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企鹅75》读后感锦集

《企鹅75》读后感锦集

《企鹅75》是一本由保罗·巴克利 编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2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企鹅75》读后感(一):希望国内出版封面也可以这么大胆

决定一本书的封面是个漫长又纠结的过程,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作者和设计师都对最终结果不满意。如果你是乙方(设计师),那你有可能被迫提交十几种方案且不断被否决。如果你是甲方(出版社的艺术总监),也不意味着你可以任意挑选你喜欢的那个封面,你要和出版社各个部门商议争吵协调…也许最终的博弈结果是大家都憋了一肚子气…而作者似乎是这个过程中发言权最小的那个,所以也可以看到很多作者觉得“完全没有表达出书的内容”“差劲儿的出版业的混球儿们!”……

但企鹅依旧很有先锋性,很多创意在国内是根本没有可能通过审核的。很佩服艺术总监PB,他成就了很多艺术家,让他们可以在设计时发挥自己的独特风格。

《企鹅75》读后感(二):75个封面,75个心动瞬间

这么美,我赶紧码住了。

太美了,每张都想吃掉怎么办,哈哈哈

我实在太喜欢看一群执着于一个符号,一个文字要摆在哪里的文艺青年们吵架了,哈哈哈哈

保罗·巴克利是企鹅兰登高级副总裁兼创意总监。他标志性的设计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指导在无数的畅销书封面上得以体现,并为他赢得了数以百计的荣誉,巴克利也因此经常受邀在美国及海外讲演。在每个主流设计年鉴中,都可以看到他和他团队设计师的作品,当然,在每个书店中也可以看到。

《企鹅75》读后感(三):微妙的东西往往最难得

一本书,先有作者为其中的文字和内容付出心血,然后是校对、编辑,当文字部分全部完成,接下来就轮到了另外一部分的创作。艺术总监会和编辑联系,去处理相关的封面设计的具体工作,设计师、画师、摄影师都有可能参与到其中,为某本书的封面倾注心血。

对于一个第一次出版自己作品的作家而言,他总是会担心:“要是我不喜欢我的封面怎么办?”的确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此时协调就很重要。设计师又是需要设计好几种提案,有时也需要连续设计不同作品的封面,不是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完整部作品,他们有时候只能了解一个梗概。

即使设计师完全了解作品的内容,也不意味着他就能设计出一个封面符合作者的预期。部分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封面是有预设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封面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会否决设计师的提案。不过“设计被否定是工作的一部分。某些否定当时在设计师看来是个错误,却最终导向了一个更好的封面。”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曾以为给系列书设计封面会比较容易,因为系列书会统一风格或者设定背景,不需要设计师去思考太多脑洞。这本书中的几个案例却让我明白,想要设计好系列书的封面也是需要不断思考的。因为封面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包装,封面会给读者带来很多指引,系列书籍的封面不仅要具有相关性又要具有独一性。“它既是一种吸引注意力的的手段,也是一种销售图书的方法。封面还会对书籍内涵加以扩充,甚至使它的影响延伸至读者的指尖和心灵。”

在这个世界上,千人千面,所以不同的书籍就会拥有不同的封面。虽然有些时候,某些设计惊艳的封面会被其他设计师“借鉴”,有些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有些类似的封面风格和设计。说起来,这也许就像是“网红脸”一样的现象吧。

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作者、编辑和设计师能够选择和控制的部分以外,还会出现很多偶然性。书中介绍了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师,因为编辑更改了上面的字体,所以拒绝为该封面进行署名。这位设计师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封面却深受读者的喜爱,他也为了自己当时拒绝署名而感到后悔。

封面和书籍本身,互相成就,有些人会因为一个封面去购买一本并不了解的书籍,也坑会被封面所误导。当我看到那些个样的封面呈现在我的眼前,就好像看到了各样的人,有些人会追求真实,有些人却会追求格调,也还有人就此被自己所埋没。但不管怎样,当它们都被摆上了书架,任人挑选,那些隐藏在封面之下的故事就只能静静等待,等待自己会被人拿在手中,并向周围展示着自己的封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