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奈良美智的读后感大全

奈良美智的读后感大全

《奈良美智》是一本由奈良美智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8,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奈良美智》读后感(一):“我所能做的只是诉诸感性”

看到厉害的艺术家常常发出“天才”的感叹,面对奈良美智的作品也常有这样的想法。

这本书像是一点点展示“天才”背后的成长历程,看完会再次被他的真诚打动,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是他个人独特的过往经历塑造、展现出的作品。

不会让人觉得他的作品遥不可及(想要拥有可能是遥不可及的)但你可以近距离的“理解他们”,即使是通过图片。从他的过往学习经历,从那些音乐、书籍、交谈的人和话。再看那些作品,不单单是“可爱”,还有那个人的经历啊。他温柔的母亲、教授以及可爱的朋友,都让人觉得他的作品形象不是空穴来风,那些树木、房子、星星更加立体和饱满。

真的非常的感动。

《奈良美智》读后感(二):空无一物却满满

奈良美智的访谈录。

奈良完全没有被成名所累,话语里保持着一个普通人的平淡,但是他很了不起的是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在不断思考个坚持。

当他迷失的时候,不确定的时候,我觉得他把握住了,并且重新认识和找回自己。

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对给人指点方面的慎重和考量真的比现在社会动辄想指点江山和做爹的人好太多了。

“让他们抱有美梦的做法是犯罪。“我真的很讨厌像这样让别人怀有梦想”“我不会引导那些一无所知的人的认识,我所做的只是让那些略知一二的人能够进一步地了解”。

看他的作品也许说不出作品背后要传达的东西,但是看了之后感觉内心有一些温暖的力量在发芽。

现场看到的作品远比在纸上有震撼力吧。好想看展览。

《奈良美智》读后感(三):唯一的朋友是一棵大树

太多共鸣了。虽然现在依然看不透恶魔娃娃背后的深意,但对于奈良美智终究是有了一些了解。他会看感动电影在飞机上狂哭,他也爱摇滚想成为音乐人,最近也在看坂本龙一的自传,某些地方竟会觉得有些相像。对于旅行,去探寻未曾到达过的时空里“我”的痕迹;对于故乡,真正的自我其实是离开故乡之后形成的,而我们的某种联系最终都会重新汇聚起来回到家乡;对于奋斗,他总归是在逼迫着自己重新创作,最好的状态是看不见“辛苦”;对于灾难,他思考艺术能做些什么,跳出艺术作为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总之要做些什么;对于陶土,眼前作为物质的黏土开始与自己的手对话,然后演变为跟自己对话;对于摄影,他不再拘泥于构图和色彩,传达着黑白世界的想象力与延伸感,他聚焦于镜头下此时此刻鲜活的人、物与不可复刻的氛围、心情,他专注于城市的历史与被历史裹挟着的人们;对于人际交往,自认为自私的他也曾与人们建立着阶段性、暂时性的联系,他也曾热衷于与陌生的人们通过短暂的对谈建立起共同的回忆,又曾慨叹原来自己遇到过多么好的人,“果然,重要的人是会再次见面的”。怀旧,珍视旧物中承载的记忆,探究着非主流世界的边缘,坚信会有理解自己的人能看懂作品的意义,渴望在交流中接受不同的声音,也保持着自己分离的多面交际风格。

“我非常喜欢看树,它们尽管始终沉默,但是有种与我同在的感觉。跟人相比,树的寿命长好多倍,想着它们长到这么高大得用多少年啊,就觉得它们是我的大前辈。植物真是毫无怠惰地生存着啊。”他刻意与某种既定的感觉保持距离,不随波逐流,保持感性,保持学习,保持孤独。

独自一人生活在森林之中,唯一的朋友是10千米之外的一棵大树。他的精神世界太丰富了。

《奈良美智》读后感(四):奈良美智自序

我的绘画生涯至今持续了多少年?

我啊……仅仅因为喜欢画画,即使年龄已逾30,依然在美术学校念书。我不满足于日本学校的教育,远赴德国留学。从德国的学校毕业时,我都快35岁了。我不是在逃避现实、逃避步入社会,我只是贪恋能够自由绘画的每一日。

现在,这本记录着我半辈子的书在中国出版了。这些年来并没有抱持着什么目的或人生目标的我,应该对这本书的读者说些什么呢?我从未将画画这件事当作谋生手段,也从未将它看作我的职业。没错,走上这条持续创作的道路,于我而言并非职业选择,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的人生,一直伴随着对自由的渴求与讴歌。

绘画并非我的全部,我也从未想过要像巨匠那样将自己的人生全数奉献给美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绘画是我认真思考人生的契机。那些创作的时间,让我明白自己在认真对待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和美术的相遇,也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旅行、拜访小小的社群比画画更有趣、更快乐,也更能切实地感受到活着的意义。但是,能有这样的感受,必然也与我一直在画画有关。虽然我的人生总在绕远路,但这才有真实感啊,一定是的。

今后我也会继续这样的旅行吧,当然也会继续画画。还会面临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死亡吧,即便于我而言这是无关紧要的。我深知的一点是,无论如何我都会一直画下去。这既不是为了小小的社群,也不是为了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果然,还是为了我能继续保持自我。

读完这本书,能对我有多一点点的了解,那就好了!

奈良美智

2021年4月22日

《奈良美智》读后感(五):小总结

奈良美智

孤独与疏离感

爱听音乐

淡漠愤怒到星辰大海

展览上小孩跟奈良说:悲伤时我想大喊你的名字。

早年是自画像

作品不再属于我自己

头大的原因:大人从上面俯视的

阿弥和s一对b站的up主

是我探索艺术、电影、音乐的引领者

S喜欢奈良美智,我也跟着就去了解奈良美智。

诚然没有什么艺术细胞,虽然真的很想可以去当一位创作者:文学、艺术…可惜没有相应的基因又或者基因突变导致

我很难描述一幅画给我的感觉,奈良的画大致给我一种孤独中的力量感、愤怒中的宽容的感觉吧

喜欢一个艺术家首先他的画得对你的胃口,然后你去了解他的生平、听他的谈吐、对于生活音乐的理解,然后你就会觉得啊真的艺术家的思维和我——一个理工科生的思维的差距,渐渐的会对这个职业、这个人产生一些好奇与敬仰的感觉,因为你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而且真的都很独一无二。

我的生活很少思考、想象,只是不断的吸收理解

其实观察一下这些艺术家们的谈吐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慢悠悠的、很温柔的可以去看看奈良美智的纪录片或者是蔡国强的纪录片,都很缓慢、舒适。

奈良美智的生活方式是常人无法尝试的,现在日本上学、然后去德国继续上学到35岁,听唱片、组摇滚乐队,很梦幻般的生活,当然讲述中生活很有趣、丰富、不可思议,这一不可思议的生活经历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这里指时代的变化),奈良应该是见证了日本的由衰到盛再由盛到衰、大地震、二战、核泄漏,不仅是国内的大变化,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变化,他前往了许多国家如阿富汗、欧洲、美国等等。生活阅历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平安稳定的年头里是很难诞生卓越的大家的,当时代颠沛流离,你作为时代见证者随波逐流中仍不忘自己初心,见证着无法控制的大起大落这就是所谓的生活阅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