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读后感1000字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读后感1000字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是一本由爱新觉罗·溥仪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页数:6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读后感(一):重新思考溥仪

以前对溥仪的印象很脸谱化,低能软弱的逊帝。看了这本书大有感触,换位思考,环境与时代背景围绕下,我能比他高明吗?好像不能,可能更差。

书中唾面自嘲和人物的描写,有点贵公子的幽默感。虽说是改过自新的政治性宣传作品,但如果把新中国与张勋、满洲国、苏联并立,那么如何理解他对新中国的忏悔改造态度就很耐人寻味了。

或许,在他心中,这些自我挖苦作贱,和以前他各个时期向支配者献媚的行为也是一样,只不过这次支配者换了而已。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溥仪是个非常高明的人了。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读后感(二):命运是可以被掌控的

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书,看到了那段血迹斑斑的历史,目睹了那段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血泪史,可以说这是我们近代史中最无助、最黯淡的一段。 这本书是爱新觉罗·溥仪的自传,从清朝末代皇帝,到“满洲国皇帝”,到全国政协委员的一生。 他当了三年的皇帝,却做了一辈子命运的囚徒。 家有升初中的男孩,他和我一起读了这本大部头自传,看到皇宫里的奢靡的生活他会惊叹,看到这段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他和我说中国的强大得靠我们自己,看到溥仪的崇洋媚外,他和我说这是当时的大环境造就的…… 真的印证了那句话“读史可以明智”,我家男孩也是。 1、“在羊的面前是狼”:打骂、算卦、吃药、害怕这四样构成了他昏天昏地、神神癫癫的生活,早在紫禁城的时候他就残暴、多疑,到了天津之后变本加厉。 他的双重性格:一面是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残忍凶暴,一面是害怕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可以说他在狼的面前是羊,而在羊的面前确是狼。 2、在苏联的收容所院子里,有块空地给他们种菜,看着青苗一天天长大,他们觉得很新奇和高兴,正是这段种菜生活,在他身上埋下了意识不到的好的种子,对他后来回国改造是有好处的。 从惶惶不可终日到安心的接受改造,一次次绝望,一次次奇迹,给他生机的不是别人,正是有着血海深仇的人民。 3、我们看他的前半生时,他总在讲述周围的人,周围的变化,讲述自己被朝臣教导劝说,此时的他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喘息的机会,周围一直都是乱糟糟的。 而在之后的改造中,他才开始自己的思考,直到四十岁他的生活才基本能自理,这着实让我深深看到了一个无自由人的悲哀。 正是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他才开始有机会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写下这本《我的前半生》。 在东北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犯下了滔天罪行,却又是在这里他得到了宽恕和拯救,获得了新生。 写在最后:我们是可以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得顺应历史的发展,人民的意志就是历史的道路。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了这根本法则,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过去的罪恶,我一定要继续立功赎罪,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我的一切,直到我的脉搏停止!”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读后感(三):末代皇帝-溥仪

这本书籍由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所著,详细记录了溥仪从出生到去世跌宕起伏的人生。由众人朝拜的皇帝到战俘,再到社会主义的新生。这一经历的背后体现了中国体制由旧到新的变革,而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人的艰苦奋斗与牺牲呢? 心理学上认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一个人后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本书中不难看出,作为名义上皇帝的溥仪,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周围的人,对他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时的封建迷信以及尊卑概念更现在了这些人身上,从儿童开始就被告知是“高高在上”的人,与其他人不一样,所有人都应臣服于他,所以他儿时的恶作剧导致的不良后果,他也没意识到有何不妥。他在书中提到“乳母是唯一告诉过我别人是和我同样的人的人”,而乳母最后也被迫离开了他。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可怜人。 小朝廷的建立也预示着清王朝的结束必不可免,期间也有一些旧臣因为各自的私心等原因,绸缪复辟,明着打着扶持皇帝的幌子,实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溥仪自出逃紫禁城之后的,自以为可以自由的追逐梦想,其实,在他没有意识到的地方,他的生活已处在“被安排中”。由北京始发,暂居天津,又转移东北,至此日军潜在目的付出水面,在作为傀儡皇帝的期间,他在逐渐意识到,日军的侵华目的。而他却无力改变。无论自愿还是被迫,他都在这段历史中充当了汉奸的角色。 日本战败预示着中国的崛起,同时也暗示了溥仪他后半生的心酸苦辣。去到苏联的这5年,他真正体会到了平头老百姓的艰辛困苦。作为帮凶的他,在军事法庭上的陈述,半真半假,将自己的傀儡身份做实,希望最大可能的存活下来。 “ 回归祖国”大概是溥仪最意料之外的事情。初回中国的战战兢兢,到后期的真实生活又是怎么艰难的心路历程。 “我的前半生”这本书,从溥仪的角度带着读者重新旁观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了解了那段历史的背后一面,又有一种新的体会。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读后感(四):身不由已的 前半生

提到中国末代最后一位皇帝,我们会想到那个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而我们所不了解的是他也曾经写过书,写过自传,用一支笔写尽了自己短短的皇帝生涯,他的前半生。他的后半生,很平凡,但是他的前半生,因为他的身份,注定不平凡。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他为我们展现了那个黑暗时期的许多细节,清朝人的生活,政权更迭,以及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我手上这本《我的前半生》是经过很多次修订的权威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本,厚厚实实的一大本,满足了我对那个朝代的好奇心。里面有很多珍贵的黑白老照片,都能作为反映那个年代的真实史料,还附赠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简图、清十二帝真人画像,满满的都是仪式感。

清朝末代,那个动荡衰败的年代,他的生活漂泊不定,他自幼感受不了亲人的温暖,

本书以溥仪的家庭背景为开始,第一章和第二章都揭示了他在紫禁城,他的童年,他的家族,皇城里面各类形形色色的人。

作为一个三岁就被扶持上位的皇帝,很难想象,幼小的溥仪,这个3岁孩童的内心,承受了很多事情,他一直被操纵着,像傀儡木偶一样,身不由已,不能自己做决定。

“他先是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五年的苏联经历,到最后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

我记得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溥仪的皇后婉容,那个因为万恶的封建统治而导致悲剧的女子,她的结局,溥仪也有错,所以 溥仪在回忆她的时候,多少带着点愧疚和自责。

三次成为皇帝,他的前半生很精彩也很难诉,但是作为普通人,往往不能理解他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读后感(五):《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的自省书

“回自己家还要买门票”,这是之前流行起来的梗。 说的便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他当了三年皇帝,却做了一辈子命运的囚徒。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的自传,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 也许很多人对这本书不甚熟悉,但是由它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却耳熟能详。 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我想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这是一本皇帝写的书。清朝的覆灭,也给这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他把自己极其特殊、极其罕见的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从清朝末代皇帝到日本傀儡“满洲国皇帝”,再到全国政协委员的一生,真实而客观地写了出来,同时,也展示了神秘的宫廷生活,残酷的王室斗争,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外交密谋,战犯改造的内幕。 可想而知,这是一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的传记。 爱新觉罗·溥仪是可怜的: 三岁时,被“丑得要命”的慈禧立为皇帝,原本以为可以在龙椅上大富大贵的过一辈子,想不到三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的灭亡而被人赶下台。此时,溥仪年仅六岁。 他从小身处紫禁城,没有父母亲人在身边,只有给他讲鬼故事的太监宫女。在无人教导的情况下,他养成了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性格,就连身边唯一有“人性”的乳母也被赶出了皇宫。 爱新觉罗·溥仪是可恨的: 从1925年到1932年,在天津的溥仪似乎又找回他清朝皇帝的感觉。这七年来他积极活动、寻求复辟。对于与日本相互勾结以实现复辟的梦想,溥仪并不否定,他曾说:我在日本公馆里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 …我拉拢军阀、收买政客、任用客卿全不见效之后,日本人在我的心里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周总理说过,“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 解放后,他被当战犯在苏联监禁五年。 后来又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大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甚至在劳动改造期间写出了这本自传,卑微地将自己的一生全部披露在世人的面前。 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自传,也是一部厚重的中国近代史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