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水的绘本读后感摘抄

水的绘本读后感摘抄

《水的绘本》是一本由[日] 长田弘 著 / [日] 荒井良二 绘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的绘本》读后感(一):对不懂画画的人来说,这是啥?

真的没看懂。可能是美术修养不够?但是不是说好的儿童绘本吗?我都没看懂,孩子估计也不行吧。最关键的是,它不像绘本故事,像带着绘本的散文?总之,我觉得不适合我家四岁孩子,也不适合我这个没有美术修养的30岁中年。

下面的不用看,字数不够凑数。真的没看懂。可能是美术修养不够?但是不是说好的儿童绘本吗?我都没看懂,孩子估计也不行吧。最关键的是,它不像绘本故事,像带着绘本的散文?总之,我觉得不适合我家四岁孩子,也不适合我这个没有美术修养的30岁中年

《水的绘本》读后感(二):比任何东西 都晶莹比任何东西 都剔透

在《水的绘本》出版之前,荒井良二和长田弘这对搭档已经出了同系列的《天空的绘本》和《森林的绘本》,不同于其它儿童绘本,这系列绘本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点就在于书籍通过画面和文字想要传达的不单单是道理或者观念,而是要带领读者经历一场酣畅的审美体验,解放感官,放下经验,感受扑面而来的大自然,体验震撼灵动的生命力量。

荒井良二的绘画非常具有个人特色,虽然在不同作品中使用的绘画方式、颜料和笔触不尽相同,但一以贯之的特点就是擅用色彩,笔触恣意且富有张力,对于小孩子来说,荒井良二“直觉”、“印象”般的画作更让他们有种亲近之感,虽然纸张书页是静止的,但是通过作者的笔触处理反而更显生动态之感,有呼之欲出、迎面而来的效果,能调动读者打开感官,沉浸画中。

绘本从一对父子顺水而行的旅程开始,沿途经过河流、码头与瀑布,凝视水的颜色、形状与方向,每一页似乎都在写水,又不仅仅是写水,依水而行,我们会发现与水并生的是生命的气息。随着旅程的深入,水由家门口寻常河流逐渐变得磅礴、动感,最终凝聚成宇宙生命的大河。

本书的文字稿为长田弘所写的一首关于水的小诗,图画是荒井良二在小诗的基础上创作而来,因而整本书读来感觉充满诗意,有种旷然悠远的气质,

阅读本书除了让孩子感性感知诗歌气质,还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写写画画,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心中的诗意,书写属于自己的小小诗篇。

其实未被经验化的感受就是诗意,在本书中,长田弘的小诗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孩子问水是天上神仙的嘘嘘吗?对呀 我回答”短短两句,有种未经雕琢的拙朴童趣,生动又活泼,是独属于孩子眼睛的理解世界之角度,这种纯真天然之气或许正是孩子们喜欢的原因吧。

水,流动性强,无色无形,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各种意向内涵,像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有“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更一直是诗人们关注的重点,赞颂描写水的诗句篇章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水,正如长田弘小诗中所写,是水,又不仅仅是水。

在绘本中,绘画画面多采用俯瞰的角度,特意缩小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如此以达到一种人与水、水与万物、万物与宇宙混然而一的艺术效果,这种处理方式也令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并非画家信手拈来,在其背后蕴含着东方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颇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老庄风范。

作为艺术启蒙书,本书在色彩、构图和手法上都有许多可借鉴阐释之处,让孩子直接去看去欣赏去体会,或许才是艺术学习最好的方式吧。

《水的绘本》读后感(三):水的诗画,流动的风景

1.关于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

毫无疑问,这是一片美丽而生机勃勃的乡野。这是一片仿佛在梦中的、充满希望的乡野。这是一片被水滋润着的的乡野。

在这里,水,是溪流,是江河,是瀑布,是湖泊,是海洋;水,又是植物的甘露、动物的乐园;水,更是炊烟袅袅、云霞漫天;甚至是地球本身。水是这片如桃花源般的乡野中的无处不在。

我不禁想起我的家乡,一座北方小城,有一条著名河流的支流流经一片乡野,大家都叫它“沙沟”。小时候,这里是小城附近最受欢迎的郊游地。大人带着孩子们在这里野炊、划船、睡吊床;附近的村民有时来此放羊。我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小羊的粪便,第一次认识了苍耳、荠菜,第一次划船,第一次触摸到水下的藻荇——这里保存着许许多多我对“大自然”、“乡野”、“家乡”等等概念的最初印象。长大后有一次回到家乡,听长辈们说起这里河流断流已久,附近的人用挖沙来换取可观的经济利益。近年终于又恢复了水位。后来我一直没再踏足这片乡野,我很害怕清澈的小河和洁白的沙岸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

《水的绘本》唤起了我的这段回忆。或许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家乡都有那么一条清澈而充满生机的小河。这小河和它所支撑的生态系统又是脆弱的,它需要人类的共识和行动去守护。

“旅行”(Journey)是荒井良二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题。《水的绘本》讲述了一对父子从乡村的家中出发,前往郊野又回到乡村的一段2天1晚的旅途。回到家中,父亲将这段关于水的旅途记忆封存于这首诗中。

画家用许多元素暗示这是一段旅行:(1)父与子头上始终戴着宽檐草帽,夜晚也不例外,这或许是这段“旅行”最重要的标志物。(2)旅途中,不仅仅是游赏风景,还有烹煮食物的篝火和炊烟——不仅动植物离不开水,人类更如此;还有用以安眠的帐篷和一船清梦,这些都是人类生活的场景。(3)故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起点——家与在家中的母亲;途中——这段终点——母亲等待父子旅行回家,一家人在家中团聚。

“水”的主题也贯穿始终:首页中,水是淡淡的晨雾——只有晨雾才能将晨光和烟柳调和地如此朦胧;水又是小屋旁平静的溪流——柳溪深处有人家。尾页中,即使画面主要表达了“回到家”,水的要素也是画面中最为突出的存在:半透明的炊烟和屋旁静静流淌的溪水仿佛在告诉读者:水一直都是生命的源泉,从未退场。

绘本成为这段旅行故事的载体。旅行中的“游”与“观”借由绘本徐徐展开。“游”就藏在诗人创作的韵律中、画家描绘的境界中,同样也在读者的翻动的书页间。每一幅图画的游线(动线)都是从左到右的贯穿,每一幅图画的重量的分布、方向的暗示都朝向下一页的可能性之中,由此不断引导读者的翻动,从而推动场景的转换。

画家对于场景视角的选取是多变而具有灵性的。有时候,读者是故事中的主角——这对父子本人;有时候,读者在天空中,是飞鸟俯瞰流动的水与静默的大地;

偶尔,读者仿佛是一尾小鱼,身处水中,远望这对水中玩耍的父子;更多的时候,读者仿佛是一个纯然的他者,安静地注视着旅途中的父子——好似梦中的视角。

这种视角选取的多变和灵性是画家营造绘本中的画境的重要手段。绘本的场景视角结合场景的变化产生了远近、虚实、奥旷、开阖的对比,丰富了阅读体验感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一种大自然生机勃勃的张力。

你如果停留在某一页交叠的色彩中,停留在若有似无的涟漪中,停留在广袤又神秘的波光里;亦或是停留着、想象那河水的清凉、藻荇的气息、盛放的芬芳和游鱼的光滑触感,不妨在这画境中,多停留一会儿,多停留一会儿,就如同多贪恋一段眼前的风景。就在这忘记时间和空间的短暂停留中,你已身处这诗人和画家想要引你进入的世界。

绘本以“水”为题,因此水元素几乎是每一幅画面中明度最高的存在。画家以蓝绿为底色,加入大量的白色来描绘水。白色是水的晶莹、结晶(洁净)、明亮、闪烁。

蓝色是水中映衬的天空的颜色。

绿色是山林、茂密的植被、水中的藻荇,是生机的颜色。

红色是火焰;是父子的背包、乘坐的小船、码头的房舍、花朵的层叠、抛接的水球;是回家路上的小红桥,是妈妈的红毛衣,是家的颜色。

黄色是晨光,是太阳,是花朵,是乡间小路,是水边的岩土,是光明与大地的颜色。

每到夜晚,标志着人境范围的帐篷、小船和烟火气总是鲜活、明亮、温暖的,却又是小小的一丛,与蓝绿色的、深邃的的广袤荒野形成有趣的对照和映衬。这些小小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红色、温暖的黄色与蓝绿色的大自然对撞出一片生机盎然。

父与子的宽檐草帽的用色始终在随着画面场景的主题和周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舟中儿子俯身用手触碰水的画面中,宽檐帽又被水映上了小舟的红,成为淡粉色;在水边露营的画面中,宽檐帽在火光的映照下又是温暖的土黄色——和那顶温暖的帐篷一样;在夜晚似星空似湖海的画面中,这对宽檐帽的颜色与波光或是星空的颜色统一为耀眼的白色,构成画面视觉焦点的同时似乎在暗示人生的似光线、如星辰。

笔触是看似最为不拘的存在,就好像小朋友们的涂鸦,形成一种色彩浓烈的侘寂。这种笔触让画面充满了生机。即使层层叠加,每个色块都仿佛会呼吸。笔触中看似随意的飞白增加了细节上的层次感和透明感。再细看那些线条,它们笔触放松而不凌乱,反而极具节奏感。

画家的深厚功底就藏在了这些轻松顽皮的色彩和笔触背后。

中国南朝宋王微《叙画》中论山水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绿林扬风,白水激涧”。“神游”即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及欣赏的要点和本意。《水的绘本》是一本值得反复“神游”其中的书。在东方的美学理念中,这种“神游”带有一种对宇宙和生命观照的意味。这是本书给人的印象之一。

绘本图画的结构处处充满不对称的均衡,画家通过人物的朝向、游线、色彩的分布等等推动着读者的目光和阅读。在书的扉页,饱和度最高的色彩用以描绘画面最左侧的小屋和天空,“压角”的手法,结合大面积犹如“留白”的浅色背景,让读者不自觉地想要跟随父子的脚步出发。中国读者甚至会联想起“马一角、夏半边”。船头、小野鸭、游鱼的方向也在不断暗示引导着读者:向下翻,跟随绘本的旅行!直至尾页,这种从左向右的引导终于结束,画面的正中,是团聚的一家人。图绘语言明确的指向性令阅读体验纯粹而生动。

东方的绘画美学不止满足于表现静态的空间,还进一步表现动态时间。在《水的绘本》中,来自日本的画家荒井良二同样表现出了这一特征:从清晨阳光的朦胧和柔和,到晌午太阳的热烈,到傍晚的落日余晖,再到午夜的星光漫天。水再不同光线条件下,也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温度和质感。正如诗中所说:“凝神望向它(水),你会发现,里面有你、有天空”。

《画笙》说:“画……以人物为眉目”,小小的人物,头戴宽檐草帽好似斗笠;乘着小舟,亦或是并肩坐看辽阔的水面的父子;宅间等候呼唤的母亲,这些的场景会令熟悉山水画的中国读者脑海中涌现出一种会心的熟悉感。如果画面中缺少了对人物的细致描绘,荒野就仅仅是荒野;人物处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大自然:方才能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暗示出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唐王维《山水论》有:“次布路岐,莫作连绵之道”;清王概《芥子园画传》曰:“径路还宜商酌。大抵宜委委曲曲,或隐或见”以树、石掩映弯弯曲曲的羊肠小径,同样也是《水的绘本》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东方审美意趣的体现。这为画境带来一种含蓄蕴藉的美,为这片美丽的乡野地又增加了一丝想要一探究竟的神秘感。

荒木良二的图绘语言是世界性的。作为一位中国读者,在读诗入画中,很难不涌现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间关莺语花底滑”;“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尽兴晚归舟”等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