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精选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精选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是一本由海桑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一):“你就是一个写诗的”

海桑的「人间」里有一楼东户的爷爷,有卖萝卜的人,有收废品的老人,有他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人们。他把生活写成了诗歌。就算做梦,也是有诗意的「梦里」。

诗集后面那段「写给自己的话」,开头这句话“你就是一个写诗的”,一下子就戳中了我,我说不清我为何而难过。

我想分享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学生在帮一个艺术展厅做一些文案工作。展厅要求她对参展艺术画家的油画进行简单描述,可她却异想天开,偏偏写了几则小诗。

没想到艺术家很喜欢,说学生懂她画的是什么。后来艺术家又陆陆续续发过来几批画作,让她帮忙写诗。她有点上头,灵感如泉涌般冒出来。

别人问怎么只看这幅画就能写出东西来?她说,其实她也看不懂那些画。只是凭感觉。她感觉画里也有一个世界,就在说着那样的故事。

在这期间她从没见过艺术家本人,也没有任何稿费。只收到过艺术家转达的几句称赞。他们好像更在乎画能不能卖出去。

但她不以为然。她以为找到了“自己”。她是一个写诗的人。

后来临近毕业,她开始忙于毕业论文与就业。再静不下心来写诗,也慢慢与展厅断了联系。不眠的CBD格子间里,她敲着键盘做精美的PPT,写着带有消费陷阱的文案。

她天天跟文字打交道。

但就是再也不写诗。

某一天,她站在镜子前,突然觉得自己很陌生,好像哪里不一样了,但也说不出来究竟是哪里变了。

那个年少的自己也曾认真地写过诗,也曾在远方的海里做了一个又一个的梦,也曾用诗意拥抱过生活。

不写诗的人,也可以拥有诗意生活的,对吧?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二):诗意人生

你就是一个写诗的。 写诗的人,都是想把诗写好的。或是拜读一些伟大诗人的作品,或是深入进入研究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把自己的诗写好。可是,执著于书桌上的白纸,执著于手中的笔,往往是不行的。看得太近,反而看见的东西越少。写诗的灵感很多都来源于闲暇之余的到处走走,游山玩水之间就看到了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诗,就是借景抒情或者是借景抒情之后的浮想联翩。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段是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当我看见海桑这本《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这个书名的时候,立马就想到了。从这本诗集中我们也可以看的出来海桑确实是爱这残损的世界。 诗的内容上涉及到了生活、人际关系、生与死等方面,当然我感觉对生与死的讨论是最激烈的。 “托在手里的红草莓,每一颗,都是春天的小心脏。” “每朵花儿的绽放,都是一场,小规模爆炸。” “夏夜里的萤火虫,每一只,都是一场小小的火灾。” 我们看得出来,用了很多生动活泼的意象来表达生命的愉悦。万事万物都迸发出一股磅礴的生命力。它们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就像是深埋地底的种子,为了见到阳光、为了感受风的吹拂,奋发地从土地里钻出来,这股生命力击穿了坚硬的混凝土,也震撼了人心。当然,生与死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新事物的生必然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 “一个地方住久了,多多少少也成了故乡。”远在外面漂泊的旅人或者是学子,外面的饭菜好吃吗,住的环境好吗,出行方便吗?待久了也就习惯了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拖家带口,每一次回老家就是一场奔波。从自己住够了的地方去别人住够的地方,吃吃喝喝别人吃惯了的美食,拍一拍别人看腻的风景。对本人而言,两个地方都是故乡,都有感情! 日子就是如此吧!“病了,熬一熬;苦了,熬一熬。”也就都过去了。生活着的你就会发现,很多以前关系不错的友人渐渐地疏远了,不愿意见人也不想说话,偶尔看看朋友发的朋友圈,点点赞或是评论一下,知道他过得还不错就挺好的。这就是生活的必然。每个人都在成长,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有一个家庭去经营,再也装不下别的任何事了。有些人,这辈子可能已经见过最后一面了,谁又能想到呢!毕业那天的挥手告别是最后一次的面对面问候! 有人说写诗是最抒发情感的,当时写出来的句子事后回想可能怎么也想不出来为什么会这么写!我爱这残损的世界,没办法,有些事情无可避免,还是在这残损的世界去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事情吧!

直接官图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三):爱万物容易,爱人不易

这世界是残损的,不完美的,但不管是完美或残损都不影响你爱它。

然而,在这世间,只有人,具体到有鼻子有眼的人,你无法全然去爱,因为爱总是夹杂着许多期望,甚至是执念。

《我爱的残损的世界》作者海桑出生于河南辉县一个小山村,上大学时就迷上了诗歌,持续近十年时间创作诗歌。

海桑的诗,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写满了每一个清晨、黄昏。就像这首【拉着妻子的小手】

怀孕的妻子是两个人

体温略略升高

脂肪微微厚实

两只手放在腹部

叫日子各就各位

拉着妻子的小手

闲逛路边的早市

碰见了什么就买点什么

又回到了恋爱时候

把这样平常的日子,过成诗一样。

海桑的诗还有写不尽的人生八苦,也有默默无名的喜悦。

如【两只脚钉在原地】

跟别人拥抱,会笑

和你,会哭

离别的话,想着我先说来着

你突然说出来了

久久地,两只脚钉在原地

几百颗心脏,全部熄灭

海桑的诗平淡如水,也一如他的生活,平淡,安静。

在这平淡中,他总能体会出生活中的小小幸福,带给人淡淡的温暖,浅浅的感动。

就像这首【杜鹃】

杜鹃花开了,杜鹃鸟叫了

问那个名叫杜鹃的女孩

谁是谁变的呢

它白的纯粹,你红得决绝

甚至在相识以前

就已经爱上了

读海桑的诗,就像微风拂过,水面微波,偶尔一两篇叶子落下,轻柔到似乎没有发生过。

在这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无人在意,却已留下泪痕。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四):守住诗意,迎来美好

热爱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写诗一定是最浪漫、最才情的一种。

把每天的柴米油盐写成诗,生活中就不再都是鸡毛蒜皮,把家人的欢声笑语写成诗,平凡的生活之路,就铺满了鲜花的芬香。

我羡慕会写诗的人,也喜欢会写诗的人,更喜欢在诗人笔下,那些有生命的会开花的文字,比如顾城、海子、徐志摩、舒婷等现代诗人,如今遇见海桑的诗时,内心则又涌出一股欢喜,如溪水潺潺,有了律动。

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你是否也觉得渐渐失去了激情,变得麻木?当你觉得生活无趣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诗,让诗歌里美好的场景唤醒我们对明天的渴望。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中,虽然海桑的诗中没有复杂难懂的句子,很多情节,也是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因为简单、纯真,这些句子才最容易吸引人,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平常和普通,但组成的诗句却都如初生的太阳,让人感动,让人惊叹。

从这些诗句中,我也看到了作者真挚、可爱的内心情感,以及对世界、对生活的那份简单美好的初衷。

如果没有去往远方的路费,那就请你一定要保留内心的诗意。不读诗的时候,雪只是雪,花只是花,然而诗歌却让万物有了呼吸,有了笑容,有了活力。

诗歌,给朴素的生活,穿上了美丽的衣服,它让我们看到一棵树、一朵花、一条河流,也让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棵树、一朵花、一条河流。

当生活日复一日,当压力紧紧相依,当前方的景色毫无新意的时候,我希望你读一读诗歌,让诗歌开启你新世界的大门。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五):《我爱这残损的世界》:即使世界不完美,依旧热爱

作为一个写作者,对于情感的抒发要细腻,要共情,要共鸣,要达到情感的抒发那就是要多阅读诗歌。

而《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这本书里的诗歌,情感细腻,文字优美,具有独特的想象力。缓缓阅读,能在字里行间得到心灵的治愈。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的作者为海桑 ,一位曾为诗歌流浪,现依旧写诗的诗人。《我爱这残损的世界》是海桑创作的现代诗歌集。书中收录了海桑最新创作的诗歌一百余首。

作为一个诗人,海桑怀着一颗爱的心灵,去抒写青春、生命、自然和爱情。

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容易被忽视的瞬间,在海桑笔下成为一个个让人动容的句子。

在简单安静的生活中,海桑用心感受生活中每一幕所见。正如本书的名字,即使世界并不完美,他仍全心全意地爱着这个世界。

在书中《拉着妻子的小手》这首诗歌中,就可以看出海桑老师是怀着一颗爱的心灵去抒写爱情。欣赏一下这首诗歌。

”怀孕的妻子是两个人

体温略略升高

脂肪微微厚实

两只手放在腹部

叫日子各就各位

拉着妻子的小手

闲逛路边的早市

碰见了就买点什么

又回到了恋爱时候“

这首诗歌中细微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细细品读,慢慢回忆,你会发现,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瞬间,其实在当时也是多么地让人动容。

怀孕的妻子身子里多了一个人,体温会比没有怀孕的人高一点,随着怀孕的周期的增加,大腹便便,身材臃肿,行动不便,而作者却用委婉温柔的语气说“脂肪微微厚实”,真实又有爱的描写。

怀孕的人需要经常出去走走,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亲人总会陪着出去走走。

拉着妻子的小手,因为孕妇走路不方便,所以拉着小手。慢慢地在路边的早市闲逛着,碰到妻子喜欢的就买点,仿佛回到了恋爱时候。

时间很慢,来生很长,用恋爱的方式,去爱着身边所有的一切。彼此的眼中,只有你和我,一对一,面对面,永远不会丢下彼此。

所以在这残损的世界中,虽说爱人是最难的,但我们要发现爱,相信爱。不管是千里之外的他,还是近在眼前的她,吃喝拉撒的他,七情六欲的他,都爱。

爱世间万物,爱草木,爱鱼虫,爱万里晴空,爱广阔的大地,以及爱身边所有的一切。当你走出狭窄的山谷,你的世界就变得水天一色了。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六):我爱这残损的世界,似乎比完美更多一些,海桑的诗给人以暖心的力量

当我们打开《诗选》的时候,总感觉大多数的诗都略显晦涩、意象太过深邃、意境太过高远,当然也就有阳春白雪之叹,曲高和寡成为必然。

但当我读到海桑的诗,对于这些印象有了大量的改观。他的诗,文字浅显、意象日常,但感情却是清晰而明了的,当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拿来阅读的。

海桑的诗很日常,也很有着治愈的力量,任何时候拿起都能够给我们以不一样的感悟。 比如他的《初愈》 病好得早了些 吃剩的药片 有点小可惜 大病初愈又下雨的日子里把发热的脸颊 贴着冰凉的窗玻璃 觉得一辈子不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这样一首短诗,一定没有人看不懂。生病是不幸的事情,但大病初愈的那种心境一定是美好。作者这样一首小诗,一个浅显的意象,一个“发热的脸颊贴着冰凉的窗玻璃”的小动作就把他心中的那种小窃喜,那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跃然纸上。读完之后是否能够给我们略显灰暗的心境提升一些光亮的?

海桑是诗就是能够让我们重新对于生活有了另外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值得感染所有的人。 再比如《宇宙是个大块头》 “对宇宙而言, 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牡蛎更重要。” 年轻时,这句生生刺疼我的话 此时此刻,却深深地安慰着我 如果我比一只牡蛎更重要,牡蛎怎么办? 如果我比你更重要,你怎么办? 宇宙真是个大块头 它何时结束? 我想走回来看看

文字不用过多介绍,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懂,一点点的人生感悟,一定能够给我们另类的思索。 这样的文字遍布这本海桑的诗集《我爱着残损的世界》的每一处。“我爱着残损的世界,似乎比完美更多一些”,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真实含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却可以由我们自己来选择。厌恶是一种方式,恨是一种方式,热爱同样也是一种方式,不同的选择一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何妨热爱一下呢?有热爱的人生天然也是美好的人生。

把海桑的这本诗集带在身边,让这份热爱感染着我们每个人。它必然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通透,更美好。 《收废品的老人》 一朵野花 打开它神圣艳丽的祖国 收废品的老人 半卧在废品堆里睡醒了 初升的太阳微微晃眼 只是迎着它走 心中就充满了希望似的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七):怒刷三遍!他如赤子,我愿活在海桑的诗里。

我读诗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可海桑的诗,让我有着"被理解"的感觉。

这本《我爱这残损的世界》,是海桑的全新诗作。收书时,急忙拆了包裹,书白色黑字黑画装帧,巴掌大点,我特别偏爱这样的大小,它便主动吸引着我,赶紧读它,于是便躺着床上读了起来,这一读,就反反复复读了三遍,我似乎"被理解"着,某些情绪,别海桑表达着。

我突然想起有一天,我对多年学艺术的弟弟说,有一日,在街上,我突然看见一幅字画,虽看不懂,但那一刻觉得这幅字画,真是美呆了,心底自然流露出某种愉悦。弟弟说,这是欣赏的最高境界,意会这东西,无需言语和理性。

我后来琢磨着,这大概是和作者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吧。我想海桑的诗,也给予着我这样的感觉。总能在读他文字的某一句或者某个词了,总结着我近来的一些情绪和感受。

"把碰见的每一只蝴蝶 都当作春天的第一只"

如同,我现在,把我的每一天,都看成是最新和最后一天一般。

"黎明提着一颗心脏 黄昏把身子压得更低 心总要狠命燃烧一下 才配得上一把灰烬"

以前,我老是琢磨既然必须死,那何必生。如今,我想把每一天都充分活着,死时才能更加有信心面对。

"饿了,熬饭 病了,煎药 苦了,熬日子"

我学会了给自己时间。

"死亡 仿佛一直都是别人的事 别人的死亡 原来都是 自己的死亡练习曲"

我们如果逃避死亡,它将会以更加恐怖的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它,练习它。

这是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些诗句,海桑的诗,背后不仅有着他哲思般的思考和辩证,同时他用着一颗柔软且童真的心,把他对世界的思考,一字一句写进了诗歌里。时而浪漫,时而调皮,时而认真,时而"转弯"。

如果可以,我想活在他的诗里,因为他有着赤字一般的心。

"虚构了生活

也虚构了世界

甚至

虚构了自己

没有一个人

活着,爱着

是以他本来的样子

只有阳光是完全的赤子

除了照耀

它什么也没有做"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八):《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辽阔天地,与万物恋爱

枕边海桑的这本诗集《我爱这残损的世界》,几乎随时都可翻开看看,平淡中意味深长。一首小诗,能让人很快放下焦虑,眼中看着这些文字,心中浮现的是种种不曾注意或不经意被发现的事物。

海盈把这本诗集起名《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自有意味,按他的话说:“我爱这残损的世界,似乎比爱完美更多些。”数不尽的万物,不仅有阳春白雪,更有那朵无心的白云,弄脏的雪地,打碎的碗,堕落的人……这种种不完美,都值得爱,真心爱,就是真正的上善若水,虚怀若谷,水天一色了。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诗歌最重要的是抒情,它是一个情感强烈的人的特殊的艺术展现。如果诗歌中不含情感,那就不能称为诗。因此,诗歌起源于诗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是诗人自然心声最原始的情感表达。正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诗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照片上的海桑,是恬淡干净、与世无争、朴素内敛的样子。他说:“写诗是一个人的事情,不需要让别人知道。”海桑出生于河南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子,小时候他并没有想到长大后会成为诗人。是大学的图书馆为他打开了文学大门,让他与诗歌结缘,不难理解,诗歌对正值青春骚动、对人生充满热情的他来说,就像长在他的生命里。当诗歌填满他的生活,现实生活被他自然隔远了,如他在诗的最后说:“只想着把诗写好,一切都放在一边,抛在脑后。”与年轻时这么执着与诗歌不同,海桑现在看到有比诗更高大的存在,在他把自己放小后,他的诗更耐读了,如苏轼《定风波》言:“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海桑在诗里抒发自己,在句子中能感受到他的情感他的透明的形象,也能看到他精神世界的呈现。

从第一辑《人间》到第二辑《梦里》,能深刻感受到海桑的心迹,世间带着残缺的万物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核心意象,暗藏着他绵长的情感。尽管时间匆匆流逝,但在时间的长河里,拥有这些宝贵的诗句,又何愁那到不了的远方无法企及!

在“人间”一辑中,我读到了海桑的仁爱。海桑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也能感同身受别人的不易,如《卖萝卜的人》一诗所说,“卖萝卜的人/拿萝卜在地上写字/一抬头/看见我笑了/菜地里新拔的萝卜/连泥巴也卖给我了/新鲜的泥巴/值这个价。”他在《收废品的老人》中写,“收废品的老人/半卧在废品堆里睡醒了/初升的太阳微微晃眼/只是迎着它走/心中就充满了希望似的。”虽写老人的不易,但依旧能看见生活的光芒,生活不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要迎着困难向前走。

也有读来让人会心一笑的句子,如十岁女儿最爱读的《在呢在呢》:“小时候村里的两个傻子/都喜欢找我玩/姐姐总说我不在家/我说在呢在呢我在呢/就从屋里跑出来了。”女儿说怎么会有这么好玩的诗人,我想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纷繁世界中不染尘埃。而“那时候/恋爱就是写信/一封一封/写长长的信/直到有一天/越写越短/最后只对着空空/一张白纸”是他对过往纯真岁月的怀念,纸短情长的年代,令人怀念的是那份毫无戒备心的美好。

在“梦里”一辑中,我读到了海桑诗的莹亮。海桑心中有深厚的情感,那《一块宁静的悲伤》《死者,生者》《死亡练习曲》《生老病死都在我这》《镜子里空无一人》充满了他对生命归途的思考和对无常的豁然。生老病死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逆转,既然逃避不了,就只有看开,此后无论沉浮,都可无惧无畏。“一只废弃的旧水缸”“丢弃在路边的桃花枝”虽然都是“每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存在”,却“庄严、彻底,一定是神性,闪耀其中。”一个对万物如此珍爱的诗人,内心该是多么柔软!

海桑《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诗中有句:“过去在此,未来在此,永恒在此/裂开的心,涌出一泓泉水。”深得我心,在琐碎生活中感到无力时,还好有诗相伴,心灵才能更加澄澈。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九):在人间和梦里与万物恋爱

海桑,本命王海桑,是当代诗坛里一位极其特别的诗人。

他曾为诗歌流浪,在面对生活时两手空空,诗歌没有回应他什么,可他依旧在写诗。你若发问,他会坦言:“没有粮食,我无法生存,但是没有诗歌,我不愿生活。”

是的,他就是这么一个“有追求的没出息的人”,一个清澈而又温柔的诗人。

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像他那般纯白的想法,觉得这个世界除了诗歌什么都可以不要,而我,除了理想也可以什么都不要。后来才知道要先生存,诗歌和理想不是生活的对立面,生活也不全然是兴味索然的工作、应接不暇的待办、庸庸碌碌的奔波,它还拥有着四季分明的花、日出日落的爱、和灵魂有趣的万物。

于是我们尽情读诗、谈理想、过日子,但不再把全部的生活也诗化了。

阔别了四年,海桑的现代诗歌集面世。透过这一百余首诗歌,他再次教会了我:如何与万物恋爱——爱一个个具体到眼睛鼻子的人——爱这残损的世界。

他在序言中写道: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似乎比爱完美更多些。我明白,于万物当中,爱草木,爱虫鱼,爱天空大地,乃至爱高于人类之上的存在,却并不困难,爱人才是最难的。不是说爱人类,是说爱人,爱一个个具体到眼睛鼻子的人。不是在千里之外爱他,是在身边爱他,爱吃喝拉撒的他,七情六欲的他,爱一直向下堕落的他。这个时候,我说的与万物恋爱,已走出了狭窄的山谷,而水天一色了。”

“与万物恋爱,只能是这样。爱具体的事物,单个的人,把人类当作个体来爱。用恋爱的方式,与世界保持联系,世界不是他者,所有的存在,只是你和我,一对一,面对面,我永远不会转过身去。”

爱人才是最难的?这其中,爱和人都需要考量。

爱,正确的爱,应该是出于满足被爱者的需求而做出的相应行为,而非自我满足。人,天性使然,欲望满身,一边堕落一边慕强,一面享乐一面逃避。

爱作为动词,无疑是高难度级别,可能年过半百的大多数也未必学会了爱人。爱人是沉重的,需要包容种种的缺点,磨合不同的棱角,肩负责任面对未知。而恋爱,多了几分轻松,一拍即合和一拍两散都显得轻而易举。

或许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口,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我们需要爱,需要爱人,也需要用恋爱的方式,与世界建立联结。我们永远无法停留在完美的人间和梦里,在这残损的世界,诗人做的,是与万物恋爱。而我们,或许也能够在与万物恋爱的过程中,找到那些隐藏着的闪闪发光的成就感、贴地飞行的安全感、和子宫般温暖的归属感。

作为对这残损世界的回应,海桑书写生活,也重建生活。

愿我们都能在这或沸腾或寒冷的残损世界中,让诗意和爱意,拥有栖身之所。

/

“把碰见的每一只蝴蝶/都当作春天的第一只”

“那时候无端地相信/四季里永不碰面的花儿/都互相听说过彼此/那时候雨下了整整七天/衣服也淋湿了七次”

“每一只小狗都想拥有自己的名字/有名字的小狗是有灵魂的”

“蜜蜂忙东忙西 /蝴蝶无所事事”

“生命是一座庙宇/死亡是另外一座/就算上帝死了/我也穿过了昨日的落英缤纷/直跌进你的纷纷大雪”

“丢弃在路边的桃花枝/被另一只小手捡起/就仿佛是春天/又活了一回”

“生活要生 要活/生活到处都是/我爱单数的人 小写的人/稍纵即逝的人”

“问:如今,还爱得动吗?

答:现在与万物恋爱。

问,是半开玩笑的;答,是认认真真的。”

/

玩笑也好,认真也罢,不要把诗人看作疯子,不要把诗想得晦涩。

世界乱七八糟,幸好,有人还在写诗。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

8.4

海桑 / 2022 / 上海文艺出版社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读后感(十):世界万物并不完美,追求完美,不如体会残损之美

大多数人的忙碌或者痛苦在于过于追求完美,事业的完美,人生每个节点的完美,家庭的完美,其实,很多时候不完美也是一种深度,残缺也是一种美,只是大多数人无法体会到残缺之美。

维纳斯的断臂之美,在于残缺之美,美不一定非要完美。

月未全圆,花未全开,那种等待期待美好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体验。

很多时候,水满则溢,人满则退。

海桑在《我爱这残损的世界》里说:“曾经受过伤的地方,纷纷开出了花朵。”这是一种心灵的破碎之后开悟之后的美丽。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

8.0

海桑 / 2022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初读这本书,你会被诗人华丽的语言用法所惊艳,再读你会被字与字之间所表达的意境所沉醉。

《我爱这残损的世界》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由海桑著,在诗句里体会万物万事里的残缺之美,心灵一点一滴地触摸这残缺的美好。

这本书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间,第二部分是梦里。

人这一生忙忙碌碌,体会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谁的一生又是一直完美的呢,能够体会残损之美,是一种对生活的豁达,当我们有机会读到诗人将繁琐的生活升华到诗句里,残损的日子也充满了诗意。

多少人生活在尘世里,却一直做着一颗未完美的梦,梦里向往的完美,生活里的缺损,却没有学会欣赏这实实在在的残缺之美。

残损之美

谁能说路边一个破旧的易拉罐,没有破碎之美,在摄影师的眼睛里,它就是一个残缺的美景。

谁能说一个路边卖力推着三轮车的人,没有美感呢,或许他手上沾满了灰尘,衣服已经浸透汗水,满身的疲惫,说话大嗓门,但他一直在为家人遮风挡雨。

谁能说卷缩在一隅的枯叶,没有美感,残损的落叶让人体会到秋意渐浓。

谁能说一只破碎的玻璃瓶没有美感呢,它的碎片让人感到,破碎的美丽。

一群鸭子将一片洁白的雪地乱踩一通,却出现另一种美丽,白色的雪地里开出了白色的枝叶。

万物并不完美,追寻完美,不如体会真实而具体的人间残缺之美。

破碎之美

我们无法避免的会遭遇一些伤害,会遭遇一些心灵的破碎时刻,破碎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痛苦,感受到了绝望,但你可能不知道,正是这样的时刻,我们的心灵在破碎之后,进入了新的阶段,再往后的日子,一些伤害并不能轻易伤害到我们。

我们的心灵在破碎之中,学会了如何接纳破碎,学会了如何在那些破碎的时刻面对自己的内心,你看在破碎之中,我们并不是一无所获,而是收获了一笔隐形的心里力量。

残缺是人生常态,完美才是不可企及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就是在阐述这种自然界中的残缺,人世间的残缺,当我们能够在这种残缺之中,看到残缺所带来的另一种美好,便是另一种深度的对残缺的解读。

大多数人的忙碌都在追逐一种精神需求的完美。

其实,残缺的不完美的往往更真实,也往往更彰显生活本身。

完美就似乎是一种美颜相机,而残缺就是一种真实毫无滤镜的拍摄,接受真实存在的瑕疵,才是真实的世界,过于追逐完美也是一种精神需求的残缺。

接受真实的缺损,接受真实的瑕疵,接纳残损就是承认万物其实并不完美,完美往往是人们更多时候的一种心理诉求。

接受并欣赏这样一种残损之美,需要一种接纳的心理,需要一种欣赏的态度,承认残缺存在,并存残缺之中,寻找美好存在的地方,并能够从中体会到美的意境。

如果你有空的话,读读这本能够让你体会到,万物之残缺之美,用一种独特的是诗人角度解读者诗意的残缺之美的世界,原来,残缺带来的并不只是忧伤,残缺里也可以体会到美好。

不管是人间还是梦里,还是梦里人间,残损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到的,能够体会残损并到欣赏残损是一种人生心灵的跃升,从破碎之中寻找并欣赏美好,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万物的爱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