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回避型人类》读后感锦集

《回避型人类》读后感锦集

《回避型人类》是一本由冈田尊司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302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避型人类》读后感(一):大写的漏

我终于知道这本书为啥篇幅这么短了,通篇只有寥寥的案例支撑,甚至用科幻小说举例,说到关键地方没有数据支撑,连最基本的社会横纵剖面概念都没有,用“原因不一而足,只言片语说不清”带过,东亚儒家思想荼毒颇深,切入观点绕不开功利育儿,对本书研究主题根本没有深入调查研究过,以主观臆想去猜测主题人思维。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难得让人看完信心倍增的书:我现在觉得我也能出书了

《回避型人类》读后感(二):没有最好的时候

有句话说:你永远不会失控、不会犯错、不会发疯,可是你也活得不像一个人。但是人是这本书构建了两个相互对立、循序发展的社会形态和人类类别——依恋型人类与回避型人类,颇有反乌托邦色彩。后者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诞生的新新人类,重视规则、淡漠感情,适应了原子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最后淘汰掉前者。但这时却并不是最好的时候,依靠高度信息化,大家都变成了数字化幽灵,自由却孤独,社会公平正义却缺乏意义感,创造力更是停滞不前……所以为什么我喜欢疯子,因为疯狂代表着创造力,代表着摧毁固有秩序的能量,没有这种能量生命力就会枯竭。“你这一生品行不端,却也活出了自己的风格。”尽善尽美的假人比不上真实的反派有魅力。然而悲哀的是,敢于表露私人情感的人类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历史遗存,而渴望科技拯救破败现实的人类最后迎来的却也只是无意义的幻灭感。

《回避型人类》读后感(三):警惕充满“空心人”的回避型社会

读过这个作者的《孤独的冷漠》,系统了解回避型依恋,抱着进一步探索的目的翻开本书,没想到跟预期不太一样,这本算是畅想回避型社会的杂文集吧,把众多复杂的人类学、遗传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分析领域过于简单得封装到回避型人类这一概念,略显牵强,有点半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但从社会发展心理学角度读来,也颇有收获。

一个多月,断断续续读完,作者用自己大胆的畅想,冷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担忧,我想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吧。作为一个安全型的人(由《孤独的冷漠》书末的依恋风格测试得出),我对书里描述的回避型社会还是会有很多恐惧,冷漠,绝对的公平,无依恋,在我看来剥夺了人之为人的精神内核,那无疑是一个行尸走肉充斥的社会,那人类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人工智能的绝对效率和绝对公平正确的同时,也摧毁了一切有温度的东西,也许残缺,才是美的重要组成元素。然而,书里说的一切并不只是幻想了,在当代年轻人思想里多少都已经是现实了。我自己就与译者后记里说的一样,有各种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很多时候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待着,既渴望温情,又需要空间,已然是回避型半成体吧。

总之,我认为社会需要温度,冷漠成风并不是好事,独立自主到纯粹自私的程度,离全人类精神层面的毁灭也就不远了,警惕充满“空心人”的回避型社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