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读后感1000字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读后感1000字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是一本由卡特琳·V.扬松-博伊德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读后感(一):我们能从买买买中获得幸福吗?

我们能从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幸福吗?广告商肯定希望我们回答“是的!”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们购买商品是希望它们能够替代那些能真正使我们幸福的因素。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大多数的购买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不再单纯出于实用目的而消费;相反,我们可能是为了诠释真实的自我、获得社会地位,或者希望获得幸福。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现有的消费文化鼓励人们追求物质,并强调物质的舒适会带来幸福,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追寻愉悦感或自我满足感的人往往会疯狂地“买买买”。由于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于是广告商会直接或间接地向消费者呼吁:购买某些产品更有可能获得幸福。例如香水广告可能会暗示使用这款香水能让你变得对异性更有吸引力。在我家电梯间的屏幕上,某广告天天叫喊着某脱毛仪,高级!高级!高级!暗示着你买了,你就高级了。

就我自己的感觉,比起收到心爱的东西,反而期盼东西到手的过程,让我更兴奋一些。有时候心情不好,于是就买个东西让自己高兴。可是当东西到手的那一刹那,好像一切的感觉又回到了最初。心情不好还是不好,觉得好像心情好还是不好,跟买不买这个东西也没多大的关系。

读了《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这本书,我了解到,为了得到幸福,人们不断地买买买。然而,能否通过消费获得幸福,主要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和衡量幸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消费是提升还是降低整体幸福感,取决于消费活动类型。幸福有不同的层次:

1.能够提升你的整体生活感受;

2.短暂的幸福感,一般源于即时的满足。

为什么体验式消费让人感到幸福?

1.体验更能让人以积极的方式解读。例如度假旅行,我们会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让人觉得很快乐。因为人们对体验式消费和物质产品消费的记忆方式是不同的。

2.体验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例如你参加了一个社群训练营,在里面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你们愉快地交流。当你跟朋友提起这段经历时,可以跟朋友滔滔不绝地聊很久。

也许,当热闹非凡的促销活动接连不断轰炸我们的时候,我们该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买什么能让自己从骨子里觉得幸福。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读后感(二):消费心理学是什么?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关于理解个体和群体从事消费活动的原因及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受消费活动影响的学科。其研究重点在于人们购买和使用产品和服务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和行为。

是一门交叉学科,综合应用了心理学营销学,广告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包括决策,消费决断,知觉和注意,信息处理,消费行为动机的决定因素,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和广告对消费者反映的影响。

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行为原因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了解越多就越容易解释消费行为。

大多人都会认为外貌美是肤浅的,它与人的智力情感和精神力量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我们所处的消费社会,正促使消费者反其道而行之,媒体不断灌输理想美的形象,让人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漂亮,不够瘦,不够年轻,这样他们就会花钱购买美容产品,甚至进行整容手术。

欧洲的消费文化始于工业革命之前,而工业革命使各国各阶层的人们消费都比以往有了较大增幅。

威廉·冯特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是心理学第1个主要学派——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之一,1879年他创立了世界上第1个心理学实验室。

结构主义侧重理解心灵的结构,强调关注即时意识经验,“注意”可能是与消费心理学最相关的领域,冯特认为注意是知觉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们有意识的认识到的东西。

哈洛·盖尔被认为是广告心理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是第1个对广告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的人。

消费者是非理性的个体,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丰富的情感情绪和共情的影响下,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广告商的建议。

工业革命,大型百货公司的出现,广告业的发展,流水线的发明。持续刺激了人们对广告研究的兴趣和需求。

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许多标志性事件,极大的促进了消费社会的发展。1920年美国第1家广播电台成立。目录邮购也大获成功。

约翰·布罗德尔·花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是第1位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广告的著名心理学家。

另一位心理学家尼克松加深了人们对广告的理解,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和广告之间的关系上。眼动过程追踪的初步研究就起源于尼克松,当时他正试图确定广告的哪一部分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

20世纪30年代后期,消费领域和消费研究都蓬勃发展,产品销量创下纪录。1941年7月1日,一家美国电视台开始播放,还有商业广告的电视节目,世界进入了电视商业广告的时代。二战后,世界各地的消费水平开始逐渐回升,人们同时对广告的兴趣,各国政府寻求振兴本国经济的途径,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消费支出。

欧尼斯特·迪克特决定将弗洛伊德的观点引入美国广告业,他对研究消费者的潜意识感兴趣,他认为消费行为能够通过潜意识中的欲望反映出来。

乔治卡托纳开创了对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的先河,他研究了消费者对金融问题的预期,并将其归纳为消费者情绪指数 ICS,它可以表明消费者对金融前景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

1995年英国第1家商业电视台——独立电视台开始播出。

通过选择合适的产品,人们得以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身份。消费能够通过媒体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媒体传播的内容会感染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伪精致背后的心理剖析——消费与身份

身份的定位会受到个人经验和我们所属或希望所属的群体的影响。不同身份可以通过不同产品来表示、强化、彰显。身份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无意识的。

产品种类的增加和持续的大规模广告轰炸,人们被鼓励追求物质享受,使自我价值降低到了消费者价值,也就是将身份与消费联系在一起。

对他人的感知受到物质财富的影响,对个体的分类导致他人和自我的去个人化。关注人们所属的群体和所拥有的财富类型进行归类,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这意味着刻板印象。

进行社会比较是因为需要保持或提升自尊与归属感有关,处于群体中会给人以归属感,也可以表明群体身份和群体属性。

消费者将自己与理想媒体形象相比较时,会损害自尊,这种影响是负面的。

符号互动论认为自我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不断的被人的互动所改变,人们对身份的看法是通过想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形成的。个体会利用社会活动来表达和重构自己的身份以及决定他人的身份。

回避具有非理想象征含义的产品。有些人在做出消费选择时,更可能依据他们希望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其中一类是具有自恋倾向的人,希望别人把他们看作独一无二且高贵典雅的人,因此购买令人向往的昂贵产品,自我感觉良好,令人心生羡慕和妒忌,更有可能购买具有更大象征价值的产品服务。

自我实现预言:

消费是为了强化的身份,但消费是否真的改变了身份?通过购买正确的产品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对待方式,相应的个体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自我实现语言。

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期望会影响我们与其互动的方式,一段时间后个体也会根据这些期望改变自己的行为。

消费对自我的负面影响:

也会伤害人们的自我认知,也可以用来弥补自我概念中的缺陷。

媒体不断灌输外貌美重要的观念,于是人们产生了想拥有理想形象的压力。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读后感(三):你的消费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

小时候和老妈一起逛街买衣服,出门之前老妈就会叮嘱我,即使看到非常喜欢的衣服,也不要表现出非要不可的样子,否则售货员一定不会给优惠价的。因为商家知道,小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满足。

老妈虽然没有看过消费心理学,但是从生活中总结的经验确实挺有用。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这本书很有意思,封面上写着:如何才能买得开心又不掉进商家的陷阱vs如何才能不留痕迹地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买买买。

按理来说,消费者和商家,在某种角度上,是对立的。但是这本书从两个方面去教会我们怎么消费和怎么营销。所以,要想打赢这场心理博弈,一定要仔细研读这本书啊!

书中的干货内容很多,作为一个消费者,我选取我感兴趣的点来谈一谈。

01 消费与身份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拿着几千的月薪,住着偏远狭窄的房子,却舍得花几十块钱去星巴克打卡,只为了拍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当他们得到朋友的几十个赞时,心里油然而生骄傲和幸福的感觉。尽管接下来的生活仍然一如既往很拮据,但是他们乐此不疲。这种行为被称之为“精致穷”。

这种伪精致的生活背后,到底又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很多时候,人们购买产品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人们通过消费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让自身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

我们会对他人进行分类,并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试图赋予世界一种秩序,从而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相似或不同。而在分类和比较的过程当中,能够让我们弄清楚自己的身份。

而通过消费得到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们根据他人拥有的财产对其进行分类并和自己做比较,从这一步我们可以看出物质财富的意义。

比如很多人向往开名车,买豪宅,因为这样会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很富有很成功。名车和豪宅这个时候会代表一种符号,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

因此,消费和身份的联系非常紧密,人们可以为了某种身份去消费。

这其实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需要去仔细想一下,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产品?是否真的值得自己花这些钱?花这个钱得到了什么?仅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吗?在这个过程当中,商家是否利用了我们的想要证明身份的心理?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理性消费者,需要问自己这些问题。

02 消费与情绪

有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选择购物去宣泄自己的不开心。在疯狂shopping了一整天之后,提着大包小包回家,心满意足的细数一整天的战利品,之前的烦恼仿佛一闪而空了。

那么为什么买买买可以治愈各种不开心?

其实我们的情绪是会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方式的。

情绪是一种感觉,例如消费者对产品的功效特别满意。有一项研究证明,情绪会使人们在所关注的事情上产生偏好。而有时候与消费相关的决定,跟消费者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欲望有关。

比如当你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你就想要去急于采取一些消费行为去缓解自己的情绪,可能这时你就想要做出一些消费的行为,比如去商场购物,去吃一顿大餐,去看一场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不开心。

另外,情绪也容易受到氛围的影响。比如在商场中,我们总是能听见音乐,这是因为音乐常常用来树立某种形象和制造某种氛围。过年期间去超市,你总能发现很多超市会播放一些特别喜庆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从而使得消费者在超市里停留更久,提高了商品的销量。

了解了这个之后,以后再进入商场购物,听到耳边的音乐,你或许能提醒自己,保持理智,做一个理性的购物人。

03 消费与幸福感

最后想要讨论一个问题,我们能够从买买买中获得幸福吗?

关于幸福的衡量方式有很多。一次购物,一顿美餐,甚至一场电影都会让人体验到美好的感觉。但是这些是否是一种短暂的幸福呢?

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在购物付款收货的那一刹那,或许会觉得特别开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愉悦的感觉会慢慢消失。

物质的获取,有时候不能让我们感到快乐,相反,体验型消费反而会让人感到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是持久的。

比如一次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和朋友一起体验新鲜的事物,拍下美美的照片,既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又能在以后回忆起美好时光时重新品味快乐。

所以消费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取决于你想要短暂的幸福,还是要长期的幸福,短暂的幸福确实可能通过消费来实现,但持续的幸福需要精神方面的东西,比如良好的社交关系。

人是有思想理性的动物,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买买买,是一个大学问。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开始审视和洞察自己的消费行为,成为一个幸福的消费者。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读后感(四):是什么让我们不停“买买买”?

不管是双11还是年中购物节,总是有人一边喊着剁手一边不停地买买买。

有一位男士郁闷地说,他都不知道自己媳妇买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家里不仅有一次都没有穿过的衣服,还有拆都没拆的快递,但媳妇依然每天都在买买买。

有人说“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其实,这是因为女人更加感性,总是容易非理性消费。

如果家里有总是买买买的人,不妨看看《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这本书,书中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各种买买买的原因。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剑桥小区心理学系高级讲师、消费心理学家卡特琳.V.扬松—博伊德,他一直致力于触摸在产品评价、视觉和触觉美学、多感官感知和环境相关消费方面的研究。

作为资深“买买买”的人,在这本书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下面这两个消费原因。

1.“伪精致”的驱使

明明吃饭都有问题,还要咬牙买下昂贵的物品。

前几年,很有人都陷入伪精致的陷阱,错把盲目消费当作是自己的身份象征。

结果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一堆贷款,不敢跳槽,没有应对风险的存款等。

因为伪精致而不停买买买的人,一般有这三个因素:

(1)观念

前些年,商家和一些“有心人士”不停鼓吹“毒鸡汤”,什么“总买打折的商品,便会拥有一个打折的人生”之类的,很多人便开始热衷于购买昂贵的物品,化妆品、包包等, 哪怕自己的实际情况已经很糟糕,也把这当作是一种自我投资。

(2)虚荣

虚荣也是导致一部分人进入伪精致的一个原因,买一身名牌,把自己打扮成很有钱的样子,别人自然便会恭维起来,于是虚荣心得到满足,便又更进一步去买买买。

(3)心理

在《我们为什么买买买》一书中,提到了“下行社会比较”:

“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会寻找那些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这样他们就可以进行下行社会比较,因为当我们和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时,会凸显出自己的优点。”

当然,内在的优点会 比较慢,身外之物便要来的更快捷了,你拥有一辆比身边人都贵的车子,便会有“高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自尊感也会随之提升。

但问题时,我们并没有办法选择比较的对象,那些比我们更有钱的人总是可以成为焦点,让我们发现自己还很“差劲”。

于是,冲动消费便因此诞生了。

2.“情绪”的驱使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有人喜欢用消费来提升自己的快乐感。

说实话,这一点我极其肯定,因为在我不高兴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哪怕是在某宝上逛一圈,买点小东西,也能自我治愈,更不要说去逛街花大钱了。

在《我们为什么买买买》一书中,作者分别从装修、背景音乐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商家对“情绪”的影响,从而让我们做出消费的行为。

其实,单单是态度哈,又会夸人的服务员,就可以促成很多单子。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突然变得不自信时,去消费时服务员的赞美之词,总是能让我们的情绪稍微好一点,遇到夸人于无形的服务员,我们还可能会因为“高兴”而花更多的钱。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毕竟“夸夸群”都出来了,说明夸奖对人确实是有一定帮助的。

比如我,我明明知道自己的一些缺点,比如胳膊上有拜拜肉,但当服务员带着夸张的笑用夸张的声音说:“这件衣服显得你的胳膊好纤细呀!”的时候,我在更多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掏出荷包。

只不过这些年,吃了太多这样的亏,衣服买回去都只能变成盛灰的工具,这才会在掏钱之前变得理性一些(事实上,更大的原因是年龄大了一点,理智多了一些)。

但话说回来,不管是因为那天的背景音乐特别对你的胃口,还是服务员笑得足够和蔼可亲,你在买买买之后,确实会获得相应的快乐。

但这种快乐并不能持续太久,甚至还可能因为高额的消费带来懊恼和后悔,这会完全抵消掉消费带来的快乐。

那我们应该如何停止不理性的消费呢?

首先,我们要先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观念,确定好自己的人生节奏,和名牌比起来,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来做,比如做真实的投资:学习、做有价值的旅行,理财等。

其次,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尽量避免用买买买的方式去改变,毕竟这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培养一两个爱好更容易缓解自己的情绪,比如去跑步,大汗淋漓之下,郁闷的心情也会改变。

或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插花、冥想等,也能缓解情绪。

如果你也总是忍不住会买买买,不妨试一试吧!

《我们为什么买买买》读后感(五):掌握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奥秘,让购物更理性

“马上10点了,大家注意抢卷哦!”正在逗孩子,突然妈妈群里跳出一条系统通知。自从上个月闺蜜拉我进了这个全网各平台的“妈妈漏洞群”,就时不时地跟着群里的妈妈们抢购各种宝宝用品。

抢到了,开心又得意;没有抢到,就沮丧又无奈。当这股热情冷下来,才发现自己一个月不知不觉中买了不少东西,有些确实很有用,而有些却买来闲置。孩子外婆笑称:“你这个啥漏洞群哦,把你的荷包整漏才对哦!”

确实,自从进了这个群,随时随地都拿着手机,盯着群,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某个“漏洞”。虽然抢到的东西确实便宜不少,但不知不觉中买了不少东西,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个东西可能只是比较便宜而不是真正需要。

“冲动消费”“从众消费”成了进群后的购物心态,消费心理学家卡特琳指出:“当需求被唤醒时,人类会充满动力,因为他们有一种欲望亟待满足。”

作为安格利亚鲁斯金剑桥校区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卡特琳·V.扬松-博伊德一直致力于触摸在产品评价、视觉和触觉美学、多感官感知和环境相关消费方面作用的研究。她出版过两本与此相关的专著,发表过很多文章,也是2017年出版的《国际消费心理学手册》的联合编辑。

她的这本《我们为什么买买买》是在这个消费性社会中,根据人们反复进行着各种各样消费的情况下写出的一本灌入研究消费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的书籍。

通过这本书,我们将了解到:

既然如此,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买得开心又不掉入商家的陷阱里呢?很显然,明白商家的促销手段、控制自己的购物欲都只是说说而已的方法,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内心真正的购物欲望。毕竟,手拿星巴克、身穿LV、GUCCI、PRADA是让很多人穷尽一生都要去追求的生活。只是,在这样的光环照耀下,藏着的是人们对身份地位的认同。而这也是作者在书中指出的“消费已经成为塑造和维持身份的重要元素”。

与此同时,很多人会被情绪左右,高兴的时候除了和也狂欢、分享,还需要不停地买买买来“纪念”一下;悲伤的时候,更是只有买买买才能够很好地治愈自己的悲伤;而成功的时候,更需要消费来“记录”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消费,不仅仅只是单纯地买买买,还可以是去大吃一顿或者看一场电影,去一个地方旅行等等。而商家铺天盖地的各种创意广告,更是让人无法抗拒,“618”“双十一”“双十二”……各色促销,在此起彼伏地消费者人们的“荷包”。甚至有人喊出:“生活如果没有了买买买,还有什么乐趣呢?”

有人说:“那我不出门不就好了?”其实不然,不出门的日子里,消费也一样不会停歇,因为网购让购物变得更加便捷,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轻易采购到全世界的物品。

生活在变,消费方式也在变,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堵不如疏”。只是,要怎么“疏”是一个值得大家都思考的问题。为此,作者在书中从知、情、意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行为,增加了理性决策的“省钱”方法。

生活需要断舍离,但也需要适度消费,只有理性地面对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地从购物中享受到长久的幸福感。“花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毕竟,消费是为了享受生活,但享受生活不仅仅只有消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