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书会友经典读后感有感

以书会友经典读后感有感

《以书会友》是一本由阿比盖尔·威廉姆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书会友》读后感(一):如果读者是18世纪英国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或许在细节上还是受益匪浅的。

先读的原版。翻译细节处理得颇见功力。219页论及斯特恩《多情客游记》时,Williams用了is at once bawdy and sentimental,译者翻成“哀淫同体”,较容易让人联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孔子所用之“淫”为过分之意,不过对斯特恩略有研究的读者想必都不会误解,其他翻译细节的处理也值得称道,譬如同一页的manly pathos译成“雄浑的悲怆”我认为是很巧妙的。再就是一些书名和报刊名英文研究界已有定译,譬如班扬的《天路历程》,麦肯齐的《重情者》,译者却都自译了,不过瑕不掩瑜。倒是Williams行文材料使用颇有几处不大不小的讹误(包括转引页码的失误),这种“文责”,责编和译者自然很难一一查证。当然,对不那么迫近的研究者而言也无关痛痒。总而言之,中文版书籍无论从内容还是学术价值上是很令人满意的一次体验,尤其是配图(中译本删去了不少插图)提供了详尽的文献索引资料库。书封底内折Claude Rawson的点评是中肯的。

《以书会友》读后感(二):妙趣横生啊。

1

那是一个识字率普遍提高,书籍印刷业发达,交换图书成风的时代。我们的电影中都能看到他们有晚上共读的习惯。从奥斯汀时代一直到《故园重访》的二战后。

但当时是用什么灯光呢?从考古学上我们知道那时候用牛油蜡烛,或者用炉火。一般家庭,都是在这样微弱的灯光下共享的。但是85页上说,那时候对玻璃和蜡烛课以重税,很多中产之家室内较为昏暗,于是读者们选择在室外进行读书。“坐在花园里,手上做着针线活”,母子母女一起读书。

Things matter, how they spend the time together.

89页说,蜡烛只有富裕家庭才能用上。用的是一磅4支的蜡烛,是最长最大的,一般用2~4只才能照亮一间房间。贫苦家庭一般用自制的灯芯,草烛和油灯,点起来有很大的烟,而且必须持续看护着,就像中国人剪个灯芯什么的。

我认为其中的很多观察,都是我们头次听说。

当时一起读书可以节省别人的时间,他们是这么认为的。当然也能节省眼睛。大家一边读一边评论,还能够增进交流。

2

我认为这本书最好的读法是。从后面的英文检索中找到一个你感兴趣的词,然后进行翻读,你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我推荐这样一些词儿: Candle, Book club, Eyesight, botany, History.

他们每一个都是知识的入口。

《以书会友》读后感(三):论我们的修养如何受他者驱动。

1

一部在观念上特别破处的书籍。史料丰富,趣味横生,把诗人的生活绘声绘色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过去理解只是家人在晚上一起共读( Attic evenings),有时是在烛光下,有时是在炉火前。

但今天我们知道当事人阅读受制于经济条件。当时的蜡烛税收特别特别贵,只有富贵家庭能用4支蜡烛照亮一个房间。中产之家的光线很弱,而且大部分没有专用书房。穷人都用中国式的油灯,熏眼睛啊。“拣选善本,点好蜡烛”(95页),就是当时的说法。

有人就很奇怪啊,为什么要对蜡烛和玻璃收这么重的税?道理非常简单,就是贵族不允许穷人使用这些装逼的东西。这些是贵族专用的。(71页银烛台,文具台,都是20先令)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读书也体现了(绅士)时尚的特征。什么摘录啊( Autobiography),藏书票啊(70地位的彰显),签名售书啊,诗歌背诵啊,书籍推广啊,印刷大开本呵,地方俱乐部啊(也叫家庭图书馆,152页叫学习小站,类似说法很多),刚出现的眼镜啊,治眼良方啊,都是一时一时的现象。

一句话,我们的文化修养是被他者驱动的。

我们的精神活动受人影响,受人控制而不自知,这就是庄子说的有待性。再提一句,也就是说我们研究古代的东西,如果不知道当时的时尚,不知道它的单价,我们对它就是不够了解的。(这本书做得很好,甚至是一支蜡烛的价钱)

总体来说,全书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且充满惊喜。 2

再读的久一点,你发现: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303页你可以看到一群妇女正在读恐怖小说,就像现在大家一起围观恐怖连续剧一样。但也有很多人选择静默速读,他们认为自己时刻都有可能参透奥秘。106页片段式阅读要增加有感性的情节,听众才不会睡觉。138页删节版更畅销,毕竟是大众时代嘛。247页连戏剧都提倡删节版,就和我们现代人特别仇恨的浮躁现象一样。

当下的各种阅读活动也是多样性的。165页,直接购买啊,从亲朋好友处借阅,加入俱乐部和流通图书馆,还有看报纸杂志上的连载。当时对于女人,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对于书籍是,偷不如借,借不如买。有点黄生借书说的意思。

连阅读主题都有时尚性。比如358页的植物学。当然有不少人和今天用“形色”软件一样,是为了识别周围的植物。那还有人利用他挑逗自己的感官。为了更易消遣,书商还把拉丁文全名都删除了。332页,当时有新兴的历史科普读物,淑女被要求用这些读物理解世界。348页星象仪orreries和地球仪。 这真是一个阅读革命的时代。 Reading revolution.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