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经典读后感有感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经典读后感有感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是一本由[美]田民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读后感(一):非戏曲视角的梅兰芳研究论著

通读一遍,整体印象是:这本论著采用的研究视角是非戏曲视角。书中收录了一些历史图片,此前没有看见过,有点新鲜。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整体而言,切口比较小,研究视角与国内大不相同。梅兰芳“男旦”的身份,或许在国外研究者的眼中有些不好理解吧。梅兰芳以外的另几位大家,估计不会那么快成为研究对象吧?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读后感(二):访日访美访苏的京剧大家

当我们现在提起梅兰芳先生的大名,更多地关注的还是他在国内的艺术成就。作为四大名旦之首、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可谓功成名就,他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及其之后的京剧艺术。然而,梅先生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此,他在1919年的访日、1930年的访美和1935年的访苏国际演出中也大获成功,从而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旦角演员,也是20世纪全球最伟大的戏剧演员之一。田民教授所著的《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就为我们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的几次外访,并深刻分析了他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的存在和定位。

本书作者田民先生,于1990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赴爱荷华大学,现任中国研究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比较戏剧和互文化戏剧研究。《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原文出版于2012年,在本次作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第208种出版时,田教授还特意补充了有关本书论题的一些新思考和新发现。

梅兰芳先生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早在11岁时就已在北京首次登台。在19岁时,他已经舞台表演经验丰富,成为北京城里的名角。他因为擅长“花衫”这一旦角类型而备受赞誉。他创立了京剧梅派表演艺术,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登上国际舞台,更使得他的声誉进一步得到提升。 1919年的访日公演是梅兰芳在舞台上的首次亮相。1924年他重返日本。这两次访问,尤其是第一次访问时,中日关系正处于一种复杂的局面,五四运动正在进行中。使得梅兰芳也承受了很多压力。但是梅兰芳的演出,为日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崇敬和赞美她的美丽外表和艺术技巧。还引发了乾旦、女形和女演员的探讨。而梅兰芳通过本次日本之行,也受到了改革中国戏剧的启发。

在1930年的访美之行中,梅兰芳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高超的表演艺术,还有当时合适的戏剧环境。中国戏剧和西方写实主义戏剧的迥异,通过梅兰芳的表演展现出来,并引起了美国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关注。梅兰芳克服了更大的历史文化障碍,出访美国之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至于1935年的访苏,争论更加激烈。这包括对艺术形态和社会倾向的争论,还有戏剧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争论,以及男扮女装的争论、象征主义的争论种种。而从结果上来看,其影响要比访日访美都要大。 作者在本书中还分析了学习“实践经验”和置换的影响。置换的过程就是一个去除他人存在感的自我存在的过程。 总而言之,梅兰芳通过上述访问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还是中国戏剧的成功。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读后感(三):从海外回看戏剧文化与梅兰芳

此前与戏剧大师梅兰芳不多的结缘是,曾参观过先生祖籍江苏泰州为他建立的梅兰芳公园和纪念馆,其实梅兰芳出生于北京的四合院,成名于当时变革前沿的上海滩,最后于在20世纪的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国粹的风采,当时记录的资料虽不尽然完善,但似乎在那之后,有如此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艺人还是很难列举。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是移居美国的原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田民所著,原著却为英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化研究所英美室副研究员何恬翻译而来,一定程度上这是可悲的,不过本书的内容,因此得以兼得中西方文化和资料、史实的结合,对于研究梅兰芳、研究戏剧文化、研究戏剧文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等还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海内外第一本研究梅兰芳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影响的专著。

梅兰芳的戏剧创新

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侵入也带来了国内社会、政治与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戏剧也越来越多地遭受西方戏剧的影响,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著名的知识分子,也呼吁以西方写实主义戏剧为范本,来全面改革中国传统戏剧,全国第一个“新舞台”变在上海诞生,而梅兰芳第一次在上面出演变爱上了这个形式,积极接受全新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先驱者。传统戏剧的未来应该随着时代和观众的需要而变化,梅兰芳回忆说“我不愿意还是站在这个旧的圈子里边不动,再说他的拘束,我要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如今戏剧在年轻人中的流传并不广泛,也许就是缺少一些敢于创新关于推广传统戏剧的实验者、冲锋者。

梅兰芳的国际演出

最早,梅兰芳分别赴日、赴美、赴苏都进行过演出,书中也详尽介绍了这些演出在各个国家的反响,还有国内对于这些出去的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那个由保守转至恐惧的年代,走出去本就是件很难得的事情。书中共有五个章节,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往下,每一章最后都有结论,也像是各种小论文的集合。战后,梅兰芳在1953年奔赴朝鲜为人民志愿军演出,在1956年第三次访日,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无疑这次日本之行的意义也是最为重大的。而在梅兰芳自身的戏剧之路上,苏联戏剧、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也与梅兰芳的表演有着莫大的关联,互相结合、共同进步,也其实是中外戏剧届最想看到的。

现今,我们不仅要放眼海外重新认识世界,也必须通过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这也是《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对于国内戏剧文化研究的意义,如今的全球一体化下,如何保留自身的文化不被同化、弱化、虚化,也需要通过借别人的眼光来审视、改良、创新。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读后感(四):一代大师与世界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

梅兰芳,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戏剧在中国始终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不光是因为来自于国家对戏剧文化的保护,还有一代大师梅兰芳及其团队对中国戏剧的定位与改变。才使得中国传统戏剧与西方戏剧的理念相结合,创造出迎合时代的时装新戏,让戏剧得以发扬光大,并在国际舞台站稳跟脚。 梅兰芳的成功是必然的,从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的建立促使女性的权利以及地位发生了质的改变。许多女性成为了京剧的新看客,旦角便成为了这种女性观众追捧的对象。这样的背景下,让梅兰芳在上海大放光芒,也让他逐步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今天看的这本由戏剧系博士田民先生所著,《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更是以梅兰芳的三次出访作为基础来体现梅兰芳先生,在艺术上与世界的接轨。用个人角色魅力征服了亿万国际友人的耳朵,用民族精神在日本侵略时期来与其对抗。

书中图片

1919年的访日公演是梅兰芳首次在国际舞台亮相,那时的日本正处于帝国主义兴起以及侵华野心不断增长的敏感时期。在梅兰芳出访前夕,巴黎和会无果,中国出让胶东半岛,并最终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梅兰芳此时的出访日本,可以说是携带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而梅兰芳的成功访日,也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中日邦交,并且提高了中国戏剧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访日是遭受唾弃的,他甚至收到过许多的威胁信和许多报纸的抨击,但并不影响他就此奠定了中国戏剧在世界的地位,是非常值得的。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汾河湾》的剧照

1930年梅兰芳率戏组到美国访问演出,总计在纽约演了五个星期的戏,场场爆满。最后一晚演出完毕,观众要求和梅兰芳握手,于是在台上架起桌子,梅兰芳足足握了几十分钟,等着握手的人却毫不见少,可见梅兰芳在美国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

书中节选

至于1935年的访苏,梅兰芳身上更是承载着戏剧文化的传输以及中苏友谊巩固,肩负中苏两国外交的重担,他也不负众望的在莫斯科进行了完美的演出。

整本书的研究方向偏向于梅兰芳的个人介绍以及在当时大时代大环境背景下梅兰芳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其通过克服诸如政治,历史,文化差异等各种问题以及通过戏剧文化的定位与置换,最终在东西方国家取得了各方面认可的故事。书中有许多之前并未出现过的历史图片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我对戏剧的了解不深,部分原文读起来有些生硬。但丝毫不影响我对梅兰芳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与世界接轨,把戏剧真正带向世界,使其作为一种关联世界的文化,让所有人都可以去理解,都可以去追求的那种伟大精神的敬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