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屠刀为邻读后感精选

与屠刀为邻读后感精选

《与屠刀为邻》是一本由[法]让·哈茨菲尔德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屠刀为邻》读后感(一):人因何而为人呢

对卢旺达大屠杀产生兴趣是因为之前理想国关于这本书的一篇推文。何以今天还有说有笑互帮互助的邻居同事好友,明天就可以轻而易举挥起屠刀砍向我,砍向我们。 第一部赤裸生命,字字泣血。近百万图西人在这场持续一百多天的屠杀中丧生,侥幸活了下来的人也丧失了希望,唯有恐惧常伴,在每一个胡图人高声说话的时刻,在看到沼泽地的时刻,在穿越森林的时刻。世界已经是断了层的了,甚至无从分辨哪些白骨是自己的家人亲朋,死亡也不再是抽象概念。 第二部屠刀一季印象还要更深刻,太超乎想象了。看这一部的时候反复在想一个问题,人因何而为人。一开始只觉得人性泯灭,越读下去越产生怀疑,这些极度贪婪、极度阴暗、残暴可怖的一面难道也是身而为人的其中一部分吗?是如凶手们所说身处其中无法自控所展露出来的人的一面吗?实在太难苟同。不管是受过教育的,还是性情温和的,或者是曾经和睦相处的,邻居同事陌生人都拿起了屠刀,挥刀向曾经的邻居好友。如此有计划的熟人屠杀。人性是复杂难测不假,但如此堂而皇之地伐异,如此冷漠残暴地无差别屠杀,与动物何异? 即使是后来的牢狱生活,也实在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真心实意的忏悔愧疚。有的只是对象现下牢狱生活的抱怨,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以及程序性的忏悔,三缄其口避而不谈真相,冠冕堂皇地走程序似地寻求所谓的宽恕,不过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回到从前的生活。是对大屠杀的忏悔,却并没有受害者的位置。如果有这样的第二次机会来临,他们还会毫不犹豫地拿起屠刀,甚至比上一次更果断利落吗?很难想象。 大屠杀结束之后占据数量大多数的凶手在短短几年牢狱生活之后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结婚,耕种,生儿育女,喝香蕉酒,一切重回正轨。政客、人道主义者游说于凶手和幸存者之间,力图使二者达成和解,至少保证政治上的和解。而只有幸存者被永远地困在了这场杀戮里,噩梦永存,没有生存动力和希望,往前是白茫茫一片。令人唏嘘。

《与屠刀为邻》读后感(二):人因何而为人呢

对卢旺达大屠杀产生兴趣是因为之前理想国关于这本书的一篇推文。何以今天还有说有笑互帮互助的邻居同事好友,明天就可以轻而易举挥起屠刀砍向我,砍向我们。 第一部赤裸生命,字字泣血。近百万图西人在这场持续一百多天的屠杀中丧生,侥幸活了下来的人也丧失了希望,唯有恐惧常伴,在每一个胡图人高声说话的时刻,在看到沼泽地的时刻,在穿越森林的时刻。世界已经是断了层的了,甚至无从分辨哪些白骨是自己的家人亲朋,死亡也不再是抽象概念。 第二部屠刀一季印象还要更深刻,太超乎想象了。看这一部的时候反复在想一个问题,人因何而为人。一开始只觉得人性泯灭,越读下去越产生怀疑,这些极度贪婪、极度阴暗、残暴可怖的一面难道也是身而为人的其中一部分吗?是如凶手们所说身处其中无法自控所展露出来的人的一面吗?实在太难苟同。不管是受过教育的,还是性情温和的,或者是曾经和睦相处的,邻居同事陌生人都拿起了屠刀,挥刀向曾经的邻居好友。如此有计划的熟人屠杀。人性是复杂难测不假,但如此堂而皇之地伐异,如此冷漠残暴地无差别屠杀,与动物何异? 即使是后来的牢狱生活,也实在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真心实意的忏悔愧疚。有的只是对象现下牢狱生活的抱怨,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以及程序性的忏悔,三缄其口避而不谈真相,冠冕堂皇地走程序似地寻求所谓的宽恕,不过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回到从前的生活。是对大屠杀的忏悔,却并没有受害者的位置。如果有这样的第二次机会来临,他们还会毫不犹豫地拿起屠刀,甚至比上一次更果断利落吗?很难想象。 大屠杀结束之后占据数量大多数的凶手在短短几年牢狱生活之后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结婚,耕种,生儿育女,喝香蕉酒,一切重回正轨。政客、人道主义者游说于凶手和幸存者之间,力图使二者达成和解,至少保证政治上的和解。而只有幸存者被永远地困在了这场杀戮里,噩梦永存,没有生存动力和希望,往前是白茫茫一片。令人唏嘘。

《与屠刀为邻》读后感(三):6/9 读书记

电影我当年看了两遍。可是读这本书,看每一个幸存者的回忆,每一个字,都让人流泪,让人难受,让人愤慨。我看的头晕眼花,却感觉必须要读完每一份见证。这是一本读起来会让人非常不适的回忆录。它远比电影《卢旺达饭店》来的更加残酷和震撼,不知道多少倍。每一个幸存者的诉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心的恐惧和愤恨,宽恕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正如书中有个幸存者的话:"如果一个人喝醉之后动手打了他的妻子,他可以请求原谅。但如果他整整一个月里,甚至包括礼拜日,都在努力杀人,他怎么能希望得到原谅呢?" 书中几乎每一个字都让人何在不适又痛心疾首。比如这样两段来自不同幸存者的口述,却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的时候,格外如此。一个幸存者说连沼泽里那些吃死人尸体的动物们也因为杀戮的喧嚣而远远逃开。另一段另一个幸存者的记忆里关于杀手们的描述讲述了杀手们如何从每天早上9点开始杀人,直到下午四点才收手。雨大的时候,他们会来的比较晚,他们唱着歌,成群结队,吹着口罩,敲锣打鼓,似乎觉得杀一整天人,很开心。(这两段文字对比触目惊心,在最黑暗的时候,连吃腐尸的野生动物们,都选择了远离,而人类却拿着屠刀欢乐地杀着曾经的邻居,朋友,熟人,同族人,杀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并欢声雀跃。每天如此,连续34天。被杀的人请求平日里认识的熟人,给一个痛快,而不要虐杀她。对方给了她当头一棒,也算是应了她的要求。如果不是当年看了卢旺达饭店,我是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如果不是今天读了这本书,我感觉我都快忘记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过这么一场耸人听闻的种族屠杀。读这本书,让人更心痛的是,为什么这么多被屠杀的人完全不反抗,哪怕是拿起家里的切菜刀,也是一种自保。为什么全然选择任由宰割,为什么在看到自己母亲被砍断手脚痛苦死去的时候,不选择拼死一搏。不必对魔鬼祈求怜悯,因为魔鬼没有怜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