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藏书ABC》的读后感大全

《藏书ABC》的读后感大全

《藏书ABC》是一本由[英国]约翰·卡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540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20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藏书ABC》读后感(一):隐秘而博大精深的英伦风藏书秘籍or字典or指南针

藏书ABC

评价人数不足

[英国]约翰·卡特 / 2022 / 译林出版社

“对于一个真正的收藏家来说,一句话,都值得读。能让藏家永久珍藏的普通目录,必须包含许多非常精美或特别有趣的内容,大多数人,无论业余或专业,都会撕下一些存放起来,它们不是混杂的没有索引的笼统罗列。当然,专业甚至半专业的目录则是另一回事。”

在网上冲浪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本宝藏书籍《藏书ABC》,瞬间被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浓浓英伦风气息吸引住,简洁大气的封面设计,一直都是我喜欢的藏书风格之一。

《藏书ABC》读后感(二):藏书人究竟在收藏什么?

文/舒念 也许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书籍有着强烈的狂热在普通人眼中,或许只是发黄的纸页在他们眼中却是如获至宝,这些旧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有拥有怎样的流通价值?他们又是如何在汪洋书海中找到自己的所爱?这本《藏书ABC》或许就能解答你的疑问。 《藏书ABC》不仅适合老手进阶,对于藏书甚至阅读的新手而言,都是非常合适的。这本书从所有关于书籍的词汇科普开始,以英文字母的排列作为索引,对藏书所涉及到的所有词汇乃至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涉及到了书籍本身的特征,也涉及到了出版行业藏书人的关注点,甚至讲解了图书出版风格的流变。

我们都知道图书出版之前会进行校样,但你知道校样本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对于真正的资深藏书家而言,他们往往会把作者本人和他人的校样区分得很清楚,前者是从手稿或打字搞到初版本之间的过渡,而后者往往数量不少,常常附有一些印刷商或出版商审稿人的常规标记,或没有任何标记。而这些不同的版本,在书志学上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人,所以书中收录的专业词汇大多专注于西方珍本的收藏与国内仍有略有不同之处,比如西方常见的羊皮书或书评本都是国内罕见的。羊皮只是用羊皮分层后的二层皮鞣制而成的,是早期西方藏书中常见的材质。而书评本则是在19世纪作为正式出版之前送出的,有时在衬页或护扉页有手写的便条,有时会夹在书中的印刷纸条,这种形式逐渐也传入国内的书籍市场。

而对于有些特殊的藏品书籍的书口,即书的三个外边,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装饰形式,未裁切、已裁切、已修剪、烫金、轧纹、洒绘、染色,大理石纹或法式毛边烫金……这些细节的装饰风格不仅能增添书籍的魅力,还能藏书家们迅速分辨书籍的时代,进而确定其中的价值。 显然,藏书也和其他艺术品收藏一样,对物品的品相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书籍而言,不同的装帧不同的材质不同的修订版本,都会对书的价值产生影响,但这更多还是源于收藏家本人的喜好或执念。但同时这个行业也面对着一定的造假风险,那些伪书志学贩子就藏在狂热藏书家中间,他们一方面作为书目作者、书商、藏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造假大师。

《藏书ABC》的内容更多的还是针对于西方珍本的收藏。对于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大众书籍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收到盗版书籍,如果我们对书籍的设计、排版、印刷、审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或许能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区分出书籍版本的好坏,在购书之前就凭借一本书的手感与观感确定是不是自己要的那本书。当然所有的书籍都是要在阅读后才真正产生价值,在成为一个藏书家之前,不如先从阅读开始吧。

《藏书ABC》读后感(三):爱书之人的案头书《藏书ABC》

我们常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许多朋友喜欢买书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阅读,书买了即是看了。我想除了是因其没有时间一一翻阅,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在买书之后进行藏书的步骤消耗了其大量的精力。毕竟爱书之人,买只是其中一个步骤。

买之前我们会经历选书的过程,这本书的作者,内容,再到它的装帧,它的整体设计,它的家族等等,历经选书的整个过程之后才是进入买这一个环节。买完了收了快递还得为它选择书架,选择适合的存放场所打造一个适合自己阅读的场所,如此说来每本书都经历了你阅读的过程。即便是那些随手一放的懒人,家里一堆凌乱,到处都是书,那样的环境也是适合他读书的。

当这本书正式进入家中,它便成为了藏书的一部分,了解关于藏书的知识则是爱书者的必经之路了。英国著名的珍本书商约翰·卡特通过其多年的从业经历,将英国藏书界一些藏书的特有名词进行了一一汇总,最后整理出版ABC for Book Collectors。六十多年来此书从未间断的再版,国内也是首次引进中文名译为《藏书ABC》,此书也与之前所写《造书》是一个系列,建议可以放一块儿看,这样“造书”和“藏书”的知识都可以掌握了。

在上世纪50年代,那个书籍术语还没有进行汇编的时候,很多爱书者每次都要经历大量新的专业术语的困扰,不知其在藏书中有何意义,身处其中的卡特更是感受明显。加之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出大量平装本冲击市场,珍本古籍书交易进入瓶颈期,逐渐呈现行业消亡的趋势。他不甘于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作出此书来个逆潮流,唤醒人们对那即将遗忘的元素和价值的认识。

从结果来看,此举取得巨大成功,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市场开始逐渐接纳藏书这个小圈子了,并且不断有新鲜血液涌入。流通范围也从一开始的大型书展如伦敦书展,乡村酒店、区域性的公共建筑也开始有人在推广了,藏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了。从现在来看,我自己选书时也会愈加重视些精装本、设计的好坏,目的也是为了让书籍更好的流传。

此书如今已经是第九版了,但其内容几乎没有更新,改变的是装帧,是讲述内容的方式,添加些图片完善理解,对藏书知识配上图片便可以在脑海中进行建构,这种模式也是现如今比较容易接受的了。虽然是英国的藏书知识点,但很多装帧设计知识也是不分国界的,也可以了解西方装帧艺术的魅力。如书口绘画它指的是书口上的任何绘画装饰,在十五和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十分普遍;还有盛行于十八、世纪法国的蕾丝内边的书籍,现在要是手头有本书口绘画或者蕾丝内边的书我怕是爱的饱啊,哈哈哈哈哈。

《藏书ABC》读后感(四):长见识,太长见识了。

《藏书ABC》,非常长见识的一本书。 无论你想不想成为藏书家,你都可以了解了解这些有关藏书的知识。

以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所以书名才会叫做ABC。 这些条目的内容非常丰富,我已经读了一周了,还没有完全读完。我想这本书和字典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完全把它读完,你随时翻开,随时都有新的收获。 作为案头之书,闲暇的时候翻阅,简直再好不过。

和一般的字典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里面带有非常饱满的情绪。比如说到“期刊”的时候(p353),作者一方面讲述了这本书问世之初,针对藏家需求的期刊只有《书籍收藏家》,一方面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这本“和我们一路走来依然在一起”的期刊,另一方面又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随着自己这本儿词书的不断修订,一些有关期刊杂志的兴衰。 《藏书ABC》经过了多次校定,有意思的是作者一直在抉择,一直努力把此书的总厚度控制在现今我们看到的这个范围,于是每一版里作者都会删掉一些内容,再补充上一些内容,我想将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多收集一些这个书的不同版本,然后看看作者的选择,那中间其实也包含着藏书的历史。就和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那个词条一样,第1版的例子肯定就只有《书籍收藏家》,而现今我们看到的版本里,相关的杂志已经多达9本,这个数字的变化已经展现了社会对于书籍收藏的重视。 书里面的词条涉及到了跟藏书有关的方方面面,从书籍的开本、字模、排版、装帧、风格、品相、书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书的各种配件,到书籍的版权、版本和印次再到,书籍的发行、展会、出资人……总之你所能想到的跟藏书有关的一切内容,这里都有展示。我收集有很多很多书籍,一个书房都放不下,原本自认为对书还算比较了解,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太少了。我只能算是一个有很多书的人,不能算是一个藏书家。 那么这本以英文字母开头的词,书里到底都有些什么内容呢?我拿其中一个字母举一下例子吧,这是我名字的开头字母。w。

第一个词呢,是“清洗过的”(washed),原来法国人习惯于清洗书页,并且以此为荣。他们会把书上的斑点污渍自己全部都洗掉,甚至在清洗的过程中,连纸张里的浆都给洗掉了,于是还需要重新上浆。这个是挺超乎我的想象的,看来以后买法国来的旧书籍一定得动用鼻子闻一闻,看看有没有遗留的味道,能否接受这些遗留的味道。 然后是废纸( Waste),因为出现在这本书中,所以这个废职专指印刷出现的废纸,而这些废纸通常也不会被浪费掉,装帧师通常会把它环保利用。这个还是很不错的,环保概念应该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藏书也不例外。

然后第三个词是一个非常可爱的词,叫做水印( Watermark)。这个水印在藏书领域专指造纸时托盘沉淀过程中出现的小标志。 这种暗藏的小标志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小惊喜。词书中还选了几个非常可爱的小标志。其中有一个标志,看起来和我们今天的莫款车标非常的相似哦,就是人们俗称的小狮子跳钢管舞的。

W开头的词,还有批发商装帧(批发商买入书籍自己装订)、韦因(这是一本专业藏书目录的编撰人)、直纹(也是网格托盘形成的,至于怎样形成,你可以参考一下咱们日常买的豆腐,不同商家的豆腐有不同的豆腐布造成的印纹)、“如有瑕疵,概不退货”(哈哈,这个倒是从古都有)、木刻(印书尤其是插画的方法)、木刻字母(装饰用,多用于书籍海报和传单)、工作本(书籍里等级最低的一档,有点像咱们的工作记录笔记本通常是笔记本里最低档的一档)、蛀洞(你懂的,藏书家的天敌书虫留下的)、布纹纸(和直纹纸对比来看)、纸封平装(装帧的一种)、字帖(书法手册)…… 怎么样?感兴趣了吗?

《藏书ABC》读后感(五):成为藏书家,从这本ABC开始

爱书和藏书,其实是一门学问。

在过去,纸张原材料与制作工艺稀缺,它又伴随文字与知识而存在,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上等阶层的奢侈品。也因为纸张是记录和保存抽象知识的很好的媒介,所以当拥有知识的人把内容积累在纸上一定程度后,手工制作成书,知识得以传播。为了能让知识传播面更宽广,传播时间更长久,人们开始注重纸做成书的装帧方式、排版与绘制、印刷工艺,还有材质、尺寸与样式,相应产业兴起,呈现于市面的书籍逐渐五花八门。人们在此基础上,选书、购书、藏书,乃至自己做书,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当众多的共同经验集聚在一起,它就成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指南。

《藏书ABC》(ABC for Book Collectors)——严格来说——就是一部识别书籍和藏书参考指南。它不像常规的书籍那样,娓娓道来书的做法和相关的故事(事例),而是列举了约700多个条目,对其加以解释,提供参考来源,就是一部藏书者必备的基本工具书。不过此次出版的版本,是经过修订且增加插图的第九版,较之前的版本完整、有趣(此前只有文字没有图,着实有些沉闷)。

《藏书ABC》首版面世在1952年,原来那时候古籍和藏书已经出现危机,书籍销售难度增加,书商需要寻找更多摆摊的空间,除了城市书展,乡村或车作为流动展位,都在书商考虑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翰·卡特基于他的职业经验,从各个角度观察与记录藏书界的信息,出版这本书。换言之,这本《藏书ABC》可视作他对藏书界的观察,也是他经验之书。

尽管初版面世时,得到不算好的反响,然而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大众对货币的不信任,加之现代书籍装帧生产多为劣质品,寻找与收藏古籍的需求再次增加。人们对古籍、手工装帧工艺的兴趣,使过去传统造书、藏书手艺得以保存,不被现代化机械做书打败。传统手艺在古籍保护者与艺术装帧师这里继续生根发芽,进而开出更多绚烂的花儿来。《藏书ABC》似乎又有了它继续再版流传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直至今天,书中提及的“行话”(专业术语),仍然有效。

既然是词典样式的工具书,书中的条目以ABC字母顺序排列,可惜的是,这本子没有常规目录,它更考验读者对它的真心——你想知道的名词解释、藏书的专业知识,都需要从开始到结尾,一页一页翻阅,才会找到自己所需所求。经历这个过程的读者,收获更多。这些条目涵盖藏书版本分类、装帧、印刷、书籍所用工具、书商与书展组织机构、藏书名人等等一切书籍收藏所用的术语。修订者巴克说得没错,《藏书ABC》完全体现出小体量大容量的特点。它虽不算百科全书,但若要从这本书入门成为书籍收藏家,它自然靠谱。

不仅如此,由于书中介绍的大多是有历史气息的传统手工艺,复古味浓厚,不管是技术还是组织或者人物,除了展现专业的一面,实则也让读者感受与了解欧洲的传统历史与文化。

有意思的是,在这本书里,有一些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会让我们与当下产生某种共鸣。例如不迟于17世纪下半叶,英国就已流行书口绘画。最开始书口绘画只是一种装饰技巧,后来发展成“挂羊头卖狗肉”,欺骗藏书爱好者的伎俩,不过也有良心书商为振兴真品,在书口绘画上加入鉴别的元素。这种特别的装饰,在今天也被国内的书籍出品方作为特装版的卖点而销售给书籍爱好者。或许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以为的创新,可能也只是过去的一个循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