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鸟兽之名读后感100字

以鸟兽之名读后感100字

《以鸟兽之名》是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著作,49出版的293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鸟兽之名》读后感(一):评《以鸟兽之名》

文字是真的剔透,各种比喻都精妙极了。阅读体验超级好,很畅快的读完了。原本期待三个故事最后会怎么串起来就有一点点落空,不过还是喜欢这种有一点点古味和带着方言的文字。第一个故事表层讲被杀的女人,实际在描写两个方向上的人,上山和下山,写的是那些比怕死更怕孤独的老人。第二篇是真的喜欢,那种残破的现代气息笼罩在带着古意的山上,很马尔克斯。第三篇还是在讲山的守护者,就想想也挺有趣味

《以鸟兽之名》读后感(二):评《以鸟兽之名》

看似三篇各有主角的中短篇小说的合集,通读下来后才发现实际是一篇小长篇,真正的主人公只有阳关山,难怪题目是“以鸟兽之名”。整座阳关山仿佛另一个世界,通向远古,沉默地注视着几千年来在这里生活的人类,任其到来、耕种、营建、捕猎、离去......在这寂静幽深的山谷里似乎万物有灵,参天的古树,奔流的河水,脚下的土地,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植物,飞鸟游鱼和走兽,我这种现代城市里生长的人大概什么都不认识。

一座承载千万年中华大地历史文化的山,我却总是情不自禁想到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因为一样的奇幻,同样的孤独。

《以鸟兽之名》读后感(三):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是一本很上头的书,以山为故事的载体,通过三个主人公的找寻足迹,展开一个更为庞大的叙述命题。第一个故事《以鸟兽之名》是“我”寻找杀人凶手;第二个故事《骑白马者》是“我”寻找“债主”田利生;第三个故事《天物墟》是“我”寻找父亲过往。而这些故事都是表象而已,我都是从喧闹的城市走进了山林的那一个,是以山林隐藏的姿态去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三篇小说,大量密集的山林描写,对于鸟兽、植物如数家珍;我最喜欢《天物墟》,其中除了山林的描写之外,对于文物的认识和描述也非常细致和独到,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躲进一个更大的世界来庇护自己,这是山林在山民山中如同母体般的存在吧。《天物墟》更爱的原因就是其中混合的感情会更浓郁,一切都还来得及,算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一切都还来得及,当自己找到了自己,一切都还来得及,人活着一辈子,不是外界虚名,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你真的热爱了你的热爱。

《以鸟兽之名》读后感(四):我们在寻找谁?谁又在寻找我?

我每次路过山西,看到连绵的大山,黑压压的,光秃秃的,与南方那翠绿湿润的大山不同,显得压抑而沉闷。车开到太原附近, 陡然山体消失了,变成了平原,才慢慢呼出一口气。高速路沿着太行,王屋山脉,钻过一个个几千米长的隧道,旁边零星的坐落着破败的小屋子,总是在想,如果有人在这山里失踪了,就可能再也没人会记得了。

看到这本书, 山里的那些隐秘,和我的心思一摸一样。作者对于景色的描写,或借于别人之口,或借故事主人公的观察,写出来,让光秃秃的大山有了颜色。山里那些人, 那些自卑与反抗,那些清醒与混沌,在书中描写的的淋漓尽致。 尤其第二个故事,他把主人公藏在了别人的描述里,我们读完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找田利生,也不知道他到底找没找到田利生,他到底是做什么的,他到底为什么要把整个注定没人去的度假中心重新建了一遍。整个的虚无感建立在废墟上,变成了整体的无意义。

《以鸟兽之名》读后感(五):孙频眼里的故乡

孙频是个悲情的作家。此次的新品较以往有所不同,展现了其对乡村故土的思念之情。风格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方向有了较大的不同。文章由三个短篇组成。将农村的文化、经济、思想用三个故事或多或少的讲了出来。

乡村老一辈人在被要求从乡村搬到城市的道路上所产生的迷茫,由一个命案对此画上了句号,仿佛老乡们心中的苦闷也就此抒发了出来似的。乡村企业在乡村发展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当地劳动力的帮助,对乡村经济的贡献,而乡村企业的经营却与诸多方面脱不开关系。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则故事。有点玄、有点僵。在文物暴富的机会面前,谁都不会考虑别的。元老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深山,手中的宝物的由来也是不用明说的事。而故事的结尾,元老的离奇失踪,在那个消失的背影上结束。作者是否在暗示写书归写书,人还是人!

总结:一直挺喜欢频的作品。作者对事物的描写算是细致,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透彻。孙频的作品整体来看,少了些时代的背景,更少了些“问题”,这样读起来便略显轻松。

PS: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馈赠,让我有机会阅读此书。同时,感谢作者的创作,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作者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