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创造力觉醒》读后感锦集

《创造力觉醒》读后感锦集

《创造力觉醒》是一本由[美] 娜塔莉·尼克松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力觉醒》读后感(一):创新的奇幻冒险

创新的书五花八门,写出个中究竟的却不多。尽管人们试图从各个角度理解创新,但其实质是创造力的体现。创造力的轨道是有迹可寻的,这也是我们一再讨论创新的原因。 创新的原理,或者说机制是根本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算是写出了究竟。 《创造力觉醒》作者说激活创造力就像跨越边界前的助跑。她将创造力定义为在奇想和严谨之间来回切换,解决问题并产出全新的价值。 我从她实践创造力的三个步骤,提问、即兴和直觉的主张中,感悟到创新实践,其实更像是一场奇幻冒险。 正是在一场未知的如冒险般的行动中,返还在严谨和奇想的两极之间,我们才真正创造了全新的价值。 这一冒险的发现之旅与跨越边界的意象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面对的时间点,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 我们不可能预先知道边界,但我们冒险时一定知道。 在开始一段旅程或者进行一项创新,我们会提出许多问题。 令我们心动的或奇特的问题吸引我们开始这段旅程,同样的让我们遇到任何困难时都不放弃。 我曾经以为爵士乐最突出的特征是使人放松,但现在我觉得即兴才是它的精髓。 即兴真的是跨越未知最强有力的工具,与执行不一样,思维和行动的指向性是反过来的,此时乃行动影响思维。 即兴的意义在于突破常规的束缚,进入未知的境地。 即兴是一瞬间的事,直觉却可以持久。直觉提供了一种支撑,支撑我们穿越迷雾,找到前路。 从即兴开始,到遵循直觉,这一过程便是冒险。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什么危险,但你不愿放弃。 有趣的是,这三个步骤分别可能出现在旅程的任一时间点,没有先后,没有尽头,除非创新诞生。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严谨地考查最微小的细节,在扩大和缩小的视野中搜寻线索,还要在线索本身和线索之间奇思妙想找到联系,直到答案浮现。 踏上这一奇幻冒险之途,创新便展开了它神奇的羽翼,带领思维获得发现。《创造力觉醒》通过简单的步骤唤醒内在沉睡的创造力,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去冒(创)险(新)吧!

《创造力觉醒》读后感(二):开启你的创造力

读到创造力觉醒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好是当我的创作遇到瓶劲的时候于是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找寻灵感不是就翻开了这本书。

《创造力觉醒》是一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图书,作者娜塔莉•尼克松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的56位创新者,深度研究了创造力在人们的工作中是如何被激发并起作用的。她发现,创造力是介于奇想和严谨之间的动态张力。当人们在奇想和严谨这两种状态间来回切换时,最容易产出全新的价值和富有变革性的成果。

整本书讲了大量的例子和试验。一共分为九个章节从一种对创造的认知开启,无创造,不未来,谈论有关创造力的4个信号、被忽视等一些生活中我们常有的事,却被我们视而不见。当然,对于创造的来源肯定是我们的智慧、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怎样去激发和唤醒是这本书给予方向。首先是提问,提问能够引发新发现,我对于提问的一种看法是提问是你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在你的脑袋里进行思维的整合,但在整合的一个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明了和阻碍的地方,这个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过程,是帮助我们打开这条路的一个门。接着然后印象最深的就是谈论到了直觉。既然都说创造力是一种潜在的本能,来源于自身的力量,所以这个直觉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尤其是一种创造力。个人认为创造力并不是一种经验的累加或者是累积,而更注重一种新,来源于创造的创是非常重要,创造创造,只有创了后才能造。最后一点,作者谈到了走出办公楼,我对于这点的看法是走出舒适圈,走出熟悉圈的一种概念,是要走到一种对于自己陌生的一种环境才能更好的去刺激和激发我们的思维,思维固化对于创造力是毁灭性的,所以换一种环境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放。创造力觉醒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去改变,想要去获取这样的能力,那么就请行动起来。

创造力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是要成本天才必不可少的利器,所以读起来,开启你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和优势。

《创造力觉醒》读后感(三):如何激活你的创造力本能?

在我们公司每年两次的员工意见调查表中,有一项就提到了创新,“您认为您的上级是否存在创造力?”。我的上级是比较墨守成规的,但是特别人性化,对待下属很不错,所以我总是给他打4分(总分5分),没有满分即在我认为他是缺乏创造力的。

不止是他,我认为公司多数人都是缺乏创造力的,包括我自己。我一直认为创造力是少数人才有的特质,一般跟发明家,艺术家联系在一起。但是《创造力觉醒》这本书的作者娜塔莉,在书中告诉大家,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既不是少数人的特质,也不是艺术家的专属,大家都可以拥有,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去激活它。

这颠覆了我的认知,虽然整本书读起来趣味性不强,涉及理论较多,但我还是耐着性子,粗略看完了,因为我也很想激活自己的创造力。

整本书围绕着严谨和奇想展开,创造力的觉醒离不开严谨和奇想。严谨和奇想貌似是两个对立面,却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奇想存在于严谨之中,没有奇想,严谨就无法持续。关于奇想,我们要允许生活中存在留白,给自己发呆和做白日梦的时间,很多奇思妙想就在我们思绪天马行空的时候诞生。

如何激活自己的创造力呢?大概可以分三步,一是提问,二是即兴,三是直觉。

提问很关键,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提问,而提问又可以引发新的发现,提问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即兴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允许自己大脑自由发散思维,像练习中提出的那样,设置90秒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提示“我能用咖啡纸杯做出什么东西呢”,或者“我要卖出一款去屑洗发水,我要怎么向别人介绍呢”。简而言之,就是让自己的大脑运作起来。

最后关于直觉,直觉可以说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只不过,有些人将这份礼物随意放在了地下室,再不见天日,而有些人,珍视这份礼物,将它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

在威廉

《创造力觉醒》读后感(四):我们都是具有创造力的

创造力觉醒这本书,觉得觉醒这个词用的分外妥帖,以作者的观点来讲:“创造力是你已经拥有的,无需再求,并且触手可得”,所以多数人觉得这种带有“天才”属性的创造力,你我皆有,所以觉醒就很恰当。 作者既然输出如此的观点,创造力如此重要,既然我也拥有,那么该如何觉醒呢?娜塔莉结合了50多个不同领域创新者的故事和思想,提出一套具有实践性的创新方法及深刻的洞察。 创造力本质在于:介于奇想和严谨之间的动态张力。只有在奇想和严谨两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才能整合思考者,激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其中,提问、即兴和直觉是增强这两种能力必不可少的实践。通过3i创意模型来强化练习,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意力。 提问:提一个更好的、出人意料的问题。好的提问就是一种思考方式,没有好的问题,就无法迈出第一步。输入越多样性,输出越具有创造力。 即兴:利用有组织的混序(复杂状态中混乱和秩序并存),在限制最小的情况下构建有创意的想法,要有尝试和实验的自由,也需要非固化的结构来矫正方向。从小结构中发散和往复,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直觉:将直觉作为决策工具。追随内心,理性的头脑是一种自我抑制,重视并依靠直觉,将其与理性相结合,通常实现将创造力触发及飞跃。 除了3i创意模型,每章节还有创意练习,一起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吧。

《创造力觉醒》读后感(五):激活内在的创造力小宇宙

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需要我们去发现并激活。《创造力觉醒》这本书的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关于创造力本质的定义——介于奇想和严谨之间的动态张力,它在奇想和严谨之间来回切换,解决问题并产出全新的价值。

我觉得这个定义本身就充满创意。

奇想让我们敬畏、驻足、做梦、天马行空地提问; 严谨让我们有规则意识、深度思考、关注细节,刻苦钻研直到精通。 这两种能力都是激活和发展创造力所必须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云技术、白领和蓝领工作中的自动化、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准备好迎接一个全新的世界了吗?

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经验证明,我们都几乎都未曾为那些历史性的跨越做好准备,而相对科学的预判是要基于提问、即兴和直觉来实践,需要我们具备在奇想和严谨之间来回切换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创造力觉醒的所在。

“机器人擅长优化旧的想法,组织却需要有创造力的员工,可以思考明天的解决方案。” 科技固然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人才是创新的真正源头和终点。创造力就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力量,是人类区别于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本质特征。 如何更好的磨炼和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3i创意模型,也就是提问(inquiry)、即兴(improvisation)、直觉(intuition)。

任何领域的创新人士都是在通过3i创意模型来思考问题并与他人合作,这些实践会不断增强奇想和严谨两种重要能力。 作者娜塔莉·尼克松本人也是一位将奇想和严谨融入生活与工作的创意家,她有人类学和时尚领域的跨专业背景,曾是“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的设计师,在大学担任了16年的战略设计教授,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以创意策略师的身份从事咨询工作。同时,她还是Inc.杂志的长期撰稿人、TEDx演讲人。 这本书,她酝酿了五年。她把创造力描述为结构性和混沌性、聚焦和发散、规则和无规则参半的状态。

她在书中用九个章节,围绕如何释放和运用创造力做了详细的阐述,重点着眼于奇想、提问、即兴、直觉、创意摩擦、预判、重构、走出办公楼几个要点,其中包括理论总结、工作坊的实际案例、实地采访,也列举了缜密细致的创造力提升训练方法和游戏,对企业组织和公司有目的有计划地触发和磨炼员工的创造力十分有帮助。 有了前面举一反三的提问、即兴和直觉等各项实践,我们也要知道,阳光之下没有新事物,越是不搭界的东西越容易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把既有的东西重构,然后发明新的产物,重新组合,重新定义,重新诠释。

想要跳出我们固有的范式,需要从奇想开始,去问问“为什么不......""怎么会这样”;

也可以从严谨开始,强迫自己把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将其延伸到极致。

归根到底,just do it,没有借口,让创造力自由流淌,任凭命运把我们带向远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