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有感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有感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由[英] 毛姆 / [美] 弗里德里克·多尔·斯蒂里 绘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一):《月亮与六便士》:只因抬头一眼,放弃俗世万千

《月亮与六便士》中,“我”说,“关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文章已有很多,我似乎无需再写”,我也想说,读过《月亮与六便士》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数人都知其意,只是,若再读一遍《月亮与六便士》,你也许会和我一样有新的看法。

如果把《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以现在很流行的营销号文学来看,那大概就会是:

震惊!一男子抛妻弃子,丢掉工作,只为了画画!

评论区就会说:

这你也信?前半句真的,后半句为了画画可不太可能。

有的人看到这儿就离开了,还有的人去深入的了解了这名男子的故事……

思特里克兰德,他是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结婚17年,妻子漂亮、管家有方,两个孩子健康聪明,但这是他的前半生。突然,他决定离开家庭,去往巴黎,去找寻、追逐他心中的艺术——绘画。

不说以当时的目光去看待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就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其实还是无法完全理解斯特里克兰德的,放弃自身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反而去追逐一个有点不切实际的理想,他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任?

他初离家的时候,人们都不相信他是因为画画而离开的,多半是因为外遇才会走,斯特里克兰德太太也是这样想的,也正因为如此,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还在等斯特里克兰德一个回心转意;当人们发现斯特里克兰德真是为了画画而离家的,斯特里克兰德太太也终于明白她等不回来她的丈夫了,因为一个人会对另一个人产生厌倦,但是对他的理想不会。

即使是斯特里克兰德太太都知道,一个人一旦有了理想,那便再也无法放弃,所以,我们似乎能理解斯特里克兰德的出走了。

其实写到这儿,大家都知道《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大多数人的一生无外乎出生、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老去、死亡,这就是现实。但是有些人的人生轨迹不同,他们或是在二十岁就取得了别人一生的成就,或是为了自己追求的东西早早的去世,或是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的人生,都多了一件东西,叫理想。

理想是什么?就是能让你像斯特里克兰德一样抛弃所有也心甘情愿追逐的东西。

你,有理想吗?

理想有什么作用吗?它这么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真正有理想的人不会这样想,真正有理想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精气神,他们知道来这人世不是为了走一遭,而是为了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为了追逐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叫做理想。而且,无论何时才能拥有理想也不设限!

正如斯特里克兰德一样,他的前半生,脚边满是六便士,他的后半生,却因抬头见了月亮,而一直沐浴在月亮的光辉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二):毛姆的这本书,建议女性朋友都看看,早看早受益

《月亮与六便士》为什么能畅销这么多年,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说起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月亮与六便士》,多数人都不陌生,但我今天不想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毕竟之前很多人都写过了,包括我自己。

这些年读过很多书,但最近一年多,读书就偏功利了,前段时间决定抽时间读点闲书,毛姆的这本书又进了我的阅读计划。之前我也尝试重读,但总感觉自己都看过两遍了,再看应该看不出什么。这次我放弃了自己的念头,一字一句认真读《月亮与六便士》我才知道,原来再读还能有新感悟。

斯特里克兰身上有很多矛盾,他自私、好色、冷漠,但他也很伟大,这是毛姆对他的评价。毛姆认为斯特里克兰的伟大点在于,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是做自己,并且自成一系,画出了一幅幅旷世之作。但我觉得斯特里克兰的故事,对女性来说,是人间清醒。

这次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斯特里克兰的夫人开了打印店后,“我”去拜访她问,你会让你女儿继承你的事业吗?这个中年女人说,不,她长得漂亮,又非常聪明,适合找个人嫁了。也许在她身上发生的事,不会再在她女儿身上发生,但她这种思想就很可怕。

斯特里克兰40多岁离开她,她痛不欲生,求着自己的男人回来,但这个男人有的只是冷漠。好在她有个可以替她养孩子的姐姐和姐夫,而之前她积累了一些作者的资源,她的人生可怎么办?

虽然说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挺不负责任的,但毛姆还是把爱情这事写得很透彻,发人深省。

我一直认为《廊桥遗梦》里,女主角之所以会爱上摄影师,不止是因为对方浪漫,帅气,更是因为这个男人有自己沉迷的事业,他在拍照的时候,全身心投入,这行为本身就很迷人。而女主角每天只有家庭琐事,没有自己的事业。

毛姆在写德克的妻子,没错,就是跟斯特里克兰跑了,被抛弃后自杀的女人做家务时,是这样的:

很多全职女性做家务时,也是这样一种状态。

我也怀疑,真的有女性会享受做家务的过程吗,多数时候都是迫不得已吧。所以毛姆在这里想告诉女性的是,不要做个全职主妇,要有自己热爱和沉迷的事。当然,也许有些人是被迫这么选的,那我觉得至少要让自己适当抽离出来,做点提升自身价值的事情。试想想,假如德克的妻子有一份她特别热爱的事业,她会舍得吗?至少会对人间有留恋吧。

另外,斯特里克兰还说过,

这话确实恶毒,但确实有点道理,很多女性一旦恋爱了,就很沉迷,希望无时无刻跟对方在一起,希望彼此分享点点滴滴。我不否认爱情对人类的重要性,但它确实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爱情,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友谊等等。

你想想德克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夫人看不起吧,因为这个男人就把爱情看得生死攸关,为了爱情根本没有底线,确实容易被人看不起。毒舌的毛姆说:

毛姆内心对女性是有一些偏见的,可能是时代因素,也可能是个人原因,但谁又不是带着时代烙印和偏见生存呢?至少我觉得毛姆在这部小说里,还是对女性展示出了一些善意,他告诉我们爱情的本质,人性的幽暗,早点读,能在生命中遇到危机的时候,稍微清醒一点。

毛姆是少有的敢在开头用大段文字刻画背景的人,他会把自己第一视角的处境,还有主角的背景都铺开,《月亮与六便士》就是如此,他开头引入画家用了3章,才说到了画家的妻子。当然主角斯特里克兰,就出现得更晚了。

如果你读过他的《寻欢作乐》,你就会明白这样的开头是他的惯例,他会把作家圈的事儿和主角的背景揉到一起,娓娓道来,也许有的读者会因此离开,但留下来的人都知道,后面更精彩,这些铺垫也是有意义的。

在《月亮与六便士》第七章,也就是斯特里克兰还没有开始为理想而活的前奏,有一段文字很精彩:

这像极了现实的样子,谁内心没有未被磨灭的小火苗啊,这火苗或许是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未完成的心愿,我们平静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骚动不安的灵魂。

而《月亮与六便士》的写法更厉害的地方在于,毛姆用第一视角切入故事,以自身的理解看待世界,看待发生在斯特里克兰身上发生的一切,有时候理性,有时候感性。他把人和人交往中的尔虞我诈和心里状态,写得十分真实,作为读者,我们仿佛就站在“我”身边,既有上帝视角,又有主人公视角。

比如斯特里克兰把斯特洛夫的夫人甩了之后,跟“我”偶遇,第一视角的“我”很讨厌斯特里克兰,但讨厌的原因并不是他背叛朋友,辜负别人的深情,而是因为“我”觉得斯特里克兰不在乎我的看法,我羡慕他能完全做自己。

反正我读书的时候,一边觉得羞愧,一边点头称“是”“说得对”。书里让你我产生共鸣的地方,非常多。

更有趣的是,如果你把故事情节忘了,重新看这本书时,能够脑补出很多有趣的画面,在毛姆吊我胃口的时候欧,我开始写自己未来故事的猜想,有一瞬间一冲动,想写个《月亮与六便士》的番外。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建议你备一本放在床头,特别是女性。也许你当下看不进去,也没关系,哪天闲来无聊,翻开十几页,就会被它吸引,并深深得着迷,读几次后,你还能从小说本身悟出一些有用的人生道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三):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永远没有完美的选择

阅读很多年,《月亮与六便士》在心目中依然是封神的杰作。作为毛姆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月亮与六便士》贯彻了他一贯的“毒舌”,以一个艺术家潦倒的半生,揭示了时代的疮疤,被无数的作家、艺术家追捧。

英国著名作家伍尔夫曾说:“读《月亮与六便士》就像一头撞上一座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

几乎每一个从《月亮与六便士》走出来的读者,都能在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找到些什么。它就像刺向人类平庸生活的一把剑,冰山崩塌,生活总要发生点什么改变。

图/《月亮与六便士》,超爱这个封面图

01.看不见“月亮”的日子里,都在为“六便士”奔忙

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文案:在没有更新动态的日子里,也在好好生活。当人们没法解决温饱问题时,是很难看得到头顶那轮明月的。“月亮”代表着精神层面的富足,而“六便士”则是散发着铜臭味的钱物。一个保障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一个愉悦人们的精神享受。

斯特里克兰在未“离家出走”前做的是一份证券经纪人的工作,获得的薪水也仅够一家人生活。他的妻子活跃在伦敦的艺术圈,宴请画家作家,看似风光无限,而一旦丈夫没了这份工作,他们的生活便陷入了窘境。

在很长的时间里,斯特里克兰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明知凭借自己高傲的性格、不成熟的画技,是很难在绘画上得到青睐,获得成功和财富的。靠着朋友和女人的接济,他在巴黎、马塞和塔希提度过了物质贫穷的后半生。

《山海情》的热播让我们感动于中国扶贫故事,而很少人知道,中国的扶贫是从80年代开始的,中国富裕起来花了三十几年,耗费了两代千千万万人的心血,而人生又有几个三十几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们尚未全部能吃饱饭,“六便士”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弥足珍贵。所以我们拼了命想要摆脱贫穷的命运,摆脱吃不饱会饿死的年代。

在当今时代,尤其是这三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搞钱”成了许多年轻人挂在嘴边的话,相比谈恋爱结婚,相比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挣钱、攒钱反而更让他们热衷。在不确定性更大的生存状态里,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妥的方式来自我安放。基层的生活需求便是我们最先的追求。

图/《月亮与六便士》内页

02.选择“月亮”放弃“六便士”与选择“六便士”放弃“月亮”,并没有哪个更高贵

自媒体时代,各种声音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劝告人们用“六便士”换“月亮”之类的话,比如“只要花xx钱就可以享受xx,从而改变自己、改变命运”,其实就是让大家放弃“六便士”,选择可能得不到的“月亮”。宣扬这些的自媒体也只是为了赚大众的钱,大众前仆后继地掉入了“韭菜”的陷阱,被割掉一茬又一茬。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了月亮。”这句话时斯特里克兰的写照,人们用这句话赞誉他的果敢选择和不凡的艺术成就。他看到月亮,追逐月亮,于是他可以在四十岁的年纪,淡漠地“抛妻弃子”前往巴黎学绘画,哪怕穷困潦倒,他怀着对理想的敬仰和追求,对周遭的一切毫不动容。

他刻薄地贬低女人对他的情感,诋毁朋友对他的救济,冷漠地看着悲剧发生,然后转身抽离。他的心永远在为艺术跳动,有着艺术家忍受孤独的清醒,癫狂至愿为之献身。

似乎每一个艺术家都愿意为理想献身,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们才能看得到“月亮”,其他人皆是凡夫俗子,俗不可耐。梵高是这类人,他忍受着落魄住在乡下的某间木屋里,肆意挥洒艺术天分,创造不朽的作品。本雅明一生辗转多国,被驱逐,靠救助生活,融不入当时的文艺圈子,而他所创作诸多作品和提出的诸多概念,却在他去世后成为学界的“香饽饽”。他们大概也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得世人认同,能收获掌声和名利。只可惜,他们早已化作一抔土,“身后之名”对他们而言,也算是对作品的最好交待了。

专注于“月亮”却往往让人忘记,“六便士”才是人们活着的基础。选择“六便士”可能会让我们变得像夏洛克一样吝啬,像福斯塔夫一样贪婪,像卡夫卡笔下的甲壳虫被迫变异,物质主义的世界认知也可能会把我们拖入道德沦丧、犯罪的深渊。

艺术家多少有些清高骄傲在骨子里的,所以他们看不起用金钱衡量艺术作品,但是却又不得不将作品以合适的价钱卖掉,以换取供自己生活的物资。或者站在金钱的角度创作作品,却又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甚至觉得自己在创造“艺术垃圾”。这种矛盾对他们而言,是无法解开的死结,两者选其一,似乎都不是最优解。

图/以为是书签,却是一副黏在首页的图画

03.世间安得两全法?任何一个选择都没有极致完美,我们能做的只有最优解

毛姆的《人性的枷锁》里有句话:“他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终日低头寻找地上的六便士银币,却错过了头顶的月亮。”

这样的年轻人,他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在拼命解决生存的问题,只在意温饱,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头顶的“月亮”对他而言,抬一下头都是奢侈的。

在播剧《底线》中有一个案例,是一对学油画的情侣,梦想通过加盟奶茶店挣钱后举办自己的画展。然而加盟商的骗局让他们血本无归,他们试图通过法律讨回公道,但是摆在眼前的是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告加盟商,还是为解决当下的生计问题而撤诉。在多方奔走和权衡利弊之后,他们只能无奈撤诉。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有遗憾,这也是人生的魅力之处。

毛姆在这本书里发出过诘问:“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内心安宁地生活在喜欢的环境里,真的是糟蹋人生吗?”那个放弃好职位而选择一个微不足道小差事的年轻人亚伯拉罕,真的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吗?

毛姆的回答是:成功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能为社会尽到什么样的义务,以及对自己有何种要求。

我们都不敢说,四十岁的斯特里克兰选择放弃安稳的小家庭生活,颠沛流离地去成就“天才画家”的命运是错的或者对的,但是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他选择了描绘一个可能不成型的“月亮”,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这就足够了。

人这一生,“六便士”是需要的,但是当我们弯腰为六便士忙碌的时候,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那个月亮。

文/当归 2022.09.25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