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精选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精选

《成为达·芬奇》是一本由〔美〕迈克·兰克福德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一):达芬奇:艺术家的平凡人生

文/舒念

大概很难有一幅画比《蒙娜丽莎》更加神秘了,也并非每一幅宗教画作都会呈现出《最后的晚餐》中复杂的故事性,仅这两个作品就能让一位画家享誉终生,但对于达芬奇而言,这两幅画虽然是他个人的成就代表,但却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其中每一项拿出来可能都会令人铭记在心,但若是达芬奇,似乎就没什么奇怪了。

但达芬奇的人生是否和传奇一样?《成为达芬奇》以编年体的形式,完整讲述了达芬奇的一生,从生到死,每个人生阶段都成为一个章节,讲述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关于达芬奇的故事。与其他传记作品不同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兰克福德以作者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达芬奇的生平,仿佛一个现代人与中世界的达芬奇成为朋友,了解了彼此的生平故事,于是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记录了这些内容,那些被世人惊叹的作品,也那样随意地被呈现出来,仿佛是自然的流露一般自然,甚至并非是每幅作品都令人痴迷,这里的达芬奇更像一个普通人。

而实际上,达芬奇的人生也确实是这样,抛开那些艺术创作,他也是平凡家庭中的孩子。作为私生子出生的他,在家庭生活上算不得幸福,他并没有向学之心,最后还是被送去做画匠学徒,他的观察能力超群,所以绘画相关的建筑学与天文学乃至解剖学都信手拈来,在多年的学徒经历之后,他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如何呈现出人眼睛看到的那种生命力,那种真实的感觉,这也成为达芬奇创作的方向,他笔下的圣母总是更具有女性的光辉,这也让他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

从现代人的视角去看,达芬奇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就是一件可堪称奇的事,但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或许并非如此,那时人们拥有的很少,能做的也很少,达芬奇压抑了自己对爱的追求,转而追求创作的美。在那个尚且闭塞的时代,他巧妙地掩藏了自己的问题,用不断创作的宗教作品累计自己的名声,尽可能地保持沉默,只将自己的作品带着在身边,创作于是成为了一种偏执,也是一种本能,但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真的明白。

这样也好,这是社会保护天才的一种方式,就像这本书所关注的那句话,“世界上有三种人:自己能看见的人;需要别人指引才能看见的人;还有看不见的人。”达芬奇看见了同时代的人没有看见的东西,于是他用自己的观察力记录了这些画面,让每个人都呈现出动态,连《蒙娜丽莎》这样的静态肖像,都有一种正在微笑凝视的感觉,人性的微妙与宗教的神圣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画作中的世界,这种真实感就是达芬奇在自己的生活中曾经观察到的细节。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二):没有完美无瑕的圣人,但有大器晚成的天才

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五百多年,人们知道他是个百年不遇的天才,人们知道他的《蒙娜丽莎的》、《最后的晚餐》等流传至今的巨作,人们知道他不止于是一个画家,但其实关于达·芬奇的大多数事情是无从知晓的,尤其是年少时期的成长经历,在当时根本没有完整的记录,最后留下的描述大多也都是其成名后的赞美和吹捧,那么列奥纳多·达·芬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列奥纳多又是如何成为达·芬奇的,《成为达·芬奇》这本书就填补了人们的猜测和想象,以编年体的形式,通过零星史料的分析,加上作者大胆合理地推测和塑造,这个天才的一生就这样再度重现。

达·芬奇活到了67岁,在当时平均年龄40岁的文艺复兴时代已经算是老头了,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四十岁之后,达·芬奇才真正将自己的艺术生涯走上正轨,在其他同龄人都日渐衰老的时候,达·芬奇却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忙于研究、创作、阅读和思考,他的天赋最终得到了兑现,大器晚成,却一鸣惊人。

达·芬奇的成就遍布建筑学、天文学、解剖学、植物学、地质学、光学等领域,他布置防御工事、打磨青铜雕塑、擘画巨幅壁画、绘画油画画像、解剖人兽尸体、构造精密仪器,他是文艺复兴重要的一份子,他将艺术、科学和想象力完美融合到一起,创作出众多超越世纪的作品。他是一个等待灵感和顿悟的人,他的导师就是他自己,他满足于慢工出细活,就像是与艺术长久的交交流,直到艺术主动与他倾诉,直到他的身体似乎本能的开始耕耘,这与现代的价值观迥然不同,即使在那时仍然显得相当奇怪,这也许就是他独一无二的天赋。

没有完美无瑕的天才,作者竭力展示的是一个真实完整的达·芬奇,他的才华和成就已经举世共睹,这里我想分享一下他的不完美之处。他只会左手写字而且是从右往左书写,而在那个时代,左手往往被认为是恶魔之手;他的口音始终浓厚,学不会他国语言,在语言上看不到什么天赋;他的性格古怪,很难讨好贵族,正常人不会雇佣他,好在那个时代不缺乖戾的疯子;他的才华躲在暗处、生长在底下,往往不能自我确定,一直处在测试之中;他曾进过监狱,进去的原因可能看了书你也难以相信。

达·芬奇身上有很多超越时代的特质,但也有很多落后于时代的技能,这些也许是相辅相成的,每个看似曲折坎坷的经历,可能都是最后画上的一笔,没有完美无瑕的圣人,但有大器晚成的天才,没有人可以再成为达·芬奇,他是那个时代特殊的存在,也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人的遐想。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三):与想象中不一样的达·芬奇

达·芬奇是个怎样的存在呢?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牛的人存在,在多个领域成就非凡的他,留下来的手稿也是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内容。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真的不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么? 美国的迈克·兰克福德在他的著作《成为达·芬奇》中展现了一个天才的多面人生,有趣而又发人深思。

最开始还是在网上听了太多关于《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的各种解说,让我也不由好奇,特地去网上找资料才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认识达·芬奇,在这之前,他在我脑海里仅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的作者这样的纸片人一般的存在。这本书又让我看到了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细腻的内心描写,仿佛在近距离窥视着达·芬奇的内心。虽然不知道实际情况,但是又感觉好有道理的样子。

作为一个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一眼望去都是山,没法体验达·芬奇在家乡小镇那一眼望去天大地大的感觉,不过我想那一定很棒,心灵在那里自由飞翔。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在他的手稿里会有那么多奇妙的想法,这基础稳稳的!

有时候在想,如果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看看达·芬奇生活过的小镇、佛罗伦萨、米兰等地,近距离地与这位全才接触,会发生什么事?对他有没有帮助不好说,但更多的可能是你一个小感冒打出来喷嚏就把人家带走了。没办法,在医疗水平有限的过去,人实在是太脆弱了!离得越远,看见的东西越像神话,走近他,才会发现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书中引用瓦萨里讲述的那个小故事,我确实想不到达芬奇居然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光环笼罩下的达芬奇是个神话,但在他所处的时代,他依然是一个人,有成功有失败,有赞誉也有谴责。

看到这里忍不住勾起了久远的回忆,以前看过的一个搞笑短片里面有个虚拟角色法师学徒安布若斯,一个有恐水症的法师。在过河时同伴们想打晕他带他趟水过去,结果却不小心KO了他这么一个搞笑又宝宝心里苦的角色。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给角色人物加上这么一个明显是缺点的设定,现在想起来,一切都是为了向一个更真实的人靠拢。同样的,神一般的达·芬奇也因为这么一个缺点才让我感觉到他是站在大地之上的人。 就像奇异博士在一千四百多万种未来中找到了唯一一次胜利,这本书的内容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可能存在一千四百万种过去中的一种,毕竟过去种种,已经难以完全还原真实。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中所体会到的快乐,还有与达·芬奇超越时空的心灵碰撞!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四):达·芬奇成为达·芬奇

七八年前,朋友拜托我买一本《哈默手稿》,据说里面充满了“穿越者”达·芬奇的诸种奇思妙想——那时只以为是许多奇怪机械、神奇发明。结果书拿到手一翻,尽是月球地理、潮汐水利,没有点地质学和流体力学知识还真不容易读进去。达·芬奇留下了许许多多笔记本,可惜他的遗产继承人梅齐尔不知为何竟然没有整理并公开出版这些笔记。梅齐尔死后,他的孩子们把达·芬奇的手稿、笔记、随手画和所有奇思妙想统统卖掉,散落到整个欧洲。

这些手稿中内容最为丰富多彩、奇妙有趣的,应属《大西洋手稿》,可惜目前该手稿仅有小部分内容公开出版。《哈默手稿》是达·芬奇数千页手稿中唯一一部整本公开出版的,偏偏书里的内容以水利为主,恐怕在今天看来价值最小——地质学、水文学和工程学上的发展远超达·芬奇的想象,而大众对这些内容一向兴趣寥寥。这无疑成了问题:达·芬奇究竟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二者可以兼得吗?达·芬奇是穿越者吗?

毫无疑问,达·芬奇不是穿越者,不是重生者,更不是外星人。说达·芬奇是穿越者、重生者、外星人,既是在夸赞他超越了自身所处的时代,更是在否认达·芬奇的想象力、创造力,它总是暗含了这样的意思:达·芬奇那些了不起的设想,对于现代人、未来人或者外星人来说,不过是人尽皆知、平平无奇。与“王莽是穿越者”的传言一样,这类说法展现了人们对达·芬奇和王莽的无知。读过达·芬奇传记或手稿,又了解科学和艺术史的人,才知道如何合宜地看待这位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澎湃浪潮中涌现出的天才——正因为他生于那个时代,他才能超越那个时代。

达·芬奇生于1452年,死于1519年。作为对比,伽利略生于1564年,死于1642年。他们两人之间相差的一百年,恰好是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科学的兴起之间的一百年。(有争议地)发现三次方程代数解、最早使用复数的卡尔达诺正活跃于达·芬奇和伽利略中间。那是一个混沌且充满希望的时代。

就混沌的方面来说,自然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自由七艺构成了一种(当然是针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通识教育。学者、哲学家、神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工程师、政治家、商人、律师、医生的身份并不是彼此排斥、泾渭分明的。更常见的情况是,一个人由于其天赋或出生的优势,同时具备许多诸如此类的身份——简单地说,有知识的人。

达·芬奇在自由浪漫的童年缺乏教育,却学会了从观察和倾听中获得知识。所以,他的知识是奇特的、直观的,也许他会更多地用形象来理解、思考、推理,而不是操弄抽象对象。我们可以说,达·芬奇必须首先是个艺术家,一个再现派艺术家,当他凝视、揣摩、绘画某个事物的时候,他就理解了那东西。只有在理解了事物之后,他才能开始让事物变形、拆解、重组。达·芬奇的机器狮、潜水艇、各种飞行器有时可以在古希腊人那里找到某种原型,却又完全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的实际需求与技术能力。这无疑是达·芬奇天才的成果,这个天赋的中心是他观察和再现事物的能力。

更为幸运的是,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尽管欧洲战乱不息,但意大利诸城邦的统治者们主要是世俗的——他们中许多人在罗马天主教会担任高层,却根本谈不上是虔诚的信徒。这是宗教改革之前的宽松、宽容、宽厚时代,只要你有钱。文艺复兴的关键是神可以被人以某种形式呈现,这些形式包含了诗歌、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和天文。在呈现不能直接看到、摸到的神的过程中,人们有两个办法:天启和模仿,它们配合默契。天启在艺术中的出现使得艺术家的地位不断上升,而艺术家们终究要从现世里学习自然、寻找模特、开发物质技术。对自然现世的精细观察和无穷尽的想象力,正是达·芬奇最大的依仗。他生得很是时候。

这样看来,只有达·芬奇可以成为达·芬奇。好在你和我也足可以成为你和我。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五):达·芬奇老爷爷真的是外星人吗?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他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甚至超越了整个时代。他又离我们非常遥远,远到很多事情都已看不清。这位既神秘又聪慧的天才便是达·芬奇老爷爷。当历史被蒙上浅淡的面纱,很多稀奇古怪的众说纷纭便熙熙攘攘地纷至沓来了。有人说达·芬奇是穿越而来的未来人,也有人说他的大脑被外星人改造了,还有人说他就是外星人。人们甚至在各种文献中找证据,说达·芬奇在历史上消失了两年,当他再次出现时,变得非常厉害,而这两年间,或许他是被外星人绑架了。

不过,对于达·芬奇开挂的人生来说,有这些传闻都是不奇怪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达·芬奇从小没有受到过什么正规的教育,却精通了天文学、解剖学、机械学、医学、物理学、地质学、建筑工程学、音乐、美术、数学、生理学、古生物学、制图学、光学等众多学科,他凭借一人之力研究得出的学术成就堪比一个科研团队。有人说,拿他六千多页的手稿去发表,人类文明可以进步三十至五十年。他是时间管理大师,是斜杠青年,是手帐大佬,是大自然的bug。

我便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翻开《成为达·芬奇》这本书的。我想,没有人不想知道,列奥纳多是如何成为达·芬奇的,他是如何管理时间,又是如何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而那些关于他的传闻是否属实,也一直让我很好奇。

阅读《成为达·芬奇》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迈克·兰克福德在叙述故事过程中非常的严谨,力求为我们展现最为真实的列奥纳多。众所周知,这位天才的诞生初始头上便被冠上了“私生子”三字。当人们受传统观点的影响,认为他的母亲是本地女孩时,作者却根据列奥纳多日后穿着等各种细节以及新的证据推断他的母亲是没有人权的遗产,是被从中东贩卖而来的家奴。作者对待事实谨慎的态度贯穿了整本书,又例如,当大家将瓦萨里记录的关于列奥纳多的故事当真时,作者却觉得情节都讲不通。当大家都觉得《基督洗礼》中列奥纳多所画的天使很成功时,作者依旧保持清醒的认知,拥有自己的观点。不过,对我个人而言,在整幅画上,那天使确实一眼看起来就轻飘飘的。很多书上都说自从列奥纳多画了天使以后,他的老师韦罗基奥就此封笔,但在这本书中却用历史证明以上只是无稽之谈。至于列奥纳多被举报有没有进监狱,在监狱待了多久,没有证据,作者给出的态度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尊重事实的态度。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列奥纳多自我意识强烈,有点神经质,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陷入了困境。在少年时期,他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性,觉得自己学东西太慢,即使走在最前沿,也觉得一生都在追赶。他总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充满强烈的不信任,专注于孤独。他的每一步都深思熟虑,似乎从没有活在现实框架之中,对他来说,艺术品比现世的成功更为重要,这就导致了他的拖延症,成了最任性的乙方。他是素食者,是左撇子,写字从右写到左,还会镜面书写。他一生都在收集石头,把石头当成玩伴,在各种画作中都能见到嶙峋的怪石。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有别于所谓的正常便是奇怪。可对一切都是空白的人来说,万事万物都是可塑的。当达·芬奇看我们时,他也觉得奇怪呢。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