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冷战的终结:1985-1991》的读后感大全

《冷战的终结:1985-1991》的读后感大全

《冷战的终结:1985-1991》是一本由【英】罗伯特·瑟维斯著作,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79.00,页数:7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冷战的终结:1985-1991》读后感(一):一些可商榷的翻译

P100页:“非洲国家议会” 当为 “非洲人国民大会”

P148页:“你必须将和平置于阶级利益至上” 当为 “你必须将和平置于阶级利益之上”

P232页:“奥德菲尔德回忆说,他最后一次飞往凯夫拉维克机场还是在1953年”,疑当为“他上一次飞往凯夫拉维克机场还是在1953年”

P288:“克格勃逮捕了至少十位为美国情报机构工作的苏联市民”,疑当为“苏联公民”。

P319: “是的先生”疑当为“好好先生”。

《冷战的终结:1985-1991》读后感(二):草稿

苏联的八一九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只是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没有将叶利钦及时进行控制,最终导致政变失败。早有主权意识的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率先独立,当乌克兰宣布独立时,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宣布独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次日立国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 分裂为十五个民族国家: 俄罗斯:跨东欧和东北亚 东欧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 北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 波罗地海三国: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

学者罗伯特瑟维斯,对冷战历史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了当时苏联所处的环境,重点从政治角度对其崩溃进行了细致研究。

一、签订合约

多勃雷宁1983年2月5日在白宫,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秘密会见,这是里根同“邪恶帝国”的代表进行的第一次面对面会谈,他表达了同苏联建立良好关系、不希望两国发生战争的愿望。当时正值美苏关系处于低谷时期,里根的这个举动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

二、星球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陷入冷战状态,两国间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核战争,从而把整个地球陷入黑暗中。让人惊讶的是,当时号称星球大战体系的美国,宣传上应该是能够抵抗住核威胁的,结果却是相互伤害的结局。

在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中苏联已经走上不归路,而美国则在虚张声势中,进一步瓦解苏联,而苏联则不断衰弱。戈尔巴乔夫以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援助会源源不断进来,但没想到他等来的只是苏联解体。“星球大战”计划是里根最为得意的一招,也加速了苏联解体。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

《冷战的终结:1985-1991》读后感(三):冷战终结是世界的变革亦是个人外交的成功

1945年之后的40来年,地球数次滚过死亡阴影笼罩的山谷,随着这两个超级大国在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危机对峙中,他们的意识形态盟友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代理人斗争中,地球总是面临核毁灭的威胁。然而,在1985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了转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如罗伯特·瑟维斯所写的那样,这是一种“既不战争也不和平的状态”,真实之间又让人充满了陌生感,一场从未宣战过的全球战争,两名战斗人员从未在战场上交战过,但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保持着紧张且正常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这是一场由意识形态冲突和经济竞争引发的战争,几十年来,每一方都超乎想象地竭力使对方的世界观合法化,就像普鲁士将军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夸大其词将战争描述为旷日持久的反乌托邦一样,都想着通过其他方式来延续政策。

然而在其持续的几十年中,人们渐渐所感到害怕的不是传统战场的损失和被征服的恐惧,而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冷战的恐惧——人类物种的彻底毁灭。苏联和美国的统治者也渐渐明白一个道理——热核战争不可能有赢家。

从赫鲁晓夫夸夸其谈的“我们将埋葬你”的言辞,再到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罗伯特·瑟维斯迅速勾勒出数十年来的艰难时期,但是,在这本书中,他最关心的是长期复杂冲突导致的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预见的结局。

而这一切的转机是因为两个人的出现,一个是与战争贩子形象作斗争的和平缔造者,另一个是与顽固、根深蒂固的官僚作斗争的改革者——一位年轻的改革者,致力于同时将俄罗斯共产主义从末日衰败中拯救出来,并结束与美国极其昂贵且极其危险的军备竞赛。1985年3月,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仅仅四年后,冷战和军备竞赛就结束了。苏联和美国突然和平地达成了惊人的政治解决方案。但,这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能够和平地避免,也并不是注定的。

《冷战的终结》记录了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之间惊人的关系,这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在非常时期不顾一切地合作,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至此我们才开始了解到这个个人外交成功的伟大故事之一。当然本书也展示了这群小而精干的政治家如何决心在他们的监督下结束冷战。

罗纳德·里根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共同事业虽远不及富兰克林·罗斯福和约瑟夫·斯大林,但他们克服分歧的动机却一样多。在这两种情况下,世界都悬而未决,但与二战前辈不同的是,他们不得不在国内与怀疑他们的忠诚度和判断力的怀疑论者作斗争。

当然想要呈现好这个故事,还有两个人必不可少——里根的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戈尔巴乔夫的外交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这所谓的庞大的国际棋盘上的两位国王和两位骑士,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便是本书的核心。将永远改变现代历史和政治进程的四个人向我们揭示了在灾难面前,世界是如此的相近。

《冷战的终结:1985-1991》读后感(四):如果你感到对人物陌生,阅读困难,不妨看看这个

前几天看到一个苏联人物大佬的漫画,觉得很有意思,就拿餐巾纸画了一个,问了一下朋友,每个人都说的不太一样,但都多多少少答的沾边,昨天看完书后,翻了一下评论,认为这个书已经是足够好读了,像爽文一样,翻了一下评论有人说希望出关系表。

苏联大佬的内心戏:果然你们只记得列宁、斯大林、没人记得我(哎,我真是老年人了,今天突发奇想想画画,画到后面真没耐心,就草草的收尾了,普京太难画,勃列日涅夫的勋章太多

跑偏了,如果你能认出下图的人物,你肯定对书中人物关系毫无负担

如果你认不出,没关系,还有一副给你继续认

呀,多了一笔脏了(忽略

如果你还是认不出个别,或一个也认不出,没关系,等等,还有两副可以认

我真的不是俄罗斯套娃

上面几个总认得了吧,呀,你还是不认不出啊。

看看这里吧

脑门上的胎记戈尔巴乔夫,玉米是赫鲁晓夫,满身的勋章勃日列涅夫,烟斗是斯大林,胡子是列宁,面相是普京,三指手是叶利钦,领带是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好像被遗忘了。全认出的应该都老了,又或者真的是苏联文化爱好者。

好好看书吧,这个让你阅读更困难。不敢过多评论,看书看书,书里什么都有 。

《冷战的终结:1985-1991》读后感(五):难道不觉得很有用吗

在写这篇书评之前,决定先看一看其他人的评价,看过之后倒是有一些话想谈,主要是发现,我想说的,跟已经写出来的寥寥几段评价,好像完全不一个样。

本来我个人是觉得这部书会在以后成为经典的,以后研究冷战史的一部经典,虽然现在可能还不行,毕竟好像现在大家把这书定错了位,以至于产生一些误解。这书虽然可能在写法上会有一些跳跃,又或者说太注重于事件过程而显得思辨有些薄弱,但这本书归根结底是偏非虚构小说,而不是论文。

仅这本书而言,完全没必要对当时美苏两国政策背后做太多的剖析,也没必要对美苏冷战结束下什么结论定义,这本书的角度就是用会议记录,再就是用回忆里的只言片语,来呈现85年到91年冷战结束前的这段过程变化,他只要把如此详实的文献填满全书就可以了,足够了,已经很大篇幅了。以后研究冷战史的学人,必定会在这部书里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实证实例,那这样这本书的价值也就达成了。

继续重申,这本书的角度就是以各种会议所留下的史料作为切入点的,所以行文必然奔忙于各个会议,必然聚焦在当时与会者的心里态度,所以才会给人感觉以文山会海,但国家交往最常见的形式,难道不是去开会吗,领导班子商量决策,难道不用开会的吗。又说对政策背后的剖析不够,这里为什么要深度剖析背后,这些个会议上的描写,都把各方的决策和态度都表明了,没必要过度挖根源呐,是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不重要,还是过程不重要,这么多详实的政要态度转变过程,这么多会议实质结果,反而落得一个你为什么不剖析这么个评价。要关注人家主要想写什么,而不是只盯着你想看什么,或者等待你预期的那一句答案。

文有千样,有专事剖析的,也有专事整理的,这部书很遗憾就属于后者,但可以就武断地说这书怎样吗,只不过是和养成了的阅读习惯相不协调了。不习惯于叙与论的行文重心的不同,也不习惯于出发者的视角不同。其实这部书中的叙是很重要的,因为态度揭示了很多,一个事件态度甚至比剖析还要重要得多。同样的,换一种视角也很重要,英美本身就是瓦解苏联的直接参与国,从英美的视角,这样看待冷战结束,没问题啊,以英美的视角,揣测苏联的意图和态度,也没问题啊。难道冷战是苏联自己冷着脸照镜子?

结束了我的牢骚,我还是要说,这部书对于研究冷战,帮助太大了,一个是他的体量很大,很轻易就可以找到你研究所需要的会议纪实和与会态度,对于无法轻易接触到第一手材料的研究者来说,这真的很重要;一个是他是从英美的角度来看待冷战结束的,并且还是英美里偏英式的,这一角度与固有的中式角度所看到的,毕竟是不完全一致的,这就又给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维度,这也很好,兼听则明对吧。

此外,这部书由于是英美角度来展现冷战终结,所以如果和以苏联角度来写就的苏联最后的一年来对照着来看,或许会有更好的认识。然后这书对核控问题大着笔墨,又可以与指挥与控制这本书相联系,也可以与雷蒙阿隆的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联系着看。但友情提示哈,这部冷战的终结读起来稍有门槛,里面会频繁出现大量人名,如果对当时完全不了解的,和对密集人名过度敏感的,可以再观望观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