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康震古诗词81课》读后感精选

《康震古诗词81课》读后感精选

《康震古诗词81课》是一本由康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康震古诗词81课》读后感(一):诗词的百度 知识的海洋

诗词的百度 知识的海洋

王淑杰

近年来,康震老师对于全国观众来说,家喻户晓。因《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等,都有他的身影,颇受不同年代的人喜欢与好评。这位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无非是他传播的知识是我们所喜欢、喜爱的,比如他讲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近日康震老师出了新书《康震古诗词81课》,选取81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以专业的角度和自己的解读呈现给大家。

要说安意如品读诗词偏感性,康震老师则是深入浅出、底蕴丰厚的理性。以专业程度来说,还是喜欢康震老师的这本,比较严谨、庄重,发散式的讲解,涵盖的知识面,旁人所不及。在后记中提到老子的《道德经》和《西游记》,一个五千字八十一章,一个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奉为经典的两本书和今天的《康震古诗词81课》,对于康震老师来讲,又有一种深意在。其他不说,单说写书追求的极致,就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其中不乏人文社的优质编校和学生提供的帮助。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康震老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浅又深。阅读可慢、可快。慢有慢的好处,可以随时翻阅,仔细品读,润物细无声。一气呵成式的阅读,使人亢奋,赞口不绝。著名学者蒙曼、钟振振,歌唱家廖昌永,主持人撒贝宁都给出了精彩点评。欣赏康震老师的知识外延,既有基本的解译,又有知识的扩充,历史、地理、生平、性格等等,讲解的都非常到位。使人每读一篇,人物形象及作品内涵立刻立体起来了。好似诗词的百度,你一搜索、翻阅,“康氏”的答案就会一目了然。

81首古诗词大多数出自中小学生课本。康震老师也说了,古典诗词的推广、普及还是很有必要的,也很不容易。康震老师的初心我们都清楚,服务大众,满足大众所需。其实,穿越时空,品读诗人,透过诗词,感受他们的故事,对我们人生、生活和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与诗人对坐,感受他们,真的是件幸福的事。好像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人生很多时候,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诗词的百度,知识的海洋,丰富心灵,滋养灵魂,提升人生高度。

《康震古诗词81课》读后感(二):一诗一回首,满目温柔——《康震古诗词81课》

说实话我对康震老师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诗词大会”这个节目里,耐心且温柔的解说我知道的、不知道的诗词的含义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即使不说话他的嘴角也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我也是在那时才觉得温润如玉这个词不只是形容少年的。这次收到人文社出版的《康震古诗词81课》,让我爱不释手不管是材质还是封面配图是那么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整本书都充斥着儒雅古典的气质,不得不说也很像康震老师的气质,让我翻书的动作都变得轻柔了起来。

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曾经的学生时代,清晨或是午后,老师讲课的声音传入耳中,如潺潺的流水,在教室的漫步中娓娓道来,每一句每一词皆是时光。但似乎也有所不同,康震老师不仅对诗词本身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更让我们走进了古人,嗅到了百年前的回忆。了解作者是对诗词意义理解的更进一步探索,诗便不再是诗,而是故事,就像写日记,但是古代文人要比我们浪漫、讲究许多。我们现在所读皆是历史,是每个诗人留存下来的思绪,经过抽丝剥茧一般的分析总要繁杂很多,年少时便觉苦恼,连背诵也是死磕下来的,可如今翻开这本书,每首诗词都是旧相识,再次读来反倒有点“同床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氛围,不过与我共剪、共话的是康震老师的文字,他在慢慢地讲,我在细细的听,这是这本书的魅力,里面的文字似是立体声播放。

每篇诗词的作者我都既熟悉又陌生,字什么、号什么、哪朝人,这些都是诗词背诵的标配啊。有些诗也总能勾起我年少时的校园回忆,整个教室的喧嚣,都是诗的声音。陌生的是我从未走近他们的人生的,也从未去一探诗人背后的时代,这让我离那些作品也远了很多,也就不能说“懂得”二字了。《康震古诗词81课》的每篇诗词后面除了诗词本身意思的讲解外,还有诗人及其朝代的叙述,老师的话语并不艰涩拗口,是那种能跨越多个年龄段都能读的好书。每当读它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安静而舒畅的,有诗本身的魅力,也有康震老师笔下描述的魅力,总觉此时岁月静好,一本诗词一杯茶。

翻开这本书,你可以携着清风朗月,向诗的更深处走去,那里尽是繁华。

《康震古诗词81课》读后感(三):仰望与沉醉:古诗词的审美方式 ——读康震《古诗词81课》

王海峰 康震在《古诗词81课》这本书中赏析了81首古诗词。从历时的角度看,这些古诗词从魏晋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到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都是诗词经典。很多诗词经常出现在各类语文教科书中。但是,康震与古诗词鉴赏词典和语文教科书对古诗词的鉴赏方有所有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康震古诗词的审美方式:仰望和沉醉。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康震用赞美的情绪书写自己对古诗词的热爱。康震写道:“如果散文是原野,那么诗就是原野上奔驰的骏马;如果戏剧是森林,那么诗就是林间欢歌的黄鹂;如果辞赋是天空,那么诗就是云间翱翔的雄鹰;如果文学是宇宙那么诗句,诗行就是永恒时空里永远闪耀的一颗颗恒星。”康震用星辰、精灵、骏马、黄鹂、雄鹰来比喻诗词,其用意是说明诗词之美和诗词之灵动。但也显现了他自己的审美姿态。 此外,康震还将热爱诗与热爱自己、热爱世界联系在一起,将诗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将诗与未来联系在一起,这就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方式。 古诗词鉴赏词典和语文教科书对于古诗词的赏析,往往是从知识的角度切入,展开诗词的欣赏活动。而康震是将诗作为星辰、精灵、骏马、黄鹂、雄鹰,用仰望和沉醉的方式欣赏古诗词的。这种欣赏视角的变化,便导致了欣赏“内容”的变化,进而欣赏的关于诗词之美的感觉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仰望的方式,在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文字中,我们可见一斑。虽然作者从三国的大的历史背景出发思考曹操的历史处境,但是作者思考的视角是曹操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和“有鲜明个性、有历史担当、有博大情怀、有真性情的大英雄,大政治家、文学家”(第7页)身份。作者直言曹操的魅力在于此,并称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朽的英雄,并将此诗篇作为代表曹操实现时代的理想和精神的经典。这种古诗词的欣赏视角无疑是仰望的。 我们对于崇高的精神和崇高的行为,一般先是以仰望的姿态进行审美。曹操、陈子昂、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一般会给人以雄浑、壮阔、悲怆和崇高的感觉。但是,我们发现康震在欣赏李清照的婉约词时也表现了一种仰望的姿态。如康震欣赏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康震写道:“‘薄汗轻衣透’这五个字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这位运动型少女的蓬勃朝气。‘轻衣’,轻便、宽松的衣裳,也许就像现在的运动服。刚刚出了一点汗,衣裳就湿透了,看来运动量不小。这位少女娇小柔弱而又富有活力。”(第334页)“这首词传递给我们的,无非是活泼可爱、灵气好动、多情善感的少女青春。”(第336页)康震不光对李清照词的创作技法和艺术表现有诸多赞美,而且对词中所描写的人物和意象也颇多赞美,更对李清照本人的个性和生活也颇多赞美。这种对诗词作者、作品及作品中所描写的意象的诸多赞美,表现了康正的一种诗词欣赏和审美方式。 这种方式显然不是客观的诗词鉴赏,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的抒情色彩。除此之外,康震在以这种方式欣赏古诗词的时候,还加入了自己的诸多想象。例如,上面对李清照词的赏析,康震将词当中的人物想象成一个元气少女,并且将“轻衣”视为“现在的运动服”,以此猜测这位少女的“运动量不小”。这种阐释的方式已经超越了诗词在知识话语层面的鉴赏。其实,作者是将自己的审美想象书写出来呈现给读者。 而所谓沉浸的方式,则是作者在仰望式的赞美性欣赏基础上,完成的自己直觉和想象意义上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是非常主观的。它讲究一种代入感,一种对审美对象的仰望式的代入感。例如,我们在仰望星空时,我们会感觉到无穷的神秘与浩瀚,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渺小。我们内心当中充满了对于大自然和宇宙的赞叹。这种赞叹会让我们沉浸在某种主观的情境当中。康震所做的古诗词欣赏,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审美活动。 这是一种有趣的审美活动。康震在赞叹和涵咏古诗词的过程中,将读者带入到他所直觉和想象到的诗词意境中。同时,康震又在意境之外呈现独特的仰望和沉醉姿态,这也许是一种能够获得大众读者欣喜的审美方式吧。

《康震古诗词81课》读后感(四):不吟不咏不释怀,且歌且诵且青春 ——试述《古诗词81课》对于诗词边际的拓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首我格外喜欢的诗。它前两句写实(次句经考证为想象,那就是主观虚拟事实,我想作者肯定去过百川东到海的海边,把彼时的胸中块垒,在此时的登楼中一抒胸襟),用远视角写了无数个之中的一个黄昏,气势磅礴,着重强调自然逻辑的因果性,为后两句人在遵循客观事理的基础上,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知延伸的议论做铺垫。后两句有着更强的思辨性,更改不同的标点符号和语气,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变的是异曲同工的认知。 我不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对于曾经繁重的学业,往往是左支右绌力有不逮。所以对于语言凝炼的诗词,虽然内心里很喜欢,但总总是误会连连尴尬万分。从来没有一扇窗,像康震老师的《康震古诗词81课》一样,开的如此宏阔、澄澈、丰盈,在我的视野里投进不止于此的宽广与敞亮。如果说我之前所学的诗词知识是眼睛,那么康震老师的《康震诗词81课》则是眼睛前的显微镜,它从更高的量级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知识。 诗词以精简凝炼的语句著称,信息含量相对较少且存在歧义,由于历史久远时代变迁的原因,追索真相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在书中会看到保留争议的多层释义。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烟直”的两层参考解释。一为静寂无风的狼烟。一为单向强劲螺旋的风。在我的理解,因为奶奶家早些时候有烧火用的手推式风箱。我揣测,在烽火楼上应该也有类似的工具,使载有通讯信号的烟快速升起。要想烟直上而不散开,螺旋是一种稳定方法。把烟灶的进气口和出烟口可以做成椎体螺旋道,我想在古人的智慧里,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再如对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的拓展,它有自然现象成分,更有诗人对于道教的推崇。像这样不盖棺定论研究式的论断,在书中比比皆是。 诗人的思维,常凝结在无理而妙,它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它是扎根现实超越既定认知的非常理思维。如同儿童还没有语言逻辑基础时用的新词,又如同文学家为了达到效果而使用的超越词性的修辞,还有就是不同地域里的生活习俗。有次,在南方的小巷里,我听到一句“打牌打钱不”,一时没听懂第二个打字。尔后明白第二个“打”是赌,是做输赢筹码用的意思。 康震老师的这本《康震古诗词81课》文白兼释,古今互通。无尽拓展,逼近真相。他用亲历后的解释,让久远诗词带有浓郁的亲切气息。这种知行互励的行为,有着很强的引导性。记得在一次面试时,老师问如何体现一篇散文的美。我说不清楚,因为我知道解析是一种冷酷的破坏,即便很精准。老师的解答很赞。是读,是有感情有体悟地读,到文中山水霭霭的地方去读。 在读此书时,我有许多神思飞扬的瞬间。比如:他,出走半生,不油滑不世故,回来仍是少年。他那样的纯真无邪的情操,我想到贺“冰心”这样的昵称。

《康震古诗词81课》读后感(五):诗即人生 | 慢科学评《康震古诗词81课》

最近写了好几篇有关诗词的书评,借着这个机缘,我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渐次加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似多了几分理解。诗,是情感,是故事,是理想,而支撑它的,则是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人生。欧阳修曾这样评价:“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如果没有经受过残酷现实的拷打,没有领教过痛彻心扉的体悟,是很难把诗写得开阔辽远的。诗人所为,其实是把自己的人生五味提炼出来给大家看,无论其中酸甜苦辣咸,丰富的况味自能穿越时空,带给后人无限幽思。所以要真正地读懂诗,一定离不开诗人创作的历史现场,他所面对的人和事,他所浅斟低唱的胸臆,都是我们解诗的钥匙。《康震古诗词81课》的妙处正在于,往往用寥寥几笔就让我们代入到诗人的情境,那些曾让我们如雾里看花的疑窦轻巧散去,而后不禁直呼“原来如此”,诗和诗人都变得亲近许多。

杜甫在安史之乱时被俘,在被押赴长安后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个忧国的诗人在天下倾颓时惊心动魄的感怀。这种感怀并不因自己身陷囹圄、生死不卜而有丝毫的驳杂。而当他终于逃出生天,投奔唐肃宗之后不久,又因政治斗争被贬,一路辗转,在成都落脚,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建成成都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写在这个时期。即使自己屋漏多病、境况窘迫,也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的胸怀在此刻更显出博大。

元稹与妻子韦丛感情甚笃,清贫的生活左右不了他们。奈何世道无常,婚后第七年,韦丛便撒手人寰。留下失魂落魄的元稹独留世间,从此不绝的哀思便占据了元稹的心智,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悼亡诗。在《遣悲怀》三首里,往日夫妻种种皆历历在目。无论是“泥他沽酒拔金钗”,还是“落叶添薪仰古槐”,我们看到生活虽贫,但自然温馨。待到阴阳两隔,元稹发现自己“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感人至深的情真意切,在此得到升华和提纯。

李煜出身南唐皇室,自幼优渥的生活给他早年的作品带去了奢靡之气,满篇花间词般的伶工之气。后来南唐灭国,李煜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国仇、家恨、不甘、幽怨……一时间汹涌而至,他的作品却也由此走向深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的《虞美人》写尽了亡国之君的悲戚之情,也正是这首词,让宋太宗大怒,认为李煜思念故国心怀不轨,给他赐了毒酒。泣血的词句成为了李煜生命的注解。“殆穷者而后工也。”古人诚不欺我。

可以识见的是,若非回到历史现场去了解一首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若非把自己想象成漫漫人生羁旅中的诗人,是断难对作品有深刻领悟的。《康震古诗词81课》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感知作品灵魂的契机。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枕边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