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家是一扇窗》读后感精选

《家是一扇窗》读后感精选

《家是一扇窗》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妮·帕斯利·莱迪亚德 / [美] 克里斯·佐佐木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是一扇窗》读后感(一):“家是什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家是什么?”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会怎么回答? 中秋节的时候,披星戴月回了趟老家。到了楼下,看到客厅、卧室的灯全开着,头顶是一轮满月。那一刻,夜空并不黑暗,一片深蓝仿佛亮亮堂堂。 也是在那一刻,所有感官通畅,理解了“有人为你亮一盏灯”的安心感。 渐渐的,也能理解人们对“房子”的执念。那样一个具象的场景,才让人的思念有了去处,有个能落脚、安心的地方吧。 我们在家里待着,目光通常都局限在室内。偶尔也会望向窗外,但都是看那风景、往来人群,很少会把窗户当做一个整体、一个物件去看。

但是从屋外看就不一样了,抬头一瞧,密密麻麻的大楼,被分成了一格格窗户。那些窗户里,每家的灯光颜色都不一样,窗帘的花色也不一样。到了夜晚,别是一种缤纷。 从环衬到扉页,小女孩牵着小狗向前走着,穿过一条街道,楼上是无数扇窗。窗户里面形形色色的人,做着形形色色的事,这些个片刻,就是无数平凡人的日常。但又觉得那些个人,各有各的故事,每个都不平常,都是活生生的。 “家是什么?” 这本书里也许有你没想过的答案。 家是目之所及:家是一扇窗,一条走廊,一块地毯,一个装鞋的篮筐。 家是心之所向:家是一声问候,一个拥抱,是团聚,是互相帮忙。 家是私有的:有一床只属于你自己的被子。 家是共享的:和邻居小姐一起分享灯光。 家是稳定不变:每天相同的感觉。 家是随时起航:唱着歌,搂着手臂,去向新的地方。 家是未知:新地方、新房子、新邻居。 家是安心:熟悉的家人、宠物、物品。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搬家”的故事。 我们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而搬家,每一次启程,都带着不舍,也充满期待。 好在有家人一直在身旁,好在永远都有一扇为你而亮的窗。 “大家在那里团聚——家。”

《家是一扇窗》读后感(二):家是一扇窗,泛着爱的光!

热闹的街道上熙熙囔囔,楼下有水果店、餐馆、服装店等各式各样的店铺,楼上一扇扇的窗,或关闭或打开,窗前有的放绿植,有的养鲜花,还有人家养了宠物猫或者狗狗,每一扇窗户里都是独立的人家。这样的场景就像我们每天走过的大街小巷一样,有个小女孩牵着她的狗回到了自己的家。

小女孩推门进来,看到熟悉的走廊、熟悉的地毯,还有那个装鞋子的篮筐,更熟悉的是妈妈的拥抱和问候,“你好,小甜豆”,多可爱的名字呀!

窗前的花开的正好,绿萝垂下来,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家人精心布置出来的。邀请亲友到家里来,欢聚一堂共享美食、和妈妈一起洗碗做家务、和哥哥一起捉迷藏、邻居家的灯光照进来,读一个睡前故事、在自己的小床上做了一个美梦,一定是妈妈在亲吻自己,在家里每天都是相同的感觉,感到幸福和安全。

突然有一天,墙上的照片,楼梯口的花卉植物等等物件都收了起来,要亲朋友邻说再见了,依依不舍的拥抱道别。失落的小女孩被哥哥紧紧的搂在怀里,在爸爸的歌声里,一家人开车经过鲜花绽放的山林,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故事看到这里,我知道怎么去宽慰孩子了,因为我们也面临着搬家,孩子不止一次的说:“我讨厌搬家”。没有理由的讨厌搬家,我想应该是孩子表达不出来那种感受,是和熟悉的小朋友分别,是对陌生环境的害怕。可能不仅是孩子,大人亦如此。

接着往下看到,新家有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新的邻居热情的打着招呼,在房子里同样有一条走廊、一扇窗、一个角落、一家人一起享受一餐美食。夜晚来临,小女孩从窗户里看到爸爸妈妈相拥在一起,外墙上是绽放的鲜花,配着泛黄的灯光,温馨又温暖。

这本书我翻阅了不下十遍,每看一遍就多一点感悟。家不是冷冰冰的建筑物,家是生活在房子里的人,是对家人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所以说啊,看上去依依不舍的是家里每一个角落,如果有爱有热情,到哪里都有一个角落,让你自由舒适的窝在那里!

曾有人说,最好的风水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窗明几净的家庭氛围更和谐。家是一扇窗,在我看来,家是一家人在起来,关起窗是爱的堡垒,温暖的港湾;推开窗是大大的世界,美好的生活!

《家是一扇窗》读后感(三):家是你在的时候想逃离,离开的时候又心心念的地方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你漂泊千万里也不忘的起点,家是深夜让你回味无穷的味道,家是远渡重洋瞬间开启你记忆的密码,家是让你怀念的毯子的温度,以及自己藏有小秘密的空间。家是排队三小时走不动,让你最先想回去的地方。

如果你没有离开家,可能没有发现它的好处。如果你离开它会发现它的包容,敞开和放松,对于身体的包容,心灵的安慰。

家不仅仅是住所,餐厅客厅,还是透过窗户看到的世界,也是给你力量的源头。

这本《家是一扇窗》用漫画的方式来表达家的柔软温馨。她把搬家的过程用一个个场景表达出来,没有表达对搬家的颠簸曲折和劳累,却用值得纪念的画面来记录,温情脉脉,回味无穷。用词简单精炼,充满幽默,颜色用棕色系,很自然沉稳,让人亲近。

实际上她把家里了一些美好的回忆用图片的形式表达了出来。透过这样一个一个的画面,你会感受到家的那种温柔坚定而支持的力量。不管房子地理位置在哪里,只要有陪伴的人,心安就是家。

对于小朋友很有代入感,不管是看图,还是读句子,都有共鸣。

《家是一扇窗》读后感(四):对孩子来说,搬的是房子而不是家

对于小孩来说,家是一盏灯,家是一个屋檐,家是一张柔软的床……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尤其是孩子,稳定的环境对孩子的次序感建立有重要的意义。而事实上,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好地环境,上更好的学期房,会选择搬家,而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会有一定的困难。

搬家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心理负担,到了一个新环境,原来家里熟悉的地毯、窗户、走廊等等都变得陌生了,他们内心会感到不安,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次序感在作怪。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困难越明显,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处在秩序敏感期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运转,往往会根据出生后的生命体验渐渐内化出 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

当周围的世界按照这样的状态运转的时候,他就觉得“天下太平”;一旦这种规则遭遇挑战, 他就可能出现各种不安,情绪和行为异常也接踵而来。在新的秩序感建立之前,孩子的各种表现都可能在一种混乱状态。

如何让孩子度过这段不适感,家长需要和孩子学会共情与安慰。同时,还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家,家真正的含义。

《家是一扇窗》这本绘本适合即将搬家的家庭、帮助孩子应对搬家带来的变化,也适合所有人,是一本关于家和搬家的暖心故事,让孩子理解“家”的真谛。童书作家、诗人斯蒂芬妮·帕斯利·莱迪亚德用简洁而温馨的文字,前皮克斯动画师、插画家克里斯·佐佐木用色彩柔和、充满细节的插画,共同为我们带来这本触人心弦的图画书,描述了一个家庭从原来心爱的家搬往新家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家”的感悟。

绘本上几何图形的运用让 人感觉舒服有次序感。家对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有该有的次序的,比如,这个凳子是爸爸的,妈妈不能坐;公寓的小区应该是带喷水池的;卧室的窗外应该有一棵银杏 树;牛牛才是我的小伙伴等等。

正如绘本上所说的家是一条走廊、一块地毯、一个装鞋的篮筐……

有位老师曾经问她幼儿园小朋友们家和房子的区别,小朋友纷纷抢答,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家和房子的区别就是,家里有爸爸和妈妈,但是房子只是一个房子,不一定有爸爸妈妈。"小孩的话让老师大吃一惊,他的表达,比我们大人的还要更加直观和准确。

正如绘本上所说的家是是一起刷碗,冲洗,晾干,家是一声问候一个拥抱。

对孩子来说,家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无论家中发生什么情况,无论搬到哪里,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他的。

《家是一扇窗》读后感(五):是阅读,也是疗愈

网上有个段子:当父母是当前唯一不需要考证和培训的工作。

虽然是个段子,但现实也确实如此。大多数的父母都是仓促上阵,边干边学的。

就像刚刚大结局的《小舍得》一样,虽然大多数讨论都围绕着教育焦虑。可它又何尝不是一个“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父母”的通关过程?

剧中以颜子悠、夏欢欢的教育问题为主线,围绕上下两辈人的亲子关系,通过各种激烈冲突,艰难磨合,终于和谐美满的大团圆了。

结局是美好的,过程实在惨烈。因为,两位妈妈的转变代价太大了。

颜子悠、夏欢欢两个孩子,一个出现心理障碍,另一个甚至有了求死之心……这亲子关系的裂痕如何弥补如初的,电视剧可以含糊过去,现实中,谁能含糊过去?

除了教育焦虑,这部剧更大的意义或许是,我们最应该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正好看到《家是一扇窗》。

书中讲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家庭从原来的家搬到新家。但是,绘本是从孩子的视角来还原这一过程。每一页都在表达孩子对家的感受:

家是一声问候,

你好,小甜豆,

还有一个拥抱,

…………

翻阅绘本,跟随着孩子的目光,看到一个个关于家的那些琐碎与平常。

那些一个个小细节,那一点点并不起眼的存在,它们都是微乎其微,且极其日常的。大多数时候,成年人甚至都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因为这些小细节小到难以被我们所察觉。而孩子们能看到、感受到。也正是这一点点的小细节组成了他们对家的感悟,完成了他们脑海中关于家的拼图。

家是与爱有关的:

“家是入睡后的一个吻”

家是与安心有关

“无论何时你打翻餐盘,都有人帮你打扫”

…………

家,就是那个由无数个与爱、舒适、安全有关的细节组成的地方。

孩子们,甚至我们自己,最需要的,也许正是感知这些细节的能力。

颜子悠的压抑源于“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那个考满分的我”;夏欢欢的恐惧来源于“爸爸妈妈爱的是学习好的小孩”。剧中两位妈妈或许做了很多,但是在过度的学习压力之下,他们已经无法正常接收,或者说理解这种爱了。

爱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你是否能感受到。越能感受到爱与安全,就越不会因害怕失去而恐惧、焦虑甚至愤怒。

在书中,这些与爱与安全相关的细节都很微小,这些微小的细节,就在我们度过的每一天中,是每个普通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日常,是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真真切切的小确幸。可是,或许是他们太过日常,以至于我们常常对其视而不见。

翻阅书的过程,更像是一个疗愈的过程:与一颗简单、纯粹的童心相遇,唤醒那些或美好或忧伤的时刻,唤醒对爱与美好的感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