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男孩不难教》经典读后感有感

《男孩不难教》经典读后感有感

《男孩不难教》是一本由[英] 马特·平克特 / [英]马克·罗伯茨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孩不难教》读后感(一):如何让小男孩融入课堂?微妙因素需要老师注意

近年来,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是一种非常主流的看法;不论中外,成年人的世界里,男人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过,我们如果把目光向下移动,就会发现在中小学时期,男孩反而是让家长、老师最头疼的存在:令人失望的学习成绩,对学习缺乏兴趣,不够努力,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英国萨里郡的英语语言学科带头人马特·平克特和英国德文郡一所中学的副校长马克·罗伯茨写了一本《男孩不难教》,分析了目前男孩教育的误区以及男孩学习不佳的原因,提出学校必须反思其教育男孩的观念与方式。

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关于吸引男孩积极参与课堂的误区,比如,男孩喜欢竞争,那就在课堂中加入竞争性元素,然而,这仅仅会满足一部分男孩,打击到另一部分男孩的积极性,使得他们的自信心更加脆弱;要让学习与男孩的兴趣关联,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实际上却有很多负面因素:一是时间长了就会厌倦,二是男孩们的兴趣不尽相同,三是男孩们可能会忽略到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四是强化刻板印象,五是不利于男孩积累文化资本,六是降低男孩对自身的期许,七是助长了男孩的厌学风气等,这些后果显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再一个,还有很多人认为男孩拥有和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但这实际上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进度和规律,不是根据性别来划分的。

如果分开老师和学生,那么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老师眼中的男孩和学生的看法,有着天差地别。

男孩小的时候,有些老师会把顽皮男孩看成班级小丑,这样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对待同样顽皮的女孩,老师们的容忍度会高很多;等到男孩长大一些,就又成了顽劣少年或刺头儿,这显然会助长厌学情绪。

如果我们去问学生,就会发现学生们对老师的态度其实很清楚,大部分人会觉得对男孩不公平,而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学习,从而加深了刻板印象。

这就呼唤老师在从业前,要接受完整的性别平等教育,想办法去了解和知道学生们的心思,从而制定更适合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不难教》考察了以下主题的研究:焦虑、成绩、行为、霸凌、课业、自尊等,针对男孩学业、态度、行为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让男孩获得学业成功的同时,变得更快乐!而这,也是每一个家有男娃的家长们最需要的。

《男孩不难教》读后感(二):《男孩不难教》——你以为的懂并不是真的懂

通常我们对男孩子的印象就是“太调皮了”“太贪玩了”“不好管”“不认真”“喜欢欺负同学”,这些评价和我们看到的男孩子的表现息息相关,这或许和他们过剩的精力有关,不过我们的评价或许并不准确,甚至有些武断了。

在《男孩不难教》这本书中,来自英国的两位作者马特·平科特和马克·罗伯茨就自身经历和在学校教学中遇到的困扰教师的各种男孩问题给出了让我们意料之外的解读,当然,这些解读不是仅凭主观臆断的定性分析,而是有着大量调查研究数据支撑的、逻辑清晰自洽,具有很强的信服力。

由这本书的目录可以看出,本书中重点解析了在学校里有关男孩的几个重要误区,分别是课堂学习为了吸引男孩注意力的错误做法、弱势背景的男孩学习成绩如何提升、在同伴中男孩子的学习态度受到的影响、男孩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男孩的性教育如何开展、教学中性别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层出不穷又难以杜绝的校园暴力问题、男孩与男孩的关系以及男孩与老师的关系,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还重点讲述了其他老师对男孩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从各个角度展开,分别展现了不同人对男性气质的理解,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也有女性老师和学生家长,这样多种观点的融合,会让读者们对男生的气质有更全面的理解。

对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和论述,《男孩不难教》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通常意义上的方式展开,而是采用了更有趣味性的方式,比如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的主题是通过小故事引入,再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入展开,然后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自己的思索给出了具有很强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这种逻辑框架能让读者迅速获取作者对某一类男孩问题的观点态度,也容易理解这种解决方案提出的思考过程,而且前面的切入故事也比理论性叙述方法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会启发大家的思考,让读者们带着问题看接下来的调查研究过程和对比后面提出的针对性解决方案是不是具有特定的效果。

这本《男孩不难教》虽然具有校园教学特定场景的专业著述,不过,对于有男孩子的家庭而言,也是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要多很多,因而对他们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家长们不仅要关心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也要关注在学校里孩子的学习、成长、心理、社交等各个方面的表现,而《男孩不难教》这本书中提到的这些问题非常值得男孩的家庭持续关注并且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书中的解决方案进行干预。

由于本书内容对于男孩教育中的很多观点都有颠覆性的表述,而且通过两位作者具有说服力的讲述,让人觉得尽管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因而本书得到了很多教育领域从业者、研究者的赞誉和推荐,非常值得关心男孩成长和男性气质培养的所有人认真阅读与思考。

《男孩不难教》读后感(三):男孩很难教?父母着眼未来关注成长,他们可以轻松培养

知乎上有个百万人次关注的问题:家有男孩,该如何培养?

还有一个同样获得很多关注的问题:怎么教育男孩?

看看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家有小学生男孩的家长来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男孩不好教。

每次班级群里搞一个什么活动,男孩的家长在现场都会很尴尬:小女孩按部就班的呆在自己的位置,文文静静,说话细声细语,不管是从秩序还是需求来看,她们都很出色;反观小男孩的家长,比如我,一直听到孩子大声的喊叫,跑来跑去,有些家长当场挂不住脸的,直接进行当场的训斥。

我们几个男孩家长也会经常探讨:我们的男孩到底该如何正确的对待,如何引导他们呢?特别是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学业也好个人态度方面也罢,如何让他们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有利成长呢?

在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我遇到了《男孩不难教:男孩学业、态度、行为问题的新解决方案》(以下简称《男孩不难教》)一书。这本书主要是写给教师体系看的,但作为家长看,也能够收获很多,因为日常在教育男孩子的时候,家长也会有一些类似的教导行为。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英国的马特·平克,他是英国萨里郡的英语语言学科带头人,专门开设了一个探讨教学和男孩教育的博客;另一位是英国的马克·罗伯茨,它是英国德文郡一所11-18岁综合学校的副校长,之前在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一所男校工作。

两位作者本身从事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专门的研究相关的男孩教育,所以这本书的借鉴意义很大。

当然,这本《男孩不难教》更对口的是老师的学校教育,所以很多教师直呼: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能读到这本书!不管是孩子在学校中的课堂表现情况,还是学校中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书中的每一章都使用了三部分的方式表达:开篇切题的小故事、调查研究和解决方案,探寻”我们对男孩不应该有何期望“以及应该有何期望”。

作为一名男孩家长,结合书籍阅读及理解,再对开篇提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建议:

一、走出“想当然”的误区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认为男孩子就是调皮捣蛋,就是贪玩,所以学业上面不知道竞争,日常对于小事琐碎的事情完全不屑甚至不在意,甚至内心还会有点后悔如果是一个小女孩多好,因为看到周边妈妈带着可爱的小姑娘逛街、买衣服等等,但自己的臭小子就完全的跑来跑去,一刻都不停歇,也不贴心和细心。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了。

我在读到《男孩不难教》之前,我一直会有那样的想法,甚至我也犯了书中提到了吸引男孩积极参与课堂的那些误区,比如采用兴趣与孩子的学习挂钩。我完全是凭借孩子一时的表现采取的这种方式,确实在前期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现在效果越来越少。

我一直以为是自己的方式哪个环节出错了,但看了《男孩不难教》我才发现,不是环节的问题,是我本身就是“想当然”认为的结果,走入了误区。

这是我们日常中教育男孩中惯用的方式,完全是凭借我们所谓的成长经验或经历,对孩子进行的判断与指正,但事实上,我们出现了错误。并且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感到了出现了纰漏问题,只是对照的时候发现不了问题所在。

这里也给各位家长一个建议,也是我通过阅读与反思总结的:当我们采取的教育孩子的措施出现效果不好的时候,可能不是我们的中间环节出问题,而有可能是我们整体的家庭教育措施就是一个错误。这个适合于任何孩子。

我们太容易想当然,所以出错率会较高。所以,在选择家庭教育措施的时候,一定是经过思考,具有前瞻性,思考未来是否会对孩子带来伤害,以此判断措施的正确性。

二、正确认识男孩

我看过很多关于男孩的描述,什么具有攻击性,什么富有冒险精神,什么喜欢游戏等等,这些的概括有些与我们的男孩确实有相吻合的地方,但往往并不全面,甚至有些与这些描述恰恰相反。作为家长,每每看到这些的时候,内心涌起来的是“我家男孩是不是有点缺乏男子汉气概?”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给孩子买礼物的时候,都是遵循男孩喜欢乐高、游戏机这类,女孩就会喜欢洋娃娃、小熊等这类。但事实上,我们购买的这些礼物,孩子可能从满怀期待变成了失望,只是因为过于“懂事”而没有表达,甚至只是默默地放了起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本来喜欢或者想要的是一款这样的礼物,但家长从自己的经验判断孩子应该需要那一款,以至于孩子接受同类礼物久了,都会错觉的以为自己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礼物,完全的将孩子整体的喜好改变。

我们并没有完全的认识男孩,特别是我们自己的男孩,哪怕他们天天的就在我们的跟前长大。有的时候,孩子的一些情况都是我们父母强加给孩子的,并非孩子天生就有的。

《男孩不难教》的序言里面就提到了“温文的男性气质”,并且还提出来6个从情感、个人认识、尊重他人、有效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判断是否具有该种气质。当然,也像作者说的那样,最终目的就是将男孩培养成合格的男人,所以这6个方面所牵扯到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作为家长去思考的地方。

三、使用新方法

作为父母,特别是现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的全都是全新的教育模式。孩子在当下的时代,他们言行举止与父母小时候的情形完全不同,所以所有的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哪怕看过了很多的家教经典,但如果不能够运用起来,看过那也仅仅是看过而已,所以很多父母说的都是“男孩太难教了”。

这个“太难教”的根本所在,可能只是因为父母没有找对最适合孩子的方式而已。

就拿择校来说,很多父母很焦虑选择学校,不管是幼儿园的学龄前,还是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大学。为什么焦虑?父母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对孩子进行干涉与指导。比如幼儿园选择私立,因为老师可以完全的照顾到孩子,不受委屈;小学选择重点,这样可以更好的考入对口的重点初中;如果可以的话,高中选择升学率高的住宿的私立学校,孩子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不用来回奔波,等等。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选择这些没有错,这是当下父母给予孩子自己可以给予的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些的前提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孩子的感受与需求。孩子不是物体,不可能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哪怕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送入到你认为的好地方,但对孩子而言可能是一种灾难。

我的身边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孩子学习不错,就让孩子直接报考了重点高中。用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迈入了这所高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重点大学的校门。

本来是皆大欢喜,但孩子在里面带了不到一个月就病了,要求父母给自己转学。原因是学校里面的竞争压力太大了,学习氛围确实很浓,但孩子不是很适应这种到处充满了竞争的方式。当然,最后父母虽然感觉惋惜,但也考虑到孩子本身的情绪,给孩子转了学。

给孩子最好的但没有用对方式方法,这在我们日常教育孩子中也很普遍,我们如何可以用好方法呢?

我还是用我的误区:将孩子的兴趣与学习关联,讲解采取的调整办法。

首先思考一下,这个方式存在什么问题呢?

在《男孩不难教》书中给出了七个方面的提示:

1.兴趣是会变得,时间久了会有厌倦感;

2.兴趣关联后,会忽略重点关注内容;

3.喜好是因人而异,并不完全相同;

4.如果喜好一致,会有模板化嫌疑;

5.对孩子学习积累不利;

6.降低了自身价值的期望;

7.助长厌学风气。

我结合《男孩不难教》中的理解,得出以下结论:

家庭教育不管是对男孩还是女孩,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这个一致指的是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允许,要采取高标准高要求,如果是个人个性化的东西,可以在尊重孩子特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合的措施。

我家孩子属于软硬不吃,而是个人的情绪化太多,主见性太强或有些偏执。我原来使用兴趣结合,但随着孩子年龄与认知的增长,这些都变得毫无意义。我现在采取的措施是与之商量,根据实际情况给他做选择题或判断题,偶尔也会使用问答题。目前这种效果很好。

不管男孩女孩,他们都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方之下成长。家庭教育是核心重点教育,学校教育是奠基成长教育,社会教育则是未来发展的教育。

我们作为家长,特别是男孩家长,更要着眼于未来,未雨绸缪,让我们的男孩更出色。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