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读后感锦集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读后感锦集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是一本由朱天衣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读后感(一):读书人家的爱与光阴

朱天衣朱天文朱天心的书——《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桃树人家:读书人家的光阴》《生命中那些闪亮的日子》。从日常饮食、宠物相伴、读书、旅行,乃至交友,感觉他们的日子是发光的。是让我尊敬的——读书人家的真挚情感、生活和学问。

一直觉得:最好的励志书就是读书人家札记或名人传记,能使人获得持久的滋养,哪怕是接近一点点,正如“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比如书中朱天文写他们家是花多、树多、狗多、猫多、人多、女性多、笔多、吃得多、B型多,书多。只是花多、书多,就够好的了。 朱天衣写他父母:一生照拂了多少人的需求,肚腹的、心灵的。当时文艺圈的朋友,任何时候甚至三更半夜到访,母亲也能变成戏法一般地整出一桌饭菜,当时台湾物质也匮乏啊~ 写他外公,是闲暇时候会听听古典音乐的知识分子,窗轩几净,《四季》流淌……对旧事物珍重爱惜,对于新事物惊奇喜悦的老者。

再比如杨绛先生写她父亲: 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大叩大鸣,小叩即小鸣”。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这就等于谴责。父亲为我买的书多半是诗词小说,都是我喜爱的。 我已经不贪玩而贪爱看书了。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说:“我也这样。”我觉得自己升做父亲的朋友了。

读书人家的爱与光阴,稳定而珍贵。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读后感(二):真实的桃源

不知道是不是现代人的通病,城市里待久了总想着要逃离。这种心情既反映在隔三岔五的出门旅行也反映在乐此不疲幻想着穿越回古代。但事实上,习惯了现代生活方式的我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喜好大多是空中楼阁,这类喜好大多也不过是叶公好龙。朱天衣显然不在此列,《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一书正是最好的证明。围绕着一幢屋子一片地,她记录下了自己的山居生活。

作者开始山居生活的契机,是为了自己的猫猫狗狗们。自然,这些猫猫狗狗也成为了书中的主角之一。但是与城市中作为宠物饲养的猫狗不同,回归山野的猫狗们似乎更具有野性,这其中尤以猫们最为突出。这其中既有猫妈妈对捕猎技能的灌输,也有猫儿们自行捕捉林间生物的记录。虽然“我“不愿伤害生命,但是猫科动物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决定了这些猫对山林中生物们带来了不小震撼。参与山居生活的动物可远不止猫狗这些城市居民,山间原有住户及乡村生活的常见家禽们都为山居生活添色不少。无论是偶然会来访的阿南、猕猴或是鸡鸭,恣意的生活随着作者笔触的喷涌而出,展现了山间生活的乐趣。与动物们的恣意不同,山间的邻里关系对“我“山居生活的影响更似春雨润物无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邻居,山居生活或许才更有乐趣。山居生活不仅仅是生活空间的扩展,更是心灵的一种放松,逃离了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逼仄,或许正是作者选择山居生活的用意。

山居生活虽然看起来浪漫温和,但是远离熟悉的现代化生活,个中艰辛仅当事人能够体会。也正因如此,描绘了山居生活惬意之余,作者也不忘给存有乡村生活梦的诸位泼泼凉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这样的生活。一开篇作者记录整饬院子时即可略窥一二。遍布的鬼针草如何处理,山间溪流如何引导,这些种种都不过是山间生活的小小困难。真正融入其中后,方才发现房屋的养护或许比房屋的修建更加劳神费力。经常来访的野生动物们究竟是陌生人、朋友还是敌人似乎也难以判断。就连播撒下去的作物在生长中所需投入的精力似乎也远超想象。更不用说冬天山间的严寒气温对习惯柔和温暖天气城里人的“伤害”了。阅读了这些文字是否还对山居生活向往呢?

大多数现代人对山野的向往多是基于想象的。这种想象构造的共同喜好形成了虚假的浪漫色彩,再被各色广告助推之下我们便忘了自己的脆弱与自然的多变,一心扎进自己幻想的山居中。唯有真正实践了这类生活的人才知个中况味。《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虽展现的是山居生活的优美惬意,但是并未刻意回避其中的困难。或许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文字,不再对山居生活存有雾里看花之感,真实的记录带来真实的感悟。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读后感(三):聆听虫鸣鸟叫、溪水淌淌,享受狗儿猫女的围绕,追逐着田边的五彩蝴蝶

若问世界文坛上,一家人或者兄弟姐妹都是作家,你们会想到谁,会不会第一反应是勃朗特三姐妹了,可是限定词改成中国呢?那我想便是中国台湾的朱家三姐妹了。

大姐朱天文擅长电影剧本的编制,也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二姐朱天心则是专攻写作,写出《击壤歌》等多部名篇,他还有个作家老公唐诺;父亲朱西宁是随国民党军队来台的军中作家,也是台湾陆军中有名的“凤山三剑客”之一,母亲刘慕沙则是日文作品的重要翻译家。而朱天衣则一直专事童书写作,这本荣获2013年中国年度最佳童书奖项《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就是其代表作品。

朱天衣仿佛是这个家庭的另类,一家人干的都是成人写作或者翻译的活儿,她却另辟蹊径跑到关西小镇上建个房子,开始写起了童话。这童话里有她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每日生活之琐事儿,给人的感觉她不是一个作家,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

她与动物们共欢,追寻一只怀孕母猫的足迹,观察它究竟是孕妇还是产妇,给它喂食,在它生育后便将它带回家悉心照料。本身喜欢养狗的它不久后家中狗儿猫女便已达几十只,她还养了十几只鸡、四只鸽子、两只大鹅(后来还取名为霸王蕾丝鹅),每天的日常就是投喂各种食物,等它们吃饱喝足之后,朱天衣便开始了铲屎官的日常。这样的场景读起来就仿佛是在自己家中,放学后母亲在吆喝着让我去给家中的鸡鸭喂食,她也得去给我们一家三口准备晚餐。

她的文字也不复杂,没用那些生僻字,长难句,就只是简单的描摹眼前的景物,偶尔神游一般写点自己的感受,三言两语间便被带入到那尚未开发的古镇中,清新的空气,澄澈的湖水触手可及。天真活泼的小孩子这时候能够喜欢的或许就是这样优美的文字与故事,在文字和故事间能够自由的去乡间伸展,不必去参与繁杂的课外辅导班,熬夜点灯写作业。

你若是去翻翻现在的小学教材或者郑渊洁写的童话故事,感觉整体的文字刻画竟是这么相像。但又有一种陌生感,几十年不看小学教材的我们哪能想到现在的小孩子都看的是如此优美平淡的文字,我们以前看的可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匆匆》、《难忘的一课》、《威尼斯的小艇》,散文类型的至多是梁实秋的《过年》、许地山的《落花生》。可台湾的散文童话读的可真是太少太少了,实属是个缺失。

回归自然的文字永远都是如此的打动人,卸下疲惫,神游片刻回到小时候的家中与鸡鸭共舞,追着五彩蝴蝶奔跑在乡间天地。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读后感(四):观察作文的范本,亲子阅读的好材料

最近我娃三年级的习作是仔细观察一件事物,范例是描写一个小动物和植物。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即使告诉他要仔细观察再写,孩子的眼睛、思考、描述还是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这需要一个学习和练习的过程。

我想和孩子读一些相关的书来了解什么是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正好想到了这本朱天衣的《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我之前其实看过这本书,对朱天衣所描绘的山居生活十分向往。这次重读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一下什么是观察作文。我觉得这就是孩子需要了解的一个范本。

朱天衣,是台湾著名当代作家朱氏三姐妹中的小妹。她的姐姐朱天文,朱天心都在文学写作方面极有建树,朱天衣虽然没有两个姐姐那么厉害,却也文字清新俊秀,这本《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还拿过年度最佳童书奖,很适合和孩子一起阅读。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朱天衣的散文随笔集,讲述的是朱天衣搬到一个山上之后的田园生活。在城市生活的孩子是想象不到那种田园山居的,虽然李子柒的唯美田园生活非常火,但是那种不能算是田园山居的典型代表。

朱天衣本身是在城市长大生活的,因为需要更大的地方放置自己的狗狗和猫猫,才会搬到山上去。所以朱天衣对于山居生活的视角更偏向于城里的看法,在我看来是很能共情的。

整本书基本上完整地记录了朱天衣买地,整地,规划,完善的过程。在朱天衣看来,这新屋周围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她事无巨细地描写了周围的杂草,附近的小溪,这些在当地人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事物,在朱天衣眼中都是新生活的开始。

这种描写则正是小朋友需要学习的。我其实不太喜欢按照条框进行的景物描写,虽然我知道这是孩子们最快的写作文的方式。我喜欢的是发自内心,充满情感的抒发,就像朱天衣在这种书中写的。

词句清新可爱,正是很合适小朋友们的阅读材料。在这片山上,朱天衣写了很多的景色,春夏秋冬,山川溪流,家禽宠物,美食邻居,都是她描述的对象。她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开荒农忙,休闲纳凉。所以基本上写物写景,写人写事都包含在里面了。如果能和小朋友一起阅读完这本书,对于孩子来说,收获应该很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对其中的桥段进行仿写,毕竟模仿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觉得写作也不例外。朱天衣的描述性文字不是很难,仿写并不困难。但是朱天衣的思考性文字就不是孩子能模仿的了的,可以以阅读理解为主。

无论是之前自己阅读时候,还是现在和孩子一起重读,朱天衣的山居生活都让我十分向往,就像综艺《向往的生活》那样,是一本在繁重的城市生活中突破而出的一片净土。虽然有时候也会很辛苦,有时也会遇到坏人,但是这些溪水虫鸣,山野云雨,都是那么美好纯净,就像是一个梦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