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读后感摘抄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读后感摘抄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是一本由季羡林 / 史铁生 / 沈从文等著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读后感(一):泪崩散文|从第一页哭到最后一页!一定要准备好纸巾再看!

世间万物,生生息息,熙来攘往,生活终究无法避免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触手可及的陪伴总是容易被忽略,直到失去才恍然顿悟,只有认真享受每一次相聚,才能不惧下一次道别。人生虽无常,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至少留下美好的回忆,带着让人心安的力量。

.

建议读本书选择一个无人的僻静角落,准备好纸巾再读,不然泪崩哭惨了,可就尴尬了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读后感(二):文学家们的离痛别恨,人世间的悲情暗角。

我还是第1次面对这样一本“集悲情于一处”的书籍,而且这些悲情的当事者和表述者竟是一些响当当的文学大家,季羡林、老舍、徐志摩、巴金、郁达夫……

几乎是一次民国文坛大家的聚会,但这是一次悲情的聚会,他们在一起,向人们讲述藏在心之暗角的悲情遭遇和刻骨伤痛。

原来大师们的才情之下,同样藏着普通人的人间悲情,所不同的是他们手里多了一根描述的笔,他们描述得生动感人,我们也在感动中念及自我、感悟人生。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这个直接拿来做书名的话语既是书中所有讲述者的心愿,也直指所有缅怀亲人挚友的人们的内心——逝者而往,才追悔万千,意欲复现逝者的过往音容和情怀,这不是人世间的共同心愿吗?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戏剧家老舍平缓地讲述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但看似平缓的语言之中已含着千斤重的思念。

“我已经九十岁了。等我离开这个世界以后,我会在天上或者地下什么地方与母亲相会,趴在她脚下的仍然还是这条老狗”。大师季羡林耄耋之岁借母亲身边的一条老犬寄托和投射念母悲亲之恨,重重地触及了万千儿女的心之暗角。

这本“集悲情于一处”的书籍,涉及到父母情、夫妻情和师友情等,几乎将生活中的各种离痛别恨汇集起来,一篇篇地读过,一个个的悲情画面便像连续的剧集铺排开来,令人沉浸,令人感慨,更令人思索。

为什么在挚爱的葬礼上才产生“描述你一生”的愿望呢?连这些深悟人生的大家们也脱不了事后的悔恨和追思,是否遗憾是生之必然呢?

读书如交人,好文好人生,读大家们心血写就的真情述说,对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多有助益的。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读后感(三):读《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有感

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曲终人散,活着的人有回忆,离开的人有眷恋。

风从远方来到我书边,捧起书,伴随书中人物悲喜而悲喜,放下书,尚未平静,回忆涌上心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世间有很多美好的情感,但也有很多的不幸的命运,生离死别是人生常态,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如何适应离别……

在名家的笔下,生离死别纵然令人神伤,却也给人启示,让人更加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他们的笔触温柔却令人动容,情真意切,思极深而不晦,情极哀而不伤。

”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这是书中萧红的一篇短文《祖父死了的时候》,我读时,不禁想起一句话”爷爷还活着的时候,这世间的风雨都越过我,朝他倾斜。

祖父对于萧红的意义何尝不是如此?母亲死去,继母与萧红的关系冷淡,仍有祖父庇佑,夜间不敢去茅厕,也只有睡下的祖父,赤着脚,开着纽扣跟她到外面茅厕去。祖父跌倒时,想到萧红看不到他了,挣扎着爬到炕上,自此一面,萧红与祖父便是永别。

我的爷爷去世也有16年,他的音容笑貌却仿佛仍在我眼前。我出生时,对比其他出生的孩子,羸弱很多,据说爷爷当时抱着我,眼泪流下来,很担心我会养不活,因此,爷爷最宠爱我。小的时候,爸妈外出工作时,爷爷照顾我,老人家味觉丧失,每给我冲牛奶时总把握不住放多少糖,妈妈回家时一尝牛奶便知道爷爷又不小心放的过甜。到上学时,我比较调皮,不愿意坐下来好好学习,所以少不了爸妈的“竹笋炒肉”,每逢这时,爷爷总是护着我……爷爷死去时,我已是知事的年龄,守灵时,一遍一遍机械地将草纸放进铜盆烧,眼睛红彤彤的,想到以后我再不能见他,眼泪又掉下来。

爷爷对我的疼爱,是我一生的养分。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痛苦的瞬间,我总会想起他鼓励期盼的眼神,擦干眼泪,我便能继续走下去,我总希望,以后我们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再次相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间的规律没有办法改变,能改变的是自己,在离别中我学会向前看,带着美好的回忆,怀着勇气努力前行。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读后感(四):从头哭到尾的一本书,值得每个人看看

书如其名,情深至极。我是在公司看的这本书,一把鼻涕一把泪,老板还以为我遇到什么难事儿了。这本书汇聚了老舍、沈从文、胡适、徐志摩、朱自清、萧红、梁实秋等众多文学大家的散文精品,描写了关于血浓于水的亲情,荡气回肠的爱情,和推心置腹的友情。

-

一生太长,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路过,有人停留,无论是长辈、父母、爱人还是朋友,都没有人能够真真正正的陪你从头走到尾,但他们组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生!

-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在我看来,一个“想”字,折射出太多的遗憾和期望,是力不从心的“想”、是殷切希望的“想”。描述一生,谈何容易?生活有太多的无可奈何、身不由己以及令人痛心的…为时已晚…

✍️关于亲情

你上一次对他们大声说话是什么时候? 有多少人都有像史铁生一样的遗憾?当祖母问他“这个字什么意思?”的时候,他随口大声甩出一句“学它有什么用”?祖母低而不语。他立刻后悔了,可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怎么能收回呢?

-

看到这里,你是否似曾相识?当父母问你某个手机软件怎么弄时,你是耐心回答了呢?还是也如此脱口而出了呢? 可当我们牙牙学语时,他们不厌其烦的教导何曾忘记,小时候总说长大要孝敬父母,可为什么当我们真的长大了,却反而不会了呢?

-

而我最亲近的爷爷也是像文中所写一样,前一天还欢声笑语的玩纸牌,半夜去卫生间时忽然垂直倒地脑梗去世。当我赶到,他已躺在冰冷的木头之下再也无法言语。未见到最后一面,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所以在看这本书时,每一篇都刺痛内心,流泪不止,有太多共鸣的画面。

-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陪伴鲁彦母亲大半生的时钟竟随着她生命的静止而停摆了,多么神奇,也许万物真的皆有灵。

✍️关于爱情

你和所爱的人现在怎么样了?是独自的想念,还是两人的美好?你是否也有像朱生豪一样有一个愿意让你舍弃一切,终其一生想念的人。

✍️关于友情

总有人如林徽因眼中的志摩,突然闯入,又忽然沉寂,没有一点预告,一点希望的余地。

✍️书摘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

有些话、有些事,想了便去做吧,莫让回忆满是苦涩!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修订本》读后感(五):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说起关于亲人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文章,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学时学过的那篇《背影》,这也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一篇散文,但它真正给我带来触动的是在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抽空到外地看我,仅短暂停留一晚,第二天就因放不下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买了火车站票返程了。临近车站时,父亲只是简单嘱托几句提醒我自己的注意事项,让我别担心老人。待他转身走进车站的那一刻,我情绪突然变化,眼眶变得湿润。那一刻,我觉得父亲开始老了。也就是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想到了朱自清的那篇文章。

如今身为人父,我也切身体会到在很多时候,为人父母对自己孩子所做出的那种发自内心不计回报的付出。我的文字不足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但这本书能让人体会它表达出浓厚的亲情和爱意。 成长过程中,许多人性情、品格和习惯的养成,是来自于父母、家庭的教育和氛围的感化。文中,老舍曾说起,在学生阶段他经历过许多教师,但是对他来说,母亲才是他的真正的教师。这位不识字的母亲把性格传给了他,给予他生命的教育。胡适也提及,小时候除了读书看书之外,他的慈母便是他的恩师,训练他如何做人,母亲严格的管束给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带来了极大极深的良好影响。 老舍、季羡林、胡适等这些文学名家都在漫长的岁月中,因种种原因未能更多的陪伴亲人,未能尽自己更大的关怀而感到遗憾。当中有些文字是在亲人离世之后写下的,有些感慨是在亲人垂垂老去甚至命在旦夕之际发出的来自肺腑的一种呼唤。在他们笔下,亲人与世长辞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苦痛之中,回忆曾经的过往,回望相处的细节,甚至是他们闭眼长眠前的种种征兆,或是与亲人提前准备后事的点滴。他们因物因景而生情,描述已经逝去的亲人曾对他们的关爱,也表达着一种缅怀和不舍。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理解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愫,然而,正是这种无形之中的力量,在很多时候支撑着一个人前行,也是这一种来自心底身处的柔软慰籍让人在某些时刻泪流满面。

书本的后半段收录有沈从文、朱生豪、瞿秋白等大家写给爱人的书信或文章,也收录了鲁迅、朱自清、季羡林等人关于自己老师和友人的记述。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属于不同年代的爱人之间的质朴而真挚的爱意,以及友人之间的相惜之情。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这个书名配上封面黑白的基调,令我读起来心情比较沉重。人生在世,亲人,爱人,师长和朋友就是我们世间的爱和温暖,与至亲至爱之人之间的情感,很多时候出于一种难以描述的状况,许多温婉的人很少能直接表达或倾诉自己的情意。书中这些的文字并不华丽,质朴平实之间却透露着浓浓的深情。或许,沉重源于情深。余生,我们唯有善待和珍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