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建造我们的家》读后感1000字

《建造我们的家》读后感1000字

《建造我们的家》是一本由[美] 乔纳森·本恩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造我们的家》读后感(一):【共振书评周】家就是你用心去爱的地方

文/舒念

家是什么?

对每个人而言,家最初的定义大概都是相近的,家是我们记忆开始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也是我们最信任的人,家是我们每天休息的地方,回到家里,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一天所有的开心与沮丧都存放在这里,成为我们的关于家的回忆。

随时时代的变化,如今的家也许和曾经不大一样,过去我们大多都在一个区域里长大,看见的不过是周围的一亩三分地,而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这个世界,他们走更多的路,看到更多的事物,也了解更多的信息,家是什么?这个命题对于他们而言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可即使这个世界再怎么变化,孩子们都应该记得这一点,家就是你用心去爱的地方。

关于如何用心去爱,乔纳森的绘本《建造我们的家》用非常具象的故事表达了这种源于心灵的感受。故事的开始就是一家四口来到一个远离马路的荒草中心,他们决定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家,是有水有电有混凝土的家,即便刚刚搬过来的他们只能生活在路边的房车里,但这就是家的起步,家里所需要的元素一件都不少,都藏在这本书里。

爸爸拿着工具箱,弟弟坐在爸爸怀中抱着榔头,妈妈看图纸,姐姐帮妈妈拿好图纸,还有一个名叫威利斯的卡车,威利斯带上其余所有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小队,就开始了义无反顾的创造生活的旅程。从没有水电的荒地中开拓出新的生活,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也许只能是源于对家人的信任了吧。

周一到周五,爸爸要去城里工作,妈妈带着姐姐和弟弟,策划一个新家的开始,他们周末在工作,晚上在工作,大人孩子都在工作,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毫不犹豫地献给了新家,这是最为实际的生活了,但却带来了一种超越理想的坚持,和故事不同的是,实际上这座房子花费了一家人五年的时间才建成,他们甚至又有了两个妹妹,建造我们的家,是名副其实地和家一起成长,这个家不是我们印象中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变化过的房间,更不是舍不得添置大件家具的出租房,这个家是每个人一起动手完成的,草木砂石,每一处完美与不完美,都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动手完成的。

当然,作为一本儿童绘本,《建造我们的家》在简单的故事之外,作者乔纳森也用温暖的色调展示了这个故事的魅力,每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房屋的线条细腻笔直,几个大场景的跨页插图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落里展示出了不同的个性,采野花的小女孩,喂猫的老奶奶,和两个大人一起干力气活儿的小男孩,还有几个你追我赶的小朋友,这无形中也展示了家的定义,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家充满了爱与包容,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中需要的乐土。

《建造我们的家》读后感(二):家是爱与责任,也是梦想开启的地方

文、图/文小妖

晚上亲子共读前,我问女儿:“家是什么?”

“家是有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还有我的邦尼兔。”女儿看着我,紧接着问我:“妈妈,你觉得家是什么?”

我拿出绘本《建造我们的家》,轻轻地告诉她:“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这本绘本里。”

静谧的夜,窗外蟋蟀深情地歌唱着古老的歌谣,伴着歌声,我和女儿开始了一场寻找答案之旅……

爱和责任,家是连接每个人的地方

绘本《建造我们的家》取材于美国绘本作家乔纳森·本恩的真实经历。绘本中,他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见证并参与了建造一所房子的每一步,让小读者随着图文真正了解到一个家的形成。

翻开绘本,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片荒芜的空地和全家人挤在一辆运满行李的小卡车,他们温暖的家会是怎样呢?荒地上的留白为小读者打开了一道想象之门。

在这片荒地上,如果换做是你,会建造怎样的房子?石头房、木质房、乌瓦粉墙的水泥屋……一座屋子的诞生,便是一个家开始……

紧接着,全家人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四人小分队,每个人各司其职,为建造一座完美的房子共同努力着。

搬石头、搬木材、往搅拌机里装沙土……小姐弟俩没有闲着,力所能及地帮助爸爸妈妈打下手。房子在一家人和许多人的帮助下,逐渐有了雏形。

从绘本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家人的团结,更看到了爱和责任犹如一粒小小的种子在两个孩子的心里悄悄萌芽。

在建造家的过程中,妈妈再次怀孕,小姐弟俩对妈妈的爱似乎又增加了几分,爸爸去上班后,姐弟俩陪着妈妈一起工作,并帮助妈妈分担一定的工作。尤其是小姐姐,还贴心的给妈妈端水送茶;在爸爸妈妈很忙的时候,主动站出来指导大家东西该放哪儿。

这是一本被爱和责任包裹着的绘本,每每翻开一页,我们都能感受到一家人彼此间浓浓的爱意和责任感。房子只是家的一个载体,而真正的家是全家人整整齐齐,相亲相爱直到永远!

从无到有,家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绘本《建造我们的家》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全家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将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一块充满人间烟火,生机勃勃的地方。

绘本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他们以身作则的向孩子展示了梦想成真的过程。

从无到有,脚踏实地,爸爸妈妈埋头干活的姿态最打动人心,站在身边的孩子都看在眼里,潜移默化中,会将这些优秀的品质渗透到骨子里。

建造房子的过程何尝不是成就梦想的过程呢?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用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话告诉孩子该如何来实践梦想:

“合适的工作需要合适的工具。”

“一座好房子需要好的图纸。”

“结实的框架需要结实的木材。”

“多量一次确保准确。”

……

你看,这些话语虽然都是围绕着建筑房子来说的,但用在梦想上也是恰如其分的。梦想从来不是空想,一旦确定了目标,我们就需要有好的图纸来规划,用合适的工具(方式或途径)来一步步实现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失败,会有打击,也会有惊喜,但只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相信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实现梦想。

画风独特,家是与众不同的存在

对于小读者来说,这本图画书首先是从儿童的视角来描述生活和房屋建筑的过程,很容易将他们带入整个过程情境之中。

通过对房屋建造过程中的步骤、工具及图纸的呈现,作品的文字一直呈现出和儿童生活相似的平易家常的情味。于是,图文配合便让这个过程有了一种朴素的现实感与真切感。但凡喜欢工具、卡车以及对楼房建筑感兴趣的孩子,将会从这本绘本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出发点。

绘本中,有许多细节都非常值得玩味。

虽然是建筑房屋的过程,但是图画中却有着丰富的内容与情感表达,像不同场景的细微刻画、各个建筑步骤情境的描摹与渲染,以及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的时序交替中,一步步成形的房子也变得像人一样,有着鲜活的生命感,唯美的画幅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无法言说却令人动情动心。

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绘本里的一只毛色黄白相间的小猫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向小读者诠释了家的存在及意义。

与此同时,绘本里的前环衬和后环衬也有着明显的变化:前环衬是冬天,一大块荒芜人烟的空地,放眼望去,一片萧瑟;而后环衬则是夏天,一栋美丽而又温馨的房子坐落在荒地上,四周一片郁郁葱葱,曾经树叶落尽的大树也重新长得枝繁叶茂,并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树屋。一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这块荒地,的让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我想,这便是家的真谛,是我们一生挖掘不尽的宝藏!

《建造我们的家》读后感(三):和爱的人共同打造的地方才是家

这几年,因为先生工作的原因,我们一家三口总是聚少离多,他独自在外工作,而我带着孩子在成都生活。又考虑到孩子需要上学,我们也没有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平时,我俩住在成都;遇上法定假日,我会带他回比较近的外公家;暑假时,则会带他去青岛爷爷奶奶家。而爸爸,因为疫情,只能通过视频见面了。

有一天,在跟爸爸视频时,孩子说:“爸爸,我们的家在成都,奶奶的家在青岛,外公的家在南充,你的家在广州吗?”先生回答说:“爸爸的家不在广州,你和妈妈在的地方,就是爸爸的家。”

不过,这个答案明显不能让孩子满意。在他的意识里,一个人住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可“家”的含义显然远远不止如此。我开始思考,怎么跟孩子解释“家”的含义?

正好,我遇到了这本新出的绘本《建造我们的家》,它用一种孩子喜欢并能够理解的方式形象而直观地阐述了“什么是家”。

《建造我们的家》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故事中,爸爸妈妈决定离开城里的老房子,去乡下居住。他们在乡下买了一块荒地,将城里所有的东西搬到这里,打算在荒地上建一座新房子,作为我们的家。

从准备材料、确定位置开始,到挖土、浇筑地基,再到搭建框架、装烟囱、盖屋顶、砌墙、装上门板和窗户,最后分割好每个房间,拉好电线、接好水管……书中详细呈现了盖一座房子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中,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了进来,承担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还被抱在怀中的弟弟会帮爸爸拿工具,而“我”则帮妈妈拿图纸;无论是去市场买材料还是去牧场收集石头,都是一家四口一起完成的;后来开始建造房子,也从来没有拒绝孩子的参与。

因为,家是一家人共同的居所,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用心去打造。

只有真正参与到了家的建设,才会从心底产生对家的认同和热爱。并且,全家人一起投入地去做一件事,那种经历很是美好,会给孩子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

书中的一家四口(后来变成一家五口)居住过的“家”有三处,第一处是城里的老房子,第二处是建房子期间暂住的房车,第三处则是新建好的房子。我们无从得知第一处和第二处的内部情景,但可以猜想得出,一定也是温馨而甜蜜的。

因为,家不只是一个物理居所,它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书中的故事和插画均出自乔纳森·本恩之手,他从2008年开始创作童书,出版的第一本书就获得了《波士顿环球报》号角图书奖,接着又凭借为《爸爸烤的苹果派》一书创作的插图获得了艾兹拉·杰克·季兹新插画家奖,并被《出版者周刊》评为值得关注的新人。

这本《建造我们的家》出版后,他又一次获得了2013年《波士顿环球报》号角图书奖,以及夏洛特·佐罗托童书奖、《纽约时报书评》“编辑的选择”等荣誉。而书里的故事,则来自乔纳森·本恩的真实经历。在书的最后, 还附有他收藏的一些当时的照片。

最打动我的是书里的插画,乔纳森用大幅的跨页插画来展现房子的全景和大的场景,用小幅连续的插画来表现盖房子的细节,就像电影的分镜头一般,详细地展现出建造房子的整个过程,极具故事感,再配上温暖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整个画面都散发出一种温馨的生活气息,极为动人。

并且,插画里还隐藏了不少的细节。比如,主动走近这一家人的白猫,几乎每一页都有出现,和孩子们互动;故事结尾,搬进新家前,妈妈生了小宝宝,而白猫也已经有自己的宝宝了;还有前后环衬图的对比等。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埋下的彩蛋,等着我们去发现。

其实,书里的很多画面都让我非常熟悉,因为在我十二岁左右,爸爸妈妈也是在老家建了一座大房子。虽然有请工人来做,但每一个环节爸爸妈妈都亲力亲为,从选址、打地基、搭建框架到房子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是他们和工人们一起完成的。最后,房子建好的时候,还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住在这座大房子里,虽然妈妈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房子里却处处都有她的痕迹。

家,也是承载回忆和思念的地方,它让我们漂泊无依的心有了一个归去的地方。

《建造我们的家》读后感(四):当梦想照进现实,用双手去创造属于你的美丽人生!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和LG一起在附近的杨泗港大桥散步。

下桥时我问他:“你最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闭着眼睛,牵着我的手,边走边说:”有3个人,我、你还有我们的小孩,在一个有海的乡间,有一间小屋子,屋子里有书,有画架,屋外有花园,果园,偶尔把父母,朋友接过来,住一住,玩一玩。”

睁开眼睛,他问:那你呢?

我抬头笑着说:“这也是我想过的生活。“

下桥后,我们一人扫了辆哈喽单车,带着美好的希望,慢悠悠的骑车回家。

但美好只停留在那个夜晚。白天的生活依旧是工作的焦虑,房贷的压力,生活的麻烦。理想中的生活似乎只能存在在短暂的想象里。

直到这个周末清晨,翻开一本图画书《建造我们的家》,我的天,真的有人把理想的生活活成了现实。

威利斯一家在农场买了一块地,准备在这里建造一个他们的家。

周一到周五工作,周末它们就去到处运输材料。从夏天到冬天,每个周末,无数的夜晚,一家人4口,不停的忙碌。

遇到搭建房屋框架的大工程,所有的亲戚都会来棒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叔叔,堂兄弟姐妹,还有它们的邻居。这个大工程并不全是忙碌,晚上它们会举办篝火派对,吃啊玩啊,直到星星一颗颗亮起。

建造房子也并不总是很顺利,遇到霜冻,雨雪天,它们并没停下脚步,只是比平时慢一些。

历经1年半的辛苦,他们终于迎来了搬家派对。

在这里,他们度过了新家的第一个夜晚,爸爸妈妈,两个小朋友还有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就这样开启,它们在农场的美好生活:有书,有火炉,有猫,有果树,有花园,有小溪……

多美丽的故事呀,但更美丽的是,这还是一个真实故事。只是不是像书中所提到的一年半,作者的父母实际花了5年的时间,利用零碎的业余时间建成了这座美丽的房子,3个孩子在这期间陆续出生。

这本书没有大大道理,没有浓浓的鸡汤,更没有华丽的辞藻,作者用最简单的话语,搭配暖黄的插图,安静的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一家人,在乡间的农场,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这本图画书《建造我们的家》,就是我最理想的生活。书中有全家忙中偷闲的欢乐;有父亲在夜晚参照北极星定地基的浪漫;有风雨里不停脚步的坚持;有亲人朋友邻居帮忙的温馨;还有搭建房屋框架和搬家派对的狂欢......

合上书,看着封面上忙碌的一家人,爸爸站在梯子上钉横量,妈妈在桌前锯木头,妹妹在地板上钉钉子,弟弟在抱房梁上的小花猫。我悄悄的对自己说: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你的美丽人生,你也可以!

本书的图画作者乔纳森·本恩说:创作图画书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我想说:阅读好的图画书是世界上最温柔的时光。

《建造我们的家》读后感(五):一座房子的诞生,见证一个家的温暖

据我观察,几乎每一个小朋友都天生痴迷于用积木搭建各种各样的房子。

拿我家6岁的小朋友来说,从出生到现在,虽然给她买过无数的玩具,玩得最多、最久、最乐此不疲的还是各种积木,甚至她的职业理想都是要做一个房屋设计师。从最初一碰就倒的“豆腐渣”工程到如今花样百出的“小别墅”,你还别说,这个小小设计师玩得越来越溜了。

不过,如今的小孩基本上一出生就住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对于建房子的过程并没有特别直观切身的体验,他们所搭的积木房子也只是想象力的拼凑。所以,当我看到《建造我们的家》这本真实描绘一座房子诞生全过程的绘本时,毫不犹豫就给小朋友入手了。

《建造我们的家》一书的作者是成长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绘本作家乔纳森·本恩,这个故事取材于他儿时的真实经历。乔纳森的父母在乡下购买了一块荒地,准备全家搬离城里的老房子,在这块荒地上建造一所新房子。从准备材料、确定位置,到挖土、盖地基、搭建框架,再到安装墙面、铺设屋顶、内部装修……书中真实地再现了一座房子诞生的全过程。

读《建造我们的家》时,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小时候自己家建房子的画面。虽然绘本中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美国,整个建房子的过程却相当一致。乔纳森的父母在荒地建房前,把临时的家安顿在了一辆房车上,而我家在拆掉老房子后,则搬到了隔壁的伯父家暂住。乔纳森的父母到邻居的农场捡石块,采购建房的各种原材料。我家则在亲戚四邻的帮助下就地取材,挖泥制砖。乔纳森家在搭建房屋框架那天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派对,所有的亲戚朋友邻居过来帮忙,我家在竖起大门框架的那一天也邀请了众多亲友乡邻,庆贺即将启动的主体工程建设。至于房子建成之后盛大又热闹的庆祝场面,自不必说。

亲手建造一座新房子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乔纳森的爸爸所说的“合适的工作需要合适的工具”,乔纳森的妈妈所说的“一座好房子需要好的图纸”之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要以为《建造我们的家》只是一本教小孩子建房子的“科普”绘本,其实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故事。乔纳森的画风清新自然,线条随性却不失严谨,水彩淡雅而富有诗意,其中的各种细节处理非常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在绘本故事中,乔纳森家建造这座新房子大概花了2年(现实中是5年),其中不仅经历了四季的变化,甚至还有人事的变迁。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乔纳森一家搬到乡下准备建房是在一个秋天,荒地上的橡树已经没有了树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乔纳森的家人们都穿上了毛衣。从秋天到冬天,都是建房前的准备工作,等到冬去春来,泥土软化,他们才开始挖地下室,打地基。夏天的时候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搭建房屋框架的木材,等到框架竖起来,已然进入了秋天,乔纳森的家人趁着寒冬尚未来临,抓紧时间砌烟囱和外墙,等到冬天的时候便只在室内继续忙碌了。直到又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来临,新房终于建好了。

除了四季的变迁,绘本中还有两个更有趣的细节。一个细节是从乔纳森一家搬到那片荒地的第一天起就出现在画面中的一只橘白色小花猫,起初,它只是一只略带好奇而接近这家人的流浪猫,慢慢地,它靠近了乔纳森一家临时居住的房车,接受了家人的投喂,再后来,它成为了乔纳森的家庭成员之一,陪着孩子们嬉戏,还生下了一窝可爱的小猫!

另一个细节自然是乔纳森的妈妈。快读到结尾的时候我蓦然发现乔纳森的妈妈体型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故意不明说,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结果她来回翻了几遍才看出端倪,原来乔纳森的妈妈怀了小宝宝,在新房落成的时候小宝宝也降生啦!这两个细节可以说是全书的亮点了。

周杰伦的《稻香》中那句“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想必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吧,一座房子就是一个家,家是唯一的城堡,无论在外面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

绘本《建造我们的家》从名字上就传达出了“一座房子就是一个家”的理念,整个故事也随处可见乔纳森一家的温情美好。建房子本身是一个大工程,现如今即便是乡下建房,都会有专门的施工队伍,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但是乔纳森的父母决定亲手建一座新房子,这其中包含了莫大的勇气和爱意。

在漫长的建房过程中,不仅乔纳森的父母配合默契,家中的两个小孩也全力参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建造房屋是苦力活,而且还受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但是在绘本中,你根本看不到乔纳森一家有任何疲惫或忧愁的神色,相反,他们一直在积极乐观地埋头苦干,小孩子也总能在建造现场自得其乐,比如,夏天就在蓄水池里玩水,下雨就躲在倒扣着的手推车下面,天冷就帮妈妈在室内剪贴保温层……一家人永远都是其乐融融,读来令人倍感温暖。

总之,绘本《建造我们的家》不仅仅讲述了一座房子的诞生过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家人在一起风雨同舟的温暖。当你忙碌到无暇顾及家庭的时候,让自己停一停,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会找回很多被遗忘的感觉和时光。

(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星星悦读会”,获取更多文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