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王权的诞生》读后感摘抄

《王权的诞生》读后感摘抄

《王权的诞生》是一本由[日] 寺泽薰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432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权的诞生》读后感(一):考古学大侦探的弥生-古坟史

作为一个好的开头,今天终于读完了讲谈社这一套的第一本,也算是开了个好头吧。这本书是考古学家寺泽薰先生以“王权诞生”(这里吐个小槽,日语的原标题 王権誕生 感觉直译过来挺好的,中译本却在中间加了个“的”,变成《王权的诞生》,顿时感觉少了一分霸气,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我中二病已经病入膏肓hhh)为主题切入讲述弥生、古坟时代(其中以弥生时代为主)的历史。是想给4.5分的,无奈豆瓣评分只能是整星。

由于这本书是考古学者的著作,所以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在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有些“水土不服”,对于一些概念和论证思路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儿来。作者通过大量的考古证据和阅读推理结论,其中不乏一些与学界主流相悖的结论(比如日本列岛最初出现国家的时间,邪马台国与大和国的关系,卑弥呼女王上位的时间与过程等等,都用考古资料和个人推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书中有较多观点都是“笔者认为”,虽然在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不免怀疑某些观点的真实性,但是也使我认识到了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ps刚刚数了一下,作者旁征博引的书目中,有20种是自己写就的著作,作者在该领域中的权威地位也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由于考古内容偏多,读起来略有些头疼,但是并不无聊。最近在上日语课,正好在来回的地铁上可以抽出时间看一点(就是有的时候旁边小孩大声喊叫太讨厌),有的时候读到精彩之处,一边看一边出站。也让我更加期待剩下的九本。

在最后,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浅显的科普书,不推荐作为入门读物阅读 ,在阅读之前,读者最好可以对绳文(略),弥生,古坟三个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认识。在读完本书之后,也可以找一些其他学者的著作进行观点上的比较。在前期,我是想办法搞到了一本日本高中的历史教科书《理解しやすい日本史B 》,稍微了解了一下相关知识。之后,我打算再看村井康彦的《出云与大和》,再增进一些。

好了,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第二本了。

《王权的诞生》读后感(二):听《王权的诞生》

自从8号发生隔壁前首相遇刺身亡的事情,就对隔壁这个民族的历史感兴趣了,想系统听听,今天听的是第一集——王权的诞生。解读者认为,隔壁的历史,从很大程度上说,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至于能不能在影响前面加上“决定性”三个字,也许不能有定论。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认可这样的观点,解读者自己的个人理解。

讲谈社讲隔壁的历史,是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讲起的,那个时候,对应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隔壁还是处于一种原始部落的状态,然后在九州的北部,发现了一批“渡来人”,渡海而来的人,他们的遗骨和同一时期的山东沿海一代的中国人,高度相似,作者认为是因为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一代战火连天,有一些中国人为了逃难,选择了东渡日本。随他们一起落地日本的,还有水稻种子,从那以后,水稻在日本开始广泛培育。米,成为了日本人的主要粮食来源,作者也把水稻称为日本文明的起点,同时也把日本的这个时代,成为“水稻时代”。

随着日本种植水稻之后,逐渐冒出了一个一个的部落,部落太大了之后,资源不够分,有一批人就会离开部落,沿河形成新的部落,但是新旧两个部落之间不会离开的太远,他们之间会逐渐组成部落联盟。几个部落联盟之间,又会形成部落联盟群,或者可以称之为“国”,这个国的首领,可以称之为“王”,这就是王权的诞生。作者也提到,这个“王”,跟中国的王,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王,叫做。

日本人,王权诞生的年代,大概是东汉三国年代,三国人物公孙康,对于这个时期的日本,影响很大。这个时候,日本诞生了一个“大王”,叫做伊都国。它之所以成为大王,因为它掌握了一个核心资源——铁。他通过在朝鲜半岛扶持代理人,取得了朝鲜半岛的铁资源的控制权。这个时期的日本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古坟,这是一种前方后圆的古坟,所以这个时代的日本,被成为“古坟时代”。

《王权的诞生》读后感(三):如同推理小说的远古史

上一次看类似题材的还是讲谈社中国史里的第一卷,这类远古史著作相比于历史书更像是推理小说。可靠的文字纪录寥寥数笔,只能依靠出土的文物古迹中的蛛丝马迹和文字纪录去对照,去猜测当时人们的所作所为所想。往往研究几十年的成果可能就被下次施工挖出的遗址完全推翻。日韩这类后起之国还能翻翻中国史书看看本国还没有文字时发生了什么,咱们研究三代连个参考记录都没有只能靠撞大运出遗迹,太难了。

书里提到,在早期的历史遗迹里找不到渡来人和本土人的冲突痕迹,看起来双方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算是农耕民族的一个特色,汉族向江南扩张也是如此。都是迁到哪就在哪开垦土地,由于原住民农业不发达或是根本没有农业所以一开始根本没有冲突,随着人口增多农田扩大,双方逐渐产生矛盾积小成多,最后爆发战斗,汉族以领先的科技树和组织能力吊打各路蛮夷,原住民要么加入汉族要么被消灭要么遁入深山。孙吴时期大量剿灭的山夷即是后者,这个问题至今仍有残留,今天说起南方少数民族很多都住在山区是扶贫对象,之所以住在山沟里很大原因是祖上被汉族赶出了适宜居住的平原丘陵地区只得遁入山林苟全性命。

除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大规模用兵南方外,汉族历史上再无大军团征伐江南的行为,但江南的实控地越来越大,到了唐朝已经全部吞并,其过程大致如上所述。

日本的情况也是一样,中国人朝鲜人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还不会种地人口稀少,处于一种资源大于需求土地多于人口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双方自不必产生什么冲突,到了后来随着可耕地越来越少各部族的矛盾也就诞生了,今天你动了我的地,明天你偷了我的鸡积少成多一朝爆发,战争就出现了。

只是作者没有讨论到底是双方融合了还是渡来人征服了日本人。显而易见渡来人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文明,也掌握着和天朝的联系和贸易。在战争时显然有着更大的优势,参考汉族征服南方的情况似乎亦可摧枯拉朽的教育日本先民。这个问题倒也好找答案,验下天皇的Y染色体就好,不过为了政治稳定估计没人要开这个课题。

作者认为能和中国取得联系和册封是诸国能成为领袖的重要原因,连第一个王权卑弥呼也着急受封,这倒出乎我的意料,本国的势力不还是要比枪杆子吗,中国给镜子给钱给印绶不给兵器啊。可能当时也没想到镜子到了日本竟成了祭祀道具,权力象征。

在日本人写作的日本史里往往将中日/日韩交流作为一件大事,通常认为这是日本参与了东亚的国际政治。我觉得这是个蛮搞笑的观念,当时在中国眼里就是有国际政治也是和匈奴在西域争夺同盟附庸,东海的一个小岛实在算不上什么重要的国家。后来的唐明两次朝鲜战争也证明了这个心理,实在是没把日本放在心上。

《王权的诞生》读后感(四):《王权的诞生》:民族的过去会影响现在,然后重复于未来

《王权的诞生》

虽然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吸取教训”,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去阅读历史,重蹈覆辙的时候,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能够比前人做得更好一些。

也或许不会更好,至少能更深刻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摔跟头的时候,能稍微轻一点,知道了其他人和我们一样摔过跟头,还会有一种奇妙的宿命感,笑,就像又一次的轮回。

我这段时间看了一本讲谈社新出的关于日本史的书,名字叫《王权的诞生——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非常有意思,必须要推荐给大家。

这是一套详尽描述日本历史的书,说它是教科书,却比教科书风趣幽默,说它是课外书,却比课外书更丰富多彩,整本看下来,被所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填满,非常充实而有滋味。

虽然是日本人写的日本历史,却描写得非常中立客观,尊重史实不夸大,让我们得以窥见日本人眼中的日本,和他们民族产生的原因,他们到现在的生活环境变化,所谓国民性,又对他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看的这本《王权的诞生》,的确如浙江大学教授写在塑封上的推荐语那样,“它打破了日本学者惯用的框架结构,也不像西方史学家的叙事路线,而是运用了大量的考古学成果与文献资料,全面而多元地展现了公元前6世纪末到4世纪,日本古代王权的发展历史。”

引人入胜,令人惊叹。

这本书让我在阅读之后,陷入了漫长的思考,我们和日本的微妙关系,两者之间看似截然不同的命运,到现在殊途同归的生育率,其实从过往的历史就能初见端倪。

日本从我国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如水稻种植、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运用到它自己的发展中,到最后被欧美国家支配,又跟着学习,被打趴下起不来,这些故事在它王权的建立之初,就能一窥究竟。

生在多灾多难的岛国,对于土地、安稳和强大的向往胜过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以才会好勇斗狠,所以才会趋炎附势,所以才会看人下菜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出身也注定了命运。

同时这本书用大量的历史材料和文献,特别生动形象得给我们展示日本的古代历史,在这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时代,在这个太平洋小国里,同样的故事也在反复上演。

当种植水稻满足了生活所需,当人们不必再为一日三餐外出打猎、维持生计,人们就开始需要更多的东西,这是人类的贪婪,可这贪婪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让我们向前走,哪怕是战争的存在,也有它的两面性。这一点在读日本历史的时候,印象尤其深刻。

同时我们越是了解日本,越是能理解它的所作所为,虽然我并不能原谅它的作为,甚至想起来都牙痒痒的。

而身处东亚怪物房,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唯有不忘记历史,才能走得更长远。

End。

《王权的诞生》读后感(五):到站,“弥生”

前言

如果说古亚洲,中国毫无疑问是亚洲的核心,最值得亚洲它国学习的一个国家,但今天,起码要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最值得亚洲学习的国家是日本。 中国在近现代受到日本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就说革命的前辈孙文、鲁迅、郭沫若纷纷去日本取经,吸收先进的现代知识信息、有力技术。西方的辐射是通过日本转渡到中国的,我们就看看词语,最能反应文化的词就能看出来。“经济”、“自由”、“科学”、“方法”……每个词都对于我们来说举足轻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当然不用对待“日本”使用“制”这种态度,但我们认清日本却很有必要,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我们最潜在的“朋友”,也是为了了解我们的“前世今生”。

插图

讲谈社的历史系列在我心里一直是可靠的近义词,我手上这本寺泽熏的《王权的诞生》自然也不会例外。日本人非常擅长考证,是那种类似于使用精密仪器测量的研究态度。这本利用考古学构建了日本的前世。 寺泽熏先生这本书在我看来,日本的国家诞生三要素是:成熟的农业、系统的祭祀、激化的战争。

目录

(1)成熟的农业 伟大的马克思曾这么指出: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创造历史”的首要条件。“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此,英明的毛同志也曾指出:“全D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日本和中国的国情类似,用本书的话来讲,“水稻就是日本文化的原点。” (2)系统的祭祀 祭祀很重要。祭祀意味着这个种族开始出现一种崇拜,而崇拜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他们开始寻求对这个世界的解答并皈依在某种答案之下。而系统的祭祀也证明着他们开始出现祭祀器物,这也开始表明他们可使用工具的一种能力,而且达到了很可观的范畴。祭祀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 (3)激化的战争 虽然战争是一个不善良的词,但必须承认,在最初的时候,战争存在着积极意义,它促进了多民族多地域的融合以及发展。王权是打出来的王权,它的诞生注定了血腥,野蛮。 欢迎来到弥生时代。

番茄盖饭的《王权的诞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