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望的总和》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望的总和》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望的总和》是一本由[英]安娜·霍普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一):“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将来才不会后悔?”

“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将来才不会后悔?”内心充满迷茫和焦虑的踩在人生二十岁尾巴的我看到这句简介时,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想要找到答案,但当我合上书本时,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人生无常、造化弄人,在命运面前我们何其渺小,又能提前做什么保护自己呢。汉娜羡慕凯特耀眼的学历同时自卑自己的出身,凯特羡慕丽萨天生丽质同时沮丧自己需要依靠网络寻找对象,丽萨羡慕汉娜事业有成同时埋怨母爱疏离缺失,而汉娜近乎偏执地想要孩子,凯特想要逃离婚姻家庭的窒息,丽萨想要璀璨的事业、错过的爱情......当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虽不完美但仿佛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有希望,一切都可能下一秒就发生,那个期待就像是往滴了墨的水里不断注入新的水,墨滴的颜色被不断稀释,一切看起来还不太坏,他们一直很努力,可是年龄的增长逐渐夺走了那些新水,任由旧水挥发,颜色不断加深,深到你再也不能摆摆手,强装笑颜地说一切还好了。后来汉娜有了孩子却失了伴侣,凯特在婚姻家庭和自我之间找到了平衡却安于了平凡,丽萨在异国安定了下来梦想却永远放弃了,没有孩子,全是自己。每个人都没能圆满,他们都只完成了世俗所谓成功的一部分,而剩下那些没有完成的、没法完成的、将来也可能无法完成的,汇在一起大概就是失望的总和。而我们能做的,我想也只能是活在当下,遵从内心,当未能幸免于命运巨石的陨落之时,无所畏惧,不要遗憾。P.S.是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又一本page-turner亲密女性朋友之间那种隐隐的较劲与祝福汇成了一种很奇怪的对互相的真挚的爱,那种“我比任何人都真心希望你过得好,但这并不妨碍我因为自己过得比你差而感到沮丧”的感情写得非常到位,恍惚间有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感觉。听说拍成电影了,很期待。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二):还真让人挺失望的中年狗血言情

话先说在前面,我认为这本书不值得买纸质版。无论是人物设定、情节安排还是叙事风格都太像一部俗套的现实题材爱情电影,想打发时间买电子书看看就好。情节的确不算无聊,就是有点狗血。

2004年,汉娜、凯特、丽萨这三个姑娘一同租在伦敦最好的公园边上的维多利亚式三层联排别墅,29岁的三人,无忧无虑。

2010年,三个主角变成了35岁的熟女,生活中也多了烦恼。

•汉娜,跨国慈善机构的二把手,嫁给了在伦敦知名大学当高级讲师的可爱男人内森,两人用存款买下了风景无敌的顶层公寓。汉娜婚后坚持打了2年的排卵针,忍受停经、激素剧烈波动、情绪起伏等一系列副作用,却还是怀不上孩子。

•丽萨,外表漂亮,曾经和知名男演员谈恋爱,顺便共享了影视圈资源。随着分手和年龄的增加,试镜之路变得越来越艰难。一个人租在地下室里,没有存款,偶尔回家,但是独立的女权母亲让她无所适从。

•凯特,牛津大学优等生,但是毕业后就失业了。离开伦敦去海边小镇谈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同性恋爱,但一切都猝然停止。回到伦敦不久后,网恋嫁给了在小城市当副厨的萨姆,竭力独自一人带孩子,但已在精神崩溃的边缘。

我不懂为啥微博上好多人在推这本书,难道因为接了推广?又或者这本书满足了一切大火元素:“35岁女人”、“备孕焦虑”、“育儿焦虑”、“职场焦虑”、“分离焦虑”?

作者拿着这些炙手可热的加工元素,熬制了一锅雌竞大乱炖。很精彩,但是在girls help girls的当下,这种内容真的有点没新意了。

而且就算咱不互助,狗血内容也不用穿插地这么密集吧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三):真实,以及共鸣

与这本书的相遇,来自一段对于书中三个主人公的介绍,尤其是关于凯特的一部分:“凯特,名校毕业的优等生,耀眼的学历没有妨碍她嫁给平凡的丈夫,却妨碍她融入她的家庭。”

正处在20多岁的年纪,陷入日复一日的工作轮回,内心深处始终在思考“我”在哪里,我又该如何保持我之为我的部分。似乎有着和凯特相类似的身份,在世俗眼中算得上是一个名校毕业的优等生,有着父母长辈眼中安稳的半体制工作,抓着毕业后入职前的空隙和相恋7年的男友结了婚,却又抗拒和他的家人亲近。

阅读她们的故事,总是太容易共鸣、容易联想,因为所描述而一切都足够真实。

一个名为“hope”的女人通过笔下三个女孩的故事写尽一名女性在25-35岁之间所可能经历的生活磨难,变成了这部名为《失望的总和》的小说。爱情、婚姻、事业、家庭、怀孕、育儿……以及女性间相互支持又偶尔相互嫉妒的微妙的友情。

在 Anna Hope的故事里,汉娜、凯特、丽萨,三位女主人公的故事显得格外真实。表面风情万种实际却在事业上挣扎、在情感上迷茫的女演员丽萨,一直饱受母女亲情的困惑;事业有成看似拥有幸福婚姻的汉娜,却一直在为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而不断尝试;有着高学历又早早结婚生子的主妇汉娜,承受着育儿的辛苦,始终在挣扎并渴望逃离与解脱。

这个故事中有些桥段过于真实,乃至真实地让人窒息。被婴儿折磨而彻夜难眠的精神折磨,始终渴望怀孕却数次求而不得地挣扎,渴求事业成功却不见起色的失意……作为一名已婚未育的职场女性,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不畅快。看到书中三位主人公的经历太容易联想到自身的未来,从而焦虑,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又经历漫长的地铁通勤回到家中后,总是拿起读过几页便选择放下。最终的阅读过程还是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周六下午完成的——人生总还是有希望的。

小说中令人称赞的还有三位女主人公间复杂而微妙的友情关系。汉娜在与凯特二人升学结果出来一刻的隐秘嫉妒,凯特在接到打给丽萨的选角电话时选择的缄默,丽萨选择与汉娜的丈夫在一起时的情感……她们相互支持,又相互妒忌。有些夸张,却又令人拍案叫绝。或许终究,人还是自私的,在某些时刻,尤其是在那些抑郁痛苦失望的困窘状态里,你很难不自怜自艾,或许这便是微妙情感产生的根源。索性这一路到最终,她们还是相互扶持。

在一路的失望过后,Hope还是给了三人一个并不十分圆满的结局。结局写到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拉着手转圈、畅快地笑,或许这就是作者带来的希望。“在这个目眩神秘的时刻,沉醉于生活”

C’est La Vie.

一路充满着失望与希望。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四):希望我们能更理直气壮一点

三个人的视角叙事,时间线纵贯少女时代和35+的当下。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但有性格迥异的人物和切近生活的琐碎。

今年下半年,才看完了《爱很美味》,各大电影公号又在推送《爱情神话》,似乎周遭都在极力贯彻“三个女人一台戏”。在感兴趣、有得看之余,更容易让我这样的受众反思自己当下的处境。

我可以在任何人面前,理直气壮地讲,我希望更自由、更宽广、更独立的人生,我真心地祝福恋爱中的、婚姻中的、母职中的每一位朋友幸福安乐,也真心地感谢长辈或是同龄人对我的担心,但同时也固执地认为女性的人生,虽然不必拒绝任何形式的爱,可也不必因为没有某一种特定形式的爱而焦虑、卑微、自我怀疑,乃至惶惶不可终日。

哪怕我有这样的坚信,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底气,比如环境相对宽松,经济还算独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没有一丝对自己的怀疑,也是假话。以至于看小说的时候,一面被凯特照料婴儿的无助所感染,对于那种重大的责任和自我的牺牲心生恐惧,觉得自己是不可能准备得好的;一面又能理解汉娜反复尝试试管受精,对一个生命求而不得、辗转反侧的执着。我想,就算如同书中的丽萨,看起来放肆热烈、潇洒随性,但内心也充满迷茫和不安,甚至因为迷茫和不安而显得略微乖张,甚至走入道德上的禁区。这很现实。

我说,我不会因为没有某种特定形式的爱而焦虑、卑微、自我怀疑。但偶尔也会有一些这样的想法:

哦,还有些更奇怪的声音!

上面的观点,在我的价值观和理性之下,我是能够一一驳斥的。我不会觉得这些闪过的想法对我个人的选择而言,真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或许我从来不是一个相信自己的价值观和坚持就是正确的人,我只能为我自己说话,因为无法愤怒地践踏讨伐这些声音,以至于它们会成为某种一闪而过的反思。

然而,仍旧是在我的价值观和理性之下,我希望能有一个社会,在那里,和我相同处境、类似性格的女性,不再会有这些“一闪而过”的声音。真正的,不必自我怀疑。我想,只有那样,才能平和地面对每一种人生。

而不是像我读到的那样,我们如此不同,但都类似困兽。

ps. 话说回来,最大的可能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人都是困兽吧。但我还是先期待一个那样的社会。

《失望的总和》读后感(五):三十多岁之后,幸福就结束了吗?

文/舒念

如果幸福有总和的话,失望是否也有一个总和呢?是否我们度过人生的某一个关卡的瞬间,就代表着失望离我们而去,开启新的幸福生活了呢?也许只有带着这样的期盼或信念,读这本《失望的总和》的时候,才会觉得心情轻松一点。

《失望的总和》是三个女人的故事。凯特、汉娜和丽萨,她们曾经是女孩,张扬肆意地生活着,日积月累的友情让她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羁绊,这样的羁绊延续到她们成为女人,步入三十多岁的人生大关。

婚姻、事业、家庭,这三座大山像往常一样能压垮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曾经追求自由与自爱的女孩们,在三十多岁的人生路口,三个好朋友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但却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对生活的失望。

所以人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半截入土了吗?在她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怎么会想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走到这样的境地——冲动地结婚生子,家人环绕但却无比的孤独;或是疯狂地需要一个孩子,却一次次地失败,眼看所谓的最佳孕期的流逝;又或是没有伴侣、没有孩子,甚至没有一份拿得出手的事业,只是一个人茕茕孑立,渴望一切抓得住的爱……这样的生活令人太过失望,在她们甚至忘记了过去的自己是如何生活的,也忘记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只看得到生活中的困境。失望累积成大山,如果不逃离,就会被压死。

处在相似的人生阶段的我们,很容易就能代入这样的生活。每个人都不圆满,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尚未拥有的东西,也羡慕他人已经拥有的东西。但是她们似乎都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爱他人或是他物之前,先要爱自己。汉娜想要一个孩子,忽视了自己的痛苦;凯特关注家庭的每个人,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感受;丽萨渴求别人爱自己,甚至渴求给出自己的爱,却没有真的爱自己。所有的故事都是这样,当我们将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时,幸福也很自然地抬起了自己的天平。

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我们也难以吐露自己心中最深刻的失望,反而是在不那么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似乎说实话才会轻松一点,况且朋友之间也会有难以启齿的秘密,也有遗憾或背叛,生活从来都是需要猜测和警惕的,但是在最后,朋友还是会抓住你的手,为你的幸福而真心的开心,那么过去的错误好像真的过去了。

当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抽烟喝酒,放肆地大笑;当我们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们都面对了各自生活的困境,每个人都是一团糟,但好在还没有抛弃彼此;当我们已经四十岁了,我们选择了新的生活,说不上更好,但是抛弃那些让自己感到失望的事情。不要觉得太迟了,即使在生活的绝境,我们依然还有选择,三十或是四十,都不是人生的结束,幸福或是失望,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