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徒然草》读后感摘抄

《徒然草》读后感摘抄

《徒然草》是一本由[日本] 吉田兼好 人天兀鲁思 出品著作,48.00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徒然草》读后感(一):一人一悟一世界,一言一谈一微尘

去书店闲逛,无意间在新书架上看见这本书,就被封面上那句“一人一悟一世界,一言一叹一微尘”吸引了。

看了书里的简介,我知道这是日本的古代文学作品,可现代人的译本,却很少有用文言的方式去翻译,就算是近代人翻译,译文也趋近白话文,但是这本书居然是用文言文翻译的,译者在序言里说,这么翻译是为了保持原书的古典文字美,能感觉到译者对这本书很用心。

我本人很喜欢读文言作品,无意间买了本用文言文翻译的日本文学,竟然还有点小窃喜哈哈。现在读了前半部分,感觉这个作者如果生活在现代,肯定是个微博大V,每天发表一条小感慨哈哈!

不知道是作者原文写的好,还是译者翻译的美,这本书的文字是真的太美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孤灯独坐,批卷品读,古人为友,甚感乐慰”,还有那句“人心之花,未待风吹已自落”。当时读到这几句,心都静下来了,想着译者翻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以古人为友。就算是发牢骚,吐槽别人的话,也满满都是文学气息,很想知道这个作者的文学功底,在当时的日本是什么水平。

作者吉田兼好是一个隐士,在他之前还有西行法师、鸭长明,这本书也收录了鸭长明的《方丈记》,日本的隐士文学,倒是让我想起来中国古代的隐者,好像中日的隐士文学,在阅读的时候,都能给人一种岁月静好,悠然闲适的感觉,但是隐士盛行的年代,却多是战火纷飞,或者政治阴暗的时代,文学中的无常、超然,却多了一丝无奈。

这本书里,吉田兼好把自己的无常观发挥到了极致,倒更像一个天生的隐者。合上书,再看窗外忙忙碌碌的人和熙熙攘攘的车,只能默默地感叹一句“今天早点睡,明天得上班……”

《徒然草》读后感(二):“人生在世,若能长存永住,则生有何欢?正因变幻无常、命运难测,方显人生百味无穷。”

“人生在世,若能长存永住,则生有何欢?正因变幻无常、命运难测,方显人生百味无穷。”

——《徒然草》第七段

人之一生,大风大浪或总会有,但多数时候却是平淡而无奇的,于是时间便显得漫长而无聊。但“快乐”这种东西却不只存在于大风大浪之中,凭着我们自己,也可让寡淡无味的自来水熬制成一碗清香醇厚的清茶,让平淡无奇的生活翻出泛起点点的涟漪,漾起微笑的波纹。

《徒然草》描写的便是这样一种生活。所谓“徒然”,即“无聊、寂寞”,书中内容不过是作者兴之所至时随笔写下的,但书中文字,却渗入了许多人间意趣,让人不由觉得生活也是可以过得清闲自在且有滋有味的。

作者所记述的内容甚是丰富,或是四时风物,意境超脱;或是世间人事,百态尽显;或是人生感悟,朴素而辛辣,其中言语之深切之真诚,就如同一位满怀热忱的长辈兼朋友在我们身旁谆谆教导着。

正如周作人所说: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绝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

《徒然草》用的是平易的文字,讲的是极其普通又普遍的人生百态,却写出了清新的格调,读时总会不时觉得趣味横生,又能从文字蕴含的哲理中收益颇多。

怀揣着这么一点儿”趣”,当我们独坐灯下时,或许也能安然同古人作伴,当我们路途奔波时,或许也会发觉世间万物有趣得可爱。

《徒然草》读后感(三):日本文豪的手帐生活

文/舒念

在遥远的14世纪,日本的文豪们都是怎样生活的呢?如果不是有着《徒然草》这样的作品,大约我们也很难想象到原来文豪们的生活也不过就是这样的稀松平常而已。作为日本古代的随笔作品代表,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本命就有百无聊赖的记录之意,与其将这本书视为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不如当做是一位隐士的手帐日记,随手翻翻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日常感想。

既然说是手帐,自然是有空窗有全勤。《徒然草》洋洋洒洒两百多段,有时只有三五行文字的感想,有时则花了些篇幅讲述一个故事,笔墨之间并没有太多联系,只是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大抵也没有指望集结成篇,所以有时显得十分随意,就像是生活中的随口抱怨之词,或是记录一条刚刚得知的冷门知识,并没有什么教诲的意思。

写作原本也就是这样的开始吧,对于吉田兼好而言,《徒然草》的创作只是派遣日常的无聊,或是做备忘之用,只是后人崇拜其学识与地位,将这些纸头文字都记录下来。不过,放在现代社会的观念之下,有些内容与观点也并不是那么和时宜,但也一定程度上展露了日本僧人的信仰观念。

吉田兼好的随笔中时时都能展示出自己的文学素养,对于中国的老庄思想及典故信手拈来,《徒然草》中大有一些我们都不是很熟悉的典故内容,也不难理解这本书成为日本古典文学经典的原因,《徒然草》中展示出的克己守礼、知足守贫、淡泊名利的态度,都奠定了日本文学中散漫、淡然的基调。

《徒然草》除了一些隐士的美学,也更适合于迷茫的人生途中寻找答案,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不公,读这本书也像是与一位打坐高僧的对谈,你提出一个问题,大师悠悠地讲述一个故事,三言两语就化解一段心结。世间原有如此多的事值得观察与记录,又有多少事值得我们长萦心头,忧思难忘呢?只要看看这世间的自然,人也不过也是徒然的草木,生长在世间。

不妨带着这种记录生活的态度就看待这本书,也不妨带着这样的眼光去记录自己的生活,一切生活皆有可爱之处,人生原本就是无常态的,恰在其中更能体会到变化的趣味,隐者的杂谈,不过是世上无所谓的言论,但读之却是一种放下,放下了生活的架子,万物皆可感,欣喜或是生气,都如此真实,这就是充满真诚的手帐之作了。

《徒然草》读后感(四):徒然的时候读读《徒然草》

浓缩的都是精华啊。读《徒然草》的感觉如当年读《世说新语》:喜欢他短,有时候又觉得他太短,希望他多说一些。从哪一篇读起都可以,有一种循环往复,永远没有尽头的感觉。读了之后未必记得住,但是当时的那种喜悦却是真实的。

《徒然草》,作者是日本的吉田兼好,他曾经居于朝廷,最后看破红尘,于三十岁前皈依佛教。《徒然草》写作于他40岁到49岁期间,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很资深的和尚了,但是在他的这本书中,他的和尚身份表现的并不是特别明显,更多的展现的是一种文人气。这个时候我会想起《红楼梦》中的妙玉,他们虽然都已经做了佛的子弟,但是骨子里的那股文人气却是佛经也洗不去了,所以妙玉也会说:“不失咱们闺阁的身份。”所以兼好也会津津乐道于各种世俗之事,全然不管四大皆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第五十五段,他颇为内行谈起,造屋子的时候,应该适宜夏日居住,然后非常细腻地讲述了为此应该注意和避免的地方。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他的谈论和《鹿鼎记》中的尼姑九难不一样,九难本为崇祯皇帝之女,出家之后虽然不再记得自己皇家的身份,但是自幼身份使然,遇到特别做的特别精细的菜不由多吃两筷。兼好却不是这种不由自主,他是深有所得,愿意与人分享。和尚的身份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拘束。

“徒然”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无聊、寂寞。序段中就提到作者“百无聊赖,终日砚前枯坐,心中诸事纷繁,遂信手而书。”“草”在日语里相当于中国的笔记。所以这两个词都有信笔而书的意思,这本书就是作者随手写下的一些小片段,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日后结集出版,他只是顺手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在自己身边能够书写也正好可以随笔书写的地方,比如说散放的纸上、经卷的后面、墙壁之上,他去世之后才由后人收集整理编撰成为此集。也大概因为作者是这样随意的一种缘故,所以他笔下的文字不加修饰,带有一种天然的清朗。 200多个段落之间也无必然的联系,有一点信马由缰的感觉。读这本书,你仿佛坐在那里和作者闲聊,有一种风随意吹,吹向哪里,聊到哪里的感觉。

因为作者文学底蕴深厚佛理精通,知识面广,博闻广志,所以经常是顺手拈来皆成文章,目光停留皆为智慧的感觉。 因为是日常所感,随手记录,作者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留下了一幅镰仓时代的人文风景图,读起来颇有异域古风。我特别喜欢一百零六段,高野证空上人和女子的一番口角,证空上人是日本净土宗西山流的开山祖师,路遇一位女子不小心把他的马挤入水中,他立刻和女子计较起来,说自己是第一流的比丘,女子是第四流的优婆夷,两流之间还隔着第二流的比丘尼和第三流的优婆塞,第四流的优婆夷居然把自己这第一流的比丘给挤下了沟中,简直是“恶行前所未有”。听完这位高僧的一二三四之后,给女子牵马的男子只淡淡地回了一句:“俺是一句不懂。”高僧居然还恼怒,认为对方不学无术。看得人欢乐无比。读书人吴承恩笔下,能把文曲星写成黄袍怪,吉田兼好这位僧人,也能把自己的同行高僧写成如此有趣之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徒然草》读后感(五):“无聊”而有趣文字

现代人在无聊的时候,有着无数种打发无聊的办法,也不必列举一二了。或许有人会补充两句,认为这些无聊其实是空虚,且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对付无聊,过后还是感到空虚。有没有不无聊的时候呢?恐怕有的,而且要去古代寻找。

古代并没有如今便捷的种种娱乐方式,为了排遣无聊,人们会发明雅致的事情去做。比如说,将无聊的状态与无聊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个中翘楚就是这本《徒然草》。那位生活在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法师吉田兼好,将无聊的意思都写进了书名,“徒然草”,就是无聊时随手写的东西,也可叫做“排忧解闷录”。

书的开篇,吉田法师就说:“百无聊赖,终日于砚前枯坐,心中诸事纷繁,遂信手而书”,表明了这之中的文字是枯坐时信手所写,不可过于严肃对待,因此接着说:“其中或有常理难度、不可名状事,目为狂言可也。”吉田法师竟然想让日后得见的读者认为其中言论是狂言怪谈,但果真如此吗?

还是说生逢乱世,外在现实的动乱与加诸于一己之身的屡屡失意使得他对无常的感受更加深切,“飞鸟川激流变化无定,恰如人世之无常”;亦或如他所引用清少纳言之言“出家者受人视若木屑”那般,认为本体并无可取,而以言传世并无意义,因此便有了某种自轻的心理。或许如此吧,吉田法师并不是写在整整齐齐的纸上,兴之所至,寺院的墙上、经卷的背面,凡可承接笔墨处,皆可漫然书之,并不考虑日后是否集结成书。

然而正因为这种烂漫而坦率的书写行为,推翻了所谓“百无聊赖”与“信手而书”的谦抑之辞。在这种所谓“无聊”之中,所写就的却都是有趣的文字。这些文字虽然彼此孤立、长短不一,其间有评论、有杂感、有感慨时事,亦有道听途说的小故事、对于所接触各种人物的记录,更兼四季物色,然而这些相异的文字中,无不带着吉田兼好自身的品味、喜好、道德与价值观。正因为是极为个人的言语,所以虽然会有“狂言”之嫌,却没有无聊之感。

周作人如此评价《徒然草》:“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通读全书,读者会发现,虽然吉田兼好是日本南北朝(中国元朝)时代的人,但他的思想并不守旧。如今的人们评价他人或事物的时候,总是以一己之感受好恶为准绳,吉田兼好也发现了这一点,他说“品评他人风姿容貌及学识深浅,若以己身相较,难免失准。”这不能不令人想起菲茨杰拉德那句众人皆知的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然而人们真正做的,却往往是忘掉彼此之间的差异,以一种不公平的“平等”来看待自己与他人。

吉田兼好自然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我们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也能发现他有一定崇古好今的态度。比如他说:“文词典章,昔时故篇即便只余残简,珠玉妙语亦令人心动。而当世却连口语都渐趋乏味。”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于流行语言的一种批评。也许因此,他认为读书该当以古人为友吧:“孤灯独坐,披卷品读,古人为友,甚感乐慰。”这样的态度,倒是与他那种认为自己说的是“狂言”的意见是一致的,也许隐藏在这些所谓无聊实则有趣的文字背后的,与其说是谦抑自我,不如说是对今人的鄙薄,对今世的不屑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