南站小很多,像是一个县城的中转站而已。原来动画片里那个乡下小熊来伦敦的梦幻故事,只是发生在一个现实中非常老旧的小火车站。而帕丁顿熊在火车站的专卖店里,售价接近 40 英镑一只,折合人民币 300 多块钱。当时我就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同样一只帕丁顿熊,在中国生产的话,厂家的出厂价是多少?”我想这个答案应该是“不足 10块钱”。

后续在英国旅行的几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我不断感慨,英国人创造故事、创造精神产品的创意产业真是太厉害了:从《指环王》到《帕丁顿熊》,从福尔摩斯到哈利·波特,从皇室家庭到小猪佩奇,是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故事构建了一个个强大的商业王国。

英国人就像这样以故事和创意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靠无穷的想象力凭空创造出了一个大的产业,所耗费的资源可以忽略不计,所获得的利润则不可想象。伦敦旁边的温莎镇几乎完全靠温莎城堡和王室的故事来繁荣经济;而在约克郡,有一整条街都在贩卖哈利·波特的故事。

仅仅靠一个虚拟的人物、一部动画片、一个小动物形象,抑或是一个梦,就能创造出那么大的产业,养活那么多人——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又联想到我们国内在流水线上制造这些创意产品的工人:他们又赚多少钱呢?为什么英国人赚大头,我们只赚一点点呢?就是因为,英国人掌握了故事。掌握了故事就掌握了版权,版权就是创意产业链的上游:他们就是可以赚大头,还可以疯狂压制生产商的价格。

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叫作《一生的旅程》,作者是罗伯特·艾格(迪士尼前首席执行官)。在他接手迪士尼的时候,迪士尼的销售已经远远不如皮克斯。为此,他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当时美国妈妈们最喜欢的动画角色都来自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因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重要的 KPI:要重振迪士尼 。

重振迪士尼的第一步不是别的,是重振动画。所以,艾格历尽艰辛,成功地收购了皮克斯,后续又收购了漫威和卢卡斯电影两家公司。

这个策略十分成功:他把迪士尼集团又一次推向了顶峰。因此,我们从艾格的自传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重振迪士尼的关键就是重振故事。

这一点在艾格的这本自传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艾格说“我们迪士尼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无与伦比的故事讲述能力”。虽然迪士尼的主要盈利业务在动画周边和迪士尼乐园,但是这些盈利业务都是依存于故事的。

如果没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动画周边和乐园的产业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由上面两个小故事可见,写作不仅仅是写作,它还是创意产业的最上游:没有一个有灵魂的故事,很多产业是无法兴起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就是喜欢听故事,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我们所需要的幻想。如果没有幻想和故事,我们人类就不能称为人类。

我在读博士期间,曾经听过图灵奖获得者朱迪亚·珀尔(Judea Pearl)的一次演讲,他说:“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够支撑幻想这个功能,幻想不存在的事物,使得我们能做出承诺和交换诺言,从而形成生产关系、统治和其他人类关系。”说完这段话,他在演示文档上展示了这样一句话(来自尤瓦尔·赫拉利的畅销书《人类简史》):

You could never convince a monkey to give you a banana by promising him limitless bananas after death in monkey heaven.(你永远无法通过承诺一只猴子“死后能到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来说服它把香蕉给你。)

这句话的意思是,猴子是无法幻想“当前不存在”的事物的,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专门进化来幻想的。

幻想的功能是基于听故事的功能,故事帮我们幻想、论证、展望未来,以及建立起人类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说,我们因听故事而会思想,我们因故事而陷入爱情、繁衍后代,我们也因故事而执着追求,不惜一切。

所以,在人类社会这个注重故事和社交的社会,要学会叙事,学会用叙事的方法来创作和辩论,来说服别人。这是一项重要的技巧,而这项技巧需要洞察人心。

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时候要加一点危险的情节,让读者的肾上腺素飙升;什么时候要加一些让读者有代入感的情节,让他们的镜像神经元活跃起来;什么时候要给出一个让人思索的结局,让读者感受到多巴胺的奖励,愉悦起来;什么时候又该调制亲情、友情和爱情交织的终极精神“鸡尾酒”。

我相信看到这里的很多读者应该已经被我说服了:内容创作能力是有助于在人类社会取得成功的重要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写作。内容创作基于两件重要的事情:快速写作与宏观写作。这两件重要的事情都跟读者的大脑相关,因此教授内容创作的事情,应该由脑科学家来做。

而我,就打算承担这个重任。我除了是一位在脑科学领域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人以外,也是一位内容创作者。我在写微博的十几年之间,从未花钱买过流量,也从未跟任何“网红”抱团互相引流过,但是截止到目前,我的各个新媒体账号的粉丝都是健康增长,而且黏性极高。我的秘诀就是理解了故事的构建原理,理解了读者的大脑以及如何去讲述道理。

因此,我不仅做了很多脑科学的实验,读了很多脑科学的文献,我自己也实践过利用脑科学的原理来写作。我打算把我这十几年在这两个领域积累的经验完全传授给你,带你“打开”读者的大脑,帮助你走入故事和内容创作的世界。

因为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也是创意产业的大国,未来的中国也需要大量的创意产业和内容创作的人才,我们也需要教给未来的中国人如何把我们的故事传向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