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计算群星》读后感1000字

《计算群星》读后感1000字

《计算群星》是一本由[美] 玛丽·罗比内特·科瓦尔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计算群星》读后感(一):科幻不足,抗争流于表面,女主的经历有些不合理。

科幻部分太弱了,这书要是早三四十年出,或许还会更吸引人,但在二零一几年就显得很普通甚至平庸了。本来惊讶于作者的知识储备丰富,看到最后才知道有关技术和计算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是咨询别人甚至直接让别人写的,失望。

埃尔玛的焦虑症还没好就让她上太空,感觉不合适。不管是男是女,都不合适。帕克有病不能上,女主也不应该上。如果是女主在克服焦虑症之后当选宇航员,观感会好很多。

作者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模范丈夫——纳撒尼尔,对自己的妻子一直是支持态度,埃尔玛崩溃的时候也能耐心安慰。但二人打情骂俏的情节有点多且没必要。

在如此的末日背景下,红色阵营的缺失让人疑惑。60年代的苏联还没那么容易垮吧。

另外,全书中少见尝试修复地球生态的描述,书中人物要么是专注于移民太空的专家,要么是觉得啥事都没有的普通民众。直到现在,太空移民都还离我们很遥远,那个时代的专家们对移民太空的态度简直乐观得有些不正常。联想到《流浪地球》,啧,可能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作为主题强烈的关注女性和少数族裔权利的作品,小说在这方面的表现很多,但大多只是简单的重复,对之前没接触过这方面观点的人可能比较新颖,但看到后面就一般了。

这部书少有的优点大概是,女主的言行举止和所思所想非常符合角色的职业背景和生活背景,具体体现是书中大量的与航空航天和数学有关的比喻。值得学习。

作为主题作品来说,勉强可以给它打四星,可惜这本书不是。能获得雨果奖,大概也反映了少数群体权利“斗争”这种所谓的政治正确观念在美国的影响之广。

希望之后雨果奖能专注科幻奇幻,而不是被政治正确裹挟。

《计算群星》读后感(二):并不那么大女主,但依然是很棒的故事

《计算群星》这本书的封面有一种超级舒服的触感,不是光滑,不是磨砂,不是厚重,是一种摸上去就会觉得很温柔的感觉,这本书的阅读也是,近500页的故事,读起来带着一种独特的温柔感。 如果按照电视剧的说法来看,这应该是是一个“大女主”的故事,毕竟我们的主角埃尔玛有着超乎寻常的数字运算能力,能开飞机,能飞向宇宙。书后的评论说: 这是一位美国宇航局前所未有的、拥有态度的女英雄。——美国《华尔街日报》 但是这个故事阅读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女主”和“女英雄”。因为读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依然是“柔弱”的,会躲起来哭泣,会藏在丈夫身后,会因紧张而呕吐,会犯和平常人一样的错误并被良心所谴责…… 这似乎和我们期待中的“大女主”有着很多的不同,或许是因为我们在期待着她因为自身的经历和能力将这些“柔弱”的部分“切割”掉,成为独立的、坚强的、完美的、符合众人期待的“女英雄”。 看完书的时候,更多的心情是柔软而欣喜的,打开豆瓣评论的时候,心里凉了一大半。因为看到了更多的批评意见,更因为好心情因为“女权”的争论而被破坏。其实在我个人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文中关于“女权”的意识,在我的理解中,那是埃尔玛在顶住外界压力的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她通过“计算”的能力去实现自我的过程,是她最终置身群星之中实现梦想也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高光时刻。 可是从故事回归现实的时候,虚拟世界里的政治和斗争延续到了现实,即使她只存在于书中,依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追问,对于黑人、对于政治、对于女权、对于硬科幻的、对于她的柔弱的、对于她没有完美地克服一切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的……或许书中世界的她更幸福吧,至少她在家里的在换衣间的在客厅的在医院的软弱,并不会被那个世界之中的人知晓,她的内心可以封闭起来不被那么多人指责…… 一位女性,连在书中不完美都做不到,那么现实之中呢?会不会在现实之中她的不完美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或许我们只是希望有那么一个完美的形象立在那里,即使现实中没有,在虚拟的世界中总可以完美吧?我不知道…… 矛盾的感觉也是有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选择,她和我们有着很多很多的不同,我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些,不知道她到底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才能让更多的人认可。不过,这其实也不是我能操心的问题,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待,都有自己喜好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争吵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埃尔玛可以沉浸计算之中逃离,我们也可以借阅读逃离,求同存异吧。

《计算群星》读后感(三):【须叔试读】为自己,为世界

在眼下疫情复起,全民警戒的情况下读到这本书,不可谓不应景。当然不是指满目疮痍的劫后余生,而是指经历天灾时疲惫悲愤的无力感。这是种共情——努力想做些什么、帮助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世界的秩序被突然的天外来客打乱,可笑的政客说着外行话、想着阴谋论,置身事外的生活已不复存在,每个人都无后路可退,为了生存必须面对。

封面

女主角显然比我们有能力,她的身份是飞行员兼科学家,还有着将军女儿这个身份在无声处帮她挡掉许多麻烦。然而,即便如此,在书里那个年代,架空历史的50年代,女人和有色人种依然被写在另册。被照顾、被顺延,其实都是换了件衣服的被轻视。

而面对这种轻视你又能做什么?

没人在意你先天的特质与优势,没人在意你后天的努力和付出,你接受过比男飞行员更严苛的训练也毫无意义。官方就是觉得女性该远离前线,生个孩子、做个花瓶或是其他什么,你的性别就是你的履历。

而有色人种女性则要承受更多。连追求公平待遇的女主角在寻求帮助时,也因为固有的印象,在无意间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人生而平等。”卢梭这句话无疑是真理,是天赋人权,每个人都觉得对,但每个人都没遇见过,无论书本或是现实。法律与定义保证不了“平等”或“公平”,因为成百上千年来的观念才是幕后推手。身处“劣势”,只能靠自己动手争取。

女主角做出了种种努力尝试,甚至在经历生死考验之时,想到的不仅是丧失性命,还有弄坏了借来的飞机、搞砸了所有人的付出……此处绝不是飘在云端、虚伪的英雄主义,而是真实的想法,每个曾经为理想真正奋斗过的人都会懂、并感同身受。

故事继续前进,女主角继续奋斗,她的路上还有一个接一个的阻碍。但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她将困难落于实际细节,比如紧张、比如病痛、比如因应激反应而生的种种困扰,而这些全都发生在流星撞击后世界末日将随极端天气到来的大背景之下,既苍凉紧迫,又令人共情。

它不是简单的科幻末日论小说,也并非打鸡血的女权战斗文,而是关于每个女性从自身能力做起的努力与不放弃。女主角擅长的是计算与飞行?

你呢?

做些什么,为自己、为世界。

即使那事情微不足道。

《计算群星》读后感(四):【须叔试读】计算群星 What will we became?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John F. Kennedy《Moon Speech》1962

2016年,美国导演西奥多·梅尔菲拍摄了一部名为《隐藏人物》的传记电影。影片讲述在1962年,NASA组织中的非裔女性凭借个人才能,在被白人垄断的科技行业中脱颖而出,助力美国航天业完成绕地飞行的艰巨任务,最终赢得认可与尊重。玛丽.罗比内特.科瓦尔在《计算群星》的后记中提到了这部电影作品,概因电影与小说以不同的载体殊途同归,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边缘人群在获取社会权力过程中的种种努力。

《计算群星》所要讲述的或然历史,是一部女性创造航天历史的故事。近百年前,现代文明蒸蒸日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在最领先的科技行业领域中,女性始终被排除在外。作为飞行员的女主角埃尔玛.约克,梦想能够成为美国第一代女宇航员。在为此奋斗的过程中,她不仅要克服主流环境对女性的约束所带来的焦虑情绪,还要面对强势的男性群体主导的职场竞争。女性每一次争取权力的过程都注定艰难,但她们团结起来的勇气又格外让人钦佩。小说的另一条副线是非裔群体在美国争取和获得权力的历程,弱势群体的抗争之路总是布满荆棘。女性和非裔,在此天然成为盟友,也让小说主角群体充满希望和勇气。

撇开当下撕裂的美国社会争议主题,《计算群星》以极为详实的记录方式重写了美国的航天史。在美苏冷战中的航天竞争被改写为陨星灾难,人类面对地球的巨变,不得不加紧脚步探索外太空的生存之路。在以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占据主流视野的时代,科瓦尔带着读者回溯到人类航天事业发端的时代,载人航天艰辛探索的时代,人类以莫大的勇气和巨大的牺牲飞往太空。书中以改写的方式重现了美国航天史,每一步挫折和成功,航天工程师们所背负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埃尔玛的丈夫作为首席工程师,一直以包容和鼓励的态度支持者她的事业,这在男权时代的社会中非同一般,女性和男性不是天然对立的群体,反而更应该融合。

科幻小说乃是自由的文学载体,它可以承担的主体表达纷繁复杂,既可以是《动物庄园》这样的政治讽刺小说,也可以是《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样的喜剧小说,既可以是《火星救援》这样的冒险故事,也可以是《基地》这样的厚重历史。即使以科幻小说子类中的或然科幻为例,也有《高堡奇人》、《日本合众国》、《使女的故事》、《天意》等不同主体表达。说到底,科幻题材与当下主流思潮结合诞生的小说本身即有价值,无论对于作品内容的评价如何褒贬不一,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小说本身驱逐出科幻的行列。

最后,我们仍然可以期待《计算群星》的后续篇章,在女性凭借她们的努力闯入航天征程后,在遥远冰冷的太空中,女性将以怎样的姿态共同创造人类的太空家园,那又是《宿命星空》和《残酷月球》的故事了。

《计算群星》读后感(五):【须叔试读】致敬生活——读《计算群星》有感

本书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更直白的说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独立成长的小说。作者美国科幻作家玛丽•罗比内特•科瓦尔讲述了女飞行员兼理学博士埃尔玛如何一步步努力,将自己的形象从“将军之女到约克夫人到宇航员夫人到第一位女宇航员”,进而冲出世俗的桎梏和观念,不断与自己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阴影和解,逐渐成为众星期盼、众望所归、真正在星空上遨游的第一位女宇航员。本书所介绍的不仅有人类与自然博弈的结果,也有人类自身迈向真正平等的第一步,只为了还生活本来就有的姿态。

世界原本就在你脚下,关键是迈出第一步。鬼谷子说不要人云亦云,我说更不要随波逐流。但是有谁能够真正的做到少些争论,多些实干呢。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好,但其实更好的人只是不想说话。男女有别,但各有各的优点,也许这是造人原有之意,但是平等对待却在一些领域变成了另外的样子,改变刻不容缓,也许一次机会就可能是走向想要的对岸和成功的基石。本书通过一次陨石造访地球落入海域,造成水蒸气上升,进而导致地球的气温从正常变为异常甚至将导致人类的星球将不适应人类生活。当如何进行外太空生存的问题摆在眼前,让女宇航员进入太空成为了重要的事情。不是埃尔玛选择了宇航员,而是宇航员选择了埃尔玛。不仅因为埃尔玛具有,更主要的是她让所有人都认可她拥有作为宇航员的所有资格和能力。通过她和伙伴们的努力不仅证明了自己可以,也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女性的质疑和偏见,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越傲慢的人越无知,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低调。即使大学期间,男生都妒忌她又不喜欢她但不得不佩服她,因为她出色的计算能力。即使她有比较焦急过虑,但是在处理问题上,她展现的能力更让别人佩服她能够战胜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成功的路上不会平坦,总会有你想不到的困难,当然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意外,而这个意外会使自己离成功的路上越来越近。俗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男人再强,也不可能将事业与家庭都完全兼顾,没有女人的帮助,男人总会陷入各种各样的麻烦。同理,成功的女人背后也少不了男人的挺身而出。埃尔玛与丈夫纳撒尼尔,互相成就,彼此恩爱和成长,书中多处撒狗粮的地方,让人羡慕。尤其是在当一次发射失败,丈夫纳撒尼尔作为总设计师,接受议会的质询,埃尔玛•约克博士,利用自身算数的能力和男人对女人带有的固有偏见,在议会质询中对事故的原因进行算数解释分析从而成功地将事件的注意力从“找出罪魁祸首进而将毫无眼前收益的太空探索费用用到其他支出上”到最终成功找到“因为投入不够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应该增加太空探索预算”上,从而进一步实现最初的目标——不断将人类的生存范围扩大到其他的星球。

另外,本书三十个章节前都有一则《纽约时报》中的新闻标题及相关知识,更加增加了真实的阅读感,同时,本书的一些外空用语和计算不是编纂的,而是真的来自于科学家甚至曾经的宇航员,体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让人敬佩。唯一不足的是我真的想知道帕克的老婆到底有还是没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