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读后感100字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读后感100字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是一本由[德] 克里斯蒂娜·齐格勒 / [德] 斯蒂芬妮·玛丽安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读后感(一):最棒的艺术冒险!

海伦·凯勒曾在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这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博物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对小朋友来讲,博物馆又意味着什么呢?博物馆的“艺术”又到底怎么吃呢?《我在博物馆吃艺术》就将带领孩子们进行一场最棒的艺术冒险之旅!

本书亮点惊喜不断,第一个亮点就是故事性强,主角是喜爱博物馆的衣蛾赫伯特,它带着乡下的小衣蛾乔琳德一起到城市里的博物馆来探险,中途穿插着讲述了博物馆的知识。阅读开始了,孩子们当好奇的翅膀也长出来了,跟着衣蛾们在博物馆的冒险就此展开。

第二个惊喜是书中在介绍这几只小衣蛾的故事的时候,还以衣蛾的口吻去穿插讲述博物馆的一些百科知识,能够满足孩子对博物馆最全面基本的了解需求。比如博物馆里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给博物馆做安保防护;如何在博物馆做病害防治;博物馆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博物馆的修复师怎么工作等等,读了之后就再也不怕去博物馆被孩子们问倒啦。亲子阅读里她的收获也是很明显的,孩子兴奋的指着图片说,德累斯顿绿穹珍宝馆为什么是绿色的屋顶呢?因为这是皇家的珍宝馆,绿色在当时一定特别珍贵,而且非常具有皇家风范。感觉她的样子就像一个博物馆里的小小讲解员,为她感到高兴。

第三个惊喜是书中随处可见的互动。在跟随小衣蛾进入博物馆,了解了各类博物馆知识后,这一惊喜就愈发明显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书中时不时地为孩子留出大片的空白,鼓励孩子和衣蛾一起去创造一副属于自己的画,写下或者画出自己听到的关于艺术作品的趣事,告诉孩子自己的画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在画框里画一幅画,或者贴上自己的画作。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书的最大价值是让孩子真正融入到书中,跟着小衣蛾们一起冒险,体验艺术,体验博物馆美妙的一切。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作,他们就像小衣蛾们一样,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在博物馆“吃艺术”的冒险生活。就如书中所说“在艺术领域,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被允许。”

合上书,孩子意犹未尽,马上拉着我预约博物馆,带着这本书冲到博物馆里,在那里,她也要寻找那些可以“吃”的艺术。艺术是可以“吃”的,衣蛾是“闻”艺术,孩子是消化艺术。博物馆一词的原义就是“祭祀缪斯的神殿”,书籍也是打开缪斯女神神殿的钥匙!读书,参观博物馆,在博物馆吃艺术,让艺术和美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吧。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读后感(二):跟随文物修复师开启一段博物馆的奇妙之旅

读二年级的宁宁小小年纪就已是看展达人,从幼儿园起,妈妈就常带他逛各种美术馆、科学馆和博物馆。去得最多的是本市博物馆,只要有新展她们都尽量不错过。 随着年龄增长,宁宁对那宽敞的总是一尘不染展出各种“宝物”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好奇。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除了展厅、纪念品商店,博物馆里还有什么?为保护各种不同的“宝贝”,它用了哪些方法?夜晚,是谁在守护博物馆? 其实,许多爱逛博物馆的人都有这样的“好奇”。绘本《我在博物馆吃艺术》从博物馆害虫的飞蛾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冒险故事,将相关知识巧妙地穿插其中,读来妙趣横生。 作者克里斯蒂娜•齐格勒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位文物修复师,曾在多家博物馆工作过。 一、富有童趣而不失哲理的语言 故事从住在乡下的飞蛾一家讲起。这天,小飞蛾们激动地期待着舅舅赫伯特的到来,舅舅在许多博物馆住过,这次又将带回怎样精彩的见闻? 情节在飞蛾们的对话中推进,有趣的对白像极了孩子们的日常,充满童趣。 当赫伯特拿出从博物馆带回的礼物——一块蓝色颜料,并称之为艺术。孩子们问“什么是艺术。” 赫伯特陷入了沉思。它缓缓摆头,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终于,它开口道:“艺术可以把情感和体验,简单来说就是一切,集中到一起。艺术是特别的、美好的事物,能够让我们惊叹,激发我们思考,甚至让人流泪。”它一边说一边拿着那块泥巴踱步。“艺术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由你们亲身去体验。” 小飞蛾们相视一笑。大人们不知道答案时就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画面感十足的场景,一本正经的“吐槽”,可爱又难以反驳。 舅舅描述的外面的世界,吸引着勇敢爱冒险的乔琳德,她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神奇美丽的一切。于是跟着舅舅出发了。 一路上,舅舅讲解并提醒她避开危险,粘虫板、樟脑丸…… 这些陷阱让乔琳德惊恐又诧异。书中写道: “人类管我们叫‘害虫‘,”赫伯特解释道,“他们觉得我们会破坏他们的东西一—就因为毛衣和袜子上的几个小洞!真是大惊小怪。” “但人类自己也会搞破坏啊。他们把生机勃勃的草地变成停车场或房子。对我们飞蛾来说,人类才是害虫,”乔琳德反驳道,“大自然的害虫!他们把我们的生存空间都抢走了。” 赫伯特非常赞同,他继续补充:“是艺术还是垃圾,是有害还是有益,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大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不盲从的能力,离不开这样“正反”观点的碰撞。 个性鲜明,机智可爱的小飞蛾,让人越来越喜欢,不自觉沉浸在故事中,兴致勃勃地读下去。 二、生动的情节,丰富有趣的知识 喜爱“吃艺术”的飞蛾赫伯特,以博物馆“住户”的身份,带领乔琳德踏上增长见识的探险之旅。 各种相关知识在他们或新奇或惊险的经历中,通过赫伯特的讲解一一引出。 比如故事开始,让小飞蛾们激动期待的赫伯特舅舅是从巴黎归来,他去了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

他带回的伴手礼,那块蓝色颜料,是保罗•克利用过的。

飞蛾们努力避开的危险,正是博物馆的部分防护措施,除了防虫,还有环境监测、防火、围栏及红外线幕墙、传感器螺钉等安全保护。

展厅里陈列的物品已足以让乔琳德惊叹,可舅舅告诉她,还有更多更好的宝贝在仓库里。

三、启发思索的互动游戏 这本给孩子们的科普书,除了别致的视角,符合孩子们心理特点的语言,吸引人的情节,还精心设计了互动游戏。 有关于艺术的讨论

有回忆并记录曾经参加的博物馆活动

全书8个启发性的互动游戏,增强了小读者们的体验感。 故事的最后,赫伯特带着疲惫的乔琳德飞到了他最喜欢的画上,他们落在画框背面打算好好休息,以待第二天的仓库之旅。没多久,一阵剧烈的晃动惊醒了他们,原来是窃贼!怎么办?小小的他们做出了怎样震惊人类的举动? 科普童话《我在博物馆吃艺术》等你来一探究竟。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读后感(三):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艺术,是人类伟大思想的结晶,也带给人类数不尽的惊喜与震撼。

接触艺术,学习艺术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从故事中走进它。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就是一本故事与艺术相结合的科普绘本。本书作者克里斯蒂娜·齐格勒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位文物修复师以及热爱艺术的“艺术美食家”,他以故事的形式,通过飞蛾舅舅赫伯特之口向孩子们讲解了博物馆及其相关艺术品。也许是因为喜爱美食,他居然连书名起的都让人如此有食欲。

1、 妙趣横生的故事

小飞蛾一家住在乡下,他们一直期待舅舅赫伯特到来,想听舅舅给他们讲外面的故事。因舅舅住在博物馆,这一次他给小飞蛾们讲起了博物馆的故事。

因小飞蛾们对博物馆世界很好奇,尤其是乔琳德,她还跟随舅舅来了一段博物馆旅行。这趟旅行中,他们还发现了潜入博物馆偷画的盗贼。乔琳德想方设法召集小昆虫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密集的群体终于触发了移动检测器,成功救下舅舅赫伯特,警察也抓住了小偷。

最后,他们完成了旅行,回到了家里。

原本只是一场博物馆之旅,经由作者笔下,这段旅程充满了惊险,也充满了刺激。也正是如此的故事,为看似平平无奇的科普绘本带来了乐趣。

2、 一丝不苟的科普

本书的科普知识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飞蛾的科普,另一方面是艺术相关内容的科普。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飞蛾的生活空间、寿命、身体外观、活动时间、食物、大小、分布、天敌、繁殖等相关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提到人们经常将衣蛾当成害虫来对待,其实它们对人类并无害。

既然书名提到“博物馆”“艺术”等词,本书便对这些常识性的内容进行科普。

“博物馆是保存和展示藏品的地方,是提供所有人‘学习’和‘发现’的地方。”其中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它诞生于1957年,而且是对外免费开放,无论贫富,都可以入内参观。

而我们所熟知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目前就存在于卢浮宫。

至于艺术究竟是什么呢?书中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作者分享了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回答。譬如艺术家保罗·克利认为“艺术不是在现可视形象,而是创造可视形象”,弗朗茨·马克认为“艺术就是给形象赋予了意识”,而赫伯特认为“艺术是一种美妙的味道”。

在讲述这些概念之后,作者详细讲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也不仅仅存在于博物馆中,还有街头艺术、短暂艺术等;他还分享了一些世界上著作的绘画作品,比如梵高的《星夜》,希尔玛·阿夫·克林特的《天鹅(17号)》,保拉·莫德松-贝克尔的《自画像》,从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实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除此之外,作者还讲述了艺术品的修复工作以及如何保护艺术品。修复看似容易,其实工作相当复杂,修复师需要熟悉各类艺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和使用的材料,要做到修复之后艺术品不发生任何变化。

这些内容,平时孩子们很难接触到,即使去博物馆旅游也不会有人科普。可如果孩子在读了《我在博物馆吃艺术》这本书,再去博物馆观赏,效果肯定不会一样。

写在最后:

如今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去博物馆旅行是司空见惯的事。只是,很多家长并不会提前给孩子准备相关知识,甚至家长们也不了解这些知识。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恰好就补上了这一部分容易被人遗漏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它适合亲子阅读,在读完之后,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快快乐乐的去博物馆了。

至于博物馆的艺术,那就尽情的去“吃”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