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后的达·芬奇》读后感100字

《最后的达·芬奇》读后感100字

《最后的达·芬奇》是一本由[英] 本·刘易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3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达·芬奇》读后感(一):从达·芬奇窥探艺术藏品的一角

我并不是搞艺术的,也不是相关专业的,但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拒绝不了达·芬奇这三个字。自从在各个地方都欣赏过达·芬奇那些著名迷人的画作,看到达·芬奇相关的书籍就会想要拜读,不愿放过任何了解达·芬奇的机会。这本《最后的达·芬奇》就将达·芬奇的神秘感拉满,脑海中即刻浮现出各种离奇惊叹的故事。

神秘性是达·芬奇艺术的典型品质,就像人人皆知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里那风情万种的眼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解读。《最后的达·芬奇》通过达·芬奇的名画《救世主》从诞生到几经转手到下落不明的特殊经历,揭开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艺术藏品交易背后的故事。

首先登场的是那些只能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艺术品经销商,而其中的一员罗伯特·西蒙正带着一副《救世主》前往伦敦。对于所有艺术品经销商而言,除了这份职业可能带来的功名利禄,对艺术无条件的百折不挠的热爱可能是更深远的支持其工作的动力,而和很多同行一样,西蒙也视达·芬奇为神灵一般,所以不论这副画的真伪如何,这都将成为他迄今为止在艺术界的巅峰事业。

但从《救世主》流转的历史来看,拥有它的,或者想要拥有它的,并不一定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画作的赏识。懂得欣赏《救世主》的国王会视若珍宝,甚至变成国家之间外交的赠品。而当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他的艺术收藏品也被拿出来清仓大甩卖,却销量不佳,抵债都被嫌弃。17世纪中叶的欧洲对于绘画来说是个危险的时期,而之后的100多年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版本的《救世主》,而《救世主》被随意地转移、放置和讨论,真迹遭到无法修复的破坏,或者,究竟哪一幅是真正出自达·芬奇之手,而不是来自他的学徒或者单纯是拙劣的仿品呢?20世纪以来美国富豪、俄罗斯寡头、中东皇室也热衷于淘宝各种艺术品,但收藏的目的肯定很为复杂。《最后的达·芬奇》,也是全球艺术收藏历史的发展和变革的最好见证。

达·芬奇的每一副画都可以写成一本书,而最后作者说到,《救世主》代表着整个艺术界的悲剧,而当今艺术界的问题,不是它已经改变,而是它不曾改变。达·芬奇是艺术界的瑰宝,通过达·芬奇能够窥探艺术藏品的一角,也是极好。

《最后的达·芬奇》读后感(二):五百年浮沉,一夕登极

看似是世人在以金钱数字恒定珍稀艺术品的价值,借以显示自身的地位。然而,有些时候,给艺术品定价的人都不存于世了,那些艺术品依旧不断流传。这一点,在被拍出4.5亿高价的达·芬奇的画作《救世主》身上最能体现,本·刘易斯的这本《最后的达·芬奇》则带着我们探索了《救世主》的前世今生。

达·芬奇笔下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举世闻名的作品流传至今,有时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有很多画作流传于世。殊不知,就现在来说,能够被确认为达·芬奇所画流传至今的画作不过十余幅,数量相当稀少。因而,如果现在突然告诉你这幅《救世主》是达·芬奇亲笔所画,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这个事实。 处于现在的我们固然已经知道这幅《救世主》在2005年的时候被两位“老大师”画商以不到一万美元的价格淘到,而后经过了长达七年的修复,在2013年的时候被以1.275亿的价格收购,不过四年时间而已,这幅画在2017年被以4.5亿的价格拍卖,创下了历史记录。但在过去的五百年间,曾经有多少人看走眼了,以为这不过一幅普通的仿作,并非达·芬奇所画。时间,是多么的奇妙。 本·刘易斯在书中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救世主》的前世今生,以双线展开的方式带我们了解这幅画以及达·芬奇的传奇人生。一条时间线是以2005年两位“老大师”画商发现一幅损坏的古旧画作为契机,而后开启了这幅画的修复鉴定之旅,时间一边前进一边回溯,让这幅画的价值水涨船高。另一条时间线则是本·刘易斯讲述达·芬奇的传奇人生,离不开绘画并且缔造了不朽之作的人生。 关于达·芬奇的传奇人生,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在绘画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天赋才能,对于雕塑、发明、建筑等方面亦是天赋异禀,对数学、天文、物理、地质等等学科也都有高超的造诣。从他流传下来的手稿我们能知道他无穷无尽的才能和好奇心,但真正付诸过实施的却屈指可数,唯有绘画的才能至今享誉艺术的殿堂。 在读过本·刘易斯在书中的讲述方才知道,达·芬奇在1482年左右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米兰开启职业生涯第二阶段时,虽然他在当时米兰的当权者面前展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才能,但真正被当时的当权者所需要的仅仅是绘画和雕塑才能。毕竟当时米兰的新统治者希望将文化当做治国的工具,让人想起了李隆基在开元之初重用文士也是为了利用文士来粉饰太平。 本书最大的看点自然是在如何鉴定出这幅“不成模样”的画作是达·芬奇的亲笔绘画,这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里就涉及到了关于艺术品所特有的“藏家史”,关于某件作品的收藏家的历史。通过追溯历史,来确定这幅画的起源,来确定这幅画确实是达·芬奇所绘。本·刘易斯还说到,画作的价值会随先前收藏者的身份地位而得到提升,因为,我们在《救世主》的最近一次拍卖中看到了,介绍这幅画时说它被查理一世、查理二世、查理三世收藏过,这无疑给这幅画的最终成交价加码了。 比起藏家史,我倒是更在意本·刘易斯在书中写到关于这幅《救世主》的修复的过程,其中说到“基督脸上所谓的模糊度与同一平面上的其卷发的清晰度自相矛盾”,刘易斯在达·芬奇的手稿中找到了答案——距离会让头发失去光泽。达·芬奇在画作中对于光影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不过缘于他无时无刻都在对眼中的世界进行细致地观察并记录。记得本·刘易斯在书中写到,达·芬奇每次外出的时候都会带上着色纸,随时随地准备绘画记录。 达·芬奇的艺术天赋被他流传至今的画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受万人敬仰。倒是那些收藏画作的人,也许并没有将画作当做艺术来看待,而仅仅是当做一件交易的工具,藏而不露。

《最后的达·芬奇》读后感(三):从《最后的达·芬奇》,了解多样的达·芬奇

大家想到达·芬奇,是不是想到了他的名著《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很多人认识达·芬奇可能是从小学课本里面接触到一篇课文,讲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在达·芬奇十四岁那年,爸爸看到他有绘画特长,就带他到佛罗伦萨拜知名艺术家韦罗基奥为师。韦罗基奥是位很严厉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

最近逛书店的时候,在书架上被一本书吸引了,那就是《最后的达·芬奇》,开始我以为它是一本达·芬奇传,讲述他生平故事的个人传记,后来到家了翻了翻,才发现不是我想的那样。这本书的起源还要从2005年说起,达·芬奇的油画《救世主》重现于世,在美国的一家二流拍卖行被人以1175美元购得。辗转于画廊、修复室、博物馆、自由港、拍卖行之后,2017年,《救世主》以4.5亿美元的创纪录价格成交,顶着“男版蒙娜丽莎”“世界最昂贵画作”“最后的达·芬奇”等头衔,再次隐匿。这就是《最后的达·芬奇》书名的由来之一。

本书作者本·刘易斯,是英国艺术评论家、作家、纪录片制作人,伦敦沃伯格研究所访问学者。《最后的达·芬奇》就《救世主》这个为切入点,给大家展示了国际艺术品拍卖行业背后的故事,以该画流传鉴定拍卖为一条主线,但是又在每个部分都会展开,给读者描写一些关于达·芬奇的生平故事,其实这不似传记的书胜似传记,通读下来,不仅能够了解国际艺术品拍卖背后的故事,有对达·芬奇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在绘画艺术方面,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雕塑了大卫、摩西等)、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等)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三杰”。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这可能是大部分人接触到达·芬奇的信息,对达·芬奇的印象就停留在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全面发展的科学家等等。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达·芬奇吗?看完这本《最后的达·芬奇》,你会发现,其实以前你对达·芬奇一点都不了解。

以前通过这些认知构建出来的可能是抽象的达·芬奇,不是一个具体的达·芬奇。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是想着爱抽象的人。”《最后的达·芬奇》一书中有非常多关于达·芬奇的具体事项的例子,给大家呈现出一个日常生活中,达·芬奇的样子。通过那些与达·芬奇最接近的资料,给大家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具体的达·芬奇的形象。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达·芬奇的成长经历和成就,了解到不同背景下达·芬奇画作的创作背景,而不是通过被人写好的讲解词来解读达·芬奇的画作,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点点空洞。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了解现实当中国际艺术品交易过程当中的各方角逐,有可能一夜成名,也有可能名声扫地,是综合实力的一个比拼。高回报的同时其实也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这些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老大师”也有焦头烂额的时候。

《最后的达·芬奇》读后感(四):达•芬奇的《救世主》为什么会成为拍品里最贵的画作

众所周知,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他学识渊博,擅长物理学、天文学、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型人物。

以达•芬奇的名气,他的作品为后世追捧自然不足为奇,但是整个世界,艺术家及其作品如浩瀚繁星,为何《救世主》不是达•芬奇最出名的作品,却拍出了全世界绘画史里面最贵的价格呢?

本·刘易斯在《最后的达•芬奇》里面给出了答案。这是我看到对达•芬奇的《救世主》介绍最详细的一本书。

现代人与达•芬奇隔了几个世纪的距离,对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作品,大多数人肯定知之甚少。

通过这本《最后的达•芬奇》可以从某些角度对这位大画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找出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的人到底在那个年代做出了哪些贡献。

达•芬奇用绘画服务于其它职业,最后,绘画让他名扬于世。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其中《蒙娜丽莎》早已被当成永恒的经典,现藏于卢浮宫,成为里面的镇馆之宝。《最后的晚餐》藏于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里面。

《救世主》一度被认为是达•芬奇徒弟的作品,因此在2005之前出售的价钱都为引起过太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直到2010年底,一个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鉴定其为达•芬奇真迹,这幅画作的估价才开始暴涨。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都不署名,也不标注日期,那后世人是根据什么判断哪幅画才是他的作品呢?

作为一个天才画家,达•芬奇在他的作品里面藏着很多精心设计的信息,然后等着真正懂他的人从万千个模仿品中慧眼识珠地找到它。

在《救世主》里,有一处衣服褶皱凌乱的地方,那个位置恰是圣矛刺穿十字架上基督身体的部位,这也是基督受难的伤口。

褶皱的衣纹形成了希腊字母欧米茄(英文名omega,符号“ω”), “ω”是希腊文的第24个,也是最后一个字母。它象征着事物的伊始与终极。

而被隐藏在《救世主》耶稣的衣纹里面“ω”,也正是预示着耶稣在人间的神命终结。这个设计就很符合达•芬奇的绘画风格。

《救世主》里对耶稣手指的设计也大有深意,交叉手势其实是基督教的赐福手势。较高的一指代表神性,而较低的为人性,救赎是来自较高手指的神性传递给人性,手指弯曲代表着救赎来自天堂。

达•芬奇对艺术的严谨与苛求是在别的画家身上少见的,他不光追求艺术的美感,还在里面融入更多设计来表达内在的深刻含义。

在2005年拍卖时,《救世主》的成交价才只有一千多万美元,2010年被鉴定为是达•芬奇的真迹之后,在2017年再次拿出来拍卖,价格直线攀升,拍出了 4.5亿美元的天价。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达•芬奇流传于世的作品非常少,据统计还不到20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被收藏在博物馆,目前《救世主》是唯一一件私人藏品。

物以稀为贵,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能用价格去体现其价值的只有这一幅,那肯定要用最贵的价格来与之相匹配。

文章最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艺术与精神却可以永恒,达•芬奇把两者都融进他的作品里面,将它们保留下来,他是成功的,也是伟大的。

《最后的达•芬奇》讲述了一件珍贵作品被发现的过程,也讲述了一位伟大画家传奇的人生,这是深入认识达•芬奇很好的一个契机,真心值得阅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作者:豆浆 喜欢读书、写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欢迎关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