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经典读后感有感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经典读后感有感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是一本由李筠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读后感(一):人类文明的镜子

罗马是人类政治制度的试验场,我们当下存在于讨论、实践与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几乎都在罗马试验过,罗马触碰过人类智慧的上限和下限。这本《罗马史纲》应该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罗马史作品,李筠老师从历史学和政治学两个角度呈现了罗马的丰富。作者首次提出了“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一政治学概念,也对当下中国有极强的关照意义。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读后感(二):成败

《罗马史纲》 2022-29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也不是一天毁灭的。帝国和生命体一样都在经历着生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生命由基因主宰着生存方向,帝国的发展同样也有着自身的密码和逻辑链条。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帝国的兴衰存亡不存在所谓正确的规制,只有顺应时代的巧合。适时则生,逆时则亡。从表象上来看,罗马和唐朝都是兴亡于蛮族和藩镇,而在本质上,罗马的成败更加相似于秦帝国,二者都是治理手段无法跟上过度扩张的结果。正所谓德不配位者,不能守成也。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读后感(三):从王政到帝国

罗马非一日建成这句话并非完全正确,因为罗马精神事实上在王政时期已经基本培育出来,而共和则是把它发扬光大,它的变革给罗马更多活力让罗马可以开始扩张,而汉尼拔战争之后共和国危机开始暴露,国家无法马上适应领土与财富的扩大,社会矛盾加剧,格拉古兄弟的改革策略本意是好的但也不知不觉开启了平民与贵族的激烈冲突,马略苏拉又开启了罗马权力普遍争夺的状态,国家权力体系呈现扁平化,任何人都参与权力争夺中来,直到屋大维上台将帝国社会重构将贵族机构边缘化危机才得以解除。但罗马军队问题以及它早期的文化一直是悬在帝国头顶的一把剑,由于罗马帝国的军政形式以及军事传统导致其政治力量对其军事力量有着极大的依赖,这是罗马到灭亡都没解决的问题。 作者知识渊博,洞察力很强,虽然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认同。每节都会备注引用书目,这极大方便了扩展阅读。作为解读罗马权力不失为一本好书。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读后感(四):《罗马史纲》带来读史明智新视角

在西方,罗马文明可谓屈指一数,它是整个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了解一下罗马对我们的世界文明知识非常有用,也十分刚需。我们熟知的一句英语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意为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只有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也有人对这句英语中的“day”的含义提出不同的见解,认为它是指白天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原意是“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建成的”——传说中罗马的建造者罗慕洛禀赋聪明,曾在一夜之间建造了罗马城。或许这就是我们对罗马的一个比较粗浅的认知。想更多的了解罗马史一些纲目性、粗线条式的历史资料、文明历史吗?建议大家看一下《罗马史纲》这本比较厚重的书。

从宗教方面,逐步了解罗马历史发展、历史背景知识。因为古罗马人非常注重宗教信仰,他们崇拜神,认为神赐予他们一切,所以在战争胜利后把胜利归功于神,因此凯旋式的游行一般会选择在罗马的宗教场所。凯旋使的胜利将军一般都是身份高贵的贵族,在平常不会与罗马公民有太多的接触,举行凯旋仪式,正好给了胜利将军和罗马公民交流的机会。从一个小小的仪式中,就能更加清晰地看出罗马历史的冰山一角,希望各位读者能细细地阅读这本书更多的边边角角,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开阔自己的历史视野。

进取、务实、强悍是罗马史中王制时代:罗马最初的基因。第一,进取。这个词语用在罗马的童年经历,恰如其分。因为永不枯竭的进取心是罗马长成巨人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罗马的童年完全是后进生逆袭的典范。让罗马人逆袭的内在动力,是他们的进取心。夹缝中求生存的罗马必定南北双向突击。这是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要注脚。第二,务实。务实而不来虚的,招招见真功,而非虚张声势、虚晃一枪。“最坚强的人和最骁勇的战士,都出生于农民。”这充分说明这个历史时期罗马人,尤其是农民非常务实、十分骁勇善战、勇往无前的战斗范儿十足,应该说是十分到位。第三,强悍。从《罗马史纲》中,我们能发现罗马的强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而是一个具体而详实的定义、一个十分科学的历史名词界定。主要表现在她拥有非常好的制度,也就是说那时的制度是比较完备的,制度让各种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到一股洪流。

罗马史带给我的是,进取、务实、强悍,这正是读者当下读这本书的智慧刚需。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读后感(五):一本书把罗马史讲明白——读《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

文/岸晓风

说到罗马,真的是一言难尽。因为“罗马”这个词就代表了文化,而且对世界有全方位的影响。无论是在文艺界、宗教界、建筑界、教育界,还是政治界,罗马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罗马政治文化对于西方的影响,尤为重要,举两个最简答的例子,一个是拿破仑称帝后给自己的独子加封的是“罗马王”;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建筑群用的都是向罗马致敬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钱穆先生在比较中西文化时,曾喻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罗马文化为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可以说,理解罗马是理解西方文化的一把钥匙,或者说是理解西方文化的密码。

但是,关于罗马历史的著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写《罗马人的故事》一共写了15本,其他关于罗马史的作品也都是大部头,可能对于一些想快速了解罗马史的读者来说有点望而却步。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治学系系主任李筠的新作《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为我们提供了最适中的选择, 是了解罗马史不可多得的佳作,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形式的编排。我们都知道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历代中国政治得失》,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论述泱泱中华文化。《罗马史纲》同样采取了“史纲”的写作方式,围绕“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个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并由此模型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在具体阐述时,并不是刻板、机械地作教条主义的图解,而是在客观中求实证,抓住罗马各个历史时期突出的变化,通览全史而觅取其动态。

二是思考的深度。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自身培养的政治学博士,同时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博士论文曾获“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著有西方政治思想史方面的多部著作,待构思、写作本书时,已有相当成熟的经验,所以阅读本书时,感觉非常专业,对于罗马史无论从大局、还是细节都有精到的把握。

三是阅读的畅快。与一般的学术著作不同,这部书非常的通俗易懂,且如同章回小说一般,吸引读者读下去。在作者笔下,我们对于罗马的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作者的引导下,有了初步的专业化、系统化的认识。

推荐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