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鲁迅的饭局读后感精选

鲁迅的饭局读后感精选

《鲁迅的饭局》是一本由薛林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鲁迅的饭局》读后感(一):评分存疑

不说打假,对评分和评论客观性存疑,诸位自行判断。

先说观感:在钟书阁翻了几篇,有一点整理价值,顺便上豆瓣看看,以为7分封顶,结果是8.7分。

再谈数据:作者上一本书2020年5月出版,现在350人“想读”标记,这本书3月出版,月初上市,也不过2个月时间,有一千多“想读”标记。

《鲁迅的饭局》读后感(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阅读《鲁迅的饭局》之前,对鲁迅先生的印象,源自于教科书里的文章背后,老师给我们灌输的印象: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用他的一支笔,创作了无数优秀的文章。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更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可是当我读了《鲁迅的饭局》后,发现鲁迅先生并不刻板,反而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爱吃零食,太高兴和太愤懑时也会喝酒……在书里,写的是一个有血有肉,又食人间烟火的鲁迅先生。还有民国时期的酒楼,饭馆,也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对于吃货的我来说,看到书中的菜名,真的会去仔仔细细看一翻,比如“四吃活鱼”,我还真是研究并实践了一番

《鲁迅的饭局》读后感(三):读《鲁迅的饭局》

对于鲁迅,读书的时候,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给了我们多次这样的灌输,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像投枪,像匕首,直接又间接地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直到如今,我对鲁迅的印象都是严肃,刻板,嘴边那标志性的胡子让我觉得他不苟言笑。今天看了这本薛林荣老师的《鲁迅的饭局》,才知道,鲁迅先生竟然也是一个爱吃零食,可爱并且接地气的人。

这本书看上去虽然是在说吃,说饭局,说菜谱,实际上也是在用一个个小故事,一些些小记录告诉了我们别样的民国生活现场,也让我们见证了现代文学发生的重大时刻。我感叹朱安女士为了鲁迅吃好而小心翼翼地试探鲁迅的食物喜好,也敬佩鲁迅先生“要请就要吃好”的气量与大方,更是对当时鲁迅和友人之间的探讨与互助在一次次饭局产生,他们患难与共,唱和有加。也从这本书中更深入了解了当时的国民生活比较穷困且混乱的时代背景,也难怪鲁迅先生会弃医从文,写出很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文章。

这是一本味蕾上的享受兼文人间交往故事的书,很值得一读。

《鲁迅的饭局》读后感(四):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周氏兄弟本来就爱看书,弟弟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从事翻译除了向国人介绍外国文学以外,也有解决经济的考虑。在日本时靠翻译支撑日常开销和买书。周作人不太热心革命,也不是受鲁迅影响走上翻译之路的,不能用这种光环看他。本书的日记整理和考据不错,但带出的观点不能都信。从这点看作者不像是专门研究周氏兄弟的。

《鲁迅的饭局》读后感(五):领略民国饮食与文化的另类视角

鲁迅的饭局

作者从鲁迅先生记录的五类等级的饭店作为切入点,展示了鲁迅先生这一生的人际交往、事业发展、教育观点等各方面,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展示了整个民国期间的建筑、文化、民俗等,作者从北京写到了上海,让我穿越安排过去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文及文化。

作为一名北方人,既爱北方的面食,又爱南方的菜肴精致,书中写到的菜名也无不带着那个时代的特色:比如五柳鱼、它似蜜,如今在我们的时代似乎都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菜名:番茄炒蛋,直观明白但却少了许多韵味

期间我们百年的老字号有些经历了衰败再崛起,有些就还一直兴旺着,比如我去过的杭州知味观,直到现在都还是人潮涌动,真心感叹中国的文化、习俗可以代代流传下去,这会成为我们给与后人珍贵的文化瑰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