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雅典3000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雅典3000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雅典3000年》是一本由[法]雅克·伯萨尼著作,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1-3-1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雅典3000年》读后感(一):雅典一个神奇的地方

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雅典就是其中一个,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几千年以来,流传过很多的有趣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雅典这个城市,最近阅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雅典3000年》,看到这本书就觉得很有意思,关于这个城市本身就充满了好奇感,在书中会介绍三千年以来的雅典,会系统的介绍这些知识,让我们对于这个神秘的地方有更多的了解。

《雅典3000年》的作者是 雅克·伯萨尼:作者是法国现当代文学的专家,《经典文学》杂志的合伙人,1955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曾在雅典大学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后担任国民教育监察长。曾出版有《雅典史》等作品。

众所周知雅典是希腊的首都,这个神奇的城市是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建成的,在地中海附近,雅典卫诚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地方,作为一个当时很强大的城市,当然也会流传很多有趣的故事。在雅典卫诚旁边就是一个著名的女神雕像,还有一座非常神秘的古庙,也就是帕特农神庙。

关于希腊的神话故事也是让人向往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而希腊的神话故事更是全世界都最为关注的,也是最为有趣的。那些居住在奥林匹司山上的大神们也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些神话人物不单纯的想其他国家的神话人物一般,凭空出现的,而这些神话人物也是更加接近生活的,不是高高在上,也是和人们的生活更加接近的,而这样的神话自然也是更受人们的喜欢。

说到雅典这座城市,有着众多的国王,雅典的首任国王凯克洛普斯,他出生于人间是一个半人半售的神秘人物,这和这个国家的其他神话人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个国王统治期间,人们所熟悉的女神雅典娜也来到了这个城市,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之后很多的国王也都追求过雅典娜,也由此可见性感女神雅典娜的魅力。雅典娜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棵橄榄树,是和平的象征,女神雅典娜是胜利女神,她一直鼓舞着士兵们征战,也为他们指引着方向。

雅典是一个文明的城市,从古代开始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并且与时具今,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一个著名的城市,这是和希腊人的努力分不开的。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起源于这里,在全世界都是最为关注,最为盛大的运动盛会。每次奥运会的火种都是从这里开始取火,然后开始传递,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人类最高,最快,最强的一面。

雅典的建筑也是世界非常有名的,这些建筑有着自己的特色,错落有致,尺寸大,用料优良,做工精细,堪称世界的精品。门廊也是雅典的一个重要特色,门廊的尺寸比一般的尺寸都要大一些,而且建筑做工完美,一个个高耸的柱子,让人惊叹不已。

在本书中讲述了几个章节,讲述了从古代的雅典城市,到现代的雅典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区别。其中在希腊时期的雅典,罗马时期的雅典,拜占庭时期,以及奥斯曼时期的雅典都是重点讲述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大家比较喜欢,而又是不太了解的,相信通过本书的介绍,都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神奇的城市,尤其是发展到今天的雅典在世界上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雅典3000年》读后感(二):溯源3000年,雅典的古代文明史

你知道金天用来探索太空的火箭推进器是多宽吗?是4英尺8英寸半。这种有零有整的尺寸却是由2000多年的两匹马的屁股叠加宽度来决定的,而这个尺寸是英国人沿用的历史上多次入侵英国的古罗马战车的尺寸。提到古罗马帝国,昔日辉煌的军事帝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却不得不让人追溯起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让我们来看看在过去的3000年里,这个国家经历了哪些更迭交替,才逐渐从大众的视野里退下……

雅典,希腊的首都城市。了解一个国家,最快捷的途径无疑是知道这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的历史。历史是社会政治和文明的折射镜,让我们随着法国文学家雅克·柏萨尼的笔触站在游览者的角度,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阅读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21世纪这3000年间,雅典城的变迁及其与欧洲以及世界各个地区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整本书《雅典3000年》详细地将雅典城的历史划分成古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罗马时代、拜占庭时代、奥斯曼时代以及现代这七个时期。其中人们很长时间关注的就是伯利克里统治的时期,它被认为是属于古代雅典也是雅典荣耀最盛的一个时期,其实呢,古典时期的雅典也不遑多让……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深情地说:“一提到这个希腊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也是这一时期的古典雅典文明以人为中心,赋予了后世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人文——这一文化基因。

众所周知,雅典矗立修建着许多的神庙,不仅有帕特农神庙、雅典娜胜利神庙还有阿尔忒弥斯神殿、厄瑞克忒翁神庙等等,不同于同是古老文明的古埃及,古雅典的居民虽然信奉神祇但是宗教却不能主导他们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或许他们也有用神灵解释世界的时刻,比如杯底的茶渣、星座和恒星等现象,但是很快他们就挣脱了神秘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规律,他们充分发挥理性的精神,这才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哲学和科学。

古雅典的神没有站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通过希腊神话也可以看到神也有自私、贪婪和欲望,人可以从神的世界里挣脱出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进而孕育出特别的、独属于古雅典的人文特质。而这一切也正是因为雅典和当时其它国家的城市截然不同,相比起等级森严的、权力集中的国家,神灵自然也是等级至上、无法超越的;可雅典却是城邦林立,各自独立,所以诸神的实力也是多元包容的。

所以,一个国家经历了哪些更替迭代,我们透过它的代表性城市的历史就能知晓,正如我们溯源希腊的首都城市雅典的历史一般。

《雅典3000年》读后感(三):《雅典3000年》: 西方文明的滥觞

提起西方文明,必然想起古希腊;提起古希腊,必然想起雅典;提起雅典,自然想起三贤: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雅典3000年》一书以非的学术化的、带有游记性质的写作风格,快速浏览三千年历史长河的雅典,配有诺干精美的插图。短短的250页书,带领读者一起, 仿佛在高空飞掠七个风景区。

这七个风景区便是: 古代雅典、古典时代的雅典,希腊化时代的雅典、罗马时期的雅典、拜占庭时期的雅典、奥斯曼时期的雅典、现代雅典。

原作者雅克·伯萨尼(法国),我在百度百科上没有查询到他的资料,据封面介绍为法国现当代文学的专家,《经典文学》杂志的合伙人。 译者喻祺,同样没有查询到资料,封面介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及国际关系专业。

非学术化的定义,使得行文没有约束,好似随笔一般。

"古代雅典"章节,似乎以探索的笔调,回顾雅典的起源,夹杂希腊神话的叙述,

"古典时代的雅典", 讲诉公元前5世纪巴尔干半岛的几场战争。 包括两场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时期也是雅典文明最为灿烂的时期。

“希腊化的雅典”,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帝国,入侵雅典,并很快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雅典城邦小国寡民,又缺乏纵深,在面临强大的帝国,同时自身已经处在衰退期,失败自然是时间问题。

当然马其顿没有对雅典进行完全征服和奴化,而且给与雅典充分的自主权。希腊文明得以妥善完整的保留下来,并同化了征服它的帝国。这一时期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罗马时期的雅典",公元前86年,罗马独裁官独裁官苏拉攻占雅典,实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屠杀,这一次希腊被彻底被征服了,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但是希腊文明仍旧在罗马世界传播,并征服了这个残酷的征服者。

拜占庭时期的雅典、奥斯曼时期的雅典,这两个章节讲诉了后雅典时代,这个时期,雅典很少有独特的影响力了。他的主人换了又换,并且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犹如苦难的孩子孤独无靠的漂泊,又如“嫁鸡随鸡,家狗随狗”.

现代雅典,这一章节写得有为粗糙,好多时期讲诉得很乱。其实进入十九世纪,希腊就开始进入独立阶段,一波接着一波得独立浪潮,让其征服者奥斯曼帝国焦头烂额,并且希腊独立又获得了英国得支持,最后奥斯曼帝国结束了在希腊400年的统治。希腊获得了新生,而雅典成为了希腊的首都。 雅典发起了现代奥运会,曾先后在1896年和2004年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我至今还记得2004年奥运会的一句口号“百年奥运,梦回雅典”,那年我还在读中学.

最后再说说,对全书的一个感觉吧,其实雅典很多东西值得聊一聊和解读,但是全书篇幅那么短,是不可能讲清楚一个时代的.更别说三千年了.所以书名有点名不副实.副标题"一座城市里的欧洲文明史",但是我并没有从这本书里看到通过雅典解读欧洲文明,雅典是否代表欧洲文明,以及雅典体现了哪些欧洲文明.所以副标题也是误导读者.

作为外文书籍,本书的翻译也差强人意,似乎和机器翻译无二.

如果把雅典不同阶段的历史作不同地方的美景,那这本书就是一篇游记散文,很随意.读者不要指望能在此书中获得清晰的历史脉络.这一点都不如世界史教科书,本书只是选择性地摘抄了一些事实,并解读了一些插画,很多时候连插画都解读得不清不楚.

本书的最大亮点是,又很多关于雅典的精美插图,读者可以好好欣赏和放松.如果你想知道插图背后的故事,本书也不能提供尽善尽美的介绍,得靠你自己寻找资料了.

雅典作为西方文明的滥觞,西方文明的摇篮.本以为这本书多多少少很给出一些深刻解读,读完之后,让人失望了.

《雅典3000年》读后感(四):关于雅典文明与历史变迁的思考之作,一座有始有终的古城雅典

印象中的雅典,因其曾经创造过的辉煌而灿烂的文明成为西方文明史中最独具魅力的一颗明珠,如今的雅典也成为人人争而亲至目睹的旅游圣地,吸引包括《雅典三千年》的作者雅克·伯萨尼在内的诸多观光客一饱眼福。《雅典三千年》是从游览者的角度创作的关于雅典文明与历史变迁的思考之作,但是也不能将之与游记或者纯粹的历史论述混为一团。

在作者眼里,雅典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如今也依然充斥着浓郁的传统与交杂的现代气息,然而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21世纪,早已过去了三千年的时光,这么漫长的时间长河里,雅典又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作者希望深入探讨的。

作者希望我们从只关注雅典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统治的古代雅典印象里走出,看到更漫长时间长河里的真正雅典——因为只有从更长的时间线上关注并了解雅典,才是让雅典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源头,作者认为,如果只关注伯里克利统治时代的古雅典,“那段只有短短30余年的历史”,“极具限制性的选择,使得雅典脱离了历史的长河,成为一座无始无终的城市。”

当我们为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自豪的时候,当我们为一座古城衷心欢喜的时候,显然,从县志、史传、博物、历史、民俗上看城市的演变才是最贴近真实之处。那么当一座城市的某一时期缺乏佐证之物呢?如果存在那些被湮灭的时光呢?作者雅克·伯萨尼希望借《雅典三千年》叩问这些疑问,努力寻找一座古城的痕迹。从时间顺序入手,参照传统的历史分期重新编写,加强历史转变时的连贯性,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动态变化中的历史古城雅典,也让我们看到西方文明史中从来不曾缺席的城市雅典。

今天的帕特农神庙成为了历史性的地标建筑,但是在古雅典时期的雅典卫城却是超越时代的建筑奇迹。当周边还处在类似新石器时代的蛮荒时代时,古雅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征程。作者细致研究了雅典卫城的建筑分布,认为无论是形制还是宫殿体量都是超凡绝伦的,而他们的一夕消亡也让人困惑,宫殿消失,中央集权的文字消失,如同“黑暗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战争,但并非战争打败了古希腊,而是瘟疫——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雅典的命运。在这场看不见的疾病战争里,雅典阿提卡大区人口为20万,而疫病受害者多达7-8万人,而死亡人口中,也包括了伯里克利本人,希腊终于走向妥协。但在求幸福的道路上,雅典人不屈不饶地争取着属于他们的权益,继而在古罗马时代,依然一脉相承地创造着独属雅典基因的文明之光。

《雅典3000年》读后感(五):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去哪个地方旅行?雅典!

2004年,我考上了大学。那一年的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今天的雅典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

如此古老,令人不禁好奇雅典的历史长河究竟经历了什么。虽然说对神秘的雅典一直心向往之,想去看看,但是“远方”被现实打败了。不能行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吧!雅克·伯萨尼的《雅典3000年》为我们讲述了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21世纪这3000年间,雅典城的变迁及其与欧洲以及世界各个地区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雅典是城市还是城邦呢?或许可以这样说,古代雅典是城邦,而现代雅典是城市。

有人这样定义:城邦是家族和部落的政治宗教性组织;城市是这个组织集会的场所和住所。当然,也有人并不这样定义。

我觉得这个定义更好地区分了城市和城邦的区别。

另外, 雅典的英文是Athens。为什么会是复数呢?可能是因为雅典的起源是几个村庄联合为城市。

雅克·伯萨尼在《雅典3000年》的第2章“古典时代的雅典”结尾处写道:公元前399年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至今仍是雅典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苏格拉底是一个哲学家,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雅典的广场上和年轻人聊天。

雅典的贵族却看不惯苏格拉底,因为他们觉得他整天带着年轻人不务正业,说三道四。于是,他们决定向雅典公民大会起诉苏格拉底,把两项罪名强加在苏格拉底身上。哪两项罪名呢?

一曰引进新神,二曰败坏青年。

按照雅典当时的法律规定,任何人被起诉,都要出庭。苏格拉底在庭上进行了精彩的自辩:所有的指控都与我无关。但是,根据现场的投票表决,判决苏格拉底有罪。

本来,苏格拉底罪不至死,雅典公民也不打算判他死刑。

在执行死刑之前,苏格拉底有一个月的时间在监狱中度过。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和自己的学生、朋友讨论哲学问题。

后来,苏格拉底的好朋友想买通狱卒帮助他越狱。他却拒绝了,而且给出了理由:虽然雅典公民大会对我的审判未必是正确的,但我决定服从这个审判,因为这是政治义务。

为了坚持真理,苏格拉底主动接受了死刑的判决。身为公民,他尊重雅典城邦的法律和秩序。

很多学者研究雅典只专注于短短30多年的古代雅典。然而,雅典早已经历了3000年漫长的考验。

在写作《雅典3000年》之前,雅克·伯萨尼曾经出版过《雅典史》。那么《雅典3000年》和《雅典史》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想,《雅典史》的写作手法属于传统的学术化的历史写作,而《雅典3000年》则不然,它试图从一个游览者的角度,将雅典3000年历史串联在文物、图片和油画当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