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临安变读后感锦集

临安变读后感锦集

《临安变》是一本由余威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临安变》读后感(一):从历史小说窥探南宋临安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六月末,南宋最具进取心的皇帝,当时已经退位成为太上皇的宋孝宗赵昚驾崩,在他死后没几天,就发生了南宋历史上著名的“绍熙内禅”事件。而这本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这本小说的主角叫余不扬,他从小天资聪慧,是闻名信安的游侠,他从双亲辞世后一直受兄长余不弃的照顾,后来兄长给他都城临安谋得了一份武学陪练的差事,他便和侄女一起来到临安。故事从这里开始,侄女突然被掳走,他在调查侄女下落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侄女的消失跟政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他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波诡云谲的内禅漩涡之中。

书中有很多这个时代的历史人物一一出场,比如赵汝愚、余端礼、韩侂胄、姜夔、朱熹,在书中刻画了他们的生动形象。作者还用了以《咸淳临安志》里的“京城四图”——《皇城图》《京城图》《西湖图》《浙江图》作为空间框架,书中还有西湖、御街、南北内、丰乐楼等知名的临安城历史地标,感觉很适合改编成影视剧,有很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像是船家孩子唱的杭曲小调,“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庆春门外粪担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又像是城中的景致,书中描绘他们到寿安坊附近时,看到夜空中映着御街的惶惶灯火,听见潮水般的叫卖声,沿街店铺林立,门前红纱栀子灯和招牌灯箱竞相争辉,还有朱绿五彩装饰的欢门,都城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书中还有很多美食的描写,例如讲到的蟹酿橙的做法,李七儿肥羊店里的炙羊排,羊杂羹,样样都很美味,一股临安城的画卷就此展开,看了这些描写,就能感受到作者余威对宋代历史应该是有一定的研究。

作为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写历史小说的人大都关注的是那些强盛的时代,或者有很多争议和秘闻的时代,写大秦帝国,写大明王朝,写大唐盛世,但作者选择南宋这段历史就很巧妙,把这些我们并不熟知的人物和这段没那么熟悉的历史写成小说故事,这也让我想到了马伯庸的作品,很有那种历史小说的感觉,有悬疑有剧情,最后还有大义,是一本值得历史小说爱好者一读的作品。

《临安变》读后感(二):终于读完了《临安变》!南宋历史太有趣了!

800年前的临安城,像一座华贵的天城,即便是神仙也比不上达官显贵的锦衣玉食。

可是在这天城之中具有拖家带口的乞丐,也有破烂棚户的居民。

就是在这样一做天堂与地狱同在的都城之中,一桩离奇的命案与一个王朝的角斗,悄然发生。

◤书名:《临安变》

作者:余威

出版: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出品◢

“无常所命水作墓,无脸女尸浮西湖”

主人公余不扬带着初到临安,侄女被人绑走杳无音信。直到无名女尸与侄女的发簪出现,余不扬便以为侄女已经死亡,从而在蛛丝马迹之中,寻找杀掉侄女的凶手。

“被绑架的人,还成为了绑匪的救命恩人。”

余不扬在寻找侄女下落的同时,遇到贩卖“小报”的兄弟,并且将他们救下。知恩图报的一对兄弟,最终帮助余不扬度过一系列“要命”的劫难。

这个皇后有点疯狂。

不过疯狂的人,没有好下场。

在皇城之中,皇太后,丞相,枢密使,尚书等多股势力的斗争,却在颠簸着整个王朝的命脉。大人物的勾心斗角,小人物的颠沛流离,在这其中又有多少故事等待寻觅解锁。

余不扬最终有没有找到破局之法?他又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哥哥?诸多疑问,时代薯等你来答。

《临安变》作为一本历史悬疑小说,剧情紧凑,画面感十足,远超过市上面同类型小说。(作为一名历史悬疑迷来说,这样的小说若能影视化再好不过了。)

《临安变》读后感(三):《临安变》—小人物的依附是财权,大人物最好的靠山是国家的强盛

公道这个词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讽刺。男主要的是一个公道,可盛世尚有灯下黑,何况是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谁都想要安逸的生活,可更多的人,在为了别人的生活而付出自己的人生。

记得在会“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就有万千思绪,似乎为了大义,小我的牺牲都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是理所应当的。弱小、权衡后的取舍,都会让他们失去生命。

虽然都是历史小说,可这代入感真的让人意难平。《临安变》里的大小人物也都让人难以释怀。因为不管是在千百年前还是当下时代,我们都抑制不住自己,想要成为什么大人物的冲动。先不说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至少我们的心还会躁动。

余不扬就是我们心中的那团火。也是我们最想成为的那个人,他在追寻公道的路上,一路成长,得到,失去,迷茫,虽然也成为过别人手里的刀,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途。

还有很多小人物,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牺牲。朱熹的两个侄儿,余在水最终走向的归途,他们的存在和结局都是必然,一切都是顺应天理自然。

说完人再来说说财富和权利从古至今的地位。最后一章提到了李家乔迁设宴,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情景堪比婚宴。就是因为李家是临安的大户。书中的朱熹说过这样一句话:

“万事万物皆有其本源天理,顺之者成,逆之者败。”我们需要依附强者,无论是生存还是改变,所以捧高从来都不是小人的卑劣举动,而是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就像人无好坏,就看旁人是用什么价值去审视。

同样的,朱熹告诉余不扬要为大宋尽一份力,如同他这一生的辅佐。也是在顺应天理,尊其本源。古之有能之士,谁不渴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自己国家的守护而奉献自己。

同时,也是在给如草芥般轻贱的生命寻找依附。

高门大户是小人物的依附,国家强大是大人物最好的靠山。双方都是相互成就的存在。可说到底,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都是一颗棋子,他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棋局的胜负,无法掀翻棋盘。

所以“戈甲从军去西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自己世界里的主角,他们有清晰的目标,有相应的能力,也各自有自己的追求,或钱或权,或女人;也有的人恶贯满盈,却也依旧逍遥。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如何活,远比能不能活更值得考虑。

不管是市井小贩,还是迅速更迭的皇帝,都有自己的使命,这临安变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是所有人的当下和未来。

《临安变》读后感(四):南宋的大臣们想让谁当皇帝就能让谁当皇帝吗?

《临安变》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南宋的内禅故事。南宋的前几代本来就有禅让的传统,宋高宗赵构无子,禅让给了宋太祖嫡系子孙赵昚(这个人是我们在杨家将故事里面经常看到的八贤王赵德芳的六代孙),高宗死后,赵昚为表孝顺,执意守孝,让太子赵惇监国,两年之后又让位给太子,自己继续为义父高宗守孝,他因之被称为孝宗。这么一个孝顺的皇帝,却摊上了一个极其不孝顺的儿子,他的儿子宋光宗赵惇继位之后,就和父亲不和,甚至能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不去看望父亲。这还不算,他还宠幸自己的妻子李皇后,让霸道专治的李皇后大权独揽,夫妻俩当时有疯皇悍后之称,老百姓和群臣对他们早有非议。宋光宗在位的第五年,也就是绍熙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太上皇孝宗驾崩,与父亲久已不和的光宗听闻此讯之后,居然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基本的丧仪都不到位,这就惹恼了素以礼仪著称的宋朝官员们,大家决定实行最温柔的政变——内禅,也就是逼着皇帝退位,另立新君,故事就此展开。

《临安变》描述了太上皇死到下一任新皇帝继位短短一个月的故事,时间虽短,变化却多。上至天子皇后太皇太后,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作者的调度下 ,充分为我们演出了一出又一出“变”的大戏。内禅已经势在必行,那么南宋的大臣们真的想让谁当皇帝谁都能当皇帝吗? 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展开,以下涉及到严重剧透,不愿意被剧透者请关闭本文。一条线索在朝堂之上,一条线索在民间,两条线索交替进行。

朝堂之上的线索以丞相留正、枢密使赵汝愚、吏部尚书余端礼为首,这三位老大臣虽然都同意内禅,但三个人的具体想法不同。留正希望问题简单化,立嫡,就是把皇位传给现在的皇帝和皇后的儿子嘉王赵扩,这样来自疯皇悍后,尤其是悍后的阻碍力量就会小一些,毕竟立的是她的亲生儿子;赵汝愚却比较坚决地要立贤,立吴兴郡王赵挺,他认为赵扩的母亲,也就是现今的李皇后强悍霸道,应该趁此内禅,让她彻底退出统治的圈子。余端礼则认为只要内禅,这俩人谁上都行。 民间的那条线以来自信安的一介侠士余不扬为主,他来临安武学入职,娇憨的侄女余在水非要和他一起前来,表面上说是来陪叔叔,其实是为了和自己的情郎节度使李孝友相会。

朱熹第一次在别人对话中出场

这里请大家注意两个姓氏: 余不扬和余端礼一个姓氏,李孝友和李皇后一个姓氏。他们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族。 两条线索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呢? 原来余氏叔侄是被赵汝愚一派特意调来京城,他们设下圈套,准备挑唆余李两家的仇恨,最终目的是为了把余端礼逼到和李皇后作对的阵营,让他放弃李皇后之子。 整部书就是这样的一部大棋局。这中间就算是设计棋局的人,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掌握棋局,棋局会发生他们意想不到的变化。赵家设计好的套路,却被临安府尹家的小姐横插了一杠子,后来当赵家阴差阳错又回到原本设计的路上时,半路上又杀出了一个程咬金,赵家螳螂捕蝉,韩侘胄黄雀在后,赵家费尽心机,希望赵挺上位,韩侘胄却偷梁换柱,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两头糊弄,利用太皇太后的名义,最终把赵扩送上皇位。

姜夔最后一次出场

在这个大的内禅故事进行的同时,还有男扮女装的说书人为父报仇的小故事穿插其中,另外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理学家朱熹、大词人姜夔姜白石都客串故事,闪亮登场。 非常好看的故事,“变”是它最大的特点。故事百折千回,你非自己看,才能领略其中乐趣。

《临安变》读后感(五):生如蝼蚁,人情即宿命

南宋黑白司捉拿奉宁军节度使李孝友那天,正是李孝友为心上人余在水办乔迁礼的日子,宴席上,余不扬既是余在水的至亲之人,但也是一名黑白探。双方厮杀之际,他崩溃的内心,突然响起了朱熹的一席话:暗夜之中,不必等候炬火,微光亦足够醒目。

被命运摆弄的人,唯有信念最忠诚。

哥哥

余不扬,衢州信安郡小有名气的游侠。十岁那年,担任知县的父亲,因为匪民暴动被杀,母亲也遇害,此后余不扬便一直受哥哥余不弃关照,长兄如父,他一身的本领也都承自哥哥。

余不弃是仙霞关厢军都头,依靠多年打点,终于给17岁的弟弟谋到一个都城临安的差事——武学陪练,既能旁听学武,又能结交贵友,是进入“职场”的不错选择。余不扬出发前,仅比他小两岁的侄女余在水,跟爹娘各种撒娇耍赖想一道去临安看看,只不过,名为去都城开开眼,实际却是私会情人节度使李孝友。

一份武学学录司的好差事,一段有望飞上枝头作凤凰的好姻缘,看上去,远在衢州信安的两个小人物,未来可期。但正如一路上让余不扬惴惴不安的那个问题“这样的好事怎么会轻易落到了自己头上?”

棋局已布,只等棋子上场。

棋局

到临安的第一天,余在水就被人绑走了。

余不扬怎么也想不到,他以为的借由武学入仕之路,竟是一条绝望的寻亲之路,而且寻的不是别人,正是对他有教养之恩的兄长的唯一女儿。余在水是从他眼皮子底下被黑衣人绑走的,并且一夜之间没了踪迹,一具带着余在水发簪的无脸西湖女尸,更是让余不扬再没心思考虑其他事,不弄清侄女的下落,他没脸面对哥哥。

余不扬内心因亲情和愧疚而燃起的决绝,成了布局者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南宋绍熙年间,疯皇悍后主宰天下,皇后李氏把持朝政,祸乱朝纲。朝中忠良之臣以枢密使赵汝愚为首,忧心社稷,于是寄望实施内禅以正朝纲。

内禅成功的关键在于立储人选,皇子嘉王有李皇后做后盾,而赵汝愚想遵循太上皇的遗愿拥立吴兴郡王。为聚拢势力,赵汝愚想拉拢礼部尚书余端礼上船,而余端礼正是余不扬的远房叔父。至于那失踪的余在水,她的秘密情人李孝友正是李皇后的亲侄儿。

几个月前,自临安送到余府的消息,除了武学学录司的公函,还有一条冒充李孝友给余在水的口信。如今余在水丢了,余不扬早晚会查到屁股不干净的李孝友头上。一个游侠敢撼动皇后的势力,背后怎么可能没人撑腰,余端礼与皇后对立,就等于跟赵汝愚站到了一起。

临安

江南系水乡,临安城内自西向东有西河、小市河、大河、茅山河,河道与各条支线形成了通达四方的水路网络。早起做活的船家孩子,在船头唱起了杭曲小调“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候潮门外酒坛儿,钱塘门外香篮儿。”

天子脚下,临安城遍地达官豪商,三教九流就如那登云山的小径一样错综复杂:白袍醉士姜夔,手持利鞭“穿针引线”的赵艮,幕后大boss枢密使赵汝愚,政坛影帝韩侂胄,理学大师朱熹,他们横跨真实与虚构的边界,相继登台,搅动临安风云;北瓦说书匠张本,临安府尹千金陈韶仪,跟余不扬组团画出峰回路转的感情线。

偌大的临安城,初来乍到的余不扬,想凭一己之力找一个被故意隐藏的人,谈何容易。但他别无选择,在内禅这盘大棋里,他是被选中的棋子,而在人生这出大戏里,他也没有回旋的余地。生如蝼蚁,人情即宿命。

立功

余在水还活着?而且在李孝友出事前,她俨然成了准节度使夫人。但余不扬毫不知情,他被布局者蒙在了鼓里。

想控制一个人,执念就是他最大的软肋。

余不扬拼命查案的过程中,他的两个江湖兄弟,以及哥哥的挚友都因他而被仇杀。但黑白司不会告诉他余在水的下落,直到他手上的证据足够对付李皇后,这样余在水便成了可以交换的筹码。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余不扬还是在赵汝愚开口之前,就知道了余在水为什么会“失踪”,他为什么会来临安。对死去兄弟的愧疚、被玩弄的恼恨,虽然是一颗棋子,但他有了必须“翻身”做主的理由。

然而,所谓人生,就是真实的我,与理想中的我,天差地别。余不扬不仅报复不了黑白司,而且还要继续为之卖命。

李孝友一家因阻碍内禅的计划败露,眼看就要被赵汝愚反杀,如此一来,毫不知情的余在水必受牵连。重逢之喜还在耳畔回旋,转眼却又要阴阳相隔,余不扬如何接受的了?

回到故事开篇,余在水乔迁之日两天前,朱熹在茶肆对余不扬说的那番话,最终给了他设局斩杀李孝友的决心。李孝友死了,余不扬护住了有孕在身的余在水,但他终究逃不过叔侄从此陌路的结局。内禅大势之下,他一颗小小棋子,又有多少选择?

不过,余不扬也并非一无所获,他的平乱之举被黑白司计首功。

西蜀

黑白司的人撤走了,血腥的李家门口,余端礼交给余不扬一张度牒,这是余不扬自来临安后,唯一求余端礼的事情。当初余不扬进黑白司,成了赵汝愚手上的一把刀,余端礼是知道的。

“你要去哪里?”

余不扬没有回答,只是后退一步,朝这位远房叔父叉手道别,而后消失在无边的黑夜中。

他要去西蜀从军。

当初来临安,余不扬并非心甘情愿,父亲爱民敬业,最终却死于暴民之手,痛失双亲的遭遇让余不扬原本只想做个世外之人。但他不愿让哥哥失望。

余不扬回想来临安后发生的一切,好似一场闹剧,但死去的朋友、官场的残酷、亲人的不原谅,又是那么真实,他该如何面对自己。

既然破不了临安的风云阵,倒不如戈甲从军去西蜀。推动内禅计划,他是被迫参与,而这一次,戍守边疆,他心甘情愿,去为自己曾参与拥立的新朝出一份力。

人生总要往前看。

残醉酒肆的门口,来了一位牵着一匹老马的高瘦姑娘,马背上的酒葫芦贴着“舒眉露”的标签。她是张本,为报家仇女扮男装在北瓦说书的张四郎。

一大早就在酒肆喝起来的姜夔,见到女人装束的张本,不禁有似曾相识之感,马背上的酒葫芦更是让他忍不住开口搭讪:

“姑娘,斗胆问一句,你这是要去哪儿?”

“去西蜀。”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说的话吗?”

“第一次见面……在北瓦?你让我说出在水的下落。”

“那个时候,我悄悄潜到你身后,你唱完了词就说,偏安江南,纵使有万般美景良辰,也是虚设,好儿女就该投军戍边,马革裹尸。”

《临安变》——

一段绝望的寻亲之路,一个“棋子”的翻身之战电影级的故事画面感过目难忘的人性之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